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说《老子》3

      《水浒传》里,梁山好汉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为什么替天?行的又是什么道?根源出处就在《老子》。
      第七十七章,老子认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犹如修路,平凸填凹;然而,“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却与天道反着来,把凹挖得更深,将凸加得更高。反映到社会财富分配上,就是两极分化,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所以,古代起义造反,核心诉求一般都是“均贫富”。所谓绿林好汉替天行道,代替上天主持公道,做“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事,最直接、最痛快的方式当然是劫富济贫。意思是那个意思,用替天行道表达起来,却很含蓄、很高大上、很有文艺范儿。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教授艾伯特·巴拉巴西研究发现:复杂网络都具有幂律特征:“极少数节点占据绝大多数链接,而大多数节点只有很少的链接”,与人有关的网络都可以看作是复杂网络。这类似于“二八定律”,20%的人干80%的活,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等等。可见,“损不足以奉有余”属于既定事实,“人道”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此逻辑,人道与天道应该保持一致,可法来法去,怎么就截然相反了呢?老子并没明示,他的目的不是解释,而是批判。当然,老子也给出了解决办法——“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惟有道者”,依靠圣人去调解、去改变,去纠正人道、维持天道。所以说,老子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这也与《老子》通篇的立场是一致的,都在要求圣人该做什么。我在《开说老子》里讲过,老子是“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去教化少数人”。身处那个时代,不能苛求老子们去革命、去发动群众。通过影响少数人去造福多数人,在当时或许是最理智、最现实的选择,也蕴涵着最深刻的智慧,开创了后世读书人“为帝王师”的思想渊源,更体现了老子悲天悯人、济世爱民的道者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七章
天道、人道与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
《道德经》第三十章 心得
老子的“道”是指天道?人道?众生道?这道是天理,还是玄理?道能指出人的领悟吗?(琴125253200...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 天损第七十七
老子告诉你:人道不足,天道谴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