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1年后的奇遇
这么多年的读书时光,哪一阶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于我来说,当属高中时代。隔三岔五的梦里,还会浮现那段过往。当时虽也觉得辛苦,如今回望却满是幸福,因为那时有很多可爱的人陪着我们逐梦,梁昌岭老师便是其中之一……

梁老师教授我们语文,声音洪亮,性格开朗,诗词古文信手拈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当时我们身处闭塞的皖西北,不知大学究竟为何物,考大学的话语虽常挂在口头,但总觉得极为神秘。梁老师的课上,除了知识讲授,还会给我们说起她的大学时光。慢慢地,我们知道了梁老师大学就读于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老师也常常给我们讲述刘学锴、余恕诚诸位先生上课时的情形。那时俺一心痴迷唐诗宋词,对老师所说种种真是心驰神往。


不过当时我们也心高气傲,认为既然读大学了就一定要走出安徽,所谓外省的月亮总是亮的。在江浙读了七年之后,不想又回到了省内,而且来到梁老师当年就读的地方。老师读书那会还没有新校区,而是在市中心的赭山。入学后特意跑到赭山,走了老师走过的旧路,访了老师看过的风景。

下午在书架前翻阅,惊喜发现梁老师的签名。虽然高中毕业已近十年,但老师的字迹还是清楚记得。为保险起见,便将图片发给老师,老师立即回复说就是她的签名。而后老师娓娓道来,背出了她的学号,说起了借阅此书时正是本科毕业的节点。


前些天刘学锴先生来校出席文集发布会,有幸得已一见,和老师聊天之时,恰好胡老师发来俺与刘先生的合照,遂发给老师。老师看罢,无限感慨地说道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梦想曾从刘先生那里经过,可是如今他们已经不是原来的他们。老师的话里多少有些感伤,很怀念当年一心读书的纯粹时光,也想念老先生们的课堂。其实,我们何尝不是一样,多少次又怀念着跟随梁老师读书的过往,虽然老师一再谦虚地说无法与刘先生比肩。

而后,老师如高中般对俺进行一番鼓励——“一定要坚持下去,替我,替我们”。记忆不禁又回到十年前,每次考试后老师都会把俺的作文当做范本,让俺在班级同学面前宣读。那些作文一直保留着,如今看来极为稚嫩且不乏考场之习气,但正是老师的数次鼓励,才让俺在中文的道路一直坚持下来。


用梁老师的话收束本文,“二十多年了,咱们的名字经过时光不期而遇”。其实不仅只是表象的签名,更深层的是文化的传承。感谢梁老师当年的启蒙,带俺走进极富魅力的中文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毕业季 | 梁舒玥:时光斑驳处的盛夏
我的刘老师(下)
我和小汪
“爱情”长跑,纪念我们认识十五周年
对自己,千万要提醒,世上没有啥公平
我们的毕业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