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世界读书日,晒晒我三月读的22本书
userphoto

2024.04.23 江苏

关注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我们国家多年来把阅读推广作为一件大事来讲,写在了政府工作报告里,不可为不重视。

每到这个日子,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化馆等等相关部门,无一不在大张旗鼓地搞各种活动,以此来推动全民阅读。但效果怎么样呢?效果怎么样,很容易观察,观察你身边的人、观察你在地铁咖啡馆、观察和你参加同一活动的人以及其他等等场合见到的人,看看他们看书吗,包括电子书和纸质书;只要留心,总能注意到,每个人都这样观察,那就知道大概得阅读情况了吧。

时代变了,都去各种视频平台摆拍去了、都去直播带货了、都去拍一些无脑视频去了...都想着一夜爆红一夜暴富。他们会问,看书能当饭吃吗?你可以不看,但这么问的话,你也一夜暴富不了也爆红不了,有心的话研究下那些知名的有钱人都在干什么。

很多机构发布了2023年全民阅读报告,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统计的,准是肯定不准的,但是看出些趋势是没有问题的。

《2023广东省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显示广东成年居民纸质读物人年均阅读量为6.25本,电子读物年均阅读量为5.69本。《重庆市2023年全民阅读指数评估调查报告》显示重庆市成年居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2本,电子图书5.3本,听有声书3.6本,平均阅读量为4.76本。《2023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2023年上海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7.49%,人均阅读超12本;市民数字阅读率达98.20%,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2022年“书香深圳”测评报告》显示,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约18本,其中纸质书6.33本,电子书11.66本,远高于全国人均阅读量(纸质图书阅读量4.76本,电子书3.30本)。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 2022年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纸质图书阅读更受欢迎。从城乡对比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61本,农村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77本,均较上年有所增长。

其他地方的就不搜了。

数字阅读其实是很难统计的,我敢肯定这些上面数字都有水分,很多地方把学生的教辅什么都算,学生课业所需读的书也算,把刷手机上的一些行为也算;形式主义所需嘛!总得年年有增长才符合某些人的“需求”。

活动那么多,阅读推广有多少效果?希望有这样的调查研究出现。

不管那么多了,晒晒我2024年3月看的一些书吧。


《大地上的亲人》,作者黄灯,极好的书。黄灯在书中展现的三个村庄——丰三村、凤形村、隘口村,横跨湖南、湖北两省,尽管彼此看似毫无关联、相距遥远,但生活于此的亲人因为拥有共同的“农民身份”,他们面对的挑战和危机几乎如出一辙。在三十年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性裹挟城市的面具,彻底渗透到村庄、渗透到生活于此地人群。


《数据简史》,这本书还真的可以,作者刘士军,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火车快开》,阿勒泰李娟的诗集,说实话,我看不懂现代诗。看不懂的另一层含义:首先不管作者是谁,无论大家小家,那写的什么嘛!把嘴里的话写下来回个车就行?


《最后一名女知青》,作者阎连科。阎连科是大家啊!有几个人知道呢?娅梅是一位女知青,因无奈也因与农民张天元产生恋情而留在农村。后来丧子的悲痛及商品大潮的冲击使她离开丈夫返城。几年奋斗后成了大富婆,但她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和孤寂,于是,她又回到当年生活过的乡村,想与丈夫重温旧梦,然而,丈夫却要与另一位女人离开乡村到城市去……


《棋王》,阿城的小说,必看的。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 阿城笔下著名的"棋王"王一生是近世以来罕见的一个深刻体现了道家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


《半小时漫画西游记》,凑数的。


《西高地行记》,作者阿来,小说家的散文集。阿来的书,我都要看。多年来,著名作家阿来用脚和笔丈量世界,认知内心。他攀行在雪山之间,仰望苍穹,俯身凝视花草生灵……阿来曾说,行走与写作是他的宿命,于是有了这部行走笔记。从四川到西藏、云南、贵州、甘肃……阿来写大地、星光、山口、银环蛇、野人、鱼、马、群山和声音......


《吴敬琏:风雨八十年》,吴敬琏,中国经济脊梁。


《大染坊》,爱不释手,豆瓣评分9.0高分。最近太喜欢这类题材的小说了,找了不少来看。



《走过冬天便是春》,作者王秋珍,还真不错。教师,作家。全国作文优秀指导老师,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名家导师团导师。作品连年收入中高考阅读试题,以及各类中小学教辅书籍、语文模拟试卷等。《走过冬天便是春》以春夏秋冬为主线,写亲人与朋友、事件与物件、美食与人生,四季的变换隐藏在时间的褶皱里。这是一本有故事的散文,既触景生情又发人深省,在远离喧嚣后,于平静中萌发出力量。

有的人的散文集也是写这类话题,可是真的很难看啊,看不下去,底层核心的区别在哪里?


《一本书读懂NFT》,这本书可以,是一个研究团队写的,值得一看。不是那种烂大街跟风的此类书。


《回望:朱乃正手书童年》,传奇画家朱乃正的童年自传,本书完整展现朱乃正先生的手书草稿,辅以50多幅照片与曹星原的解说,全面展示了朱乃正先生的童年生活,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时朱家的生活经历,以一个儿童的视角重现了战乱时期上海普通民众的生活图景,也由此勾勒出朱乃正的性格成长与艺术启蒙的轨迹。


《白银谷》(上下册),明清两朝的商业,素以南徽北晋并称于世,而西帮商人(晋商)独创的票号,更有着秘史般的金融传奇。这部《白银谷》全景式地再现了晋商望族的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个人隐秘等诸般形态;对豪门深藏的善恶恩怨、商家周围的官场宦海、士林儒业、武林镖局、西洋教会都有丰满鲜活的描绘。


《重走与新知:甘南田野考察日志》,作者李晓灵、陈新民,不错的书,本书以“重走”为契机、“新知”为归旨,以人类学视角下的田野考察为方法凭借,展现了行走甘南的考察认知。它试图以田野日志为形式,将参与式观察法、深度访谈法与学理思辨相结合,以揭示“重走”的实践特征,达成获取新发现、新认知和新思辨的意义生产。


《新IT:从信息到智能的大转变》烂书,烂得真够可以。


《江南岁时笺》,作者任淡如,这书可以,作者是个文青,但是不装逼。这是一本有关江南的人文生活随笔。作者按时令顺序,循着江南自然的岁时物候,将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州的时令生活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颇得传统中式生活之闲趣与雅致。


《AIGC新纪元:洞察ChatGPT与智能产业革命》,作为科普书,可以的




《未来记忆》作者俄国作家西吉茨蒙德·科尔扎诺夫斯基,看得我费劲死了,是我读力还不够。《未来记忆》是科尔扎诺夫斯基写于20 世纪20 年代的一部哲学化的、带有寓言式幻想的短篇小说集。七个故事展现了科尔扎诺夫斯基无限的想象力、黑色的幽默和惊人的讽刺力度。 


《乔家大院》,太好看了,希望能多多找到这类小说来看。朱秀海真牛,写的东西都那么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你读了多少本书?
读书日|我国人均阅读纸质书4.65本,你读了多少?
人均一年阅读纸质书4.7本 人均一年电子书阅读量3.29本 你读了几本?
“世界读书日”和“国民阅读量”相遇时,给了你一个做贡献的机会!
放下手机打开书
2020年中国人均读书4.7本 你拖后腿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