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弱者之间的较量:看司马炎死后的权力博弈,比起前代简直不堪入目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西晋帝国目录(1-19章)

西晋帝国(二十)太子选妃

西晋帝国(二十一)贾充失势

西晋帝国(二十二)羊陆之交

西晋帝国(二十三)羊祜之死

西晋帝国(二十四)大战前奏

西晋帝国(二十五)智取江陵

西晋帝国(二十六)二王争功

西晋帝国(二十七)齐王之死

西晋帝国(二十八)外戚当权

西晋帝国(二十九)隔代立储

西晋帝国(三十)武帝病危

西晋帝国(三十一)杨骏矫诏


西晋帝国(三十二)杨骏夺权

司马炎在临终前寄厚望于司马亮,甚至在出现回光返照,神志稍微恢复清醒之际依然在询问身旁的下人汝南王究竟来没来,可惜直到他去世也未能见司马亮最后一面。

如果说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杨俊胆大妄为,截留了圣旨,尚且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后面发生的事情就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了。

不久之后,在杨骏的操办下,司马炎的葬礼开始了,而这一次同样少了司马亮的身影。

但这次可不是杨骏隐瞒了消息,而是司马亮压根就不敢去。

当时司马炎的灵柩被从含章殿转移到太极殿停放,而杨骏竟然直接进入太极殿居住,估计是用身为托孤重臣需要守卫灵柩之类的理由,而且还有一百名亲兵对其进行贴身保护。

太极殿是当年魏明帝曹睿所建,也是皇宫的正殿,岂是杨骏一个臣子可以居住的?从那时起,杨军就已经较为明显地流露出不轨之心了。

而此举更是吓坏了司马亮,他见杨骏势大于是甚为恐惧,因此以生病为托词没有去参加先帝的葬礼,仅在大司马门外进行了一番痛哭,对晋武帝遥祭了一番后连宫城都不敢进便匆匆离去,其胆小谨慎的心态可见一斑。

其实司马亮的担心有些多余了,在这个时候,杨骏对司马亮并无杀心。

按《晋书》的描述,在司马炎病重这段期间,杨骏父女二人的行为还是有所收敛的,杨皇后虽然参与了矫诏,但也只是以诏书上辅政大臣并无司马亮为由命其尽快前往封地,只要他被远离朝堂即可,并无赶尽杀绝之意。

何况司马炎的葬礼文武百官都要参加,莫非杨骏还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司马亮这样的宗室重臣动手不成?以杨骏后来的表现看,他远没有这种胆识。

司马亮的退缩充分暴露了他的胆怯,司马炎因司马亮才干平庸且无太大野心便将制衡杨骏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想司马亮竟如此不堪,司马炎此举可谓所用非人。

其实若说司马亮完全没有一点政治野心倒也不尽然,从实际表现看他并不完全满足于单纯远离斗争的漩涡,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逍遥自在。

当时司马亮虽然连洛阳城都不敢呆了,而是带着亲卫跑到城外扎营居住,但他似乎仍在期待朝中发生变数,以便重返朝堂。

于是司马亮对朝廷上表,提出希望等晋武帝的葬礼完全结束后再前往封地。

这一举动是颇为不妥的,如果司马亮有意夺权,那便应该尽快行动,岂有这样漫无目的地等待的道理?如果真的害怕,则不如立即动身出发,那样遂了杨骏的心愿,双方大概率相安无事。这样既不展开行动,又不愿离京就藩,只会更加刺激杨骏。

果不其然,司马亮的行为让杨骏产生了警惕,于是便动了除去这个威胁的念头。

司马亮闻讯不知所措,于是问计于廷尉何勖,何勖回答说:“今朝廷皆归心于公,公何不讨人而惧为人所讨!

如今朝野上下归心于您,您何不凭此优势讨贼反而要畏惧被人讨伐呢?

何勖一语道破了当时的形势,司马亮纵然才干平庸,也未曾建立什么实际的功勋,但他毕竟有着司马氏宗师的身份,是宗室力量的代表。

而杨骏虽然通过矫诏独揽大权,但从后续情况来看,朝野上下对他是缺乏支持的,毕竟此人以外戚的身份掌权,这种情况自汉末以来已经有百年左右未曾出现过了,杨骏的崛起是缺乏说服力的。

更何况在齐王就国一事上,杨氏对司马攸进行过不遗余力的打击,更让其站在了文武百官的对立面上。

虽然司马亮也并不优秀,但两相对比的话,恐怕众臣还是更愿意支持司马亮。

此时司马亮的处境与当年的曹爽颇有类似之处,虽然杨骏控制了洛阳城,也掌握了禁军,但司马亮若以杨骏矫诏篡逆为由振臂一呼,凭他的号召力,起兵响应者自有人在,而朝中很可能也不乏内应。

只可惜司马亮根本没有这个胆略,当时有人劝他直接率兵入宫罢黜杨骏,但司马亮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他连夜奔赴许昌,随后再无作为。

如果司马亮早点走便无事,但他这一番逡巡却激发了杨骏的猜忌,再加上有人添油加醋,告诉杨骏说司马亮要起兵讨伐他,于是杨骏更是惊惧不已。

就在杨骏准备鱼死网破之际,一个人站出来阻止他,这个人便是杨骏之弟杨济。

相比起无能的杨骏,他的两个弟弟杨济和杨珧才干都要胜过兄长,而在排斥司马亮一事上,杨济则很不赞同。

理由很简单,以杨氏一族的力量是不足以独揽大权的,因此若想维持家族的权力地位,必须与其他势力进行合作。

关于这一点傅咸说得好:“今宗室疏,因外戚之亲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为援,所谓脣齿相依,计之善者。

外戚和宗室是互为唇齿的关系,外戚在朝中的权力基础薄弱,却为皇帝所亲近;而宗室虽然势力强大,但容易受到皇帝的猜忌。二者的优势分别是对方的劣势,因此双方是互补的,不应该处于敌对关系。

宗室和外戚无论哪一方都缺乏独揽大权的基础,因此必须相互合作,像杨骏这般执意将宗室的代表司马亮赶出朝堂,相当于失去了一个潜在的盟友,却多了一个敌人。

杨济和杨骏的外甥李斌共同对其进行劝谏,但杨骏已经在欲望的驱使下有些走火入魔了,他根本听不进这些,反而逐渐疏远了杨济。

对于家族的命运,杨济甚为忧虑,在他看来,如今杨氏一族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边缘,大祸已然不远,到时他自己也不可能脱得了干系。于是便找来一个人,希望让他再劝劝杨骏。

这个人便是石苞之子石崇。

不过连杨骏这个弟弟都难以劝说兄长,为他他认为石崇却有这个能力呢?

其实石崇和大多数官员不同,由于他出身寒门,而且在行事作风方面和儒学士族有些格格不入。

据《晋书》记载,石崇“任侠无行检”这明显是一种寒门气质,而且他性格“骄暴”,想必不为主流文化圈所认同。

另外从石崇日后的表现来看,他不仅对杨氏没有什么敌意,而且还愿意直言进谏,更重要的是他也认可杨济的理念。

然而杨济还是一厢情愿了,石崇的建议依旧被杨骏所无视了。

杨骏一意孤行,他决定对司马亮动手,杨骏将此事和女儿说了以后,此时已成了太后的杨芷立刻让已经继位的惠帝司马衷下诏讨伐司马亮。

不过杨骏没有动用洛阳城内的禁军,当时石鉴和他的外甥张劭正在为司马炎监修陵墓,于是诏书便命二人带着修陵的官兵讨伐司马亮。

由此可见杨骏的无能,他似乎将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当成了儿戏。

从司马亮身边的人劝说他直接率兵进宫看来,他势必是掌握了一批军队的,其来源应该是司马亮都督豫州诸军事这一职务。

张劭的官职是中护军,作为禁军高级军官,他完全可以调动禁军出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双方应该至少是是势均力敌的。

然而石鉴和张劭手下负责修陵的士兵大概率是二线杂牌部队,凭这支部队的实力基本不太可能是司马亮的对手。

此时石鉴年过八旬,早已人老成精,虽说他的军事指挥水平并不高明,不止一次因为虚报战功而被免官,但他却总是能够东山再起。

从这可以看出石鉴很不一般,他做事能把握分寸和尺度,也懂得给自己留后路,因此才能在屡次犯错的情况下仍常年屹立于朝堂而不倒。

如今朝中形势复杂,杨骏虽一时得势,却难保一定长久,以石鉴的老辣,是绝不可能跟他趟这趟浑水的,何况此战还凶多吉少。

当然,直接抗命也不现实,毕竟杨骏是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于是当张劭前来催促他尽快发兵时,石鉴便采取拖延的策略,他并不直接,只是按兵不动。

就这样一直拖延到司马亮离开驻地前往许昌,杨骏也就无可奈何了。

石鉴凭借自己的智慧免除了一场兵祸,将动乱的发生推迟了近一年,时人皆对其大为称赞。

虽然放跑了司马亮,但将其赶出朝堂的目标却是达成了,杨骏大大松了一口气,而之后他便开始肆意妄为。

虽然由于司马凉的胆怯,宗室势力暂时被驱逐出了洛阳城,而外戚势力也变得一家独大,但他远没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

要知道外戚的来源并不是单一的,皇帝的母族和妻族都有成为外戚的基础。

具体到司马衷身上,他的母族杨氏如今正掌握大权,但他的妻族贾氏也并非泛泛之辈,这个底蕴深厚的家族有实力和杨氏一较长短。杨骏最大的敌人是他们而不是司马亮。

虽然在贾充去世后,贾氏似乎失去了主心骨,有中衰的迹象,但贾充时代的贾氏却并非这个家族的上限,贾氏一门的荣耀地位将在贾南风的的时代达到顶点。

杨骏志大才疏,德不配位,他可笑的野心在贾南风的手段面前不值一提,而整个杨氏家族最终也只能为他陪葬。

《百年东吴》系列目录(全)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晋武帝晚年对身后事的安排,看西晋如何走向崩溃
“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漫谈贾南风的崛起与覆灭
西晋的八王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中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你理清楚了么?
第六十一战:凛冬将至(2)螳螂捕蝉,贾黄雀在后(把茶泡好,万字长篇)
看丑人是如何作怪的,贾南风的一石二鸟之计,玩转权力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