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才能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竞争日渐激烈,然而巨大的教育资源宝库——父母和看护人的语言,长时间以来被大众忽视。樊登读书会推荐的达娜·萨斯金德《父母的语言》将指导父母如何在与孩子日常对话中,用语言帮助儿童塑造强大的学习型大脑,让他们不再“输在起跑线”上。

13000万的词汇差距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发育中的孩子早期接触的语言数量对其大脑构造和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这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性格塑造及学习能力差异。良好的语言环境,不但能开发孩子智力,还能改善亲子关系!

       "三岁定八十"的真相是什么?

    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孩子学习成绩差距的真正原因是在孩子3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3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会增长得越快,孩子日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会越高。按照一年52周计算,在儿童4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之间,就已经积累了高达3200万的词汇学习差异。

    在此基础上,低收入家庭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只有高知家庭孩子的1/2

   (113~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87句话/小时,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 301句话/小时,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78句话/小时。

   (2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4500万个单词,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1300万个单词,相差3200万单词!

   (3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 1116个单词,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 525个单词,相差591个单词!

       2、语言对大脑的塑造

    父母无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他们一生影响最大的师者。

   (1了解早期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所谓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并非空穴来风。父母能给予孩子正面的能量陪他们跨越坎坷,披荆斩棘,也能传递负面的影响牵绊他们往后的人生。

    为什么"输在起跑线"上?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前听到的单词数量远远少于高学历家庭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

    美国许多研究儿童发展的心理学家已经指出,社会所谓的学前教育期,在时间上实际已经晚了。真正的教育,从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学校并不是教育的起点。

   (2)为什么父母的词汇有这么大的能量?

    脑回路的构建: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1000亿条神经元潜能,能转化成诸多不同的潜力。但是,这些神经元需要关键性的类神经连接,如同无数个独立的电话亭需要连接线一样。儿童从出生到3岁时,大脑每秒钟能够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然而数量如此庞大的类神经连接如果长期保留,那么大脑将不堪负荷。因此我们的大脑将通过一个叫作“突触削减”的过程,淘汰较弱或不经常使用的部分。

    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越贵的并不一定是越好的,神经科学专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其实,最无价却昂贵的是父母的语言。在孩子3岁以前,父母越是积极的多跟孩子说话,孩子的神经元连接越丰富,意味着孩子越聪明。很多家庭,孩子都是交给电视或者手机,缺少交流,很容易形成不顾他人感受习惯,行为规范更难矫正。父母不要老是抱怨孩子各种坏习惯,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认真地去教过他。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潜能和幸福的人生。

  3、优化孩子大脑的的亲子沟通术——“3T原则”

    如何和孩子对话互动,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潜能?《父母的语言》告诉:“3T”原则:

   (1共情关注(TUNE IN

    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是指父母在和孩子互动过程中,多在乎孩子的感受,再用语言描述他的感受情感。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即便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

    儿向语言是用来获得幼儿关注的良好方式。儿向语言也叫婴儿语,即像孩子一样夸大语音的说话方式。比起成人语,儿向语言更加音调优美、韵律动人、措辞简练。据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如果11~14个月大的婴儿一直在接受儿向语言,在他们两岁时能掌握的词汇比接受成人语的婴儿多两倍。只有先吸引婴儿的耳朵,才能让他关注说话的内容。

    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如果新生儿被晾在一边,任其哭闹的话,他的大脑就将遭受负面的影响,导致学习能力变弱、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控力变差,无法信任他人。严重的还能引发成长过程中其他的健康隐患。

    所以共情的意思是,我也是个宝宝啊,所以跟宝宝讲差不多的话。

    ①会用叠词,比如宝宝抱抱妈妈、等儿化音跟孩子交流。

    ②会跟孩子做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游戏,比如躲猫猫,搭积木,然后夸张得大笑。

    ③会假装不懂得向孩子请教问题。

    ④喜欢自言自语,喜欢喋喋不休,重复N次地描述一个物品。

除非关于健康和安全,不然,少用指令性的话,多提醒,多用建设性的平等的对话。

   (2)充分交流(TURN IN和孩子沟通时怎样使用大量描述性词语

多跟孩子交流。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谈互动。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如果父母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词汇,长年累月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以下四个方式能让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词汇输入量。
       描述日常活动。即一边干活,一边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听到一个词语,就立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么。这样做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教孩子刷牙时,父母可以这样说:“到刷牙时间啦,我们谁先来?”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绿色的。”
    “现在我们要把牙膏挤到牙刷上。”
    “来,一点点挤。干得真棒!”
    “好,现在准备刷牙了,开始刷吧,从上到下。还要刷刷舌头。”

 不用代词。称谓对孩子的词汇意识和认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能去那儿把那个带回来吗?”,即便是成人也会感到迷惑不解。同理,父母和孩子讲代词,孩子既容易感到困惑,也不利于孩子接触更多的词汇。

 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谈论的都是当下发生的事情;年岁稍长后,他们就会用语言来描述当下没看见或未曾体验的事物,这样的语言叫作“脱离语境的语言”,是一种非现实的交流。这是孩子智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要求说话人具有高级的思维、信息处理能力和回应能力。这种高阶能力的养成,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扩句”。扩句就是指语言内容的拓展,是“充分交流”语境下的衍生物。这是以拓展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完整他们的表达,在他们现有的词汇水平上进行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对话。如果你希望孩子能说出有逻辑、结构复杂的句子,他首先必须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
      具体操作为,在给孩子的回复上增加词量。孩子说出一个词的时候,父母最好回复两三个词;如果孩子说三个词,父母则以短句回答。
       孩子:“抱抱我,抱抱我!”
       你:“你想让爸爸把你抱起来?”
       久而久之,这段父子对话就会进化为:
      “爸爸,我好累,把我抱起来吧。”

     ①比如描述洗澡的泡泡,可以叙述颜色,大小,数量,位置,空间,形状,过去,未来的变化,提问题。总之,父母描绘得越细致,次数越多,孩子就越能理解。

     ②比如,多在过程中称赞一个孩子的努力,而不要过多称赞他聪明。这有助于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

     ③比如,双语教育可以从0岁开始,这不会干扰他的语言能力,反而会提高。

     ④比如,让孩子做选择,让他选立即得到一个棉花糖,还是过10分钟得到2个。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

     ⑤比如,多请教孩子,多提引起思考的问题。

     ⑥比如,多向宝宝描述自己干的活,自己看得书,适当让他给予帮助。

     ⑦比如,让孩子多阅读,多讲故事给你听,书上的(可以指着读),听来的,生活中的事。

     ⑧不仅是数学和阅读,还有艺术。前者是规则的学习,而后者更是创造力。

 (3)轮流谈话(TALK MORE

 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与孩子轮流参与讨论?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爸爸妈妈轮流谈话,就是谈的人多。二是家长孩子轮流谈,也就是跟宝宝谈话,要有宝宝的回应,这样才是有效的对话。

    不是所有的话语都利于谈话的展开。父母应该多开展开放式问题,而非限定式问题。“这是什么?”“球的颜色是什么?”“牛怎么说?”等询问定义、类别的疑问句,对谈话的轮替以及孩子词汇的积累没有益处。同样的,能用简单的“是”“否”作答的疑问句也存在这个问题。孩子只需要在脑海中搜寻那个熟悉的词语即可,不需要花额外力气。
      开放式问题则能够完美地实现“轮流谈话”的目的。家长只需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3T原则”即共情关注(tunein),充分交流(talk more),轮流谈话(taketurns)。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培养等方面,3T原则也能发挥相当的引领作用。

 另外,还有一个第四个T:TURN IT OFF -关掉它 ,把电视和手机关了。因为电视和手机这样的工具,虽然也能和孩子说话,但是它完全不三T,不关注,不交流,不轮流。孩子通过你和他所做的反馈,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这才是他情商增长技能提升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电视机前面的孩子情商低的原因,在学校里爱打架,因为他不知道别人会痛,他没有跟别人互动,感受不到别人的想法。

如果父母整天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孩子的自控力就会下降。因为他不认为这些东西需要我管,他不会去探索规则,不会去尝试自己掌控这件事情,所以他的自控力就会下降。所以一定要减少命令型的语言,改成建议提示型。

   (43T原则的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也就是对孩子说什么?

    ①培养数学能力的对话

    共情关注:你发现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

    充分交流:你的小裤子上有5个口子,能帮妈妈/爸爸把它们数出来吗?1个,2个……。

    轮流谈话:让孩子负责扣纽扣,而你负责数数。

 ②培养空间能力的对话

    共情关注:你发现孩子喜欢一个满是泡沫的浴缸。

 充分交流:泡沫就像是一床巨大的白色被子。你看你的手臂上的泡沫,排成了直线的样子。哇,你看,我找到了一个圆圆的泡泡岛,它的四周都是水。现在泡泡慢慢靠近了你的手,但离你的脚趾还很远。

 轮流谈话:看看,你满手都是泡沫。除了你身上,哪里的泡沫最多呢?现在看看你的毛巾是什么形状?对,是正方形。现在我们把肥皂放在毛巾里。你看,正方形里包含着一个长方形啦。

 ③培养自制力与独立思考的对话

    共情关注:你注意到刚刚起床的孩子,急着要去看外公。

 充分交流:来,我们把衣服穿好,待会儿就要去看外公。这里有条紫色的裙子,还有一条粉色的。紫色的上面绣有漂亮的花朵,而粉红色的带有荷叶边。

 轮流谈话:你想穿哪一条?粉色的吗?我以为你要紫色的那一条呢?你喜欢这条裙子是因为它有口袋吗?原来如此,这样你就可以把外公给你的糖果装进去了。粉色最好,因为它最适合用来不停地转圈。

  4、可强化孩子学习能力的语言模式

    唤醒潜能: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希望。有证据表明,贫富差距可能使孩子们学习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导致大量的公共资金流向了学前教育项目。但儿童教育的问题不简单是个经济学问题,不论贫富,语言环境都只和家庭、父母相关。

    《父母的语言》表面看来是在讲述孩子和智力的可塑性,但其核心是关于父母重要而强大的作用。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起跑线的抢夺游戏,而是终生你追我赶的竞技,是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期许。

    从本质上来说,大脑发育的核心在于宝宝与一位有爱心、能做出积极回应的成年人之间的互动。沉默的父母,难以爆发孩子响亮的人生。

 5、父母的语言暴力对孩子伤害有多大

    语言暴力最常见的就是发生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上。据报道2016年,有超过半数(51.2%)的父母,曾用恐吓的方式管教孩子。当父母情绪不佳时,儿童最容易成为迁怒的对象。

    不打孩子,是不是就等于让孩子免受伤害?其实并不是这样,软暴力在家庭中其实很平常,甚至随处可见。各种语言暴力让孩子很受伤:你再淘气我就打你了你就这样长大了没出息再哭我就打死你你太笨了,某孩子比你强很多你笨的要死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东西,“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天天毛手毛脚,你真是个闯祸精”“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揍死你再哭狼就来了生活中类似的话太多了,我们做为父母,有没有审视过自己,说完这些话自己痛快了,但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授Martin Teicher比较了51名受虐儿和97名正常儿童的大脑,他发现,语言暴力的受虐儿,其小脑蚓部不正常。小脑蚓部是维持情绪平衡的地方,它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基因来得大,它的异常会影响情绪的正常发展。

    常常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会非常容易自卑,更容易出现情感障碍,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无弥补。父母说错话,孩子赔上一生!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父母或师长的辱骂会是个烙印,烙在孩子心头一辈子。

    每一个父母,都是来爱护、陪伴孩子快乐生长的守护神,而不是恐吓、虐待、鞭打,把痛苦带给小孩的魔鬼。爱他,就不要伤害他!俗话说:鼓励和赞美可以让白痴变天才,而讽刺和谩骂则可以让天才变白痴!

我们说拒绝语言暴力,不是说不能骂孩子。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运用正确的声调、语气和措词外,家长还要注意把你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幼儿园,也不是重点小学,孩子的起跑线是3岁前父母愿意不愿意跟他多说话,父母愿意不愿意用更加丰富的、科学的、肯定的语言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足够丰富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黄金期
《父母的语言》:3T原则,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想塑造孩子大脑,家庭语言环境很重要,3岁前父母学会6种“刺激”
如何帮孩子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豆爸读书会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除了阅读,就要靠它!
真正的教育,拼的就是父母的眼界,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