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蜀辞赋学院词班第七讲 对偶·倚声和倚声学·鹧鸪天

  巴蜀辞赋学院词班第七讲

     对偶·倚声和倚声学·鹧鸪天

编写沈婉玲

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一、四呼五音
   “四呼”在填词中与词的内容、思想、意境、情感关系非常大。根据发音方式的不同,“四呼”可以分为四种呼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1.开口呼:顾名思义,嘴巴张开的发音方式。大凡最后一个韵母为a、e的字,大部分为开口呼。a、e、er、an、ang、ian、uan、en、eng、ua、uen。
  2.齐齿呼:一看就应该知道是牙齿对齐的一种发音方式。以“i、ai、ei、ui、in、ing”韵母为音的。
    3.合口呼:就是韵母发音时,唇形是收拢的,在双唇之间形成一个小孔。如“u、uo、ou、iu、ong。”
    4.撮口呼:与合口呼有些相象,不过,撮口要求读的时候,唇形不仅收拢,而且向前突出,所有以韵母“ü”为韵尾的音,是为撮口呼。
    “五音”指的就是“宫、商、角、徵、羽。”它们是古时候的音韵音符,相当于音乐中的“1,2,3,5,6。”在汉语音韵学中,“五音”代指汉语声母的调音位置和调音方法,也就是格律中的声律,它包括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具体到现代汉语拼音中,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1.君=宫音对应的韵母:ong。
   2.臣=商对应的的韵母:a,an,ang。
   3.民=角音对应的韵母:入声。
   4.事=徵音对应的韵母是:e,en,uo,eng,i,in,ing,ui,o,un,ai。
   5.物=羽音对应的韵母:u,ao,ou,iu,ei。
  如果以五音选韵的话,五音宜于表达的情感:
  1.宫音:以轻快、轻松为主题的诗词,宫音,多数是宽洪和稳重,气势比较恢弘,就像钟声,气势很大气。一般写诗填词,大凡小家子的个人感情,很少有用宫的。
  2.商音:相对喜庆一点的、快活一点的诗词,比较潇洒、飘逸点的,(就是豪放派的,一般的大喜或者激扬类的、振奋精神类的都用商。)
  3.角音:则是短促的,只相当于半拍,所以,一首诗一阕词中除了特别用韵要求,不能有太多的用入声字。
  4.徵音:相对平缓一类的,这个在诗词里用的最多的(徵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是比较温和的,可以喜,但绝不是大喜;可以悲,但绝不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大悲,是一种很温婉的大家闺秀般的感觉。)
  5.羽音:则多以悲伤为主要抒情笔调的诗词。

曲韵六部
   《曲韵六部》是关于汉字发音部位和方法的。在曲韵中,根据韵尾的发音方式,我们将绝大部分汉字划分为六大类:
一曰穿鼻,二曰展辅,三曰敛唇,四曰抵腭,五曰直喉,六曰闭口。
    下面告诉大家,如何与汉语拼音相对应的方式,来区分这六种收音:
    1、展辅收音:以i收尾,如:ai,ei,ui。
    2、敛唇收音:以u 、o收尾,如:ou, ao, uo。
    3、穿鼻收音:以ng收尾,如:ong,ing, ang,eng等。
    4、抵腭收音:以n收尾,如:en,an,in,un。
    5、直喉收音:无韵尾的开口韵。如:a, e。
    6、闭口收音:以m收尾,这个只存在于古音的闭音节当中,还有部分入声字中,另外,普通话中只有个别的叹词,也属于此类。“曲韵六部”中,我们现在比较常用的是:“展辅收音、敛唇收音、穿鼻收音、抵腭收音 ”这四部。 

    三、学习词牌《临江仙》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             

大家好,我们今晚的学习内容是,词的对偶,倚声和倚声学。

一、词的对偶

我们班都是从律诗班来的,大家知道律诗需要对偶,那么也需要对偶。而词的对偶与律诗不一样

词调绝大多数都是长短句,只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能对偶;词调成百上千,对偶依词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

词的对偶比较自由,相邻两句字数相同,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词有的平仄相对,有的则不对,依词调而定。所以说,词的对偶,既广泛又灵活。

说广泛凡是相邻字数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对偶,凡一字领后面的四个四字句,一般也可对偶,而且单句对、复句对都可以。

说灵活是指对偶方式的灵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说:

1. 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有可能对偶:

三字:

天地转---光阴迫(毛泽东《满江红》)

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

转朱阁---低绮户(苏轼《水调歌头》)

四字: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晏殊《踏莎suo行》)

五字: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六字: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水调歌头》)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七字: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毛泽东《满江红》)(蚍蜉pífú-一种大蚂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如《浣溪沙》)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八字和八字以上的句子相邻者几乎没有,但是有两句对两句的八字扇面对。如《沁园春》上阕第四、五、六、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将一字豆"望"字抛开,"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顿失滔滔"。就成为工整的扇面对。下阕的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将一字豆"惜"字抛开,"秦皇汉武"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对"稍逊风骚"。同样也成为工整的扇面对。

词里面这种句子,起首加一字豆的对偶,叫衬豆对,最常见的是四字对,

如:

/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吴文英《高阳台》)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

/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

还有一个比较少见的,一字豆衬三对,如:

/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苏轼《行香子》)

2.对偶依词调而定,同时作者有很大的机动性。

并不是所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都要求对偶,一般词谱不标明是否对偶。后人填词用对偶,大都根据传世名作的样板----前人某词调的某两句用对偶,我也跟着用。可是呢,传世名作有很多流派和风格,讲究修辞美的作品中对偶较多;而讲究意境的作品,有的该对偶的地方,为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放弃了对偶。词的对偶比较自由。

总结前人用对偶大致有四种情况:

1)固定的,这样的词调很少,常见的只有《鹧鸪天》一调。

例1:《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村头荠菜花。

这首词的第三、四两句必须对偶。因为这词调是从律诗脱胎出来的,而且变动很小,所以这个对偶是固定的。

2)原则上对偶是固定的,但有一点机动性,这样的词调比较多,也多是从律诗脱胎出来,但变动比较《鹧鸪天》大一些

2《西江月》(柳 永):正格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睡梦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这首词的上下片头两句各六字,组成工整的两个对偶。前人作品中多数都是这样的格式,所以说原则上必须对偶,但并没有要求绝对对偶。因为前人作品中也有不全对偶的。

3

《西江月》(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眠醉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词上片第一、二句对偶,下片不对偶。

4《西江月》(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这首词上片头两句不对偶,下片头两句半对半不对。

下面我们接着看

5《浣溪沙》(晏 殊):正格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词调下阕的前两句,一般要求对偶,但也有少数把对偶移到另外的位置上的

6:《浣溪沙》(韦 庄)

惆怅梦里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红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这首词把对偶移到下阕的后两句去了。

7《浣溪沙》(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一首,上阕的前两句对偶,下阕的前两句不对偶。

8:《浣溪沙》(辛弃疾)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篱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人过竹边村。

这一首,上下阕的前两句全对偶。

下面以《破阵子》为例破阵子上下两片,都有两个相邻的句子字数相等,但是不同的作者,用对偶的情况不尽相同。

9:《破阵子》(李 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一首词,上阕第一、二句对偶,第三、四句对偶,下阕句式一样,却不对偶。

10:《破阵子》(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拟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一首上阕第一、二句对偶,第三、四句对偶,下阕第一、二句不对偶,第三、四句对偶。

11:《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一首词上下两阕第一、二句,第三、第四句全对偶。

总结:这个词调一般上阕两对对偶比较固定,下阕对不对偶则随作者的意思。

这类从律诗脱胎出来的不少小令和中调,字数相等的相邻的句子较多,原则上要求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对偶,但有一点机动性。

注释:的卢:是三国时期刘备坐骑的名字,一般被叫做的卢马,其奔跑的速度飞快。对于此马在三国历史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这一跳奠定了其三国名马的地位,虽不及赤兔马那么声名显赫,但在三国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刘备凭的卢马脱险,被传诵为义马救主,后一般以“的卢马”形容快马。该马的地位更因辛弃疾一首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而大为提高。)

3)是一般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对偶,但也有的不用,这在长调中较多。

例如《满江红》上下片的第七、八句一般用对偶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也有的不用对偶。辛弃疾四首《满江红》下片第七、八句,有两首对偶,两首不对偶:

对偶:

人似秋雁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园熟。《游清风峡》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江行》

不对偶: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令头白。《赣州席上》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山居即事》

类似的还有《念奴娇》上下阕第五、六两句,《沁园春》上下阕几个相邻四字句。就是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对偶,但也有的不用

4)完全自由的

如《水调歌头》上阕第五、六句多数不用对偶,下阕第六、七句有的用对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对偶

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贺铸)对偶

也有的不用对偶,如:

何似当筵yán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叶梦得)不对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同上)不对偶

相邻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都有用对偶的可能,但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用对偶。

《忆秦娥》上下阕的末两句,

《卜算子》上下阕的头两句,

《生查子》上下阕的第一二句,第三四句,字数都相等,但是这些地方用不用对偶完全是自由的。

3.词的对偶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的字或短语词性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至于平仄是否相对,则依词调而定。

有的词调中的对偶平仄是相对的,有的平仄相同

平仄是相对的,如《鹧鸪天》、《西江月》、《浣溪沙》等;

有的平仄相同,如《水调歌头》、《沁园春》、《一剪梅》、《水龙吟》等;

有的七字句对偶,第一、三、五字平仄相对,第七字平仄相同,如《满江红》的上下片中的七字句对偶,尾字都是仄声。词的对偶变化较多,平仄和叶韵应遵守词谱规定。

凡平仄相同的对偶,不忌同字相对。如: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史祖达《解佩令》(秾nóng--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

在一般词谱书上,每个词调的字、句、平仄、叶韵都是标得明明白白的,而对偶却无法标明;有的书上,在词谱说明中标"例用对仗",但是并不全面;每个词调所附的词例一般只有一两首,也不能全面反映对仗的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学词的对仗更依靠多读前人作品,而不可埋头于词谱上。

归纳总结词的对偶 

1.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有可能对偶:

2.对偶依词调而定,同时作者有很大的机动性。

3.词的对偶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的字或短语词性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至于平仄是否相对,则依词调而定。

二、倚声和倚声学

什么是倚声和倚声学这点,在第一讲里面,给大家简单介绍过,这节课再简单的说说,古人对于格律诗创作统称为“作”诗;而对于词的创作就不叫“作”,而是“填”词,所以,我们不可以叫“作词”“写词”,而是叫做“填词”。

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

大家都知道的,古人填的词是用来唱的,所以不像散文那样可以自由抒写。

它的每一曲调(词牌)都有其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换句话说,就是所填的每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所以填词也叫“倚声”,倚声填词。也就是说,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词,所以,词学爱好者对此也称为倚声学。

“倚声学”出自龙榆生先生,大约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也就是50多年前。出现的“倚声学”三个字。但实际上,在清朝,就已经有类似的说法,比如“依声之学讲”,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必得和每一曲调的构成,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相应。

这种“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读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的严格的音乐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倚声填词”。

“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所习用的词曲名称。

意思就是说,有了乐曲以后,我们才依照乐曲来填词,而不是有了词之后,我们依照词来配乐曲。

因为这两种形式都得受曲调的制约,所以在声韵方面都是要特别讲究的。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一个理,那就是填词不可以随意就填,要在填词之前先确定你所填的内容是属于什么情感,首先要定位,以此来确定你选择的词牌,或者说以词牌来确定所填内容。

为什么不可以随意拿过一个词牌来就想当然的填呢,这在后面我们具体到例词的时候还要讲到。

其实,前面,已经说过词主要是形成于隋唐而盛于宋代的一种新型诗歌。早先的词大都合乐歌唱,所以唐五代多称为“曲,杂曲,曲子词”等名称。到宋代以后称词也叫“乐章,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以上的内容都说明词本就是用来唱的,歌者乐也,故为倚声填词。今天的词不会再用来唱,因为绝大部分词牌的曲谱几乎是不存在了。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曾说过: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

意思是 (唐朝人填词,多多的体会其曲名,也就是词牌。所以呢,声情和音乐呢,很协调,今天的人却不知道怎么填词呢,要按照曲子去填,哀声的曲子填上了欢乐的词,欢乐的曲子呢,却填上了哀怨的词,所以呢,虽然写得很好,却不能动人感情,这就是因为声调和词意不相符的原因。)

《梦溪笔谈》对这段话做了诠释“声与意不相谐”,由于填词者,对每一词调的声容,不曾作过深入的体味,尤其在词体逐渐脱离了音乐而不能歌唱之后,学者只知按着一定格式任意“填”词,尽管平仄声韵一点儿不差,但最主要的各个曲调原有的声情却被弄反了,所以,无法感动人心的。

宋人都有此说法,何况我们今人,虽然词到现在,已经没有了乐谱,不能再拿来演唱,但是,每个词牌都历经了上千年的时光,都有了约定俗成的、适合表达的情绪,并且这约定俗成的开始,应该也是乐谱本身的特点。

所以,为了避免所填之词与原词谱情感相悖,我们所填之词还是要尽量的符合每个词牌的特点,不能拿个欢乐的词牌却去填了悲伤的内容,或者适合填悲伤内容的词牌填上了新婚贺喜或者祝寿的内容,这都是对词的不解造成的,如果离开了倚声就不叫填词,如果填词不倚声,我们还不如写现代的自由诗,或者散文来的痛快呢。

今天我们要记住的是:词=“倚声学”(倚声填词)。

三、失腔落韵

(一)失腔

腔,指的是腔调;失腔,意思就是失去腔调。唱歌没有腔调自然不可以。一个词谱确定后就要跟着词谱调节自己的发音。有时候我们会说某人唱歌好听,乐感很强而有的人唱歌就会出现不和谐音符,或者说是跑调。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失腔是指词的内容与曲子不符合,或者说不协调。

前面我们说过,不是的,的。既然是,毫无疑问,必须根据词谱来填。一词一格,这句话已经决定一个词牌,决不会适合所有的情感。复制古人的话来讲,就是口中声响,必仿弦上弹音 出自《度曲须知》)
    虽然平时大家都很熟悉唐诗宋词四个字,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唐词在创作上,别的不谈,仅仅是创作的词牌数量,已经远胜宋词。其中的原因很简单,记载中也很清晰每创作新的词牌,知乐是第一位的要求。不知乐,根本就不可能创作出新的词牌。看这句话:指下弹头既定,然后文人按式填词(出自《度曲须知》)。
    词,是绝对不可以乱填的,这也是上面我们说过的在四库全书中提到的那句。不可以混填,词谱是什么样,就填什么样的内容。词谱是伤感的,没有疑问,内容就是伤感的。 比如: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绝对不可以填你那里下雪了吗?面对寒冷你怕不怕这样的内容。
    即使强行填了进去,请问,唱出来的什么味呢?比如:把国歌的歌词,放进《老鼠爱大米》里去唱,又是什么味呢?这个,就是填词最基本的格律之一:不失腔。因此,填词,首先要保证的是:不失腔。就今天我们所掌握的这点内容来看,只能做到尽量不失腔,尽量向着词谱的原意靠拢,尽量去挖掘原词谱的声情。
    刚才说了,哪怕只有靠近一点点也好。如果看到词谱,就已经知道怎么填,那就不用来这里了,就是个平仄问题谁还不认识啊何必还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呢?因为不仅仅是平仄,因为不知道,因为不了解,因为不明白,所以,今天我们才聚在一起进行交流为了避免失腔,我们就要用我们所知道的知识去审查你所要填的词牌。
    因此,填词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审词牌,如果不审就有很大的可能出现上面那样的情况:国歌的曲调唱出老鼠爱大米的词,不伦不类。

因而,我们在填词之前要细细研究你所要填的这个词牌有什么特点,情感上适合什么内容,最好使用什么韵部的字,是响好还是不响好。那么审词牌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1可以找来同一词牌古人填的最少30首。这样可以做一下比较。大家应该明白的,不是所有古人留下来的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找例词的时候要尽可能找大家名家,这样的大家名家失误就会相对的少些。

这样做一下比较,取其共同点是主要的,看一下作者是哪朝代的,是唐词还是宋词,具体有什么差异。唐词与宋词有好多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弄明白你的例词来自哪个朝代

2、用找来的词分析古人填此词牌的规律。审出哪里对偶、有无领字、如何断句、上下阙的呼应、起句煞尾的仄声用的什么音。 

3、看看整首词牌属于什么音调,使用的韵字是什么音(包括什么呼)。不同的音调,填的内容风格不同(高亢的、悲愤的、缠绵的、拗怒的、伤感的,大伤还是小伤,还是中性)。 审好了词牌,才可以着手填上你要表述的内容。无论是情感,还是内容,都要顺理成章,切忌空洞无物,特别是上下阕内容,几乎是重复,更不可取。

(二)落韵

    所谓落韵,就是指作品,所压的韵部,是否符合内容要表达的效果,压韵和内容脱节。这也就是韵字与声情的关系。如何做到不落韵呢?焦点还是在审词牌上。下面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关于鼻音字的特点。

我们首先说“鼻音”的韵字,根据大家熟悉的《平水韵》,哪些韵部是“鼻音”呢?简单地讲,一共有几部属于“鼻音”呢?前面我们讲过,鼻音字的韵母中都有n,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总共就这么几个韵部:八庚、九青、十蒸、一东、二冬、七阳、三江。课后大家还可以自己找找。带 eng ong 的也都是鼻音。但是不包括 “真、文、元、先”之类的。

也就是说,唱词的时候,如果把声音拉长,最后部分,肯定是双唇闭着的,相近的。第二个,就是“真、元”这些韵部。这个叫做“敛唇”,声音不从鼻子中穿出,嘴唇闭而不合,也就是非完全的封闭。“真、文、元、寒、删”这些就属于这种情况。

大家可以照镜子发音试试,看看口型。嘴型不同,那么,传达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 嘴型的不同,直接导致面部表情有异。说实话,关于韵字的选择,我还是比较喜欢使用“四呼”来选择,因为这比较简单。这四呼就是上面提到的:开口呼;撮口呼;齐齿呼;闭口呼;呼不同,口型就不同,响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其中“开口呼”发出的声音最大,“闭口呼”发出的声音最短。所填的内容,如果适合你选择的韵部,这就是不落韵。

四、学习词牌鹧鸪天

(一)词牌名介绍:《鹧鹄天》

词牌简介 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千叶莲、第一香、鹧鸪引等     

1.词牌名。鹧鸪天 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2.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就象一首很长的歌里的部分小节的名字)注: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  

下面以yàn几道《鹧鸪天》词为例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拌却醉颜红(拌pàn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影风 

中平中仄中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从别后 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中中仄句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注释:(拌pàn)1)古同“拚”,舍弃。2古同“判”,分开

《鹧鸪天》晏yàn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久别重逢,是人类普遍的生活现象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题材。晏几道在这首词里以高度的艺术腕力将异性恋人久别重逢的体验和感觉,形诸笔端,真切而又感人。
    作品以时为序,上片回忆当年初次相逢,一见钟情,尽欢尽兴的情景。词人回忆当年与恋人的首次相逢,恋人玉手捧杯,殷勤劝酒,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当时词人心情兴奋,喝得满脸通红。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到月亮升至中天的深夜,一直到月亮落下西山时分的黎明,他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彻夜不眠,以至连手中的桃花扇再也无力摇动。起拍两句,首句写对方,次句写自己。彩袖,这里是以代指的手法写歌舞之女的美丽。玉钟,酒杯的美称。 拌pàn,判),不顾惜。拚却,甘愿的意思。三四两句写双方。舞低一句既是以月亮的升落 极写时间长,又是以夸张的手法极写双方的尽兴。歌尽一句也是以夸张的手法 极写双方的尽欢。

下片写别后思念之深与再逢惊疑之状。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吐露了自从分别之后的思念,初遇的情景时常浮现眼前。有多少回自己在睡梦里与恋人欢聚相见。今天真得重逢了,却又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所以点亮银灯,一次又一次地照看,唯恐还是在睡梦里相见。

又如: 宋 赵长卿《鹧鸪天·新晴水暖藕花红》

新晴水暖藕花红。烘人暑意晚来浓。

共携纤手桥东路,杨柳青青一径风。

深翠里,艳香中。双莺初下蕊珠宫。

月笼粉面三更露,凉透萧萧一梦中。

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都是一样的。赵长卿词呢,前段起句〔新晴水暖藕花红〕,新晴二字是平声,水暖二字是仄声,花字平声,与正格的词平仄全不一样,还有,晏几道yàn词别首,前段起句〔一醉醒来春又残〕春字平声;还有好多,与正格都不一样,我们不必去看,我们填写时,按照正格

3、关于首句格律。

在搜韵或《钦定词谱》里,鹧鸪天的首句,平仄格式是中中中中中中平,许多作者按照《钦定词谱》理解为,除末字外,其余六字皆可平可仄。其实不是。我们看所有小山词(也就是晏几道的词),首句的格律完全符合七言律句仄起平收格式,虽然有时候有拗救,无非是“(仄)仄仄平平仄平”。其正格自然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说首句有另类的变格的话,即是赵长卿的两首鹧鸪天词采取了七言平起平收的格式,有一首起句是“新晴水暖藕花红”,还有一首的起句是“玉容应不羡梅妆”。其它词人所填鹧鸪天词,大多依小山的起法。《小山词》,作者是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晏几道1038—1110 年),字叔原,号小山,《小山词》是以得名。

总结:鹧鸪天首句,或依晏几道的词,采用仄起平收七言律句;或依赵长卿的词,采用平起平收七言律句,但词的第二句与律法相同。我们填词决不可以将平起律句和仄起律句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末尾一字为平声字,前面六字可以随意平仄。

4.关于第三句格律。小山词第三句多用七言平起仄收律句格式。也可于第五字用仄,即所谓小拗(末五字“仄仄仄平仄”)。 

5.关于后段起拍三字句格律。依小山词例,它是“平仄仄,仄平平”。而赵长卿的变通为“仄平仄,仄平平”。所以,段首个三字句的格律为平仄仄,或仄平仄,而不能理解为“(仄)(平)仄”。尤其不可填成“仄仄仄”。

6.关于其它几句的格律,词称为诗余,本调多为律句,或者有用三拗五救的,但是,仍然不能脱离七言律句的格式。

7.关于所谓“以入代平”。应该注意到,宋代人呢,后段的第五句第三字,没有用仄声的,而所引用赵长卿词及无名氏词,第三字用仄而第五字用平,明显是“三拗五救”的律句,《钦定词谱》的“以入代平”我们呢,不要去理会。

《钦定词谱》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前人词句的平仄规律,如果词友生吞活剥,有可能误入歧途。我们在填这个词谱的时候,应该多参考前人作品,而不是将可平可仄处想当然地进行简单化的处理。

另外,全宋词中还有平起鹧鸪天,作法与本谱不同。因作品很少,为“非主流”,所以词谱不列。

《鹧鸪天》无名氏

不贪名利乐优游。收转心猿踢气球。

日享三餐朋友饭,夜眠一宿玉人楼。

真快活,度春秋。从他乌兔走无休。

或时戏耍名园里,或把长竿湖上游。

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上面的格式一点都不一样的?

(二)钦定词谱: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句)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

范词作者:晏几道。

《钦定词谱》这首词牌首句可平可仄过多,所以,诗词吾爱网参考《龙榆生词谱》对首句作了调整,以使作品更加完善。

(三)《鹧鸪天》的写作方法及例词分析,以及鹧鸪天具有七律和七绝的特点。七律的不同之处:

第一就是他的七字句变成了两个三字句的对句。

第二他的写法上的区别:

一是三字句的应用。二是虚字上的应用。

七律是不允许用虚字的,而词往往用虚字加强情感,虚字的运用是词的特点。

因为在曲子中是要唱的,这个词是为曲子配唱的,而在唱的过程中有短有长,这样就用虚字加以过度,词和诗的区别也在这里。所以词中鹧鸪天有虚字,而诗不允许。

特点,
1.和七律、七绝基本相同,但又有所不同。

《鹧鸪天》前四句就像一首七绝,也有起承转合的讲究,但上片没有明显的结句。上下片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大家要记住,鹧鸪天这个词牌和其他词的不同之处就在这里。

他实际的东西就是起承转合,上片没有明显的结句,章法上特别简单,所以我们在承转上要特别注意。也可以这么说,《鹧鸪天》它是由七个七言的律句,加上两个对仗的小三字句组合成一的。

也可以看成上片一个七绝、下片一个近似七绝组成的。它最接近于律诗了。

2. 对句。七律中三四、五六句要求工对,而在鹧鸪天中原则上要求三四句工对,同时词中放宽了可以工对也可以意对,可以错综对。(错综对就是前半句相对,后半句可以不对)整首词的三四句须工对三四句对不了工对最起码来个错综对,最好是流水对。流水对会使句子整首词更加流畅和灵动。

3.结。他的结要求结在虚上,最宜结在虚处,就是以景语做结。另外对句的三四句是词眼所在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因为这个三四句是最出彩的地方。

因此这个鹧鸪天关键的地方就在这几点。

特别是三四句后边大家不要认为是结句。这里是没有结句的。整首词只有最后一句是结句。要出味要味长,一定要用景结。当然也可以用情结,但很难出味。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例词分析一下:

1: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分析:这一首词上片和律诗是非常相近的。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这些话到底和诗有什么不同呢?咱们不看下片只说它是七绝。从这首来看它前半片几乎和律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区别在哪呢?区别在语言的用字上。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弄的这么鲜美,尤其后边那两句,美极了。它和诗那种带着某种感觉某种味道的那种东西不一样。大家细细体会,这么一读就感觉到它是词味,非常柔媚。如果要是律诗它可能要表达其它的意思,不会这样弄的这么鲜美。

我们接着看三字句“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一读这的时候,句式变了,结构也变了。如果说上片是律诗的话,一般是起,第二联承,就完了。

但是这首词它就不同了。它从“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当年”两个字,来交代作者写的是当年的回忆。然后下边两句就是当年的回忆。

所以说一二句呢就是一起一承: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拌却醉颜红。和诗不一样了吧?当年两个字告诉你,“彩袖殷勤捧玉钟”那是当年,作者后边两句话还是当年,也就是第二句承第一句,然后接后两句,其实起了这么个作用,它把这四句就捆在一起了。

我们接着分析下片,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律诗在这里一般是开始转了,就好比我们踢足球。在这里一下子把球踢得远远的(第七句),然后再跑过去把球抱回来(第八句),这个是律诗的一贯写法。

而词呢,我们都知道,双调词分上下片。上片写完后,它就是一个完整的彩球。下片的开头要重新选一个点。关键是这个点如何选呢?这个点一定是在前边那个球之上的。好比上片是一个织好的彩球,然后我们从这个球里拽出一个新的线头来,在这个线头的基础上再接着绕,这就是下片。上片说什么彩袖呀、玉钟呀、什么楼心月、什么扇底风等等这些都是过去的,回忆的。那么下片他怎么说?

“从别后,忆相逢”从别后,就是一个新的线头,“忆相逢”就开始缠了

相逢什么呀?这不就开始说了么。说啥呀?“几回魂梦与君同”,就已经缠起来了,接着再说“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它是这样一种结构,先回忆过去,回忆完过去,又回忆分别后这一段时间,然后再说我看到你都怀疑是不是真的。

第一句是先说过去,第二句转回来表明还是说过去,过去说完了,又说从分别以后到今天,最后回到眼前。

它是一个倒叙的手法,一层一层的把情感内涵往前推,一直推到结尾。这个结构与常见律诗的起承转合,尤其下片是大不同,要是律诗肯定不会这样的。这就是鹧鸪天,这是诗与词之间的区别。

我们再接着来看

晏几道的另一首《鹧鹄天》

《鹧鸪天》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向朱颜不耐秋。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这句话说明词人和某人有一个约会,这个约会,不是现在的,而是未来的。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呢?从一个“守”字可以看出,大致意思说,等到莲花开的时候,我们好去结伴游,然后,我们坐着船,冲开萍叶,也是上句“结伴游”的一个继续。

我们再看他接着如何往下写的?然后它就想象了结伴出游以后的一个场景。是什么场景呢?“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就是对前两句的一个补足,手法上其实和“彩袖殷勤捧玉盅”大致是相同的。前两句做一个简单的交代,三四两句用很美的一个对仗把它补足。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来时”对“采罢”,“浦口”对“江边”,云随棹对“月满楼”,对的非常自然而又工整。一看在这里就完了。也就是说读完这四句时候画一个句号。

那么《鹧鸪天》的写法是不是几乎一样的呢?

“彩袖殷勤捧玉盅”第一句起,第二句承写,三四句用一个对仗进一步把它补足。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回忆过去,一个是写未来的。想想古人是如何写的,如何布局的。
    再看下片。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向朱颜不耐秋。

“下边它怎么去转呢?因为上边说了莲花,所以下面就用花不语,用“花”来和“莲开”、“萍叶”去衔接,这就是在上片那个彩球里又起了个线头。鹧鸪天的上片就是一个完整的彩球,下片,要从上片重新找一个线头,必须是上片。“花不语,水空流”承了上片了吧?然后为什么“花不语”?为什么“水空流”呢?哦,原来是“年年拚得为花愁。这不承下来了么?就这一环套一环的。“拚得”大概就是为它就不顾一切了吧。为什么会“年年拚得为花愁”呢?

下边两句它做了一个解释,这个解释表面看来好象就是一个解释,好象没有递进。但是它用解释的语言来推出了另一层来收住全篇,为什么呢?

我们看“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向朱颜不耐秋.明天万一西风一吹,那花都谢了,"争向朱颜不耐秋"就像朱颜似的。这个朱颜,表面看来说的是莲花,实际是暗含说的是人。到那时候,花也落了,人也老了。所以,就因为这样,才要好好的珍惜眼前的时光,才要拚的为花愁。是不是它用解释的语言,推出了另一层意思,来收住全文的呢?珍惜眼前的时光。大家细细体会一下他这几层是怎么来的?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向朱颜不耐秋。

大声地读一遍,感受一下,是不是这个意思。它也是分为四拍,第一拍就是第一句起,下句承接一下。第二拍用一个对仗句,把那个起圆满的结束了,然后下片三字对从上片那里重新拽了个线头,开始缠了,最后一收,这就是鹧鸪天的章法。

大家试着体会两点:

第一、诗的结构和章法与词的结构和章法到底有什么不同?

第二、语言上到底有什么不同?

本讲提纲:

一、词的对偶

二、倚声和倚声学

三、失腔落韵

四、学习词牌《鹧鸪天》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面布置作业:

巴蜀学院词班第七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词的语言和诗的语言有何不同?

2、《鹧鸪天》的词眼处一般在第几句?

3、《鹧鸪天》的哪两句必须要对仗?最易用什么类型的对仗?

 《鹧鹄天》的下片三字句,是不是要对仗,是什么类型的对仗?

4、《鹧鸪天》的结尾最适合结在实处还是虚处?

二、创作部分

填一首《鹧鸪天 游记》韵部不限

词谱: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句)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

写作要点:

1 平仄格式 用搜韵来检查作品的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首句的平仄格式为⊙仄平平⊙仄平,不可以为中中中中中中平,评阅时也要注意。

2 句式 七个七言句式,两个三言对偶句,没有领字

3 对偶 第三四句要求工队,下阕两个三字句要求对偶,但不绝对,流水对最好

4用韵,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五句三平韵,整首词押平韵。

5 重字,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要是词牌要求有重字,加重语气的,我们在介绍词牌时会说的

6 这首词的格式要求,和七律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和七律在写作手法上又是不一样的。大家要注意!

7结。要求结在虚上,最宜结在虚处,就是以景语做结。

8 脉络是否清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词第4讲
小渔村词17期第21讲.docx
巴蜀学院词一班第八讲(辛勤)
​词学中常用的术语简介
【转】词牌中句中韵
怎样填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