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挤眼睛、发怪声,孩子到底怎么了(3)?

目录
1、什么是抽动障碍?
2、为什么患有抽动障碍?
3、抽动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
4、抽动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抽动障碍如何治疗?
6、抽动障碍的预后怎样?
3、抽动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
(1)起病年龄和性别差异
抽动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4~8岁最多见,平均年龄约为6岁,在1012岁最严重,然后逐渐减少,有些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消退。在TD及其各种亚型中,男童较女童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4∶1。我国TDMeta分析显示,短暂性TD男女患病率比例为2.223.68∶1,慢性TD1.572.79∶1TS2.1710.6∶1
2抽动的临床表现
抽动是指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运动抽动指手指、面部、颈、肩、躯干和四肢的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抽动指口鼻、咽喉及呼吸机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
根据抽动的持续时间、参与的身体部分和肌肉群,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再细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简单性抽动包括单个肌肉或局部的肌肉群的短暂收缩,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或发声;复杂性抽动会激活更多的肌肉群,表现为目标导向的或类似有目的的运动或单词或短语的发音,见1

3抽动的临床特点
抽动可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并且在病程中可出现新的抽动形式,但通常在特定时间段内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刻板印象。抽动的频率和强度在病程中也有明显波动,抽动症状在病程中时轻时重、有增有减,一些因素也可加重或减轻抽动。加重抽动的常见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愤怒、惊吓、兴奋、疲劳、感染和被提醒;减轻抽动的常见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和睡眠、运动,特别是精细运动,如舞蹈或体育运动,通常也可减轻抽动。当抽动症状明显的时候,对患儿的自尊和自信产生严重的影响,抽动症状除了使患者受到同伴的嘲笑和谴责外,还让患者经常感受到无法控制自己身体和想法的困扰。这对患儿自信和自尊,以及对积极的适应环境带来明显的困难。
①、短暂性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一过性抽动障碍、习惯性痉挛、暂时性抽动,是儿童期一种最常见类型。这类患者起病于学龄早期,4~7岁儿童最常见,其中男孩明显多于女孩。以单纯性或一过性肌肉抽动为特征,临床表现为突然的、重复的、刻板的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但是,大多数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少数表现为单纯的发声性抽动。最为常见的运动性抽动为面部、头颈及手臂的抽动,如蹦跳、跑跳和拍打自己等,发声性抽动也很常见。部分患者的抽动始终固定于某一部位,另一些患者的抽动部位则变化不定,从一种表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例如,开始为眨眼,持续一、两个月后眨眼消失,继之以斜颈。还有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症状,如有皱额、斜颈和上肢抽动等。儿童常常忽视自己的抽动症状,或是努力掩盖(如,我感冒了所以我吸鼻子)。而事实上,这些强烈的、反复的眨眼、吸鼻、清嗓子等,常导致儿童被带到眼科、耳鼻喉科或变态反应科按近视眼、沙眼、结膜炎、咽炎、过敏症等治疗。
儿童时期的短暂性抽动障碍病程短,抽动症状在一天内多次发生,持续两周以上,但最多不超过一年。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尽管很多病例家族史为阴性,但是在临床上尚无良好的方法预测什么样的抽动将会逐渐减轻或不治自愈,什么样的抽动会持续存在甚至不断加重和恶化。
②、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病程长、抽动形式相对单一、持续、刻板为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最为常见的抽动为运动性抽动,尤其是面部,头颈部和肢体的抽动。其中以简单或复杂运动抽动最为常见,部位多涉及头、颈、上肢。发声抽动明显少于运动抽动,并以清嗓、吸鼻等相对多见。某些患者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在病程中交替出现。例如,首发为简单的皱眉和踢腿,持续半年后这些症状消退,继之以清嗓声的发声抽动。
抽动的频度可能每天发生,也可能断续出现,但发作的间隙期不会超过2个月。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症状相对不变,往往超过1年以上,甚至可持续数年或终生。不过这些症状在青春期后期会有所缓解,而成人后表现的可能只是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的残留症状。
③、 Tourette综合征
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又称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虽然该疾病被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但是大约只有1/3的患者会出现秽语症状,且多在青春期左右出现。可不同程度地干扰和损害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功能,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可迁延致残。
患者的始发症状通常在58岁出现。一般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以面部肌肉抽动最多,呈间断性、少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简单的发生抽动。随病程进展,抽动的部位增多,逐渐累积肩部、颈部、四肢或躯干等部位,表现形式也由简单抽动发展为复杂抽动,由单一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发展为两者兼有,发生的频度也增加。
TS患者抽动形式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患者抽动症状在数周或数月内可以时好时坏消长变化,甚至可能消失,或是被其他形式的抽动取代。有的表现为一周孤立的发作几次,而严重的可以表现为连续的抽动持续几小时,这使患者感到筋疲力尽,同时会使患者及其周围的人感到惊恐和难受。抽动的强度变化也很大,小的抽动只有患者自己才能感觉到,而严重的抽动可以使整个屋子里的人都能察觉,甚至对自己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在少数病例中,由于存在暴力运动性抽动(如,自我击打、抓咬等),可以出现咬伤嘴唇、毁容、杵瞎眼睛等现象。
患儿,尤其是年幼患儿,可能忽视,甚至否认、淡化自己的抽动症状。患儿常常会努力用相似的症状来掩盖自己的运动性和发声性抽动症状(如用梳头动作来掩盖自己头部的抽动;用学动物叫-或是-等掩盖自己的发声性抽动)。这会导致老师和家长产生错误的印象:抽动是故意的,是毛病,并且可以通过加强意志力而控制。

TS患者中,自伤行为(self injurious behavior)的发生率为33% 44%。自伤行为多种多样,如撞头、咬指、挖破皮肤等,严重者导致永久性自残损害。自伤行为与T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S伴自伤行为的机制尚未明确。
尽管患者的病程很难预测,但是一般而言,青春期早期症状最为严重,而到成人早期,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均减轻甚至消失。多数患者每天都有抽动发生,少数患者的抽动呈间断性,但发作间隙期不超过2个月。病程持续迁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很大。然而,与抽动相关的一些症状,如强迫、焦虑、注意缺陷等症状可能长期存在。40%~60%合并强迫性格和强迫症状,50%~60%合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另外,在TS患儿中出现偏头痛和睡眠障碍的比例也要高于普通人群。Kwak报告TS患者中偏头痛的患病率约是普通儿童的2.510倍,高达25%Kostaneck-Endress研究发现,在 TS儿童和青少年中,有20%50%出现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识别导致抽动症状持续到成人期的危险因素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抽动障碍一般起病于4~6,10~12岁症状最明显。病程中症状时轻时重,有时症状完全缓解。


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视频来源:K16828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32(15).
2.卢青孙丹刘智胜中国抽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J]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 36(9) : 647-653. DOI: 10.3760/cma.j.cn101070-20201229-01967.
3.郭兰婷.抽动障碍.郝伟,陆林.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郑毅.抽动障碍.陆林主编.沈渔邨精神病学(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GillCE, KompolitiKClinical features of tourette syndrome[J]J Child Neurol202035(2)166-174.DOI10.1177/0883073819877335.
6.刘芳,叶静萍,姚宝珍,等.儿童抽动障碍与链球菌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3)124-129176.DOI10.11969/j.issn.1673-548X.2019.03.029.
7.LiuMC, LiuZS.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n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children with tic disorders[J]Chin J Appl Clin Pediatr202035(12)948-951.DOI10.3760/cma.j.cn101070-
20190329-00260.
8.刘茂昌,刘智胜.儿童抽动障碍药物治疗研究现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12)948-951.DOI10.3760/cma.j.cn101070-20190329-00260.
9.戎萍,马融,韩新民,等.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 [J].中医儿科杂志,201915(6)1-6.DOI10.16840/j.issn.1673-4297.2019.06.01.
10.赵润芝,辛渊,王文妤,等.针刺治疗抽动障碍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2)244-252.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20.02.0244.
11.崔永华.儿童抽动症:看看专家怎么说[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24-38.


1挤眼睛、发怪声,孩子到底怎么了(1)?
2、挤眼睛、发怪声,孩子到底怎么了(2)?
3如何有效治疗儿童抑郁症?
4当孩子情绪失控了怎么办?
5、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自残?(上)
6、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自残?(中)
7、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自残?(下)
8睡眠意象治疗如何快速缓解抑郁症状?
9、睡眠意象治疗为什么会行之有效?
10、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抽动障碍
宝贝频繁刻板眨眼,是在卖萌吗?警惕儿童抽动障碍!
《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治疗》读书笔记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肠道微生物在抽动秽语症中的作用和应用
异丙嗪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八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