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邦与曹操
        刘邦所处的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刚刚被秦始皇捏合起来的六国趁机造反,遗老遗少死灰复燃。再看曹操,当时的东汉朝廷名存实亡,天下分崩离析,各地豪强并起,都打着称孤道寡的主意,如后来曹操所言:“设无孤在,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小事业靠自己打拼,大功业还需要靠对手成就。楚汉争霸说起来好听,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项羽追着刘邦揍,他不仅揍刘邦,其他凡是有实力、想出头的硬茬子,几乎都被他揍了一个遍,活生生的“海扁王”,项羽给自己取了个“西楚霸王”的名号,尽管雷人,倒也实至名归。可是其他人被揍怕了,联合起来灭掉项羽,盟主刘邦顺势坐上了龙椅。在后世不少人看来,刘邦无疑捡了个大便宜。难怪晋朝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每每喝醉之后,总要骂地痞无赖出身的刘邦“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其实,那是文人之见、书生意气。有几人能真正懂刘邦的苦,还有刘邦的心机呢?
        要想成就大业,必须要在合适的时候遇上合适的对手。曹操也有对手。可惜的是,早期的对手太low,不抗揍,没人帮他“打扫屋子”;后期的对手又太强悍,想揍已经揍不动了。早期唯一成气候的对手是袁绍。想当年,孙坚、刘备,包括曹操本人都曾是袁绍的小弟。可惜袁绍刚有点实力,就把矛头对准了“挟天子”的曹操,急吼吼地要灭掉他。史载,开战之初袁绍精兵十万,曹操兵力不足一万。这局面似曾相识,刘邦也经历过。当年刘邦拿下关中,面对项羽大军威压,只能老老实实认怂,把吃到嘴的肉再吐出来。曹操与刘邦不同,选择与袁绍直接开战。结果,袁绍在官渡之战后game over,没能活过五集。曹操一战就登上天下实力排行榜第一名。风光无限的同时,也树大招风,上面再也没有带头大哥,再也没人帮他挡风挡子弹,更别提有人替他打打杀杀干脏活了。这就注定了他要想取天下,不会像刘邦那样有人做嫁衣、跟在项羽屁股后面捡现成便宜,只能靠自己一刀一枪地硬干。
        刘邦将危险转化为机遇的能力超级强。比如他让出咸阳给项羽,除了实力不允许高调外,我严重怀疑他是给项羽挖了个战略级的大坑。刘邦刚攻入秦宫,一开始沉醉于美酒美女中不能自拔,但在张良、樊哙等人劝说下,迅速清醒过来,约法三章收买民心,之后“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甚至连百姓送上门的慰问品都坚决不收。这个时候的刘邦,政治上已经比较成熟,他恐怕已经预感到后来的事情,懂得了民心所向即是天命所归。范增看出了刘邦志向不小,力主杀掉刘邦,有了鸿门宴上一出好戏。其实,项羽最应该后悔的,不是鸿门宴没杀掉刘邦,而是自己没水平、不争气,烧阿房宫、屠咸阳,正好落入刘邦的战略陷阱当中。刘邦严明军纪、秋毫无犯,民众“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而项羽为首的诸侯联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导致“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两相比较,关中人民自然对项羽恨之入骨,民心的天平完全倒向了刘邦。自此,被山带河、天府之地的关中彻底成了刘邦的稳固大后方,直到后来大汉帝国定都关中。
        反观曹操,这种战略级的漂亮逆袭一辈子没出现过。我们现在评论他,是政治家、军事家,我认为他是军事大于政治,军事能力堪称一流,但政治视野不够宏阔,政治水平实在不怎么样。曹操的“铁杆粉”陈寿在《三国志》里老老实实记载了他六七次屠城的黑历史。曹操220年去世,205年还在屠城,简直让人有种“五十岁的人还在撒尿和泥”的即视感。还不止,曹操动不动就引水灌城、掘地道围城,城中居民经常是淹死大半、饿死过半。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王侯将相为打胜仗不择手段,屠城属于最野蛮的一种。刘邦也屠过城,不过后期很会洗白。毕竟杀人杀多了,名声也就臭了。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羽残暴爱杀人,而刘邦却有着宽厚长者的好名声。其实,这不仅仅是名声问题,背后反映的是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是对“民为天下之本”的重要性的认识问题,说穿了就是要知道人口红利最关键。苏轼的老爹苏洵说过:“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虽然这句话我不敢完全认同,但说曹操“无取天下之量”却一语中的。
        曹操打了一辈子仗,但凡是规模稍微大点的,几乎都是亲征。这与曹操的不敢放手使用太强的人有关系。刘邦有韩信独当一面,曹操有谁呢?实际终结曹魏政权的司马懿,后半生一直将曹操作为学习的榜样,从权臣到后代篡位,走的几乎是同样的路。他的前半生,却蜷缩隐忍。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曹操的忠实粉丝,专门写过《祭魏武帝文》。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佩服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的军事奇才,但却说曹操“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就是说他当将军绰绰有余、当皇帝还不够格。为什么?除了前文提到的“无天下之量”,恐怕就是曹操“不善将将,而善将兵”,不敢放心使用将才。
        曹操实在是一个很难写的人物。一方面,是曹操本来就很复杂,英雄说、奸雄说、枭雄说、卑鄙的圣人说等等,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另一方面,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太深入人心,加上《曹瞒传》、《献帝传》、《世语》等真真假假的资料,以至于让人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虚构的小说。再一方面,古往今来有无数人研究曹操,千人千面,导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概括言之,与刘邦比起来,曹操有“三缺”:一缺项羽那样的好对手。二缺刘邦那样的大气量。三缺韩信那样的真将才。读史的意义恰恰在于,在对比中找到答案,发现自己的观点不仅与很多人一致,还能合理解释当时的事实。这大概就是“读史使人明智”的乐趣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凯锋:楚汉之战和官渡之战,给我们今天以怎样的战略启示?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有功不邀功
十胜十败
帝王要忌“妇人之仁”
秦据关中而统一六国,汉据关中而统一天下,为何到三国却失效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