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了,还是“右”了,谁说了算?

在学习《中国革命史》时,笔者发现书中写某人犯了“左”倾错误,又写某某犯了“右”倾错误。

那么,到底什么是“左”倾错误,什么是“右”倾错误呢?

“左”倾错误,一般是指超出实际的、盲目的政策导致的错误。如“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右”倾错误,一般是指固步自封的、保守的政策导致的错误。如“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当然,无论“左”倾,还是“右”倾,都会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

笔者今天所谈的“左”和“右”,特指在刑事案件的处理上,徇私舞弊,把那些“无罪的判有罪”、“罪轻的判重刑”和“应当不起诉的案件起诉”的现象,归为“左”倾错误;把那些“有罪的判无罪”、“罪重的判轻刑”和“应当起诉的案件不起诉”的现象,归为“右”倾错误

从最近网络上热传的几个案例来看,目前对司法人员犯“右”倾错误的查处得比较多,但是对犯“左”倾错误的查处得比较少。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所以,司法领域中的“右”倾错误固然要查处,但是“左”倾错误危害更大,更要严肃查处。

其实,在反“左”和反“右”的问题上,大家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即“左”倾、“右”倾都要反。

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具体个案的处理上,是“左”了,还是“右”了,或者不“左”不“右”,到底由谁说了算?

在目前的实践中,对检察院处理的案子,是“左”是“右”,是上级检察机关说了算;对法院处理的案子,是“左”是“右”,是上级法院说了算;或者是监察机关说了算。

这样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容易导致当事人不服,也容易搞出新的错案。

那么,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相对中立的、专业的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笔者有一个设想:专家委员会制度,可博方家一笑。

即在大陆地区内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刑事申诉案件审查“专家库”,选拔一定数量的、资深的刑事实务专家入库。

什么是资深的刑事实务专家?

比如可以设定某些条件:从事刑事案件办理的工作年限为15年以上,年龄在40岁以上,办案数量在300件以上,口碑良好,没有受过行政或者行业处分,在职的或者退休的,等等。

符合上述条件的刑事法官、检察官和刑事律师,即为资深的刑事实务专家。

“专家库”直接受中央政法委领导,其经费由财政部直接拨付。“专家库”常设一秘书机构,负责日常行政工作。

“专家库”的专家由符合条件的刑事法官、检察官和刑事律师自愿提出申请,经中央政法委审核通过。

“专家库”设立后,将所有的刑事申诉案子,全部交由异地的专家组来审查。

(在笔者看来,申诉案子是最麻烦的,接待申诉工作是最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由专家组负责审查申诉案件,可以帮助法院减负。)

比如湖南省的刑事申诉案件,从除湖南外的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库中,先随机抽取一个专家库,再从选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刑事法官、检察官和刑事律师各一名,组成专家组。

为什么是刑事法官、检察官和刑事律师各一名?

这同职业习惯有关。检察官是控方思维,刑事律师是辩方思维,刑事法官是裁判思维。三者各一名,正好让专家组从控辩审三个角度全面审查案件。

专家组中,由刑事法官担任首席专家(类似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员)。专家组仅仅只对某一个具体的个案进行审查。

专家组的专家适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制度。

专家组审查案件的方法,包括阅卷、听取当事人意见和调查取证。审查完毕后,应当出具审查报告,提出审查意见。

专家组如果认为案子没有问题,就建议相关法院驳回申诉。如果认为案子有问题,应当再审,就建议相关法院立案再审。

再审案件的合议庭在审理再审案件时,应当采纳专家组的审查意见。

专家组的专家,除了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外,在具体个案的审查中,独立行使审查权,只需要根据事实和法律,对具体的个案做出专业上的判断,提出专家组的审查意见。

某一具体案件审查完毕后,专家组自行解散。

专家组的专家,对办理的具体个案,享有职业豁免权。

对于引发公安司法人员渎职责任的案件,到底是“左”了,还是“右”了,或者是不“左”不“右”,也可以比照申诉案件,由专家组按上述程序来做出判断,提出审查意见(类似鉴定意见)。

其实,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构罪的判断并不难。没有学过法律的普通人也能做出判断,只要凭良知即可。

比如国外的陪审团,组成陪审团的人员都是普通的公民,他们只需要凭自己的良知去判断嫌疑人到底是否构成犯罪。

只不过,良知这个东东,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某些人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到底有没有,可以感觉出来,但不好衡量。

所以,笔者倾向于相信相对中立的、专业人员的独立判断

以上设想,无论你是赞同,还是反对,都别太较真,笑一笑,十年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方司法规范】广东高院《关于刑事再审审查案件审理流程的具体规定(试行)》
尚权研究 丨毛立新:检察机关“案件比”考核及“补充侦查”新规对刑事辩护的影响
人民检察院职能部门及其主要职责
【申请再审的期限】把握申诉或申请再审的立案审查
最新:检察院刑事复查与抗诉规定(全)|刑法库
刑事案件申诉、申请再审需要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