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化学热处理的工艺方法、用途与目的

名称

工艺方法

用途与目的

渗碳

将工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保温,使碳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过程。渗碳后必须淬火及低温回火,使工件表层获得回火马氏体和碳化物组织,硬度为56HRC~65HRC,而心部随钢种和工件尺寸不同呈低碳马氏体、屈氏体或索氏体等组织,硬度在20HRC~45HRC

渗碳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方法,而广泛采用的是气体渗碳,具有渗层质量好,渗速快,劳动条件好,宜大量或批量生产的特点。

工件非渗部位,可镀铜或涂料保护防渗,也可预料加工余量,渗碳后再切削加工除去。

目的是提高钢表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良好塑性和韧性。

广泛用于要求能承受冲击载荷的耐磨零件,如汽车、拖拉机、齿轮等。

常用钢材为含碳量为0.15%~0.25%的渗碳钢,如15、20、20Cr、20CrMnTi、12CrNi3、18Cr2Ni4W等。

渗碳层的含碳量一般为0.8%~1.1%,并具有合理的浓度梯度。

渗碳层深度根据工件尺寸及要求而定,一般为0.2mm~2.5mm,按载荷情况近似为:

低载荷--<0.5mm;较大载荷—0.5~1.0mm;重载荷—1.0~1.5mm;超重载荷—>1.5mm。

氮化

气体氮化

将工件置于渗氮气氛中,加热到500~600,使工件表面渗入氮原子形成氮化物的过程。

为了保证工件心部的力学性能,氮化前应进行调质等热处理。

氮化后不再需要进行淬火、回火处理,因此变形很小,只需进行精磨或研磨抛光即可。

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HV≧850)、耐磨性、耐蚀性和热硬性,而使心部保持良好塑性和韧性。

氮化广泛用于各种高速传动精密齿轮;高精度机床主轴,如镗杆、磨床主轴;在变向负荷工作条件下要求很高疲劳强度的零件,如高速柴油机轴;以及要求变形很小和在一定抗热、耐蚀工作条件下的耐磨件,如发动机气缸、阀门等。

氮化用钢通常是含Al、Cr、Mo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典型钢中是38CrMoAlA,其他如40Cr、42CrMo、50CrV、12Cr2Ni4A等,也可用于氮化,但硬度较低。

氮化层深度视工件要求不同,一般为0.25~0.6mm。

离子氮化

离子氮化是利用稀薄的含氮气体的辉光放电现象进行的,气体电离后所产生的氮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高速轰击工件表面,使其渗入工件表面而形成氮化层。

与一般氮化相比,具有生产周期短(仅为气体氮化的1/2~1/5),氮化层质量好,脆性低,变形小,易控制渗层组织,易实现局部渗氮,省电省氨气,无公害,操作条件好等优点。

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的钢铁材料,但含有Al、Cr、Ti、Mo、V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钢氮化层硬度较高。

多用于精密零件,以及一些要求耐磨,而所用材料(如不锈钢)用其他热处理方法又难于达到高硬度的零件,如磨床主轴、燃油泵螺旋长齿轮、发动机排气阀、不锈钢转子外圈、不锈钢螺母、内燃机车合金铸铁缸套、细长管件内壁氮化等。

碳氮共渗

向工件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化学热处理。有气体、固体、液体共渗方法,但液体法有毒,已很少采用,目前普遍应用的是气体法。

    碳氮共渗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碳氮共渗(软氮化

处理温度为500~600以渗氮为主

共渗后一般空冷即可

主要用于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制工具、刀具、模具以及碳钢、合金钢、铸铁、粉末冶金等制造的耐磨件,以提高其耐磨性、热硬性、耐蚀性、耐疲劳性、抗咬合、抗擦伤等性能。

共渗层深度一般为0.01~0.06mm

中温碳氮共渗(氰化

处理温度为800~860℃,以渗碳为主

共渗后要淬火及低温回火

适于低、中碳的碳钢和合金钢制的结构零件,如汽车、拖拉机齿轮、缝纫机、纺织机零件等,以在保持心部辆红啊塑性韧性的同时,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与渗碳相比,处理温度低、工件变形小,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也由于渗碳。

共渗层深度一般为0.2~0.8mm

渗硼

将工件置于含硼介质中加热保温,在工件表层形成致密硼化物的过程。

渗硼层具有高的硬度(1400HV~1800HV)、耐磨性、耐蚀性和红硬性(800℃以下硬度不降)

适于各种工模具、阀门零件、打火机辊轮、缝纫机、电影机的易磨损件等

渗层深度一般为0.1~0.15mm

渗硫

将工件置于含硫介质中,以低温、中温、高温的适当温度,使硫渗入工件表面,以形成FeS层

渗硫层硬度虽不高,但减摩作用很好,适于刀具的补充处理,以及钢和铸铁制的耐磨、抗咬合零件,如汽轮机凸轮轴、汽车及机床齿轮、冷冲模、缸套、滑动轴承等

硫氮共渗

向工件表面同时渗入硫和氮而形成硫化物(深度<0.01mm)及氮化物(深度为0.01~0.03mm)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适用于碳钢、合金钢、高速钢制的工模具、缸套等,以提高其表面硬度(300HV~1200HV)、抗咬合能力、耐磨性及疲劳强度

硫碳氮共渗

向工件表面同时渗入硫、碳、氮而形成深度<0.01mm的硫化物和0.01~0.03mm深的碳氮化合物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有固体粉末法、液体熔盐法、气体法等工艺方法。

适用于碳钢、合金钢、高速钢制的工模具(如铝型材挤压模等)、缸套等,以使工件表面获得高的硬度(600HV~1200HV)、耐磨性、抗咬合和抗擦伤能力以及疲劳强度。

渗铝

以铝渗入钢或铸铁表面,形成含铝固溶液体和铝铁化合物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目的是提高钢铁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

用低、中碳钢渗铝可代替抗氧化钢,在800~900℃有良好抗氧化性和抗硫化氢、水煤气等介质的腐蚀

渗层深度一般为0.1~1.0mm

渗铬

向工件表面渗铬,形成一层结合牢固的铬-铁-碳合金层

渗铬层具有耐蚀、耐磨、抗氧化和抗疲劳性能,兼有渗碳、渗氮、渗铝的优点,可全面提高工件的保护能力,在化学、冶金等工业代替铬不锈钢,以及保护要求耐腐蚀、耐磨的精密零件

渗层深度视材料不同为0.02~0.30mm,一般地,焊碳量越高,渗层越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帮你理清了12条热处理工艺,看完五分钟你会发生质变
一张图看懂钢铁热处理工艺(下)
那些钢材的热处理方法您知道多少?
热处理:平衡的艺术
模具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模具材料的渗碳和渗氮表面处理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