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良铎教授谈中医抗疫(转载)

姜良铎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原卫生部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評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在改变历史进程的诸多力量中,瘟疫可能是十分“暴烈”的一种。华夏大地上的人们与瘟疫的斗争从未停歇。《中国疫病史鉴》记载:从西汉到清末,一共经历了至少321次大型疫情。在现代医学走进国门之前,人们应对瘟疫的措施只能倚仗传统中医,这也使得中医在历次与瘟疫的斗争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伤寒杂病论》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本关于治疗瘟疫的医书。到了宋元时代,诸如李东垣、朱丹溪、张子河、刘河间这“金元四大家”都在治疗瘟疫方面有着较多的论述和经验。明朝吴又可最重要的著作便是《温疫论》,他创造了极为重要的瘟疫名方达原饮。明清时代,温病学派兴起,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杨立山等都以防治瘟疫的经验而闻名,也发明了诸多的方剂。

这些中医药防治瘟疫的宝贵经验,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这300多次的抗疫战中,中医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哪些经验又可以古为今用呢?

国家级名老中医、东直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姜良铎教授,今年72岁,却仍然在疫情发生之后,一天也没有休息地投入各种会诊和治疗方案编写的工作中。《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意思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疫病,大人小孩都易感染,且症状大都相似。“皆相染易”指的是疫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流行面积较大。由此看来,此次的新冠肺炎完全符合中医对于瘟疫的界定。中医根据瘟疫的特点还从寒、暑、湿、热、毒等方面进行细致辨证,姜老认为新冠肺炎从证候上来说,可以看作湿毒疫,病位在肺。

从古代中医经验分析新冠肺炎病机

如上题板所示,疫毒指的就是病毒,它由口鼻(呼吸道)而入,然后首先侵犯肺,这也就是它的病位所在。有内伤基础、气阴虚、正气不足的人更易患病。

感染疾病后,肺气便会受到损伤。中医认为,气和津液的流通都有赖于气的推动、肺气的输布,气行则血行、津行,气停则血停、津停,肺气受损,气无法统摄血、津液,水分就会更多地聚集在肺中,这就表现在水分会渗透到肺泡里,进而成湿成痰。这时,患者就会出现气短等症状。中医认为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当时处于急性期的患者,不一定会直接出现有形的痰,症状可能以干咳为主。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渗出液、痰液大量地阻塞肺泡之后,就会形成肺实变,CT检查结果表现为肺部变白,这时肺的换气功能会大受影响。在中医的认识中,就是肺的气化功能被遏制,气机受到了阻碍,肺气进一步受到损伤。

如果病情继续发展,肺部可以换气的面积会逐渐减少,这时往往会出现“内闭外脱”的证候。“外脱”意思就是气不够用,喘不上来气了,而“内闭”是指肺里被痰湿、瘀血堵住了,这会直接导致肺丧失基本的通气功能,导致“肺绝”。“阴液外渗,气无所依”以及“内闭外脱”这个阶段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感染性休克。在古代医家看来,肺绝则回天乏力,但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人工肺的使用可以让肺绝的患者依靠设备完成基本的气体交换,因此在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后,很多患者都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六大中医经典抗疫方

历代医家的经验积淀,形成了许多十分有用的方剂。姜老带我们回顾了六个流传至今并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医经典抗疫方。

● 麻杏甘石汤

【药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功效】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治肺热喘咳,甚则气急,鼻翼扇动,有汗或无汗,身热不解,口渴,脉滑数,苔薄黄。现用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慢性鼻窦炎等属邪热闭肺者。

【方义】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病变重心在热邪壅肺。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里热清,表邪解,则汗自止,喘自平。

姜老告诉我们,此方为千古以来治风温肺热病(肺炎)的主要方剂,针对表寒肺热,可表里双治。因为新冠肺炎辨证以湿邪为主,所以在麻杏甘石汤中加入薏仁,对症使用。

● 人参败毒散

【药材】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生姜一片为引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以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風痰头痛,呕哕寒热。

【方义】方中羌活、独活善祛一身风湿之邪,解表止痛。柴胡、薄荷、川芎疏散风邪,助羌活、独活解表疏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理气化湿祛痰;人参益气扶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在表散药中配用人参一味扶正祛邪,可使邪气从汗而解。

此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普遍存在气阴两虚的症状,所以用这个方子加减化裁使用,针对轻症患者效果很好。

● 普济消毒饮

【药材】牛蒡子、黄芩、黄连、甘草、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僵蚕、人参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治风热疫毒上攻,致患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干口燥,舌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有力。现用于急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颌下腺炎、头面部蜂窝组织炎等。

【方义】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泄上焦热毒,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上焦风热,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并增强清热解毒作用,陈皮理气而疏通壅滞,使气血流通而有利于肿毒消散,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散火,疏散风热,使郁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并协助诸药上达头面,共为使药。诸药合用,使疫毒得以清解,风热得以疏散。

● 达原饮

【药材】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功效】此方针对瘟疫热毒内侵入里,开达膜原,辟秽化蚀。主治瘟疫初起,憎寒发热,渐至但热无寒,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身疼痛,脉数舌红,苔白厚如积粉。现用于疟疾、消化道虫积湿阻,以及湿遏热伏等热性病。

【方义】方中黄芩清热燥湿,知母泻火解毒,共为君药。槟榔行气破解、祛湿消痰,厚朴芳香化浊、行气祛湿,草果透达膜原、辟秽化浊,三药相伍,兼防寒药凝滞气机,共为臣药。芍药益阴,既助黄芩、知母清热,又兼防温热药伤阴助热,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之效。

● 升降散

【药材】白僵蚕、全蝉蜕、姜黄、川大黄、黄酒

【功效】升清降浊,散风清热。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通过调节气机以去疫毒。

【方义】本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僵蚕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祛湿,清热解郁。蝉蜕吸风得清阳之真气,所以能祛风而胜湿;饮露得太阴之精华,所以能涤热而解毒。姜黄驱邪伐恶,行气散郁;大黄上下通行;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本方有升有降,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和,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杨栗山云:“名曰升降,亦(表里)双解之别名也。”因此命名“升降散”。

● 清瘟败毒散

【药材】石膏、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牡丹皮、黄芩、赤芍、玄参、知母、连翘、桔梗、甘草、淡竹叶

【方义】清瘟败毒饮是由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而成,是中医治瘟病方中,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效果最强的一张方子。方中重用生石膏直清胃热。石膏配知母、甘草,有清热保津之功,加以连翘、竹叶,轻清宣透,清透气分表里之热毒;再加黄芩、黄连、栀子(黄连解毒汤法)通泄三焦,可清泄气分上下之火邪。诸药合用,可清气分之热。犀角、生地、赤芍、丹皮共用,为犀角地黄汤法,专于凉血解毒,养阴化瘀,以清血分之热。以上三方合用,则气血两清的作用尤强。此外,玄参、桔梗、甘草、连翘同用,还能清润咽喉;竹叶、栀子同用则清心利尿,导热下行。综合本方诸药的配伍,对疫毒火邪,充斥内外,气血两燔的证候,确为有效的良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中医妙手治肺炎,出秘方药到病自除
方剂系列|达原饮
清肺热,治肺炎咳嗽痰多高热之效方
得了肺炎别惊慌,中医妙方来帮忙!
疫疹一得-清-余霖
甲型H1N1流感防治述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