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识别伪心理学(3)?

 目录

1、什么是现代心理学?

2、科学具有可证伪性

3、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

4、见证和个案

5、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6、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

7、为什么心理学不招人待见?

3、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

操作主义:科学理论的概念以某种方式建立在可观察事件的基础之上,且可以被测量。测量的目的是在有意义的背景下解释数字。如果没有适当的背景,一个简单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具有误导性。一个概念的操作性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信度和效度才会有用。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的一致性——如果你对同一概念进行多次评估,是否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效度是测量工具是否测量了它本应测量的内容。
本质主义:从内在本质或者本质属性的角度对现象做出终极解释,比如对概念性术语的过度研究。
科学家一般都是操作主义者。本质主义者喜欢咬文嚼字,陷入无休止的文字游戏,将可观测的事情进行测量或验证才可以促进科学的演进。
管理学极难做控制条件。就比如说,“这个领导的个人领导力对公司的影响占比30%”,你不可能把两个公司的条件都做得一模一样,唯独只有这个领导有一点不一样。
医生为什么能做这样的实验呢?医生完全可以做到随机分配与操作。随机分配和操纵共同定义了真实验,也就是说医生把这些患者随机地分配成两组,然后操作他们的治疗手段,甚至发药者都不知道他们发的是药还是安慰剂。这样才能够看出来这个药是不是真的有效。所以,我们经常讲随机对照、双盲实验,这就是要把控制条件做好。
如果不做好控制条件,会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经常会搞不清楚,哪些是对现象的描述,哪些是对现象的解释。甚至出现对现象的解释不科学。
心理学家最终所揭示的行为规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概率性的关系。
概率推理(probability reasoning)人们根据不确定的信息做出决定时进行的推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信息,即具有概率性质的信息,若据以推理,便是概率推理。如天阴并不一定意味着要下雨,肚子痛并不一定是得了胃病。正如逻辑学为逻辑推理提供了理论模型。心理学研究表明,虽然人们可以学习并掌握这些理论模型,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概率推理时却常常偏离这些理论模型的结果。
概率思维是指利用数学概率的方法去思考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概率思维的应用,这里牵扯到很多问题,比如说样本大小的问题、赌徒谬误的问题。什么是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赌徒谬误亦称为蒙地卡罗谬误,是一种错误的信念,以为随机序列中一个事件发生的机会率与之前发生的事件有关,即其发生的机会率会随着之前没有发生该事件的次数而上升。如重复抛一个公平硬币,而连续多次抛出反面朝上,赌徒可能错误地认为,下一次抛出正面的机会会较大。
心理学的预测应该是概率性的,是对总体趋势的预测。当对人类的行为进行预测时,错误和不确定性将始终存在。对公众来说,理解“概率预测无法对个案做出完美的预测”这一基本观念是非常困难的。
概率思维如果结合起来偶然性,你就能够发现市场上特别多的骗局。什么是偶然性?偶然性理论(Contingency Theory)是相对于必然性的概念。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的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它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则相反,它不是事物发展进程中居支配地位的趋势,它对整个事物的发展则起着加速或延缓以及使之带有这样或那样特点的影响作用。
人们的大脑不能够接受偶然性,所以人的大脑喜欢绞尽脑汁地虚构关系,虚构很多无谓的关系。人们有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这一现象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称为错觉相关,当人们相信两类事件通常情况下应该一起发生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频繁地看到了同时发生的现象。
错觉相关是指当我们期待发现某种重要的联系时,我们很容易会将各随机事件联系起来,这种倾向就会令我们误入歧途。比如有一种说法,听到猫头鹰叫就要倒霉,然后就有许多人说我就是这样,我听到猫头鹰叫,就倒霉了。当你认为这两件事会同时发生的时候,你会更多地观测到同时发生,但这两类事件同时出现都是随机的,并不比任何其他事件出现的概率高。我们心中的那些迷信、我们那些小小的算计,或者我们被别人利用、被别人欺骗,往往是来自这个东西。
总之,即使是面对随机事件,人们也倾向于看到他们期望的联系,他们在原本没有规律的地方看到了规律。当你对外在的世界完全无助的时候,就像我们的先民一样,面对这个洪荒的宇宙就在使劲地找联系、使劲地找规律,他给自己构造一套系统,让你看起来似乎安全一点。所以,我们应该学到什么呢?建议学会接受错误以减少错误。人类很多时候就是不愿意接受错误,存在很强的侥幸心理,这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愿意承认或者接受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误。我们习惯试图对每一个不同寻常的事件做出独特解释,一旦个案的例子被自己“合理的解释了”,便认为这便是事实,这样往往是丧失了对更多平常事件的预测能力。如果接受了错误,反倒减少了整个系统性的错误。

参考文献:
1.【加】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Stanovich)著,窦东徽、刘肖岑.《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第11版,中文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
2.作者:少城春秋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86a8f963cef 来源:简书
3.川柳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才是心理学》读书笔记.知乎
4.作者:夏达人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3f1808fb878来源:简书
5.心理学家太难了:大众弄混了相关和因果,我得背锅?神经现实  虎嗅 咨讯2019-09-05 12:00
6.百度百科、360百科、樊登讲书
7.师建国,戴尊孝.新编家庭心理医生手册(107万字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912月 第一版第一作者.(20014月第二次印刷) 
8.施一公在「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分享搞笑传播喜悦 施一公:量子纠缠被实验证实,颠覆了人类90%的认知 2021-02-28 20:24

1、如何识别伪心理学(1)?

2如何识别伪心理学(2)?

3、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区别在哪里?

4、刀郎的《罗刹海市》到底骂的是谁?

5、解读刀郎的《罗刹海市》歌词

6谁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你的决定(下)?

7怎样才能带好孙子(6)?

8、什么是经颅磁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

9、西酞普兰与艾司西酞普兰的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读《概率统计超入门》及《万万没想到之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全球突发性、偶然性事件频发!如何不被乱局迷了眼,被谬误乱了方向?|内部报告精彩推荐
为何我们固执己见?——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解读
你真的不懂心理学 ——《对伪心理学说不》│ 书海遨游 No.19016
翻新三年前的文章《借假修真》
启发式和偏差(一):代表性启发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