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匡胤之死
    比如赵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纪》里只有寥寥几句:“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至于得了什么病导致身体一直挺棒的赵匡胤猝死,临终时见了什么人,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反常地传给了弟弟赵光义,等等,却一点都没记载。
    这些事儿不光后人困惑,宋朝人也困惑。一向严谨的著名“砸缸家”司马光在其笔记《涑水记闻》里就“八卦”了一下:宋太祖驾崩,年轻的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去召四皇子、十七岁的秦王赵德芳入宫,可是王继恩却自作主张地把赵光义召来了。值得细品的是,后来王继恩极受赵光义信任重用,并且在赵光义死时还想故技重施、再赌一把,他与李皇后等人密谋废掉赵光义生前已经确定的太子赵祯,另外拥立皇长子赵元佐,以博取富贵。这明显是在“前科”中尝到了甜头。好在这次被“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阻止,没有得逞。王继恩被下狱,后遭贬身死。
    宋仁宗(赵光义的孙子)时期的文莹和尚与宰相丁谓交往密切,了解到一些内幕。他在《续湘山野录》里的记录更让人浮想联翩:晚上宋太祖与赵光义兄弟俩喝酒,让侍从们离得远远的。烛光下,赵光义多次起身,似乎不胜酒力。喝完后,赵匡胤拿玉斧到门口敲雪,回头嘱咐赵光义“好做,好做(好好干)”,“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可见,赵匡胤死得不仅突然,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而且蹊跷,并且唯一在现场的赵光义成了接下来最大的获利者。就这样,“烛光斧影”成了千古之谜。
    赵光义在登基五、六年后,政治上失意的赵普突然拿出来一份“金匮之盟”——实际上是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的遗嘱:后周之所以被赵匡胤兵变夺了天下,是因为皇帝柴宗训年龄太小。因此,她叮嘱赵匡胤死后要将皇位传给年长的赵光义,末尾署名赵普,这份遗嘱藏在金匮(同“柜”)内,由谨慎小心的宫人掌管。这其中疑点重重,实在经不起推敲:一是961年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才三十四五岁,正值壮年;他的儿子赵德昭已经十岁,赵德芳两岁。杜太后怎么会“诅咒”雄武健壮的赵匡胤早死呢?二是如果金匮之盟真的存在,为什么宋太宗在刚继位时不拿出来?这也侧面证明有不少人在质疑宋太宗继位的合法性,需要金匮之盟来堵住悠悠众口。三是皇家修订的《太祖实录》,旧版里对金匮之盟并无记载,而是后来赵光义和他的儿子宋真宗赵恒时期新修订加进去的。四是赵普拿出金匮之盟后,一改以往颓势,在宋初政坛上重新崛起,成了除赵光义外另一大直接受益者,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否存在伪造的动机。后来,赵普在劝宋太宗尽早确定继承人时,直言不讳:“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
    “烛光斧影”和“金匮之盟”的影响到这里仍未结束。后期还有两个故事,说明宋人在这两件事上的“心虚”:一是灭了北宋的金太宗完颜晟与赵匡胤“撞脸”,长相极为相似,以致民间传闻是宋太祖转世复仇。二是据说南宋高宗赵构被赵匡胤托梦,穿越到烛光斧影的现场,亲眼见证了真相,醒来后十分歉疚。传说未必可信,但《宋史》记载,宋高宗赵构在亲生儿子夭折后,对大臣们说“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决定下诏选赵匡胤的直系子孙继承帝位。最后,选定赵德芳六世孙赵伯琮为储君,即为后来的宋孝宗赵昚。如此一来,皇位又回到了赵匡胤一脉。这也造就了两宋历史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北宋9位皇帝,除了第一位赵匡胤外,其余8位都是赵光义一脉。南宋9位皇帝,除了第一位赵构外,其余8位都是赵匡胤一脉。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真可谓“半斤八两”。
    其实,历史本身并不诡异,诡异的是人心。不论当事人还是旁观者,可能都是诡异的制造者。赵匡胤英雄一世,即使死了也仍在影响着大宋王朝的运行轨迹。不知是该值得可怜还是赞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太宗继位是正常继位还是宫廷政变?宋太宗是否逼幸小周后?
有关写作(小说)的技法问题
回到赵匡胤死亡现场,烛影斧声中,赵光义的作案动机,昭然若揭!
匣子的秘密——宋太祖与宋太宗达成皇位继承协议
宋太祖赵匡胤想传位给谁?
[转载]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暴亡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