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能源汽车进入新赛道

9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环境,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今年1至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比重达到22.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

第二十五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理想汽车展台前展示的大型SUV 理想L9 十分吸睛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关键技术水平也大幅提升,尤其是电池全球产业链优势得到加强,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销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已经走过培育期,进入了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这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从无到有新能源车崛起

自1834年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至今,新能源汽车走过了188年的历程,大体分为1834年最早的电动汽车诞生、20世纪60年代电动汽车重获重视、20世纪90年代混合动力发展、21世纪初纯电动车市场化四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如高尔夫球场代步车。

20世纪90年代阻碍电动车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电池技术发展滞后,导致充电盒续航无突破性进展,使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挑战。21世纪初期,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各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

品牌联盟(北京)咨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永表示,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曲折发展,新能源汽车无论在种类、技术、市场占有率上都得到空前的突破。品牌方面,国外品牌除特斯拉一枝独秀外,宝马、奔驰、奥迪、大众、本田、丰田等众多传统车企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特斯拉之所以能够成为领跑者,除了在新一代电动汽车上拥有先发优势,创新和优化了电池能量密度、电动车续航、无人驾驶算法等硬核技术优势之外,最大的原因之一是特斯拉在品牌打造上的成功。

特斯拉洞察到高端消费者的需求——“需要一台超酷的、环保的、功能性强、能代表未来的汽车”,并以此进行品牌定位、产品定位、服务体验、营销方式等等,打造出特斯拉品牌,让特斯拉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具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品牌溢价能力。

我国的汽车发展经历了从后发追赶到自主创新这一路径。1953年国家建立第一汽车制造厂,完成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转变。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合资时代,引入外资、引入新技术,为我国的汽车工业注入了新动力。

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崛起的机遇,中国可以在这个领域率先走向零排放技术的先进道路。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

2008年国际油价飙升,严重影响了各国的能源安全。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020年)》,以纯电驱动为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传统混合动力汽车不再是重点发展对象。各项政策成效明显,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3万辆,2021年,销量升至352.1万辆,与2012年相比,年销量增长近270倍,自2015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8年,我国宣布取消汽车制造行业的外资限制,尤其是新能源制造领域。新规发布1个月后,特斯拉即宣布在上海临港自由贸易区建设超级工厂。此外,大众计划到2028年将其全球产量400万辆的一半在中国投产。

近几年,在国家顶层政策的支持下,传统车企纷纷转型发力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2018年,蔚来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电动汽车企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在政策扶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出现了成熟的品牌,如生产电池的宁德时代,生产整车的比亚迪等,在世界上都是比较有名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明确了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规划明确,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一些省区市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石爱军介绍,目前北京市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经达到56万辆左右,而根据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要力争达到200万辆,汽车电动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

重庆则在“车联网”方面持续发力。重庆市政府近日印发了《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到2025年,重庆将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规模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技术水平看,我国已基本攻克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建立起了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以蔚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凭借科技感强、体验好、性价比高等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在外在利好和内生动力激发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阶段,对汽车工业的战略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品牌集群风生水起

发展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品牌集群。

第一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阵营”——央企和国企,这类企业有很多共同点,它们大多诞生于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已具有完备的生产体系、市场渠道,制造基础厚实,品牌名声在外,树大根深。

在央企和国企里,论销量,上汽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的头牌。上汽旗下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三个品牌皆在2020年销量排行榜前十。上汽自身有足够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品牌效应,五菱、荣威、大众等新能源车型颇受市场青睐。2020年底,上汽又推出了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截至2022年9月,全国的智己汽车体验及交付服务中心已经开业80家。

广汽也在新能源领域浸淫已久,研发领域投资较大,广汽新能源车都采用了广汽自主研发的动力系统。广汽也是首个达成动力系统可以做到百公里加速两秒内完成的国产车企。

北汽新能源靠补贴起家。2019年,北汽连续7年位居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榜第一。北汽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政府补贴拉动作用巨大。2018年9月,春风得意的北汽新能源通过借壳“北汽蓝谷”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新能源整车第一股。

当一汽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时,各家品牌的竞争如火如荼。而一汽的底气就在于品牌和销售渠道在国内影响力超群,2018年一汽大众以145万辆的成绩成为销冠。

东风在2020年各品牌销售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以新能源汽车岚图为突破口。2020年7月岚图品牌发布,12月首款量产SUV岚图FREE首发,2021年1月28日新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今年9月26日,岚图旗下首款产品岚图FREE从武汉出发,正式发往挪威,本次出海的500台岚图FREE运抵挪威后,将快速交付用户。

至此,央企和国企集群的发展之路差异化明显,但都选择在新能源车领域改革创新,开疆拓土。

第二是传统民企,它们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基础,拥有生产制造的优势。

在第二十五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的比亚迪汽车展台,比亚迪超级混动SUV“护卫舰07”首发亮相,吸引众多观众和媒体记者围观拍照

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在2010年国家开始投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时,比亚迪就率先瞄准了行业关键点。2011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一款新能源民用车——比亚迪F3DM。早先新能源汽车广泛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正是比亚迪彼时出货量最大的电池产品。

2020年底,吉利以132万辆的总销量位于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第一,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仅68000余辆,占比仅有5.16%。2022年9月,吉利汽车公布了8月份的销售数据:乘用车销量122635辆,同比增长约39%。其中,雷神电混系列车型持续热销,极氪单月交付量再创新高,新能源渗透率突破30%,较上半年平均渗透率近乎翻番。

与吉利相比较,比亚迪走出了一条“一切都依靠自己”的研发之路。

第三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出现的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

它们作为整车厂领域的新进入者,目前已经脱颖而出,成为新势力中的领跑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一线城市平均门店数分别占各自总平均门店数总数的59%、62%、53%,占比均在50%以上,与豪华品牌的定位与布局相似度较高。由于自身车型所处较高价格带,且用户对智能化、电动化认可度较高,在一线、新一线等发达城市布局力度更大。目前,新势力车企在一线城市渠道布局已接近品牌建设饱和状态。

诞生在互联网思维和政策红利刺激下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最大的优势是对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和人才储备,它们甚至不需要自建工厂,通过与现有车企合作便可拥有生产线。王永认为,新势力车企在品牌概念、技术创新、营销推广等方面,视野更前瞻,做法更为灵活,更具有创新性。

第四是众多参与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互联网企业。

如今除了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百度、华为、腾讯、OPPO等科技领域领军企业纷纷入局,在无人驾驶、智能座驾等专项发力。群雄逐鹿新赛道,在拓宽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汽车智能化大潮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能。

“第二季度,萝卜快跑完成28.7万单,于7月20日累计总订单达到100万单,已成为北京亦庄用户常态化的出行方式。”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发布二季度财报时透露。萝卜快跑正是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精心筹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困局中求变局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新能源汽车尚存三大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与产业规模效应弱,同时产业规模效应不高,造成资源浪费;二是电池供应存在瓶颈,电池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事实上最重要的核心,在汽车升级的电动化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是在高端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同时整个市场也陷入同质化竞争中,各个品牌未能建立自身的特色及品牌护城河。

此外,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生态圈不够完善等问题也逐渐显露。

首先是以“车多桩少”为代表的配套技术设施短缺问题。

2021年的国庆假期,许多新能源汽车车主被堵在服务区,排队数小时等待使用充电桩。2021年10月1日至3日,国家电网充换电服务网络总充电量同比增长59%,其中高速公路的充电设施充电量同比增长56.52%。

9月16日开幕的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公安部副部长刘钊表示,截至8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99万辆。而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充电桩运营数据却显示,截至2022年5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仅有141.9万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曾于今年3月公开表示,中国多数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桩利用率不到50%。且因交流充电桩成本低,最早一批运营企业很多都选择了这种充电桩,但其动辄6至8小时的充电耗时,已无法满足逐渐增加的新能源车主需求,充电桩也因此成为鸡肋。

为了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小鹏一直在扩大自己的充电网络,于今年8月宣布自营充电站累计上线1000座,其中自营超充站799座,自营目的地站201座。吉利旗下新能源车品牌极氪甚至在首批车辆还未交付前就已在杭州建好了极充站、超充站。

充电桩领域是一个高投入、重资产、投资回报期较长的行业,例如,直流充电桩的成本约为5万至8万元,利用率需要达到10%至15%才能实现盈利,然而,我国公共充电桩低利用率,让许多运营企业倒在了黎明前。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是大势所趋,新能源车企和充电桩运营商们需要找到多方共赢的生存途径。

可喜的是,如今,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充电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加快建设。截至2022年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到431.5万台,同比增加105%,并且建成了1685座换电站,发挥了补能作用。

其次是“缺芯”和核心技术的短缺问题。

川财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高翔认为,市场整体对芯片的需求仍相对旺盛。在“缺芯”因素影响下,新能源车企成本攀升,通过提价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会影响车企的销量。今年5月,零跑汽车、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纷纷公布了销量数据,其中4月销量均未过万,理想汽车与蔚来汽车销量还环比大降。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即原先使用芯片较少的汽车产业,摇身一变成了全智能的汽车产业。但是在芯片短缺的今天,一台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芯片用量和级别远超过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越多,对于芯片的消耗量就越大。

再次是造车新势力等新兴品牌面临品牌成熟度和企业管理问题。

6月22日,蔚来汽车总部一辆测试车从三楼坠下,致使两名试车员不幸身亡。时隔一天之后,蔚来官方才发表声明,并表示“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迫于舆论压力,蔚来在微博上删除原声明并重新发布第二份声明,虽在措辞上有所修改,但仍有“非车辆原因导致的”的字眼。

理想汽车于今年6月发布新车,其创始人李想在直播中发表“司机是低等级,是地位很低的”等言论,将自己和理想汽车推到风口浪尖。此前在2020年,理想汽车因前悬挂下摆臂球头存在脱出力不合规的设计缺陷进行召回时,该公司试图以“免费升级”来偷换概念以逃脱监管。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共计59次,同比增长31.1%;涉及车辆83万辆,同比增长75.9%。其中从缺陷线索看,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3033例,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的52.5%。业内人士认为,造车新势力应该加速回归造车本质,正视产品质量问题,勇于承担企业责任。

智能网联化变革

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的产业生态正面临新的变革,有人将之成为中国汽车的“下半场”,即向着“智能网联”的方向发展。

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各种酷炫的新能源汽车“自带流量”,成为最具热度的话题。人脸识别打开车门、变身大型充电宝反向充电……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实现人、车、路动态信息交互,让驾驶变得更安全、更聪慧、更舒适。

与会专家认为,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开放包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汽车产业生态由传统的链式关系向多领域、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状生态演化,向'汽车+服务’转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走出一条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以示范推广拉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9月16日,以“智能加速度网联新生态”为主题的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达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趋势的看好。

在去年全球20大新能源汽车公司中,包含中国8家、欧洲地区7家、美国2家、韩国2家、日本1家。苗圩认为:“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产业链很多新的公司出现了。”

苗圩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性高,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有机遇,更具有挑战。

比亚迪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变革的当下,比亚迪构建了覆盖电子、电池、新能源、轨道交通、半导体等多领域跨界的研发体系,为电控产品的多方案设计和生产流程调整打下基础。

可喜的是,2022年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45.2%。其中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占有率更是达到83%,主流品牌已实现100%联网和驾驶辅助。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力逐渐增强,一些车企通过“自我革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特色。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努力以过硬的技术、舒适的驾车体验和更加鲜明正向的品牌定位为汽车强国塑形铸魂。(《中国名牌》记者 陈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容不得外人做主 | 棋至中盘
汽车行业拒绝“温室养花”,中国新能源车崛起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比亚迪市值破万亿大关,将会产生哪些连锁反应?
国内新能源汽车都有哪些品牌
13年才达百万的比亚迪新能源,为什么仍是含金量满满? | 汽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