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十九讲 武王伐纣究竟在哪一年(下)

 
根据笔者研究,武王伐纣当发生于公元前1101年,下面逐项检验古籍所载天象历日,看是否符合实际。

古本《竹书纪年》说:“武王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

《周书.武成》说:“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此为武王第二次与诸侯会于孟津。第一次为文王受命九年(以文王四十三年称王计)。十三年以文王四十二年被纣命为西伯计。庚寅为文王受命十一年(公元前1101年)周历(即周人所行的四分历,即假殷历、真夏历)春正月朔日,在此为平朔,因《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时期,已知推步。

《史记.周本纪》说:“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武王乃作《大誓》,诰于众庶。”

十二月为真殷历,周历为正月。

《尚书.牧誓》说:“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盟津即孟津,《大誓》即《泰誓》。既然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101年,那么《周书》《史记》所说的“师渡孟津”“作《泰誓》”就发生在前110152日(真殷历十二月、周历即假殷历真夏历正月的二十八日戊午),所以有大雪之象。《旧唐书》及《周书》有关“大雪”的记载也说明武王伐纣是在冬季。至于《荀子.儒效》说武王伐纣途中“至氾而泛,至怀而坏,至共头而山坠”,当为文王受命九年(或十一年)夏季武王观兵时事。

《汉书.律历志》引《逸周书.武成》说:“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粤若来三月(二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惟四月(当作三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

《汉书.律历志》引《逸周书.世俘解》说:“惟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咸刘商王纣。”

可知武王比周师晚半个月出发,于周历正月二十八日戊午到达孟津。正月壬辰为旁死霸,也就是初二,翌日为初三癸巳,说明正月朔日必是辛卯。三月(当为二月)既死霸为初一,第五日为甲子,说明二月朔日必是庚申。四月(当为三月)既旁生霸为十七日,第六日庚戌为二十二,第二天辛亥为二十三。后五日为乙卯,为二十七,说明三月朔日必是己丑。

以上记载与公元前1101年的朔望相合。

查张培瑜《3500年历日天象》,公元前1101年周历正月朔日干支为庚寅,二月朔日干支为己未,三月朔日干支为己丑。与《武成》和《世俘解》的记载比较,正月朔日庚寅符合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因《竹书纪年》乃战国时期作品(纪事止于魏安釐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57年),此时已知推步,但不明岁差,故与实朔相差一日。二月朔为己未,与实朔庚申亦相差一日;三月朔己丑余335分,相差不足半日,故平朔与实朔相同。因此,当以周族文献记载为准,因为其他记载容或有误,而干支是逐日累积起来的,有天文官世守其职,不容有误。况且《武成》与《世俘解》的历日干支及月相,都属于周人的第一手材料,可信。

而将这个结果与夏商积年作一对比,也是最为密合的。

关于夏代帝王积年先秦文献中有471年(472年)与432年(431年)两种记载。

《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说:“夏后氏,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

《易纬.稽览图》说:“禹四百三十一年。”

《太平御览》卷82引《纪年》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七一年。”

《路史.后纪》注引“并穷、寒四百七十二年”。

古籍明确记载有穷后羿与寒浞代夏的年代为39年,也就是说夏代共(431+39470年或510年(471+39)。

关于商代积年,先秦及两汉文献有600余年和500余年两种。

《史记.殷本纪》集解引《汲冢纪年》说:“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

这个记载没有算纣的在位年数。

多数史籍记载,纣在位32年或33年,如果加上共有529年(496+33)。

《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说:“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年。”
两代积年加起来有1019年(470+529)、1039年(510+529)、1099年(470+629)或1139年(510+629)四种结果。用2181年减去这四个数,分别对应公元前1162年、前1142年、前1082年和前1042年。公元前1101年为其中位数。

要确定武王伐纣之年为公元前1101年,不仅需要符合古籍记载的武王伐纣之年的天象历日,还要符合所有与周族有关的其他天象历日的记载,下面一一予以考证。

《逸周书.小开解》说:“维三十有五祀……正月丙子拜望,食无时。”

此三十五祀为周文王三十五年。既然文王四十三年为受命元年,受命十一年为武王伐纣之年(公元前1101年),那么文王三十五年则为公元前1120年。查张培瑜《3500年历日天象.合朔满月表》,公元前1120420日为周历正月十五望日丙寅,此为平朔,实朔为戊辰,甲骨文丙子与戊辰形近而讹。

《尚书.召诰》说:“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音匪),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

《尚书.洛诰》说:“戊辰王在新邑蒸祭岁......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七年。”

二月既望是十六日,第六日乙未是二十一日,则二月朔日必是乙亥。三月朏日为初三,第三日初五为戊申,则三月朔必是甲辰。此为实朔,换算成平朔,则为二月朔癸酉,三月朔癸卯。戊辰祭岁即除夕,即十二月三十晦日,则十二月朔日必是己亥,换算成平朔为丁酉。十二月三十日为戊辰,换算成平朔为丙寅。此王当指摄政的周公,此年当为周公摄政七年(公元前1093年)。

《汉书.律历志下.世经》说:“周公摄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周公七年复子明辟之岁,是岁二月乙亥朔,庚寅望,后六日得乙未。”“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此命伯禽俾侯于鲁之岁也,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霸......翌日乙丑成王崩。”

周公摄政五年即公元前1095年,正月丁巳朔,平朔是乙卯。周公七年即公元前1093年,二月乙亥朔,庚寅望(十五日),第六日乙未,平朔为癸酉。

成王元年即公元前1092年,正月己巳朔,平朔是丁卯(实际为戊辰,有一日误差)。后三十年,即周公还政成王(公元前1092年)后的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063年。四月庚戌朔(平朔为戊申),十五日(望日)甲子哉生霸(即既生霸,也是望日),第二天乙丑成王崩。此处为平朔,换算成平朔为癸亥。

按照史书记载,武王伐纣两年后因病去世,成王年幼,周公摄政。随即,“三监”与武庚叛乱,周公用三年时间平定叛乱,从第五年开始营建洛邑,七年后还政成王,其间有9年时间,而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公元前1101年到前1093年,其间正有9年的时间。

虽然《逸周书.作雒解》、《史记.封禅书》、《资治通鉴.外纪》都说武王于灭商后两年去世,但《史记.周本纪》集解引皇甫谧说:“武王定位元年,岁在乙酉。六年庚寅崩。”《帝王世纪》说:“十年冬,王崩于镐”、《通志》说:“武王在位七年崩”、《资治通鉴前编》说“(武王)在位七年。”《文献通考.帝系一》说:“周武王即天子位七年,乙酉崩。”此“七年说”是以文王去世、武王继位计。武王崩于乙酉年是刘歆将武王伐纣之年推定为公元前1122年后推出来的,因为公元前1116年正是乙酉年。因此,说武王定位元年为乙酉或崩于庚寅年都是错误的。“十年”为“七年”之误,因“十”与“七”甲骨文字形相近而讹。

如果依据七年说,则武王当崩于公元前1100年。周公于公元前1099年摄政称王,七年后还政成王,正是公元前1093年。

也曾有学者以西晋前人不知岁差为由,将《尚书》《逸周书》等记载的周代历日随意曲解,因而得出许多推论,但经笔者检验,没有一个能够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况且,《尚书》《逸周书》等历日记载都是周人自己的实录,与岁差毫无关系。

因此,笔者根据“张表”得出的结论应该是站得住脚的。由此可知,对于这段历史应该重新解读,即:在武王伐纣二年后(公元前1100年)病逝,成王其时尚未成年(据传说,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是文王13岁时所生,而武王是文王的第二个儿子,是在文王15岁时所生。因武王娶的是姜太公的女儿邑姜,而姜太公是在文王被商纣释囚后的第三年(文王四十年)才到的岐山。此时,文王53岁,武王38八岁,而武王于文王四十六年结婚,四十七年武王45岁时生下成王。文王去世时63岁,武王48岁。后四年,武王伐纣,在位二年而崩,终年54岁,成王9岁),因此“三监”及武庚借机叛乱,不得已,前1099年,为平定叛乱,周公摄政称王。七年后(前1093年)周公还政成王。前1092年,成王正式继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召诰》《洛诰》曆日和周成王元年
姬周代商:纪事复原与年代考辨(二)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
《大衍历议》今译
古代历——年、月、平期和定朔(阴阳历)
略谈汤若望和农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