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是怎样产生的?十六位参赛演员赛场表现如何|京剧|传统戏|名旦|旦角|程派|荀派

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事业、繁荣舞台演出和丰富电视屏幕,由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中国京剧》杂志社协办了首届梅兰芳金奖大赛,这是全国京剧演员高层次的评选活动自1992年开始,以行当为组别,分三年举办完毕。首先进行的是旦角组的角逐。

宋任穷任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张庚、陈昌本、俞振飞、张君秋任顾问,高占祥、刘习良任主任。

为便于宣传此次大赛,主办单位邀请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电视报、中国广播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老年报、北京晚报、今晚报等18家新闻单位为后援单位。这次大赛在近半年的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京剧工作者的热情支持。

参赛条件

本次旦角行当包括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大赛规定参赛者须是在全国有相当知名度或在全国性的评选活动中获奖的演员,年龄在55岁以下,艺龄在10年以上,有较大影响的、个人首演的具有独创性剧目,经常演出的剧目在15出以上。(现在来看,这个门槛还不算是很高,当年四大名旦等哪个演出的剧目不在200出左右)

参赛演员

最终,全国共有30多名符合参赛条件的演员报名参赛,经过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的初步评选,其中的16名演员取得决赛资格,她们是李维康、孙毓敏、刘长瑜、方小亚、薛亚萍、迟小秋、杨至芳、杨淑蕊、黄孝慈、刘琪、王继珠、王蓉蓉、钟荣、王玉兰、江燕和黄晓萍。

比赛规则

这十六名参赛演员分5场登台亮相,演员演出次序由抽签定位。在1992年12月3日起在首都北京进行角逐,每人在30分钟内表演一出本人首演的独创性剧目的片段,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和传统戏均可。这次大赛将评出8名'梅兰芳金奖'获得者、8名'梅兰芳金奖'提名获得者。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现场直播比赛的实况。

评选规则

评选采用专家和观众结合的办法,28位评委打分和观众投票各占50%。选票届时刊登在《中国京剧》《中国电视报》《中国广播报》等报刊上,每票选8位'梅兰芳金奖'获得者,超过或不足、涂改均无效。同意演员获奖,在'同意否'栏内打✓,不同意则不做任何标记。所余8名均为'梅兰芳金奖提名奖'。投票截止1992年12月25日(以邮戳为准)。

投票要求

要求投票人需将收件人签名剪下,贴在信封正面,选票装信封内写明投票人地址、姓名、邮编,贴足邮资平寄,评选结果刊发在《中国京剧》1993年第1期和中国电视报上。

热心观众奖

大赛设立了'热心观众奖',其中特等奖1名,奖品值1000元;一等奖10名,奖品值500元;二等奖50名,奖品值300元;三等奖100名,奖品值100元;纪念奖1000名,发纪念品。

选票发行

这次梅兰芳金奖大赛得到了全国许多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有20多家报刊为后援单位,《中国京剧》《中国电视报》《中国广播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今晚报》《武汉晚报》《扬子晚报》《沈阳晚报》《齐鲁晚报》《城市时报》等十余家报刊都刊登了选票,使大赛具有深远而广泛的群众性。

梅兰芳金奖大赛拉开帷幕

1992年12月3日晚,梅兰芳金奖大赛在北京人民剧场拉开帷幕,首先进行的是旦角组的比赛,江苏省京剧院程派旦角演员钟荣、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王玉兰和沈阳京剧院的程派旦角演员迟小秋依次登场,分两轮演出了各自的2出参赛剧目。对首场赛事的整体演出水平,行家认为还谈不上很精采。

钟荣

钟荣率先登场演出,她师从新艳秋,参赛的第一个剧目是传统戏《六月雪·坐监》片段,在这一折戏中她的演唱展示了程派委婉幽咽的艺术特点,第二个剧目是《红拂女》,钟荣唱做并重,展示了做工。但此戏系由由程派戏《红拂传》改编而成,缺少自己的特色,作为独创剧目似乎还有些牵强。

王玉兰

王玉兰曾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但一般观众对她还比较陌生。她表演第一个剧目是《断桥》片段,以唱为主,但其唱功显然还够不上大青衣的标准,第二个参赛剧目是经整理改编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片段则显示了王玉兰文武皆能的特长,作为一个比较全面的演员似乎在'精'字上体现得还不够。

迟小秋

迟小秋师从王吟秋,曾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参赛的第一出剧目也是《六月雪》,其演唱时声腔控制比较细腻含蓄,韵味醇正。她在新编古代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哭坟》中一大段富于创造性的反二黄唱得凄切动人,在程派艺术中揉进了她自己的表演风格,她的身段和水袖表演表现出人物痛不欲生心境。

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第二场

1992年12月7日晚,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第二场比赛继续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中国京剧院54岁的刘琪、享有盛誉的京剧名家孙毓敏和湖北省京剧院的青衣演员杨至芳3位参赛演员以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精彩的表演博得的观众好评,使大赛开赛以来掀起一阵高潮。相对说来,第二场比赛比第一场精采,特别是孙毓敏的表演真正达到了艺术家的水准。

刘琪

刘琪第一个出场,她曾师从“四小名旦”之一的宋德珠学习宋派艺术。这位年亦54岁的武旦、花旦兼能的演员虽名不见经传,却以其过硬的基本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扈家庄》中扮演的扈三娘,身段灵巧而富于韵律和节奏感,不同凡响,走边、圆场、对打、耍枪花等技巧既娴熟,具有自己脆、稳的特色。不足的是人物缺少些气派。她演出的《小放牛》则以载歌载舞的表演较好塑造了一位清纯少女天真活泼的形象。刘琪老师动作规范,开打灵巧,身材娇小,化出妆来分外讨俏,且嗓音甜美,载歌载舞,美感十足。这两出戏均是传统戏,对参赛者来说还缺少自己的独创性剧目,这也是刘琪的一大缺憾。

孙毓敏

随后登场的是在观众中享有极高声誉的著名荀派花旦演员孙毓敏,她演出的《痴梦》是她根据昆曲移植改编,充分体现她自己表演细腻入微、善于刻划人物内心的力作。她饰演的崔氏通过唱、念、做等手段将人物幻梦中的惊、怯、疑、喜,得意忘形和自惭形秽表现得层次分明。她那生活化、性格化的声腔和表演已达到很高的艺术层次。孙毓敏是以荀派花旦应工,她的表演明显的融进了青衣、花衫的表现手段,使她塑造的人物更为厚实、有力度。她在《棒打薄情郎》中的表演将金玉奴的一腔怨恨渲泻得淋漓尽致,其艺术表现力非一般演员可企及。

杨至芳

杨至芳也是位不拘一格的演员,听她的演唱观众难以看出她的表演和演唱出自哪门哪派,她演出的传统戏《祭江》中的大段反二黄唱腔似乎缺少了些韵味,但在她创演的拿手戏《岳飞夫人》中则较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光彩,无论加是大段的念白还是变化多样的西皮唱段,杨至芳演来都能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第三场

1992年12月10日晚,在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的第3场比赛中,江苏京剧院黄孝慈表演了新编戏《红菱艳》和传统戏《凤还巢》,山东京剧院薛亚萍表演了新编戏《祭酒掌兵》和张派代表剧《望江亭》,北京京剧院杨椒蕊表演了新编戏《梁红玉》和传统戏《祭塔》,各见风采。

黄孝慈

黄孝慈工青衣花旦,曾拜杜近芳为师。她的扮相俊美、嗓音甜润,表演不拘一格,博众家之长,无论是《红菱艳》还是《凤还巢》都带给了观众一股清新灵动的风格。

薛亚萍

薛亚萍是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大师的弟子,嗓音宽亮得天独厚适合张派艺术风格,有'小张君秋'之称。他在《望江亭》中的演唱再次令观众领略了人们对她“学张不走样”的评价。而在新编戏《祭酒掌兵》中,则显示了她自己对于张派艺术的领悟和创造。

杨淑蕊

杨淑蕊是著名的张派演员,深得张君秋的喜爱,还曾受教于华世香、贾世珍、张蝶芬、雪艳琴等。她参赛的两出剧目一文一武,唱工结实,做工稳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技艺。

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第四场

1992年12月12日晚举行了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的第四场比赛,上海京剧院方小亚、江苏京剧院的江燕、中国京剧院的名旦李维康登场竞赛。

方小亚

方小亚师承松雪芳老师习武旦,后又受到杨畹农和魏莲芳的指教,她的第一出剧目是堪称其代表作的新编戏《盘丝洞》,先是维妙维肖地演唱了一段具有四大名旦特色的唱腔,然后换装展示其武功根底和精彩绝伦的出手,许多戏曲程式技巧中都吸收了舞蹈元素。第二出是《活捉三郎》,由名丑刘异龙配演张文远,二人唱做并重,配合默契,不时赢得观众掌声。方小亚的气质,台风充满了魅力,以漂、俏、美、媚的表演调动着观众情绪。

江燕

江燕对观众来讲相对陌生,她表演的梅派戏《贵妃醉酒》虽然不见多少特色,而后新编戏《牡丹对药》中的花旦戏表演却见功力,很难看出她是一位已过不惑之年的演员。

李维康

李维康师承程玉菁、华慧麟、赵桐珊、李香匀、雪艳琴、荀令香、于玉蘅、张君秋、李玉茹等京剧艺术名家,她不局限于一派,其唱腔融合了梅、程、张三派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先是与耿其昌夫妻二人合演了拿手戏《坐宫》,而后又演出了传统戏《宝莲灯》,剧中的大段二黄唱腔经她唱来,她的演唱舒展大方,行腔吐字细腻,具有浓郁的抒情特点,体现了李维康一贯坚持的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风格。另外,李维康在两个戏中对唱念词句的合理化微小处理也提高了戏的档次。

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最后一场

1992年12月17日晚,在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的最后一场赛事中,共有4位参赛演员登台,她们是北京青年京剧团张派旦角演员王蓉蓉、吉林省戏曲学校武旦演员王继珠、江苏省京剧院黄晓萍和家喻户晓的著名京剧演员刘长瑜,她们以各具特色的精彩表演掀起阵阵高潮。

王蓉蓉

王蓉蓉是张君秋的弟子,是年轻的张派弟子中的佼佼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她表演的《坐宫》,以宽厚圆润的嗓音较好展示了张派声腔的特点,在新编现代京剧《党的女儿》中,她的演唱借鉴了歌曲的技巧。

王继珠

王继珠是宋德珠的唯一弟子,亦拜另一个四小名旦毛世来为师,她的戏路宽广,唱、念、做、打兼备,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皆能,是能文能武的全面人才,在《扈家庄》中,她的身段和把子功技艺既火爆又稳健,颇有大将风度,展示了帅、脆、美、媚的宋(德珠)派特点,在武打的整体编排上又进行了新的创造,加上其他演员严谨的配合,使这出传统戏大放光彩,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在新编戏《雁翎缘》中,王继珠的表演适当突出展现女性的娇媚,只是“柔”还略显不足。

黄晓萍

黄晓萍以唱功见长,她表演的《魂归西蜀》是在传统戏《祭江》的基础上创造的一出新编戏,《秦香莲.闯宫》进行了新的加工,尽管其剧目和舞台比较新颖,但她的演唱没有把大青衣的特色体现出来,演出效果并不很理想。

刘长瑜

刘长瑜9岁的时候就开始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京剧旦行艺术,曾经师承筱翠花、华慧麟、雪艳琴、赵桐珊等名家学戏。16岁开始跟随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学习荀派艺术。登场演出的荀派传统剧目《辛安驿》运用花脸和花旦强烈对比的艺术手法,她以夸张、变型和本色的表演,把人物泼辣、豪爽、凶悍而又娇俏、伶俐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刘长瑜在京剧《红灯记》中,以一段充满激情的'提起敌寇'的演唱,把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的比赛,经过中央电视台5场现场直播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此次大赛共发行1000万张选票,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文艺评选活动。最终共有127608位观众参加了投票,如此众多的观众参与振兴京剧的活动,是戏曲界前所未有的。

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产生

1993年1月16日,在北京市公证处的监督下,经过半个多月紧张的统计,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比赛结果揭晓,刘长瑜、李维康、杨淑蕊、刘琪、孙毓敏、薛亚萍、方小亚、王继珠被宣布荣膺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从而成为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8名金奖获得者都获评委和观众选票的50%以上,这表明了评委与群众评选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另8名为提名奖获得者,以得票多少为序依次为迟小秋、杨至芳、黄孝慈、王蓉蓉、黄晓萍、王玉兰、钟荣、江燕。

热心观众奖揭晓

热心观众奖结果为:李宗伏1人获特等奖,李巨才等10人获一等奖,张家荫等50人获二等奖,李国华等100人获三等奖,1000人获纪念奖。

根据组委会的介绍,观众投票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迹,其中一位台湾同胞按自己的想象画了张选票寄来;有位盲人为了表示对大赛的感想,特用盲文写来了祝贺信。

大赛引发争议

梅兰芳金奖大赛在各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评奖结果的非议,参赛演员王蓉蓉拒绝出席颁奖仪式;而杨至芳在结果公布两年后又被补充为金奖获得者,梅兰芳金奖大赛的评比规则也因此受到质疑。

附:关于“名旦”的评选

30年代,我国戏剧界和广大京剧观众曾评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为“四大名旦”;40年代,又评选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为'四小名旦'。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京剧'名旦'尚属首次。而此次当选的'八大名旦'又多为'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的弟子或是各流派的传人,她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博采众家之长,以精深的艺术造谐创出了不少有所发展的新剧目、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京剧艺术宝库,被行家和观众誉为京剧界承上启下的一代人。

注:文内关于赛事评论的部分内容根据《今晚报》记者李永君的报道整理。照片素材源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杂谈《梅兰芳金奖大赛》九人谈
有此一说——当代京剧“八大名旦”
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颁奖晚会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510《能仁寺》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里的京剧流派与艺术大家
中国京剧界四大名旦无人不知,可你知道中国京剧界的四小名旦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