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王嬴政:能认识韩非,死不恨矣│177

随着秦王嬴政的亲政,秦国的战车以更高的速度狂奔向统一六国的目标。其中,李斯作为秦王嬴政重要的助手,越来越得到秦王的信任,权柄也越来越大。

李斯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他还有一个同门师兄弟,韩非。

韩非,生卒年约为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公子。

这里的韩国公子,也就是说他父亲是韩国的国君。具体是哪位国君,史书上没有明确指出,按照时间推断的话,应该是韩釐王韩咎。因为不是嫡长子,所以没有国君的继承权。

作为荀子的弟子,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且文采出众。

见自己的祖国积贫积弱,韩桓惠王时期,韩非多次上书,陈述利害,希望能用法制来治理韩国,改变韩国逐步走向灭亡的命运,可惜,都没有得到韩王的采纳。

满腹才华不得施展,韩非只得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韩非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辞,但是作为上天的补偿,韩非的才学之高,文笔之佳,举世罕有敌手。当年在荀子门下求学时,老师荀子就非常欣赏韩非,李斯也曾经承认自己的才华不如韩非。

墙内开花墙外香,韩非在韩国不受重用,但是他的书却慢慢流传开来。后来,连秦王嬴政都知道了韩非这个人。当秦王嬴政读完韩非的书后,连连拍案叫好,感慨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这里,秦王嬴政的意思是,要是能见到这些文章的作者,能和他交往、攀谈,之后那怕是很快就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秦王嬴政这句话,可以说是相当之重。怎么?要知道秦王嬴政是相当希望长生不老,害怕死亡的。因为后来统一六国之后的秦始皇,纵使不断受骗,至死不渝的一直在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是这里说出能认识韩非,死了都不遗憾的话,应该说是极度欣赏到崇拜的地步了。

这里的秦王嬴政,几乎成了韩非的“脑残粉”了。

在李斯当上秦国的廷尉之后,一直和秦王嬴政谋划消灭六国之事。李斯建议,应该首先攻打韩国。因为在紧挨着秦国的几个国家中,韩国相对的最为弱小。消灭韩国最容易,扩大秦国领土的同时还可以震慑一下其他几个国家。

秦王嬴政也认可这个建议。并且由于前面韩国间谍郑国的事件,秦王也一直对韩国是耿耿于怀。

但是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郑国渠的修建,确实耗费了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秦国一时间没办法大规模派兵灭韩。这倒是的确实现了韩国当初设计这个计策时的目的,使韩国继续多苟延残喘了几年。至少,当初制定这个计划的韩桓惠王,已经平平安安的老死于床榻之上了。至于郑国渠修好后,能给秦国带来多少好处就不管了。反正自己平安过完一生了,哪怕自己死后,国家立刻灭亡呢,也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现在,李斯看到秦王非常欣赏韩非的著作,又在旁边加了一把火,说自己知道这个作者,就是自己的同门师兄弟,韩非,现在就在韩国。只要派兵攻打韩国,就可以将韩非“请”到秦国。

秦王嬴政于是下定决心,攻打韩国。一是进一步削弱韩国,二是报仇出气,三是担心韩非长时间留在韩国,万一受到韩王的重用,以韩非的大才,韩国未尝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当然,秦王欣赏韩非,想重用韩非,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秦国大军来攻打,韩国上下一片混乱。

这时的韩国国君是韩王安,韩国的最后一任国君。

韩国君臣面面相觑、束手无策的时候,韩王安终于想起了韩非。于是派人将韩非请来,商议对策。

恰好此时,有消息传来,据说此次秦国大军攻打韩国,是因为韩非的缘故。

韩王安顺水推舟,派韩非为使,出使秦国,商议割地求和之事。

这个时间是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十四年,韩王安五年。

秦王嬴政呢,出兵目的已经达到,现在还不是正式灭亡韩国的机会,于是也就答应了韩国求和的要求,撤回大军。同时将那位使者韩非强硬的留在秦国。

韩非同意不同意的,没人在意。反正对于韩王来说,只要秦国不派兵来打,什么都好说。

韩非确实有大才。秦王与之攀谈后,感觉韩非的很多主张,都与自己的理念非常吻合。但是也不是没有毛病,例如韩非的口吃,就让秦王非常不爽,甚至比较失望。你想啊,秦王身边多得是口才便给之士,一个个时不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和秦王聊上一阵,虽然不一定都有真知灼见,至少聊得愉快啊。可这个韩非,结结巴巴的,即使才华出众,也感觉不太舒服。

这里的嬴政对韩非,颇有点见光死的感觉。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非子之死(资治通鉴卷六之十七)
秦国灭亡六国后,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韩非蒙难——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十五
身为楚国平民,李斯如何登上秦国政坛?为秦国统一做了哪些贡献?
《大秦赋》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符?
书生写了几篇文章,秦始皇读后感慨说,如果我能见他一面死而无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