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用曾国藩 外用胡雪岩》:上部《 内用曾国藩 》第一章 须先立坚卓之志之一:脚踏实地 更上层楼
userphoto

2022.08.03 北京

关注

 曾国藩认为:“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恭于父母之身,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意思是:君子立下的志向,是想让自己有为民请命的器量,有圣人一般的德行,有称霸天下的大功,然后才不辜负自己的父母生育了自己,不愧为天地间一个完全的人。  


脚踏实地更上层楼

01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者都是从立志开始的。像闻鸡起舞的祖逖、精忠报国的岳飞都是古代立志的代表人物。而曾国藩同样也是一个志向远大之人,他以一介布衣寒士跻身于翰林院,再从文官一跃成为武将,带领众兵将平定叛乱,立下汗马功劳,成为中兴之臣,这与其志向远大是分不开的。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曾国藩都未曾忘记自己的志向,在他的一生中,志向所起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大的。

从少年起,曾国藩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他天天写日记反省,以此监视、教训自己。他在学习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对错误深刻反省并改正,对情绪掌控自如,不喜形于色。修身养性,内圣外王,不断超越自我,正是曾国藩成功的秘诀。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励志之语非常多。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何于与我哉?”他明白无误地告诉弟弟,只有立下坚定的志向,才有可能勤奋自勉,不断增加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将来成就大事业。

曾国藩又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恭于父母之身,不愧为天地之完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立下的志向,是想让自己有为民请命的器量,有圣人一般的德行,有称霸天下的大功,然后才不辜负自己的父母生育了自己,不愧为天地间一个完全的人。

看看这志向,不仅远大,而且十分透彻。正因为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这种长远的打算和精准的规划,曾国藩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随波逐流。

曾国藩立志,不像很多人停留于口头上,他为之付出了实际的行动,改号就是其行动之一。在秀才考试中取得第七名的好成绩后,曾国藩颇为高兴,希望自己能够借助这一好成绩蒸蒸日上,于是便把自己的号改为涤生。他在日记中写道:“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抒发了曾国藩弃旧图新,发奋自强的理想与信念。

一次小考试就让曾国藩如此高兴,也许有人会说他那时只是孩子心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次改号明志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应走之路,从而更上一层楼。

    曾国藩秀才考试获得第七名后,觉得自己的诗文写得不错,但是在道光十二年,他参加湘乡县学考试时却遭遇了挫折。在这次考试中,他的文章被学台认为文理不通,曾国藩很受打击。后来再次应试,他也仅得了一个备榜,也就是最后一名。这让改号涤生的曾国藩以为奇耻大辱。


02


其实,年轻的曾国藩天资并不聪颖,但是他有一股志气,一旦遇到挫折、打击,不仅不愿服输,反而更加努力。他决定到当时极负盛名的岳麓书院就读。该书院是全国极负盛名的学府,其山长(相当于校长)、主讲是名声很高的欧阳厚钧,他是嘉庆四年的进士,曾任郎中、御史等官,以母老告归主讲该书院。他为书院主讲长达27 年之久,前后教出当时知名的学生3000 余人,因有“弟子三千”之称。曾国藩在该校系统地学习了儒家著述,掌握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他潜心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让自己获得真正的重生。在岳麓书院,曾国藩潜心修研,勤学苦读,每次考试他都要力争第一。后来在参加省城的乡试时,他终于不负众望,名列第三十六,考中了举人,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像曾国藩这样一个出生农村的孩子,能够做到这样实在很不容易,遭受了那么多挫折,也没有失去前进的动力,可以说,当年的立志和改号明志是曾国藩克服这些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曾国藩的一生经历来看,大家就会发现每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会立下志言,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在进士及第、进入京师之后,曾国藩就写下了《立志箴》以鞭策自己,同时也立下了较之以前更加宏大的志向,他再次改号以明志。当时的曾国藩说:“君子当以不如尧、舜、周公为忧,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得人劝导之后,他改名国藩,以示做国之藩篱,为朝廷栋梁。

自从改名之后,曾国藩便投身于京师求学交友的广阔天地。当时,他所谓有民胞物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恭于父母之身,不愧为天地之完人的远大志向,正式得以确立。

曾国藩在给诸弟的书信中,都表露出了开辟新生活之意,全然否定过去偏居湖南的生活。他认为,自己少时天分不甚低,厥后日与庸鄙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到京师后才发现乡间无朋友,实为第一恨事。这番表述说明了他投身新人生的准备和长远的目光。也许很多人难以想象,也难以理解,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竟然对世事和人生看得如此通透、明亮,并以达到千百年来文人追寻的理想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然而,年轻的曾国藩以事实告诫大家,他确实做到了。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志向高低决定他成就的大小,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与志向是脱不了关系的。立志流于俗,则会使自己整天患得患失,所成就的事业也自然就小了;立志不流于俗,则会使人奋发有为,所成就的事业也自然就会大。

曾国藩说:“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规,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也。”意思是说,人才的高下,是根据志趣高下来确定的。志向卑下的人,安于现状,摆脱不了世俗陋规的束缚,因而越来越卑污;志向远大的人仰慕古圣先贤,因此日渐高明。人才的优劣和智愚,就因此而区别。

曾国藩的志向不俗,而且远大,远大到有些不现实,然而,偏偏这一理想化的志向帮助他成就了非凡的事业,究其原因是什么?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他能看得清楚自己该走什么路,志向大却不短视,目光长远。

其二,他能根据自己的志向规划人生,并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实际情况明晰自己的志向,完满人生规划。

其三,他能为自己的志向行动,而不空谈理想。

曾国藩能把志向与修身结合起来,为实现志向而不断地提升个人的品德和素质,让自己的才干与智慧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正因为曾国藩有着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所以他能卓立于群;正因为他目光的长远,所以才能避免患得患失、随波逐流的心态,虽经历困惑挫折,但决不轻言放弃,最终成就了非凡的功业。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成功密码》(李锦清)【摘要
曾国藩家训5
曾国藩:志向高远
曾国藩: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今日头条
经典再悟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曾国藩:一个人的志向有多大,他的人生就有多么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