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政治学霸之哲学生活篇

第一单元

1,哲学的任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共性,具体科学是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5,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

最根本特点:实践性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7,马克思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但不是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8,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9,哲学上只有两个派别,即“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与唯心研究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研究的是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

10,哲学是一部百科全书×

1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2,哲学高于具体科学×

13,离开哲学我们将一事无成× 离开哲学我们将会偏离方向√

1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前提。

15,马克思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唯物论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4,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5,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现象不是规律)

6,意识的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7,主动创造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思维创新

8,尊重客观规律是做事情的前提,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9,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0,物质意识不可分×,物质运动不可分√

11,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唯心主义)

12,相对静止的两个表现:相对于参考系的相对位置没动,根本性质不变

13,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14,物质不生不灭,具体物质有生有灭。

15,规律不能被创造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17,主动创造性:认识现象和本质,认识现在,追溯历史,预测未来,创新

18,主动创造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认识论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只有人才有实践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利用科技手段,出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

3,真理与谬误常常相伴而行,在一定程度下相互转化

4,纯粹脱离社会的个人实践活动不存在(强调社会性),但是单独的个人活动是有的。

5,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6,实践的来源有一个(实践)

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7,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8,从某一个具体的哲学知识看,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且可以达到真理性认识。

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9,认识的两次飞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根本任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根本目的)

辩证法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万事万物都与联系(√)

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规律不可以被创造,但是联系可以被创造。但是人不可以创造固有的联系。

3,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系统功能一定大于要素功能之和√

5,联系客观性两个表现:有联系时不忽视,没有联系时不臆造

6,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引起质变√

7,质变产生于量变之中×,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而非过程。

8,部分一定会推动整体的发展×,因为可能阻碍。

9,事物运动不一定是发展,还可能向不好的方向变化。

10,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趋势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3,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一定是质变

1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5,矛盾即对立统一

16,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

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9,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20,主要矛盾:做事情,关键词:关键,中心,重点,着力点

矛盾的主要方面:评价事与人,关键词:主流,趋势,性质,总体态势

               

21,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3,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24,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5,矛盾的普遍性中事事有矛盾,不等于两个事物之间一定存在矛盾

时时有矛盾不等于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26,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27,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8,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每一个个性都有共性

29,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30,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1,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先于或落后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3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或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5,经济制度变革反映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文化制度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6,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7,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8,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有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

9,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0,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11,人民群众具有量和质的规定性。量是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是人们中的大多数。质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12,价值判断是对一个特定客体有无价值的判断,事实判断是对客观事实的分析与判断

1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14,生产力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15,所有社会,无论是资产阶级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相同的,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6,人的价值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人的尊重与满足

17,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18,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价值观

恭喜你,终于看完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
【吐血干货】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完美总结,考试适用)
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含答案
廖惠尧:像毛主席那样,让我们的人生闪烁出辩证法的光华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常考知识点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