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曲研修一期第13课 曲牌联套体·借宫·北散套〔中吕•醉春风〕浅析

元曲研修一期第13

曲牌联套体·借宫·北散套中吕·醉春风浅析

主讲:绝谷画蝶

上讲提纲:

一、散套

二、常用的散套套曲

三、浅析南散套〔黄钟·啄木儿〕

曲牌联套体: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体制。将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章法组合成套,以构成一折(出)戏的音乐。一本戏若干折(出),即由若干组套曲构成。这种戏曲音乐结构方法,开始于南、北曲,至昆山腔渐趋成熟,而弋阳腔则作了不同发展。在梆子、皮黄出现以前,曲牌联套体曾是中国戏曲音乐唯一的结构形式,昆曲、高腔至今仍在沿用。曲牌联套体戏曲剧种以昆腔最为严格和完备,它的曲牌分南曲和北曲两大类,是分别继承宋元南戏和金元北杂剧的曲牌而来,代表着南北两地的不同音乐传统和风格特色。

宫调:古代音乐术语,以「七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和「十二律」(黄钟、大吕等,实际上是一个八度以内的十二个半音)相配合而形成的各种「调式」的总称。

五宮四调:指最常用或者说实际用到的宫调(理论上可以有八十四个宫调):正宫、黄钟宫、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商调、越调、双调、大石调。北曲。南曲都是以此九个宫调为主。

借宫:各宫调套曲在具体运用时,前面的曲牌大体是比较固定的,后面运用的曲牌可以有所增减,有时也可以突破宫调,借用一些其他宫调的曲牌,称为「借宫」。如『长生殿·弹词』中「南吕+正宫」。

一、曲牌联套体

(一)联套

中国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体制。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章法组合成套,以构成一折(出)戏的音乐。一本戏若干折(出),即由若干组套曲构成。这种戏曲音乐结构方法,开始于南、北曲,至昆山腔渐趋成熟,而弋阳腔则作了不同发展。在梆子、皮簧出现以前,曲牌联套体曾是中国戏曲音乐唯一的结构形式,昆曲、高腔仍在沿用。
    1.历史渊源
    曲牌联套的结构形式,继承了唐宋大曲、宋词、鼓子词、转踏、唱赚、诸宫调等所有歌舞音乐与说唱音乐的历史成果,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宋词是单支曲牌的歌曲,是曲牌联套的基础。鼓子词为一支曲牌的多次重复,已开始形成单曲体的联套形式。转踏为一首诗体歌曲与一首词体歌曲的交替,外加引子与尾声,形成稍复杂的两曲循环交替的套曲。

唱赚的音乐结构更为复杂,系由若干支各不相同的曲牌联成的套曲,形成多曲体的联套形式。但这仍然是单一宫调的套曲。到诸宫调这种说唱音乐出现以后,才形成多宫调多曲体的套曲。戏曲音乐在这一传统基础上,形成了曲牌联套结构体制。

从南北曲至昆曲、高腔所用的套曲,其曲体大致有如下3种:

①单曲体,除引子与尾声外,全为同一曲牌的反复,此种曲体在南曲(特别是弋阳腔与高腔)运用较多;

②循环曲体,除引子与尾声外,完全或部分采用两曲循环交替,如北曲的〔滚绣球〕与〔倘秀才〕二曲,南曲的〔山坡羊〕与〔水红花〕二曲;

③多曲体,全套均由不同的曲牌组成,虽然其中个别曲牌可以连用,如北曲称〔幺篇〕,南曲称〔前腔〕的都是。
    2.宫调布局
    套曲的组合方法,首先在于选定宫调。宫调的选择运用,既是为了求得全套的谐调统一,也是作为一种戏剧性的表现手段而用,因为每一宫调都有它不同的调性色彩与表现功能。

元杂剧,大多第1折用仙吕,第4折用双调,第2、第3折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大石、商调、越调可任意选用,其他宫调都较少入选。这种习惯用法的形成,和北杂剧戏剧的结构与情节发展的需要有关。第1折戏剧冲突尚未全面展开,故多用调性“清新绵邈”的仙吕。第2、3折则依据戏剧情节分别选用不同调性的套数,如黄钟、双调属喜剧类,仙吕近于喜剧;南吕、商调属悲剧类;中吕、正宫、大石、越调可喜可悲。第4折多用“健捷激袅”的双调结束全剧,以避免拖沓松散。

南曲宫调的调性则稍异于北曲,大抵黄钟、正宫属喜剧类,中吕、大石近于喜剧;越调多属悲剧,商调近于悲剧;南吕、双调、仙吕入双调则可悲可喜。选用何种宫调,对奠定一折戏的基本情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单刀会》第4折〔新水令〕套曲,属“健捷激袅”的双调,这对突出关羽英武豪迈的气概很有作用。《货郎旦》第4折,张三姑在叙述李彦和家破人亡的遭遇时,用的是〔南吕·一枝花〕套曲,调性“感叹伤悲”的南吕宫,为这折戏的悲剧气氛定下了基调。
    3.宫调运用
    宫调的运用,北曲较严,南曲稍宽。北杂剧大多每折戏只用一宫,除少数曲牌可借宫转调外,多以同宫曲牌组套。南传奇一套可有2-3个宫调。以洪升《长生殿》为例,在全部50出戏中,除《传概》外,有39出用南套,其中用单一宫调组套的有21出,用两种宫调的有14出,用3种调的有4出,可见南曲宫调运用灵活性较大。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常有一定的制约,大致是不同宫调的曲牌只要笛色(定调)相同,都可以同套或联套;定调不同的,大多用在不同人物或剧情转折处。

如《长生殿·贿权》是由正宫引子〔破阵子〕、过曲〔锦缠道〕、转接仙吕引子〔鹊桥仙〕、过曲〔解三酲〕、〔前腔〕组成,因为正宫和仙吕都定小工调,因此可以联用于同一出戏中。

又如《牡丹亭·寻梦》由定六字调的南吕〔懒画眉〕转入定小工调的仙吕套,须经仙吕〔惜花赚〕过渡;而《牡丹亭·拾画、叫画》,前半《拾画》用仙吕〔金珑璁〕套定小工调,后半《叫画》转入商调〔二郎神〕套,改定六字调,即因剧情转折而变更其宫调与笛色。也有因戏剧内容的需要,同一宫调前后用两种调的,如《风云会·访普》北曲〔正宫·端正好〕套,前11曲用尺字调,后4曲用六字调。
    4.板式变化
    板式变化是组套方法又一要素。南曲每支曲牌都有一定的板式(节拍形式),或为三眼板,或为一眼板,或为散板。不同的板式具有不同的节奏感,适于表现不同的情绪。当若干支不同的曲牌相联成套时,各曲排列的顺序,大致按如下原则:慢曲在前,中曲次之,急曲在后。
    慢曲:慢曲因其速度缓慢,行腔繁细,又称细曲;中曲、急曲则称为粗曲。引子与尾声,则为散板。由此可知,南套板式组合形式通常为:散-慢-中-快-散。套曲内数量众多的曲牌,大体按此节奏变化顺序组合。
     5.南曲
     南曲又有赠板,是将三眼板依节拍、按比例扩增一倍,成为八拍子或复四拍子的板式。工尺谱用“×”与“、”两种符号区别赠板与正板,在现代简谱或线谱中,通常用虚、实两种小节线来分别。北曲除个别例外,一般不用赠板,南曲却用得较多。《牡丹亭·游园》折南仙吕套曲,除引子与尾声外,计四曲:〔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前2曲为带赠板,后2曲为不带赠的三眼板。南套中倘一曲叠用4次,则前2曲常带赠,后2曲不带赠。如《玉簪记·琴挑》出〔朝元令〕:
    6.赠板
    曲牌联套体赠板不仅使套曲中板式变化的层次增多,且唱腔曲折婉转,旋律华彩,从而增强了曲调的抒情性。同一曲牌,由于运用场合不同,在板式上亦可作变化处理。如〔朝元令〕一曲用于《长生殿·埋玉》折时,就处理成一眼板的曲调这种情况,北曲处理更为自由。同一曲牌,可以用固定板式,也可以用散板。吴梅《顾曲麈谈》说:“北曲无定式,视文中衬字之多少以为衡,所谓死腔活板也。”板式的灵活变化也为曲牌的运用提供更多的活动余地,使之能适应戏剧性的多样要求。
   7.主曲与通套相协
   套曲通常分为引子、过曲、尾声三部分。当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时,其中必有一曲居于主要地位,这就称为“主曲”。主曲是全套曲中调性最强、也最能发挥演唱技巧的曲牌,通常用于引子之后,为过曲的第一曲。如《南柯记·瑶台》的〔梁州第七〕、《长生殿·絮阁》的〔喜迁莺〕都是。由于主曲的突出地位,它无论在情绪表现或形象刻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不同曲牌组合成套时,为了保持全套风格的统一,除有赖于宫调的规范外,也还需要在唱腔中运用某种有特点的腔型,以之贯连全套。这种曲调处理手法,传统称之为“通套相协”。这种特定的腔型,一般取自主曲。它往往在全套的第一曲中展示,再在主曲中作充分发挥,并以之贯串于全套各曲中。例如《长生殿·弹词》〔一枝花〕套曲中,贯串前后各曲的特定腔型,便是首先出现于第一曲,而后在各曲中屡以各种变化形式反复出现
    上例中的特定曲腔,不仅在九转货郎儿的每一转中都有它的变化形式,而〔尾声〕中最末一字,也用的这种腔型,不过却是上方四度移位的形式。

8.旋律变化

在套曲中,各支曲牌的格式虽然是固定的,但唱腔却是可变的,往往同一曲牌会演变出若干种不同的曲调。这种变化,是由以下几方面的条件促成的:

①语言字音的不同;

②表现情感的不同;

③脚色行当与人物性格的不同,等等。

语言字音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四声腔格。大体说来,阴平字多用高平腔,可以是一音延长,也可以用“叠腔”,即在同音反复的基础上作各种装饰。阳平字的腔格则由低而高,或上行后再作下行,多用级进或小三度跳进。上声字的腔格,可用“嚯huò”,即唱腔中第二音作顿断;也可用“亾wáng”,即在出字前必有一下行大跳的上倚音作装饰这种装饰也可用“繁腔”处理,即旋律由低而高作逐级上行,并可在此基础上再加润饰。去声字则用“豁腔”,即出字后总有一个上挑的后倚音出现。这种四声腔格,乃是曲调中旋律变化的基础,结合人物情感表现,同一曲牌就可作多种变化。

如同为黄钟宫〔出队子〕,其第一句的尾腔在《长生殿·絮阁》杨玉环唱时就走低腔,而《雷峰塔·水斗》白娘子、小青唱时则走高腔,就是因为人物感情和语气不同而作的不同变化。此外,脚色行当的不同也需在曲调上作不同处理。如《琵琶记·称庆》,同一曲〔锦堂月〕,蔡伯喈、赵五娘(生、旦)所唱者腔繁,而蔡公、蔡婆(外、老旦)所唱者腔简。
    为了使唱腔更为华丽流畅,还需要对旋律加以装饰润色,这在传统术语叫作“揾簪wèn zān”,此语最先出自元燕南芝庵《唱论》,即腔中簪戴装饰花腔。常用的有“带腔”、“垫腔”、“叠腔”、“揉腔”、“擞sǒu ”数法。揾簪可使唱腔更为优美细腻,传神动听。如揾簪谱:旋律的变化常使同名曲牌间差异甚大,甚至面目全非。但仍能使人辨认出系某一曲牌,关键在于“主腔”。因每一曲牌都有其富有特征的腔型,称为主腔,无论旋律如何变化,主腔总贯串其中。以《玉簪记·琴挑》四支〔懒画眉〕为例:旋律可变,而主腔不变,是曲牌中旋律变化的规律。
    9.南北曲的交替运用
    运用南北曲曲调色彩不同所形成的对比,以表现人物性格矛盾和戏剧情节变化,是曲牌联套结构的另一种戏剧表现手法。其用法约有4种:

①在南套前或中途插入部分北曲,早在元末即有运用。元本《蔡伯喈jiē琵琶记·丹陛陈情》出,即在南仙吕〔点绛唇〕套前,加用北曲〔点绛唇〕和〔混江龙〕2曲,这2曲是在蔡伯喈唱整套南曲前,由小黄门铺场时唱,带有附加的性质。这种对比,把小黄门与蔡伯喈两个人物、两种心情予以突出,从而使蔡伯喈陈情时所唱的大套南曲,具有更浓厚的悲剧色彩。

《牡丹亭·惊梦》出,有众花神舞蹈“堆花”场面,在南曲〔山桃红〕后,又唱北曲仙吕〔大红袍〕。后者原是散曲,也具有插曲性质,在气氛上也形成了对比。

②在以南曲为主的各出戏中,插入整套北曲的折子。如《长生殿》第1-9出全用南曲,第10出突改用北曲商调〔集贤宾〕套,这对郭子仪形象的塑造,和前后关目、情绪、气氛的对比,起了重要的作用。全部《长生殿》共用6折北曲,这6折都按北套惯例一人通唱到底,它们和前后各折对比鲜明。

③因剧情转折,在同一出戏中北套南套联用,习惯叫“南北联套”。《长生殿》第28出《骂贼》,前半出写乐工雷海青借安禄山长安称帝设宴之机,痛骂逆贼,用北曲仙吕〔村里迓鼓〕套,一人通唱到底,用以表现雷海青的壮烈气概;后半出用南曲中吕〔绕红楼〕套,写安禄山的骄纵、众伪官的阿谀和雷海青的怒斥,由众人分唱,前后也形成戏剧性对比。

④一支北曲一支南曲相间,组成“南北合套”。这种形式最早见于南戏《小孙屠》,后来逐渐发展成熟,成为曲牌联套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如《长生殿·絮阁》出,所有北曲都由杨玉环一人通唱,而李隆基、高力士和永新则分唱南曲;用一北一南两种风格曲牌的对比,以表现两类人物、两种处境和两样心情,手法简练,对比鲜明。
    10.其他艺术处理手法
    集曲犯调

集曲运用,原是为增加曲调的变化。因为南曲传奇一般出数和套数都比较多,前面已用过的曲牌,为避免重复,后面多不复用,如必须再用,往往以集曲的形式出现。同时,集曲也作为一种戏剧性的手段运用,因为它有不同的情趣变化。例如《琵琶记·称庆》,蔡伯喈所唱〔锦堂月〕一曲,前半为〔昼锦堂〕,后半为〔月上海棠〕;前半表现人物一喜一忧的内心矛盾,后半表现其祝福双亲长寿的愿望。北曲无集曲之名,但北曲的犯调,亦称转调,实际也是一种集曲。如《货郎旦》第4折和《长生殿·弹词》所用的〔转调货郎儿〕,从〔二转〕至〔九转〕,每一转中都分别插用其他曲调。
    套曲中转调还有另一涵义,即移宫。因人物的性格、情绪或行当不同,将此一宫调曲牌移用于另一宫调。如北曲〔仙吕宫· 点绛唇〕,在《四声猿·骂曹》用正宫调(G调),《牡丹亭·冥判》用正宫调低八度腔,《宝剑记·夜奔》用尺字调(C调),就是因人物与行当不同而用不同的调高。曲牌联套体这种移宫法,还可用于一支曲牌的内部,构成曲牌中途的转调。如《长生殿·惊变》,北曲〔石榴花〕一曲,本为中吕宫,唱小工调(D调),但后半曲用“清角为宫”法转入下五度调;〔小上楼〕一曲,又用“紧羽为宫”法转入上方大二度调。这里是利用转调的方法来表现李隆基醉酒的昏惑和骤闻安禄山造反的惊恐情状。
    曲牌间的风格对比
    由于曲牌数量众多,来源甚广,曲调风格各异,这就为套曲提供了另一种戏剧性的表现手段,可以利用曲牌间的风格差异来表现人物间的性格对比。大体说,来自传统音乐的曲牌较为典雅,多用于生、旦等正剧性角色,而来自民歌小调的曲牌则较为诙谐,多用于净、丑等喜剧性角色。这种对比法,也可用于调剂场次的冷热,在正剧性或悲剧性的情节之中作喜剧性的穿插。如《琵琶记·关粮》丑扮丐子唱的〔吴小四〕,《幽闺记·追捕》丑扮巡警官唱的〔赵皮鞋〕,都属此种喜剧性的穿插,它们与正剧人物所唱的曲牌,在风格上均形成鲜明对比。
    合唱形式的运用
    套曲中的“合唱”虽实为同声齐唱,但它与独唱之间亦形成一种对比。一支曲牌由独唱起,而以合唱终,独唱的曲词、旋律均有变化,而合唱则重复不变。这在情绪气氛上所造成的变化,也构成一种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例如《荆钗记》第12出,王十朋与钱玉莲婚礼场面所用的合唱:
   〔花心动〕(旦唱)适遣匆匆。奈眉峰慵画,鬓云羞栊。〔惜奴娇〕(合唱)喜气浓,悄似仙郎仙女,会合仙宫。
    这里的合唱,增添了这一喜庆场面的热烈气氛。作为一种戏剧性的手法,这种合唱还可用于描写环境,借以渲染特殊的戏剧气氛;也可用于心理刻画,对人物内心世界作深入揭示;又可以第三者口吻出现,评论剧中人物和事件。这些艺术手法,后来高腔腔系的剧种有着广泛的运用,并形成了多样化的帮腔形式与手法。

11、复套

传统曲律著作对于联套的论述与罗列也较为精详,但“复套”这一重要概念,仍然到了现代才被正式地提出和分析。“单套、复套”是《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提出的名词,《昆曲格律》中称为“本套、变套”,而《昆曲音乐与填词(甲稿)》中,则称之为“一场一套、一场两(多)套”。“一场一套、一场两(多)套”固然便于顾名思义,还是不如“单套、复套”更加精准凝练。相同或不同曲牌前后连缀成套,除了符合前文所说的笛色、节奏等基本规律之外,早在徐渭《南词叙录》中就曾经提出:“曲之次第,需用声相邻以为一套”。

这个“声相邻”,转换为现代曲律概念,我们可以说是“依腔定套”一套曲子中,前后曲牌的主腔相同、相似或存在继承关系。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判断一折中的曲子,究竟是单套还是复套了。

《昆曲格律》以南仙吕宫过曲〔桂枝香〕或二或四〔长拍〕〔短拍〕〔尾声〕为例进行了分析。这个组合中的曲牌都属于〔南仙吕宫〕,被认为是约定俗成的一套曲子,其实经过分析,它是由〔桂枝香〕或二或四,和〔长拍〕〔短拍〕〔尾声〕两个单套组成的复套:它们的主腔既没有联系,应用中也存在剧情或情绪上的转折。

再如我们前文用作例子的《玉簪记·琴挑》一折,实际是由南南吕宫〔懒画眉〕四支和南双调〔朝元令〕四支组成的复套;两个单套中间还插入了两支〔琴歌〕,从〔琴歌〕起,笛色也从六字调转成了正宫调。有时在复套中,前一套结尾会用到〔尾声〕,这里的〔尾声〕可以称作〔隔尾〕,性质与〔尾声〕也没有差别。通过引入单套、复套的概念,不管是分析前人作品,还是创制新的曲文,对联套的理解都能更加清晰明了。

(二)联套方式

联套的方式,除了按南北区分,大致可以分为异名曲牌连缀联套和同名曲牌叠用联套。异名曲牌连缀的联套,由引子、异名曲牌各一支或两支,加上尾声组成。如:

〔南商调〕〔二郎神〕二〔啭林莺〕二〔莺啼序〕二〔琥珀猫儿坠〕二〔尾〕;

〔北商调〕〔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梧叶儿〕〔醋葫芦〕二〔后庭花〕〔柳叶儿〕〔浪里来煞〕。在南曲中,同一支曲牌连用两支以上时,将第一支以后称为〔前腔〕,有时〔前腔〕的前一两句与本调有所不同,则称为〔前腔换头〕。相对地,北曲称为〔幺篇〕、〔幺篇换头〕。

如〔二郎神〕的第二支,就需要用换头格。同名曲牌叠用联套,在北曲中用得很少,除了杂剧的楔子常叠用〔赏花时〕两支作为短套,其他几乎都是特例和个例;而在南曲中,则是常见。

一般同名曲牌叠用成套时,可以不用〔尾声〕。前面我们一直用作例子的〔南南吕宫过曲〕〔懒画眉〕,就可以叠用二、四乃至六支成为一套,而且〔懒画眉〕前例不用引子。

又如《琵琶记·赏秋》:〔念奴娇〕〔贴上〕

楚天过雨,正波澄木落,秋容光净。谁驾冰轮来海底,碾破琉璃千顷。环珮风清,笙箫露冷,人在清虚境。〔净丑〕真珠帘卷,小楼无限佳兴。

〔念奴娇序〕〔贴〕

长空万里,见婵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十二阑干光满处,凉浸珠箔银屏。偏称,身在瑶台,笑斟玉斝,人生几见此佳景?〔合〕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前腔换头〕〔生〕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缥缈惊飞,栖止不定。万点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追省,丹桂曾攀,嫦娥相爱,故人千里漫同情。

〔合前〕〔前腔〕〔贴〕光莹,我欲吹断玉箫……

〔前腔〕〔生〕愁听,吹笛关山……

这一套用〔南大石调引子〕〔念奴娇〕,后接〔南大石调过曲〕〔念奴娇序〕叠用四支成套,第二支起换头。在板式上,引子是散板,〔念奴娇序〕第一支散板起唱,后接一板三眼加赠板,第三支起节奏加快,转入一板三眼。这里的引子〔念奴娇〕和过曲〔念奴娇序〕,不仅曲牌名相同,词格也非常相近,其实是同一曲牌既作引子又作过曲,这时可以将过曲〔念奴娇序〕省称为〔本序〕。

应该注意,〔本序〕与〔前腔〕一样,是与前一曲牌紧密结合的,不能单独出现:《长生殿·定情》虽然也用了四支〔念奴娇序〕,引子却用了〔东风第一枝〕,这时〔念奴娇序〕就不能再称为〔本序〕。另外像这几支〔念奴娇序〕这样,最后几句转为同场合唱的部分,称为“合头”,在剧本中,前腔的合头部分与上一支相同时,可以简称为“合前”。上面的第二支〔念奴娇序〕的最后,是由同场再接唱“惟愿取”三句。集曲的联套与正曲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但集曲的联套单独有一类,像〔南正宫〕的芙蓉套曲,每一支过曲都是犯〔玉芙蓉〕集曲而成:

〔倾杯赏芙蓉〕是由〔倾杯序〕〔玉芙蓉〕集成;

〔刷子玉芙蓉〕〔刷子序〕〔玉芙蓉〕集成;

〔锦芙蓉〕〔锦缠道〕〔玉芙蓉〕集成;

〔雁芙蓉〕〔雁过声〕〔玉芙蓉〕集成;

〔小桃映芙蓉〕〔小桃红〕〔玉芙蓉〕集成;

〔普天赏芙蓉〕〔普天乐〕〔玉芙蓉〕集成;

〔朱奴插芙蓉〕〔朱奴儿〕〔玉芙蓉〕集成;

〔尾声〕

北曲的集曲套个例〔九转货郎儿〕与此类似。

(三)联套规律

上面多次提到“联套、套曲、套数”等名词。在剧曲或散曲中,将若干曲牌联接在一起,称作一个套曲,或称为“套”、“套数”。套数中的曲牌,不是随意安排的。

首先,套数中前后曲牌的笛色要一致。联套所选用的曲牌,大多属于同一宫调,用不同宫调但笛色相同的曲牌联套,称为借宫。即便是同宫调的曲牌,也要注意笛色的一致。《顾曲麈谈》举例的〔金梧桐〕与〔二郎神〕,两者虽然都属〔南商调〕,但笛色上,〔金梧桐〕用凡字调高亢,〔二郎神〕用六字调低抑,从来没有将这两支曲子联在一起的。其次,一套曲子,总是节奏较慢的曲牌在前,节奏较快的曲牌在后,最后由快转慢作为结束。

对南曲而言,一套曲子总是由散板的引子、或者前一两句唱散的过曲开始,转入一板三眼加赠板,逐渐加速到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时还有流水板或者干念。而尾声的节奏,多数都是前两句一板一眼,末句再转为一板三眼。北曲没有引子,也没有赠板,每个联套的前一到两支曲子总是散板,然后由散板转入一板三眼,再加速到一板一眼,到了煞尾,节奏又慢下来。总的来说,北曲套数各曲牌间联结比较紧密,一套曲子的曲牌选用和前后次序的变化都相对较小。

南曲联套的结构则相对松散,联套的方式也较北曲更为多样,不辨其中规律,联套就容易错乱。前人的曲谱、曲律著作中,都会罗列一些常用套曲,是制曲的重要参考。

(三)套数的曲情

曲牌的曲情不能脱离套数而论,套数的选取也要根据曲情斟酌。《螾庐曲谈》将之总结为剧情与排场,“悲欢离合,谓之剧情;演剧者之上下动作,谓之排场”,并根据适用的剧情或排场列举了一些常见套数,十分详尽,我们仅略举例如下:  

宜欢乐〔南双调〕〔引〕〔锦堂月〕或二或四〔醉翁子〕二〔侥侥令〕二〔尾〕;

宜游览〔南中吕宫〕〔引〕〔好事近〕二〔千秋岁〕二〔越恁好〕或一或二〔红绣鞋〕或一或二〔尾〕;

宜悲哀〔南越调〕〔引〕〔小桃红〕〔下山虎〕〔五般宜〕〔五韵美〕〔山麻秸〕〔蛮牌令〕〔江头送别〕〔亭前柳〕〔江神子〕〔尾〕;

宜幽怨〔南正宫〕〔雁鱼锦〕五段;

宜行动〔南仙吕入双调〕〔引〕〔朝元令〕四;

宜诉情〔南仙吕宫〕〔引〕〔桂枝香〕或二或四〔长拍〕〔短拍〕〔尾声〕;

宜普通〔南黄钟宫〕〔引〕〔啄木儿〕〔三段子〕〔归朝欢〕〔尾〕;

宜武剧〔北〕〔点绛唇〕〔四边静〕二〔对玉环带清江引〕;

宜过场短剧〔南商调〕〔引〕〔水红花〕二;

宜文静短剧〔南南吕宫〕〔懒画眉〕或四或六此外,《螾庐曲谈》还对这些常用场景做了一些总结——诉情类套曲宜于生旦演唱;欢乐、游览、行动类套曲多宜于同场演唱;悲剧宜用北曲,并由老生、大面等阔口家门演唱;粗曲〔普贤歌〕〔光光乍〕一类限于净丑使用等等。 

二、借宫

1、什么是借宫?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2、借宫的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因此,今人只好按元人留下的规矩执行,这有点像宋人创立词谱理论后来失传一样我们今天只能按后人总结出的所谓词谱小心填写,不敢越池一步,就再也看不到那优美的今人所创的自度腔

我们只能按照曲套的相关套式进行排列其排列在讲已讲的非常清楚了,按宫调的排序介绍258套,大家在以后的作品中选用即是了
  散套一般不借宫,但较长的借宫者也不少。如:
  刘时中《既官府甚清明》使用正宫曲牌,却借用了中宫十二月尧民歌和般涉调的耍孩儿十三支煞,共用了34支曲牌。
   3、哪些套曲可以借宫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来自仙吕)柳叶儿、(来自中吕)山坡羊、(即随尾,来自南吕)黄钟尾、(来自商调)挂金索。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
    来自双调的有:太平令、梅花酒、收江南、牡丹春、七兄弟
    来自仙吕宫的有:金盏儿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煞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来自黄钟宫:神仗儿
    来自双调:水仙子、荆山玉、竹枝歌、收尾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来自正宫:滚绣球、倘秀才、灵寿杖、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伴读书、笑和尚、白鹤子、双鸳鸯、蛮姑儿、穷河西、六么遍、菩萨蛮、啄木儿煞
    来自仙吕:六么序、后庭花
    来自南吕:隔尾、干荷叶
    来自双调:镇江回、乱柳叶、风流体
    来自越调:三台印
    来自般涉调:哨遍、脸儿红、墙头草、墙头花、煞、尾声、耍孩儿、急曲子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来自仙吕:醉中天、醉扶归、三番玉楼人
    来自双调:收尾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自来黄钟宫:节节高、四门子
    来自正宫:小梁州
    来自仙吕宫:赏花时、村里迓鼓、元和令、上马娇、游四门、胜葫芦、后庭花、柳叶儿、青哥儿、上京马、四季花、双雁子
    来自中吕:山坡羊
    来自双调:雁儿落、得胜令、春闺怨、牡丹春、秋江送
    来自越调:酒旗儿
    来自商角调:应天长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来自小石调:天上谣、恼煞人、伊州遍
  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借宫曲牌最多的是正宫,可借32调;其次算中吕和商调,分别为31调和23调
    4、借宫的注意事项:
  剧套套式用曲多在7-14支之间;而散套少则二三支,多则可达20-30支。
  剧套太短不足以舒展剧情,太长则影响演员体力和观众兴趣。而散套系清唱、吟咏,比较自由,因此长短不拘。如:
  王实甫《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第一本)第二折
    (夫人上,白)前日长老将钱去与老相公做好事,不见来回话。道与红娘,传着我的言语去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就着他办下东西的当了,来回我话者。

(下)(净扮洁上)老僧法本,在这普救寺内做长老。此寺是则天皇后盖造的,后呆崩损,又是崔相国重修的,观今崔第夫人领着家眷扶柩回博陵,因路阻暂寓本寺西厢之下,待路通回博陵迁葬。夫人处事温俭,治家有方,是是非非,人莫敢犯。夜来老僧赴斋,不知曾有人来望老僧否?

(唤聪问科)(聪云)夜来有一秀才自西洛而来,特谒我师,不遇而返。(洁云)山门外觑着,若再来时,报我知道。(末上)昨日见了那小姐,倒有顾盼小生之意。今日去问长老借一间僧房,早晚温习经史;倘遇那小姐出来,必当饱看一会。
   中吕·粉蝶儿不做周方,埋怨杀你个法聪和尚!借与我半间儿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这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醉春风往常时见傅粉的委实羞,画眉的敢是谎;今日多情人一见了有情娘,着小生心儿里早痒、痒。迤逗得肠慌,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末见聪科)(聪云)师父正望先生来哩,只此少待,小僧通报去。(洁出见末科)(末云)是好一个和尚呵!
   迎仙客我则见他头似雪,鬓如霜,面如童,少年得内养;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个圆光。恰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
(洁云)请先生方丈内相见。夜来老僧不在,有失迎迓,望先生恕罪!(末云)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何期昨日不得相遇。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洁云)先生世家何郡?敢问上姓大名,因甚至此?(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
   石榴花大师一一问行藏,小生仔细诉衷肠,自来西洛是吾乡,宦游在四方,寄居咸阳。先人拜礼部尚书多名望,五旬上因病身亡。(洁云)老相公弃世,必有所遗。(末唱)平生正直无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
   斗鹤鹑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衠一味风清月朗。(洁云)先生此一行,必上朝取应去。(末唱)小生无意求官,有心待听讲。小生特谒长老,奈路途奔驰,无以相馈。量着穷秀才人情则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径禀:有白银一两,与常住公用,略表寸心,望笑留是幸!(洁云)先生客中,何故如此?(末云)物鲜不是辞,但充讲下一茶耳。
   上小楼小生特来见访,大师何须谦让。(洁云)老僧决不敢受,(末唱)这钱也难买柴薪,不够斋粮,且备茶汤。(觑聪云)这一两银末为厚礼。你若有主张,对艳妆,将言词说上,我将你众和尚死生难忘。(洁云)先生必有所请。(末云)小生不揣有恳,因恶旅邸冗杂,早晚难以温习经史;欲假一室,晨昏听讲。房金按月任意多少。(洁云)敝寺颇有数问,任先生拣选。(末唱)
   幺篇也不要香积厨,枯木堂。远着南轩,离着东墙,靠着西厢。近主廊,过耳房,都皆停当。(洁云)便不呵,就与老僧同处何如?(末笑云)要恁怎么。你是必休提着长老方丈。
    (红上,云)老夫人着俺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看得停当回话。须索走一遭去来。(见洁科)长老万福!夫人使侍妾来问: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着看的停当了回话。(末背云)好个女子也呵!
   脱布衫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儿轻狂。大师行深深拜了,启朱唇语言得当。
   小梁州可喜娘的庞儿浅淡妆,穿一套缟素衣裳;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
   幺篇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门写与从良。
    (洁云)二月十五日,可与老相公做好事。(红云)妾与长老同去佛殿看了,却回夫人话。(洁云)先生请少坐,老僧同小娘子看一遭便来(末云)何故却小生?便同行一遭,又且何如?(洁云)便同行。(末云)着小娘子先行,俺近后些。(洁云)一个有道理的秀才。(末云)小生有一句话敢道么?(洁云)便道不妨。(末唱)
快活三崔家女艳汝,莫不是演撒你个老洁郎?(洁云)俺出家人那有此事?(末唱)既不沙,却怎睃趁着你头上放毫光,打扮的特来晃。
(洁云)先生是何言语!早是那小娘子不听得哩,若知呵,是甚意思!(红上捞殿科)(末唱)
   朝天子过得主廊,引入洞房,好事从天降。我与你看着门儿,你进去。(洁怒云)先生,此非先王之法言。岂不得罪于圣人之门乎?老僧偌大年纪,焉肯作此等之态?(末唱)好模好样忒莽撞,没则罗便罢,烦恼怎么那唐三藏?怪不得小生疑你,偌大一个宅堂,可怎生别没个儿郎,使得梅香来说勾当。

(洁云)老夫人治家严肃,内外并无一个男子出入。(末背云)这秃厮巧说。你在我行、口强,硬抵着头皮撞。(洁对红云)这斋供道场都完备了,十五日请夫人小姐拈香。(末问云)何故?(洁云)这是崔相国小姐至孝,为报父母之恩。又是老相公禫日,就脱孝服,所以做好事。(末哭科,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吴天罔极。"小姐是一女子,尚然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望和尚慈悲为本,小生亦备钱五千,怎生带得一分儿斋,追荐俺父母咱!便夫人知也不妨,以尽人子之心。(洁云)法聪与这先生带一分者。(末背问聪云)那小姐明日来么?(聪云)他父母的勾当,如何不来。(末背云)这五千钱使得有些下落者。
   四边静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傍;若能够荡他一荡,倒与人消灾障。
    (洁云)都到方丈吃茶。(做到科)(末云)小生更衣咱。(末出科,云)那小娘子已定出来也,我只在这里等待问他咱。(红辞洁云)我不吃茶了,恐夫人怪来迟,去回话也。(红出科)(末迎红娘祗揖科)小娘子拜揖!(红云)先生万福!(末云)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红云)我便是,何劳先生动问?(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红云)谁问你来?(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向日莺莺潜出闺房,夫人窥之,召立莺莺于庭下,责之日:"汝为女子,不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私视,岂不自耻。"莺立谢而言曰:"今当改过从新,毋敢再犯。"是他亲女,尚然如此,何况以下侍妾乎?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不干己事,何故用心?早是妾身,可以容恕,若夫人知其事呵,决无干休。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下)(末云)这相思索是害也!
   哨遍听说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说"夫人节操凛冰霜,不召呼,谁敢辄入中堂?"自思想,比及你心儿里畏惧老母亲威严,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叫头儿望。待飏(yáng)下教人怎飏?赤紧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肠。若今生难得有情人,是前世烧了断头香。我得时节手掌里奇擎,心坎儿里温存,眼皮儿上供养。
   耍孩儿当初那巫山远隔如天样,听说罢又在巫山那厢。业身躯虽是立在回廊,魂灵儿巴在他行。本待要安排心事传幽客,我只怕漏泄春光与乃堂。夫人怕女孩儿春心荡,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
   五煞小姐年纪小,性气刚。张郎倘得相亲榜,乍相逢厌见何郎粉,看邂逅偷将韩寿香。才到得风流况,成就了会温存的娇婿,怕甚么能拘束的亲娘。
   四煞夫人忒虑过,小生空妄想,郎才女貌合相仿。休直待眉儿浅淡思张敞,春色飘零忆阮郎,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三煞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粉香腻玉搓咽项。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销玉笋长。不想呵其实强: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却忘了辞长老。(见洁科)小生敢问长老,房舍如何?(洁云)塔院侧过西厢一间房,甚是潇洒,正可先生安下。现收拾下了,随先生早晚来。(末云)小生便回店中搬去。   

(洁云)吃斋了去。(末云)老僧收拾下斋,小生取行李便来。(洁云)既然如此,老僧准备下斋,先生是必便来。(下)(末云)若在店中人闹,倒好消遣;搬在寺中静处,怎么捱这凄凉也呵。
   二煞院宇深,枕簟凉,一灯孤影摇书幌。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槌床。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则索手低着牙儿慢慢的想。(下)
    此剧套共用13首曲牌和四支煞及一支尾声采用中吕宫并以粉蝶儿为首曲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为第一组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么篇和借宫脱布衫(正宫)-小梁州(正宫)-么篇及本宫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和借宫哨遍(般涉调)为过曲,最后以借宫般涉调的耍孩儿五煞二煞尾声来结束
    我们再来查一查中吕宫中粉蝶儿套式:看这一整套曲用的是哪个格式中吕宫第十二套如下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么、满庭芳、耍孩儿、一煞、二煞、三煞、尾共十三曲
    文中的套式完全符合三组选曲及排序规则和借宫方法大家在以后的创作中,可根据自己想要创作故事的长短和情感类型,选取相应的宫调,并在其中寻找合适的套式,再查各自调所对应的曲谱,便可以创作了当然要创作杂剧,大家还要了解杂剧的体式特征。关于杂剧后面再作交流!

三、〔北中吕·醉春风〕浅析

 1、曲牌介绍

中吕·醉春风〕套曲是由〔醉春风幺篇喜春来双鸳鸯喜春来卖花声煞共六曲组成。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的,而这套曲中双鸳鸯属于正宫。这种情况是属于借宫。

2、曲例:

中吕·醉春风

元代:荆干臣

红袖霞飘彩,翠裙香散霭。都将窃玉偷香心,改、改、改。半夜星前,五更月下,九霄云外。
幺篇旖旎金钗客,相莲花阵侧。难娱一笑拚千金,买、买、买。珊枕浓欢,绮窗幽梦,锦堂深爱。
喜春来玉鞭杨柳春风陌,绣毂梨花夜月街,楚云湘雨梦阳台。休分外,花柳暗尘埃。
双鸳鸯玉箫哀,立闲阶,彩凤人归更不来。隐隐遥山行云碍,萋萋芳草远烟埋。
喜春来茶不茶饭不饭恹恹害,死不死活不活强强捱,相思何日得明白。愁似海,烦恼早安排。
卖花声煞俺疑他指不过走智儿猜,他只俺除将罢字儿揣,厮等待心肠各宁奈。女貌郎才怎难摘?志诚心看谁先败。

作者介绍:荆干臣,生卒年不详。家居东营(元代大宁路兴中州,今辽宁朝阳)。 虽生长豪族,但能折节读书。少年时游学于燕地(今河北、北京一带)。元·钟嗣成《录鬼簿》记其官职为“参军”,元·王恽《狄涧先生大全集》卷二十三有 《送荆书记干臣北还诗并序》,作“干臣参议”,并记录了他至元年间曾随忻都等东征日本事(详见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2、曲谱

谱式:〔北中吕·醉春风

醉春风〕×仄仄平平▲,×平平(上)去上(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上)去。

幺篇〕×仄仄平平▲,×平平(上)去上(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上)去。

喜春来〕×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平)△,×仄仄平平△。

双鸳鸯厶平平△,厶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喜春来〕×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平)△,×仄仄平平△。

卖花声煞〕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上△,仄仄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

4、曲牌浅析

①〔中吕·醉春风用于杂剧和散套,亦入正宫、双调。此调有七、八、九句三种句型,其中以八句为常见。由于七、八句型皆由九句型演变而来,故给出九句句式,即“五五七一一一四四四”,定格为:

×仄仄平平▲,×平平(上)去上(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上)去。

显然,当去掉第五句时便成八句型,去掉第五、第六两句时便成七句型。么篇与本调同,用否随意。

1:李致远散套〈拟渊明>

(想)聚散若浮云,(叹)光阴如过隙,不如闻早赋归欤。畅好事美(也),美,弃职归农,杜门修道,(早则)死心塌地。

去去去平平,平平平去上(△),上平平上去平平。去上去上上(△),去上平平,去平平去,上平上去(△)。

本曲为七句型。其中若将一、二两句首字作衬字,第四句用第六式,末句用第一式,则构成七句型。另,第五句“职”在此注为上声,而〔粉蝶儿〕中注平声,无可考。

2:王廷秀散套〈怨别>

(珠)帘上玉玎练,(金)炉中香缥缈,彩云声断紫鸾箫。(那其间)恼,恼,万种凄凉,几番愁闷,一齐都到。

此为八句型,第五句叠上句末字,符合九句型谱简化要求。

3:邓玉宾散套《弃官修道>

(直)睡到日齐高,白云无意扫,一盂白粥半瓤薑,饱,饱,饱。检个仙方,弄般仙草,试些丹灶。

此曲为九句型,完全符合其定格。

曲例:

醉春风红袖霞飘彩,翠裙香散霭。都将窃玉偷香心,改、改、改。半夜星前,五更月下,九霄云外。

②〔幺篇

幺篇与〔醉春风〕谱式同,用否随意,视曲谱规定的套数决定。

曲例:〔幺篇旖旎金钗客,相莲花阵侧。难娱一笑拚千金,买、买、买。珊枕浓欢,绮窗幽梦,锦堂深爱。

③〔喜春来

喜春来又名〔阳春曲〕〔惜芳春〕〔喜春风〕。用于小令和散套兼用。与正官出人。可与〔普天乐〕组成带过曲。共五句,即“七七七三五”,其定格为:

×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平)△,×仄仄平平△。 

例1 周德清

中吕·喜春来〕春晴 

雨晴花柳新梳洗,日暖蜂蝶便整齐,晓寒莺燕渐收拾。催唤起,早赴牡丹期。

本曲谱选自《御定曲谱》,与上述定格曲谱致。

2

喜春来玉鞭杨柳春风陌,绣毂梨花夜月街,楚云湘雨梦阳台。休分外,花柳暗尘埃。

〔正宫·双鸳鸯〕

双鸳鸯又名合欢曲。用于杂剧、散套、小令。亦入中吕。共五句,即“三三七七七”。

其定格为:

厶平平△,厶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1:荆干臣 

玉箫哀,立闲阶,彩凤人归更不来。隐隐遥山行云碍,萋萋芳草远烟埋。

2:王恽

问春工,二分空,流水桃花飏晓风。欲送春愁何处去?一环清影到湘东。

3双鸳鸯

玉箫哀,立闲阶,彩凤人归更不来。隐隐遥山行云碍,萋萋芳草远烟埋。

喜春来谱式同(3

曲例:喜春来茶茶饭饭恹恹害,死死活活强强捱,相思何日得明白。愁似海,烦恼早安排。

⑥〔卖花声煞

卖花声煞专用于散套,其组成原则为:由大石调之〔随〕“七七七”句式组成前三句(首句取第二式),再由(卖花声)末三成其谱为:

×平×仄×平去△,×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去△。

1:散套〈闺思〉

元代 关汉卿

愁山闷海不当敌,好着我、无箇㓦划,耐心儿多陪下些凄恤泪。呼伟牌将绣帘低放,重门深闭,怕莺花、笑人憔悴。

上例第一句末字“敌”应去而取人作平;第二句末字“家麻韵,全曲为齐微;第三句字应仄而平其余均合上谱。

又一体,《全元曲》中符合上谱者只关汉卿此例,而尚有两首同名曲却皆为五句。经分析对比可知此为卖花声煞又一体,即五句体,其谱如下: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上△,仄仄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

2:散套<红袖霞飘彩>

俺疑他指不过走智儿猜,他只俺除将罢字儿揣,等待心肠各宁奈。女貌郎才怎难摘?志诚心看谁先败。

3卖花声煞散套<七国谋臣谄>

(悬河口)紧闭山水间潜,(经纶)手忙抄尘世上闪。(书万)卷撑肠稳支拈瓦,有感幽怀露光焰,吐虹霓作歌挥剑。

上两例均符合五句谱。关于〔卖花声煞〕,有关书籍均未说清,以上仅供参考。

本讲提纲:

一、曲牌联套体

二、借宫

三、〔北中吕·醉春风〕浅析


小渔村曲研一期第13讲作业:

一、试用〔醉春风幺篇喜春来双鸳鸯喜春来卖花声煞支曲子作散套〔北中吕·醉春风〕,题目自拟,韵部不限!参照荆干臣〔北中吕·醉春风〕曲例制曲,也需多读前人的作品,从中感悟!

1.谱式:〔北中吕·醉春风

醉春风〕×仄仄平平▲,×平平(上)去上(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上)去。

幺篇〕×仄仄平平▲,×平平(上)去上(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上)去。

喜春来〕×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平)△,×仄仄平平△。

双鸳鸯厶平平△,厶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喜春来〕×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平)△,×仄仄平平△。

卖花声煞〕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上△,仄仄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

2、〔中吕·醉春风

元代:荆干臣

红袖霞飘彩,翠裙香散霭。都将窃玉偷香心,改、改、改。半夜星前,五更月下,九霄云外。
幺篇旖旎金钗客,相莲花阵侧。难娱一笑拚千金,买、买、买。珊枕浓欢,绮窗幽梦,锦堂深爱。
喜春来玉鞭杨柳春风陌,绣毂梨花夜月街,楚云湘雨梦阳台。休分外,花柳暗尘埃。
双鸳鸯玉箫哀,立闲阶,彩凤人归更不来。隐隐遥山行云碍,萋萋芳草远烟埋。
喜春来茶不茶饭不饭恹恹害,死不死活不活强强捱,相思何日得明白。愁似海,烦恼早安排。
卖花声煞俺疑他指不过走智儿猜,他只俺除将罢字儿揣,厮等待心肠各宁奈。女貌郎才怎难摘?志诚心看谁先败。

3、制曲要求:

①北曲入声入派到平上去三声。原谱可平可仄处标“×”,连标“×”处,须调平仄。

②声情:中吕宫其音高下闪赚,宜叙事、写景、抒怀等,创作内容广泛。

③对偶:

〔醉春风〕、〔幺篇〕共九句,首两句相对,尾三句鼎足相对;

〔喜春来〕首两句相对,若前三句能鼎足对更好,不作硬性规定;

〔双鸳鸯〕尾两句相对;

〔卖花声煞〕首两句相对。

④〔醉春风4/5/6句为相同的三个单子句,可押可不押韵,但必须5/6句叠4句。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

▲——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

△(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4.作业要求:

1.本课作业创作一首北散套,作品要围绕主题,注意语言的通俗,题材内容的选择以及声情的表达。

2.完成作业时间为三周;

3.楼下必须认真点评楼上的作业,点评是毕业考核和评选优秀学员的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说曲的常识
【第七讲】散 曲 小令
元曲基础知识
北曲曲谱·散套格式简编
元曲谱
元曲格律入门简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