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禾子问答 | 第32问:文化界究竟丢失了什么?

今天,有太多人以文化人自居,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文化界。然而,今天所谓的文化还算是文化吗,起码也已经再难以算纯正的文化了。

想想看,事实上太多所谓的文化人根本就算不得文化人,只不过是读过些许书(可能还会是垃圾书),或是一些还算有一点文化技能的人而已。所谓的文化界,也只不过是毫无生机的一簇簇残枝败叶罢了,却还往往会被很多人惊奇叫好,败类如斯。

为什么会如此说法?这是因为,文化界丢失了文化之根本。

文化,犹如屹立于国家和民族的一棵巨树,她庇荫国民,承载文明。一切文化成就是大树之果实,一切文化现象文明程度则是大树的枝叶。然而,干枝叶果皆成全在于根。文化之树根有三:学堂、祠堂、中堂。这也就是很少有人听说的“三堂”文化。三堂文化,是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之根本。

非常可惜,三堂文化今天只剩下了学堂一种。就连学堂,今天都还被用蛮夷文化改变的面目全非,亦是不伦不类。实际上,大部分国民完全就是缺失了祠堂和中堂文化的滋养。

略述三根:

一、学堂文化。

学堂本来就是教人读书明理的地方。学堂,在今天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学堂文化至今仍得以繁荣,是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深入人心。今天的学校所谓追求的教育质量也就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特别重视了成才(庸才假才也是不少)的教育,而严重忽视了成人的教育。今天之学校教育单方作战,不成功想成仁,从根本上几乎就是完全忽视了家庭教育。

学校的根基在于小学的记诵,这是规律。可今天,社会只是重视高级教育,大大忽视了基础教育这一根本,从教师待遇可以看出。

至于教学内容问题更大。圣贤书成了教育教学的配料,内容更多的是则是蛮夷文化。与之不同,古之学堂里有的就是圣贤,孩子们到了学堂里,是要读《论语》的。《论语》第一句话,第一个字是什么?“子曰”,子是什么人?圣人。第二句话“由子曰”,由子是什么人?贤人。这就叫读圣贤书。到了学堂里面,孩子们是跟圣贤在一起。我们今天的小朋友进入了小学,给他发的是什么教材?你去翻翻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不是小公鸡就是小白兔、小猴子。他哪是进学校呢?就是进了动物世界。

只有这有点变了形的学堂,绝大多数人就会去寺庙教堂,去找所谓的依靠,还高尚的成为信仰。实际上,他们是找不到的,除了各种意淫之外,抛不下无助和迷茫。因为华夏人的根是祖宗崇拜,对于牛鬼蛇神终究不会信任可言。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中国古代怎么样?古代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三个东西支撑的,第一即是学堂。随便一个乡村都有学堂,中国古代的教育成本很低,你愿意上的你就来,几张随便的桌子,高高矮矮、大大小小没关系,没有考取功名的老秀才来教课,教材就是《论语》,没有什么成本,乡村教育就完成了。第二是祠堂文化,第三是中堂文化,接下来分别说明。

二、祠堂文化。

祠堂,是教人敬天法祖。到了祠堂里面,我们的孩子们就是跟祖宗在一起。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是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

祠堂里有什么呢?

祖宗的牌位。你一到祠堂里面去,你就会看到老祖宗在上面,然后往下数,数到自己,当然你的牌位还没上去呢。你知道你的祖先怎么传下来的,你有强烈的祖宗的文化传承、血脉传承。

族谱和家谱。这是中国人血脉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是对先祖的追思、怀念、感恩和不忘本,家无家谱如国无国史。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根本。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

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唯一存在证明。“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

家谱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是人之本,若连一个名字都没留在世上,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孙连先祖是谁都不知道,岂不是天大的憾事。

而且祠堂里还有很多严格的东西。比如说你做错了事怎么办?大家到祠堂讨论你的事。如果你做了很缺德的事,你就不允许进祠堂了。所以在心理上它是一个很大的约束,给你荣誉感、成就感。

香火不断就是民族永生,孝道就是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血脉传承就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奋发进取,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则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三、中堂文化。

中堂教人仁义孝悌。过去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个中堂,俗称“堂屋”。你回到家里,一进屋的正厅,上面通常挂着:“天、地、君、亲、师”。逢年过节要烧香跪拜磕头——跪天、跪地、跪君、跪师、跪双亲。这些你都要敬畏,你不能够张扬。人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然后才能够有一种内在的谦卑,才能有气质,你才能是个有礼貌的人、文明的人。有敬畏的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你不要以为无法无天是力量。现在的小孩为什么是“小皇帝”或者“熊孩子”?因为他没有怕的,父母不能打,老师不敢骂,怕伤他自尊心,家长要来找了。现在的小孩,他不怕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怕他,这个小孩不完了吗?

而城市居民多称中堂为“会客厅”,只是“天地君亲师位”的“香火”多为电视机所占,电视内容无非娱乐或是各种形式的追星,可谓乱七八糟,中堂文化已然算是失去。

大凡文化,皆是教育。

印象中,农村的中堂摆设就是满满的文化教育。八仙桌,两把椅子,之后就是条几,八仙桌下面还会有一张四四方方的吃饭桌,和几把小凳子。小桌子,八仙桌,条几,从前往后越来越高,这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意味后来居上,这跟古代的官帽很像。民以食为天,小小的吃饭桌是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八仙桌则是招待宾客才会使用,平时的两把椅子也是尊者才能坐的。

条几上还会摆放座钟,和花瓶。这更是珍惜时间,和对平安的看重,虽然也很美观。

中堂照壁上必须张挂字画,这会按照每一个家庭的特点或喜好来选择字画的内容。比如有的人为了招财进宝,预示吉祥,就会选择“财神爷”之类的画作。而有的人家也许有新人刚刚结婚,则会选择“送子观音”之类。但更多的人家则选择领袖画像。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张挂毛泽东主席的画像,画像两侧的对联是“紧跟毛主席,永远闹革命”,横批“毛主席万岁”。如今,虽然已经进入新时代,但这样极具特色的中堂布置还经常可以看到。可见,人民爱戴领袖的这种情怀已经成了一种民风。

中堂对联根据每个家庭特点,因人因时而异,有写励志的、有写时事政治的,有写生肖的。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类对联勉励大家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是深受人们喜欢的对联。一个中堂整体是否和谐,必须从中堂挂画、中堂对联和桌椅的摆设、布局各方面来考量。一个赏心悦目、温馨可人的中堂,就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客人坐着喝茶、聊天,就会感觉很舒服。

中堂就座有规矩。中堂上首是主人的位置,一般不允许他人就座。只有在主人招呼下,才可上座。比如,外甥去舅舅家拜年,舅舅或舅妈高兴,会说“外甥皇帝来了,坐上王头”,这时,外甥是可以坐上首吃饭的。或者有领导登门、有辈分比主人家高的贵客驾到,在主人礼让下,也可以坐上首。另外,如果家里办喜事,比如娶儿媳妇之类,儿媳妇的兄弟和主人家娘舅等必须坐上首。

说完上首,再说侧座。侧座以进门的右边为大,左边为小(按房子来说就是左为上,右为下)。所以,就座时也是要以辈分大小依次入座的。如果身份卑微、辈分小的人坐在了进门的右边,别人会觉得此人不懂规矩。当然,这些都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陈旧习俗已渐渐被人们淡忘。

农历春节,除夕前,家里都会想办法让中堂焕然一新。并且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早上供奉香烛和出锅后的鱼肉,特别是煮熟的第一碗饺子会先在庭院倒下汤水请天地先行品尝,之后在八仙桌或是条几上供奉。

文化之根,在三堂文化。三堂文化的任一缺失,都是文化根本的无力,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文化的枝繁叶茂。

任何舍本逐末,必将会是幻花泡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建移民时代的家文化——答《中国文化网》记者问
古人 · 古建 · 精神世界
只有知祖宗,才能敬祖宗
祠堂、族谱、家训以及宗亲会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的祠堂文化
[转载]家谱编修实用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