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一模详解|徐汇区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一模解析版(含文言文译文)


文言文翻译文字版

 李陵传                 班固

①李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译文李陵字少卿。年轻时担任侍中建章监职务。他擅长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对属下谦虚礼让,名声很好。

②天汉二年,贰师(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秣等。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勿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吾发军多,毋骑予女。”诏陵以九月发(出发)

译文天汉二年,贰师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在天山攻击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军队承担运送物资的任务。李陵向武帝叩安请求说:“我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希望能独立率领一支军队,分散单于兵力,避免单于兵力集中对付贰师军队”武帝说:“我派出的部队太多,没有马匹拨给你。”(武帝)传诏李陵在九月率兵出发。

③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大约)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弓)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昏(黄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脱身)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译文李陵李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和单于军队遭遇,约三万匈奴骑兵包围了李陵的军队。李陵率领部下搏战出击,千箭齐发,敌兵中箭倒下。匈奴军败退至山上、汉军追击,杀敌几千人。单于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几十回合,又杀死两千多敌人。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挤走,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亡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单于非常高兴,让军队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黄昏后,李陵叹息到:“我不战死。不是壮士。(如果)能再得到几十支箭,就足句逃脱了。如今没有武器再战,不如分散开,或许还有逃回去报告皇上的人。”夜半时分,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几名壮士跟随他们。几千匈奴骑兵追赶着他们,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回去见陛下了!”最终投降了。

④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认为应降罪)陵。迁盛(极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身戎马之地,数万之师,转斗(战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打击)亦足暴(扬名)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回报,报效)汉也。”上以迁诬,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译文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传回朝廷,武帝大怒,文武百官都认为应罪罚李陵。司马迁极力(为李陵)辩解说:“李陵常不顾自身安危解除国家危难。率领的不到五千人的步兵,长驱深入匈奴腹地,阻止数万敌军,转战千里,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然兵败,但他对匈奴的打击也足以使他名扬天下了。李陵没有以死尽节,应当是想找合适的机会报效朝廷。”武帝认为司马迁所言有蒙蔽之意,把他下狱施以腐刑。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在元平元年病死。

  藏书室记       (宋)苏辙

①予幼师事(拜师学习)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记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经营)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编辑)而校之,以遗(留给)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留下的)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木箱),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  行之,吾世  庶矣乎!

译文我自幼向先父学习,听从他言语(教诲),观察他做事的方式。现在我年纪大了,还能记得其中的一些。父亲平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有一些田地,没有衣食之忧;有几千卷书,(他)亲手编辑校对。(把它)留给子孙。(他)说:“读了这些书籍,对内能修养身心,对外能学会与他人相处,足够了。这是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化方法。”父亲留下的教诲还在耳边回响。他留下来的书籍仍在木柜中,(我)要把它们再留给子孙们,(如果子孙中)有能接受书中的道理并能践行的,我们的后代就差不多了。

②盖孔氏之所以(用来……的)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待人处事)。及其安之,然后申(反复告知)之以弦歌,广(开阔心胸)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成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减损)焉,能养而不伤(伤害,妨碍)耳。

译文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如何洒水扫地、待人处事这些细微末节的事开始的。等到把这些都做好了。再用礼乐来反复告试。用读书来丰富提高。(所以)说:“道就在其中。仁者见到它能从中体会仁,智者见到它能从中发现智。颜回、闵损从这里领悟到德行,宰予、端木赐从这里学到言谈技巧,冉求、子路从这里学到为政本领,子游、子夏从这里学习了文采,都是凭借他们自身的才能而成就自己。就像农夫开墨田地,种植草木,草木大小长短、甜辛感苦,都是它们的本性使然,农民没有增加或减损什么,滋养它们而不伤害本性罢了。”

③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即便在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么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人尚且需要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古人知晓道理一定要通过学习,学习提高一定要通过读书。

④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记住)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孟子论学道之要(关键)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譬(打比方)之稼穑,以为无益而舍之,则不耘苗者也;助之长,则揠苗者也。以孔孟之说考(探究)之,乃得先君之遗意。

译文即便这样,孔子曾经对子贡说:“赐,你认为我是广泛学习而后能牢记不忘的人吗?”(赐)说:“是的。不是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学习的始终。”一以贯之,不只是多学习就能达到的境地。孟子这样论述学道的关键:“一定要培养道却不该有特定目的,心中不能忘记道,却又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去帮助它成长。”就像种庄稼,以为对它生长不会带来好处,就放弃耕作;想助其生长,就违背规律拔苗。用孔孟先贤的话来探究其中的道理。就明白了先父留给我的教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陵是功还是过?五千步卒战匈奴八万骑兵,寡不敌众投降
王立群读史记讲稿(一)史家绝唱(上)
他经常被误当成另一个民族英雄,实际上正是他害死了该英雄的孙子
此人才是真战神,5000步兵打残8万铁骑,但却留下千古骂名
投降匈奴的李陵,在完成使命之后为什么不回归汉朝?原因很简单!
李陵:有志难酬 有口难辩(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