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不能武大郎开店”的启示 ——感悟杨德森教授的育才理念

杨德森教授(1929年~2017年)

杨德森教授是我国现代精神医学第二代(指1949年以后)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为发展我国精神卫生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在培养年轻精神医学精英方面成绩显著,1978年至2003年他亲自带教培养出18名硕士、25名博士,到2009年湘雅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培养硕士、博士已达500余人,被同道尊称为“杨家军”,影响极其深远。

第一次见到杨德森教授是在1980年夏天,那时我正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进修学习,老师们对我们这些因“革命”而长期荒废学业来自基层的精神科中年医师都非常关心,除日常病房带教外还鼓励我们随时可去四楼会议室旁听各种学术讲座。记得那是一次全国医学院校精神医学教学研讨会。会议第二天上午我搬了方凳靠墙坐在会议室门角边,会议室有100多平方,当中有长桌,来自全国各医学院校的代表50多人散坐在四周。讨论主要涉及精神医学的课时安排、教材、教学纲要、讲课技巧、考试等内容,上午十时会议已近尾声,“我来讲几句”突然听到靠窗穿浅灰衬衫中年男老师的声音,主持人请大家安静,并说“请湖南医大杨德森教授发言”。是杨德森教授,我早就读过他不少文章,尤其他1976年发表的“不能把精神疾病视为思想毛病”等文章是我国精神医学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的冲锋号,他主编的《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四院合编《精神病学》开启了精神医学发展新局面,1979年他参加中国精神病学家首次访美的破冰之行具有划时代意义。这就是我们一直敬仰的杨德森老师,我终于有机会近距离看到他了,他的发言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语句简练内容清晰:“大家都对大学生精神医学教学进行了深入讨论发言,我就不多重复了,我想讲一讲怎么加强我们自己的教学力量,也就是怎么选择和培养我们年轻教师的问题,这是一个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大问题……”,接着他简要回顾了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文革中受到严重摧残破坏的现实,以及近年来充实工农兵学员导致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影响整个精神卫生事业的紧迫性,继而提出了筛选、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计划和设想。最后他语重心长的说:“我们要培养年轻教师,要真心实意让他们发挥特长提高专业水平,甚至超过我们,绝不能武大郎开店,高我者不用……”,旁听会后,我们进修医师在宿舍内议论杨德森讲话回味无穷,由于大家对现实生活中提拔选才“任人唯亲”现象颇有微词,因此对“绝不能武大郎开店”的观点印象特别深刻。大家都对杨德森教授高瞻远瞩伯乐识马的育才理念十分敬佩,并对他的事业更为关注。

杨德森教授是全国同道学习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

他1929年出生于湖南湘阴一个农民家庭,排行第十。一岁半时父亲因病去世,由母亲、舅舅、哥嫂带大,由于战乱贫困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他“不怕挫折、豪爽耿直、聪明好学、奋发向上”的坚定信念和处事哲学。

1948年秋,高考以湘雅医学院第二名成绩录取(七年制),并以优异成绩于1954年毕业,主动选择别人不愿从事的精神医学专业,分配到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专门收治朝鲜战争志愿军精神病伤病员,500张床位的河南省第三康复医院(位于新乡市,即现河南省精神病院)。杨德森是分到该院第一位大学毕业生,他克服困难、勤奋工作,与同志们一起在短时间内使医院得到很大发展,那时他已熟练掌握英、俄两国外语,专业上不断成熟,除在本院领导临床诊治业务学习外,还常被邀请到市内综合医院会诊、讲学,在当地影响很大。1956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连升三级工资,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以高分被湘雅医学院录取为副博士研究生师从黄友岐教授专攻神经精神病学,成绩突出。但此时全国陷入阶级斗争频繁的怪圈,“大跃进”、“三面红旗”、“反右斗争”、“四清运动”相继展开,杨德森忠诚老实向党交心,不幸中箭落马成为运动批斗的对象,先后下放到衡阳医学院、湖南省精神病院工作多年。文革初回到湘雅医学院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利用精神病人之口攻击党和毛主席”、被打成“兰杨反革命”而开除党籍,惨遭批斗摧残。由于杨德森教授对党的坚定信念组织同事的支持加上相濡以沫老爱人凌奇荷教授的关心鼓励,他始终坚持真理埋头工作。粉碎“四人帮”后杨德森教授承担了湖南医大精神医学教研室及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所长等职。1983年—1990年连续二届受聘担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的重任,为了学校更为了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他勤奋努力,把文革动乱耽误的十年抢回来,为进一步筹建完善精神医学系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他主动出击,抓紧开展国际精神医学交流,开展科研协作使研究成果进入国际水平。1992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4年起任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行为医学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名誉主编、顾问等职,曾任多届世界卫生组织(WHO)精神卫生专家顾问,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DSM-IV)国际咨询专家,编写与主编《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案例》、《基础精神医学》、《行为医学》、《现代精神医学》、《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中国人心理解读》、等专业巨著200余万字,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1992年获国家特殊专家津贴、2006年获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精神科医师奖,多次获卫生部、湖南省科技二等奖,成为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泰斗和领军人物。

杨德森教授为发展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和培养年轻医学精英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国内外同道高度评价。

沈渔邨教授称他“不辞辛苦地传播与推广精神病学学科的最新成果,非常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他所在湖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培养研究生的数量达到全国之冠,不愧是我国培养精神科博士硕士的摇篮”。

日本精神科学会前主席西园昌文评价杨德森教授“中国精神病学的现代发展动态与进一步加强日、中精神病学界的友谊交流具有吸引力与重要影响,我们对他高度重视”。

美国纽约医学院精神科名誉主席福瑞德曼评价杨德森教授“……是一位达到了国际水平的突出精神病学家”。

日本冈本理事长冈本常男称杨德森“在精神医学界的名声和功绩,不仅仅在中国,在我国也是众所周知的”。

世界卫生组织前西太区主任新福尚隆称杨德森教授“您对中国与世界精神病学多方面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您是中国精神卫生工作中推进心理社会因素研究的真正先行者”。

陈学诗教授评价杨德森教授“我国杰出的精神病学家,为我国同行们和医学界不断赞扬和尊重”。

沈其杰教授评其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张明园教授称其为“我最佩服的是他涉猎之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风俗习惯都能知晓,实在令人折服”“杨教授事业有成、著作等身、桃李几乎遍及全国”。

杨德森老师培养的众多弟子即活跃在国内外精神卫生战线上的“杨家军”战士们更是对他的师德、师品、师情终身难忘,评价他为“心目中既是严师、良师,又是慈父、朋友”。他们一致认为“我们从师傅身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父子的情感,而更多的是他对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他把我们看成是事业的接班人,倾心地加以培养,寄予厚望”。这些年轻人近年来在全国精神卫生领域内已逐渐成为新一代领军人物,没有辜负杨德森教授的期望。

我作为一名基层精神科医师,与其多次接触中体会到杨德森教授除对其本单位同事学生的精心教育指导外,更把教育指导全国各级精神卫生人员作为己任,他通过自己的著作、通过全国的各种学术会议、讲座将知识介绍给年轻一代,他还不断的深入到祖国边陲,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作学术报告,(他到各地去作学术讲座有一个雷打不动的条件,就是每次至少要带一名他的学生,也同时去单独讲课以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传达国际国内精神医学新进展。他查房、病案讨论向每一位精神科医师传递爱心,教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他还节衣缩食,每年定期资助家乡贫困子弟就学以解燃眉之急,为我们做出表率。

他曾多次到苏州来指导工作,除带领学生一起来苏州广济医院作学术讲座查房指导外,他于1997年在苏州参加全国情感性精神专题会议,休息一起去周庄考察路上详细询问了苏州广济医院业务发展情况,特别语重心长的再三叮嘱:“一个医院的发展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并给他们发展提供条件……”。我牢记老师的教导并在院内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2011年一次新疆会议休息期间他又一次找到我,对我近年来撰写的“精神医学发展史”给予充分肯定,并指示说:“看来还应更进一步深入,能否将解放后,甚至各省的精神医学发展作一次系统回顾”,“浙江的《精神卫生通讯》办得不错,你写的文章可以先投到那里,最后希望能出一本专集”。我表示由于自己能力有限,要完成如此重任实有困难,杨教授坚定的说,“这事可以请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支持,我个人也全力协助……”。我深深感受到老教授对基层专业人员的关心提携,十分感动,并鞭策我前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杨德森教授就是我国精神卫生领域中大家公认的最好的伯乐,他用毕生的精力在不断寻找良马,并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千里马,甚至超过自己,用“绝不能武大郎开店”来鞭策自己并指导后人,以推进整个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这种崇高的精神相信一定能代代相传永无止境。

杨德森教授虽然已将85岁高龄,但他目前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仍不断的著书立说培养后人,关心我国精神卫生事业是全国同道的幸事,我们祝愿他健康长寿、万事如意,为他热爱的学生和事业继续努力至少再服务二十年。(20141月定稿)

后记:本文为2014年1月所写並经杨德森老师本人审阅。其后杨德森老师还多次来信鼓励完成精神医学史的收集和整理,遗憾的是杨德森老师于2017年3月31日20点12分仙逝,享年88岁。


杨德森教授(上)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杨德森教授(下)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精彩回顾:
1、精神医学家杨德森教授
2、人已去,音犹在,今去聆听,发人深省!
3、“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 探访敬爱的沈渔邨大夫
4、不能忘记的开拓者——嘉约翰医生与广州惠爱医癫院
5、沉痛悼念著名精神医学家何鼎雄主任医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卫士】杨德森:精神卫生医学接班人的塑造者
清明时节,让我们一起追忆这位精神医学大家的光辉人生!
沉痛悼念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杨德森教授
“白天多看病,晚上多看书”这件事我坚持了30年 | 刘铁桥教授谈医路
胡大一专栏·医路心语 | 追忆杨德森教授
“抑郁症平均使人少活6年”|黄悦勤教授:中国抑郁症流行病学大调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