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分辨一个人是否真的有水平?

/有奖读书,请从公众号菜单进入/

鲁哀公曾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的,遇事清醒果断。”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见解:“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庄子向鲁王建议:“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有一男子,穿戴儒装立于国宫门前。鲁哀公闻讯立即传旨召见。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用国家大事考问他,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对方对答如流,思维敏捷,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国在下达命令后,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问题。于是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鲁国之大,举国上下仅只一名儒士,能说人才济济吗?”

这篇寓言很有讽喻意味。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和包装来装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菜根谭中说:“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是常。”意思是:酸甜苦辣不是真正的味道,真正的味道是平平淡淡;行为神秘奇特和穿着奇装异服的不是真正的高人,真正的高人是普普通通的。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那些真正的在某一个领域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华上的自信会造就他内心的清高,所以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不屑于用外在形式去包装自己的。再者,专心于某一项研究的人,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术上面,就很少有精力去研究穿着打扮了。我们没有看到哪个科学家是靠衣装来吸引观众的;即使历史上的那些高人,象老子、庄子、姜子牙、黄石公、鬼谷子等等,也没有一个是靠奇装异服来包装自己的。

哪些人喜欢靠衣装来妆饰自己呢?这就是寓言中的那些假儒士。他们自身学术造诣不够,或者是根本没有水平,又想附庸风雅,或者是想通过把自己装扮成某种思想、学说或者职业的渊博者、从事者,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从这个角度分析:越是注重形式、不讲求实际效果的人,越有可能是一个夸夸其谈、干不成任何事情的人。因此庄子说:“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其中提醒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只从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来判断他的学识、才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 祭,如不祭’”?
庄子:你倒试试下命令让穿儒服上街的人死啊
庄子的“表里之道”
看庄子如何破解学历怪象(图)
孔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老子
《庄子》:生活的意义在于真实,而世人却只执着于形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