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制内青年,究竟该如何学习?

作者介绍:

楚天舒,体制内中年,出身布衣,一介书生,苟全性命于盛世,不求闻达于乡里。人生三大爱好,买书,读书,藏书。

如何定义青年?式的解释和客观的标准不见得令人信服,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杆秤。李嘉诚先生80多岁还自称自己是“80后”,而我们很多人20多就已经陷入了中年危机。青年和中年的区分,有时候不在于一种年纪,而在于一种心态和可能性。

一、体制内青年是一种心态

以笔者个人感受来说,所谓体制内青年,并不一定在于年纪,关键是在于是否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令人惋惜的是,很多人都青年阶段一般也就是工作三五年以内。过了这个时间段,不少人都会告别青年而走入中年的人生阶段。

因为工作三五年以后,一部分人的心态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所在岗位工作繁重,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或者是有想法但是受制于家庭环境变化、工作环境局限的人。由于长期疲于应付各种日常琐事,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都未得到锻炼,一切都是一眼望到头,每日在老驴拉磨式的循环中度日,任你心气再高也抵不过大环境的局限,绝大多数人时间久了都会变得意志消沉。

消沉久了自然就变得麻木无味、碌碌无为,言谈举止和行为作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被拉低一个层次,慢慢的就被消极环境所同化,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所谓的油腻中年。

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所描述的一样,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从仇恨到习惯再到依赖,这就是体制化的可怕之处。人生处处都有体制化,这绝不限于体制内,但常常发生在体制内。


二、体制内青年为什么要加强学习?

如何抗拒这种体制化的力量?我想具体方法有很多,这要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人生规划去思考。但是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认真学习,积累本领,时刻做好准备。

说学习,好像每个人都会,也理应每个人都会。但事实真如此吗?以我个人的体会,我们工作的时间太久了,一方面忘记了学生时代的学习方法,也失去了那时候的学习劲头;另一方面,面对时代的变化和工作以后的角色转变,到底该学什么,怎么学,其实也是需要重新考量的。

有些人工作以后是真不学的,因为他觉得把工作做好,把身边那几个人关系搞好,比学什么都强。嗯,这种人的人生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了,这辈子也就围绕他身边这几个人转就完事了。

有的人虽然也在学习,但是学习的针对性不强,也就是说把学习当做爱好而非专业,处在漫无目的的闲读状态。就像业余选手打篮球,打了一辈子也还是业余水平,因为他们并没有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

有人尽管也一直在学习,但是由于知识结构单一,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很难把学习和实践、理论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学习效果差不尽如人意。关键是还增加了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学习效果,这个问题其实尤为重要。

三、体制内青年该如何学习?

实事求是的说,体制内青年中不少人离开学校就进了机关,圈子很小,信息很闭塞,接触的人和事也就是份内那点东西,如果自己不刻意主动学习,很快就会和自己的专业脱轨,和外部世界隔离。学什么,怎么学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第一,直接学习和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学了以后能够直接推动工作的。首先是工作业务类的,比如你所在单位、所在行业、所在城市的相关专业知识、基本常识、信息数据,起码能够保证工作上够用,最好能够精通。

还有政治理论类的,其重要性无需多言。关键是要把政治理论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很多人学文件看文件会觉得满纸空话、言之无物,其实这是还没入门的表现。

如果你能把十九大报告、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和每年的经济政策联系起来,把当前贸易战和精准扶贫、中西部开发、基建大投资、房住不炒、金融反腐、科创板等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的话,你就能解读出很多信息,在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之余,也能发现很多社会机会。

(玩儿哥插一句:本文作者是这方面的典范,在发财方面很令我佩服)

有句话说得好,中国所有发财的机会都在新闻联播里,都在人民日报里,这话不是乱说的。为什么做大生意的人都对政治敏感?这绝非浅薄的投机钻营,而在于政治敏锐性带来的思维前瞻性,对社会机遇的把握才能先人一步。

第二,自己工作和专业以外的,但是和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紧密相关的方面。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金融学、统计学等等方方面面的学科。所谓博览群书不光是书的数量,更指学科门类和学习领域方向。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具体知识和思维方法,多学习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思维就会越来越开阔,思维方式和思维体系的完善,对于做人做事、工作生活都会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就像查理芒格先生所言,你的工具箱里要多几样工具。如果只有一个锤子,那你看什么都像钉子。我们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人,千万别做一个自己专业以外一无所知的人,否则将很难避免被工具化和被体制化的结局。

这里多说一句,对于传统基础性学科,我们要尽可能阅读第一手原典原著,比如文学、历史、哲学、教育学。而对于一些应用性和时代性较强的领域,我们就不必厚古薄今,完全可以阅读一些当下最新的著作,让最前沿的思想理论给我们作为参考,能够启发思维就可以了。

(玩儿哥插一句:这一段极其重要,读书方法就是如此)

第三,用好写作这个学习工具。写作是人整理思路、形成思维体系,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要提高学习效果,首先要有意识的写作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关键不在于摘抄别人的内容,而在于记录自己的思考,以此改变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

通过读书笔记让自己强制性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把书中的亮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与自己之前掌握的相关性的、能进行串联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属于自己的读书体验和思考,这才算是把知识进行了消化吸收,这就是知识的个性。所谓六经当注我,我何注六经是也。

除了阅读过程中的读书笔记之外,阅读完以后的总体思考,与人生体验结合后的心得体会,都可以通过写作进行整理。也许我们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正襟危坐、字斟句酌式的写作,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进行框架式写作。也就是把自己的思考心得和疑问、形成体系和闭环的理论列成提纲,再把一些亮点性的东西进行补充,只要自己看得懂,能够做到整理思路、锻炼思维就行。有时间了稍微补充一下就是一篇文章,没有时间看着草稿也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写作是一个思维工具,不求写作成篇,只求整理思路、训练思维即可。

第四,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这几年网络自媒体的繁荣确实带来了知识和信息交流的便捷。过去很多看不到的书、想不到的观点、认识不了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连接。比如我和玩儿哥,包括和好几个比较投缘的朋友,都是通过知乎之类的平台认识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毕竟我们大多数人圈子有限,要认识更多高水平的人才进行良性互动,真要依靠网络平台的力量。比如关于公务员的话题,任你身边再有个别高人,也很难像玩儿哥的公号这般全面,让小白迅速获得成长进步。此外有一些很好用的知识付费平台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帮助我们节约时间,减少试错成本,实现快速学习成长。

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人会问,学这么多有用吗?反正我无非就是一个跑龙套的,面对庸俗的政治生态和人际圈子,我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我还有必要学习吗?

我的答案是,真的很有必要,哪怕我们一辈子都是一个龙套,因为终身学习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自我修养,更是我们体制内人士必须长期坚持的美德。

只有学习了,机会才会垂青你。不管是急难险重的临时性工作,还是各类考试的机会,都需要我们在平时做好能力储备。哪怕你真是当一辈子龙套,也不妨碍通过学习来获取担当主角的能力。当官不当官固然是别人说了算,但优秀不优秀完全是你自己说了算。

只有学习了,你的人际圈子才会高端起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有什么资本让别人瞧得起?凭什么结交认识,甚至于打动那些高层次的人?我们只有凭着自己的内涵去打动真正有水平的人,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而这一切都要依赖于学习。

只有学习了,你的子女才会优秀起来。我们终究都要为人父母,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们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我们自己的格局、素质和修养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起跑线。父母自己是否优秀,人格是否健全,是否懂得基本教育规律方法,才是影响孩子一生最根本性的因素。要想让孩子拥有上不封顶的可能,前提是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学习进步。

(玩儿哥最后插一句:种树为后人乘凉,是永恒的真理)

在体制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同样的单位,同样的职务,同样的收入,有的人早早就放弃了学习和努力,过早就变得油腻;有的人坚持不懈怠,不断学习进步,想方设法克服天花板的局限,哪怕一个石头缝上都要想方设法开出花来。十年以后,哪怕这两种人依然在一个单位,但我可以说已经是在不同的世界了,因为他们除了工作的物理地点一样,他们的格局思想、生活状态、人生层次,包括下一代的命运都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了。这就是时间复利、学习复利、行为复利带来的巨大差距。

(玩儿哥这儿插一小段:富翁在海边与懒汉同时晒太阳,富翁问懒汉,你为什么不去努力挣钱呢?挣了钱你就可以和我一样晒太阳。懒汉说,先生,我不也正在晒太阳吗?     很多人就以此自满,认为努力和不努力都一样。事实上,很多事情即使表面看起来类似,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同样是平静的水面,波涛汹涌之后的平静与一潭死水从来没有波澜的平静,是绝对不同的。同样,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浪子,和始终老实巴交天真善良的暖男,也是不同的。)

最后,关于学习,我引用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每个月看来也是差异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那就是巨大的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让梦想就在此刻的行动中出发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妙知识季
复利的人生有多爽?比努力重要1000倍,复利思维创造奇迹
要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这3本书不能错过
体制向左,复利向右
飞哥商业思维的笔记
学会复利思维,助你开挂人生,主要是6个复利,分别是思维、时间,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