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道》不能只看丁元英,看懂了这四个人,才能算是高手!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每次看短视频都能看到电视剧《天道》的一些剧情。

曾经我以为短视频玩太多了,会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但是当我看到丁元英讲的话总是有几十万点赞的时候。

明白了,文字真的有魔力,能够让人醍醐灌顶,瞬间清醒。

“我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丁元英这样说。

仔细想来,确实每个人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每个人的出身、教育、经历都是不同的,这必然导致大家都有不同的三观和认知。

所以在《天道》中,丁元英总是表现得十分沉稳,从未发生过与人争吵的情况。

当然,他更不屑去和别人解释自己做的一切事情。

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有一种对世俗文化的包容,这种包容让他觉得和你争吵和讲道理都是浪费时间的表现。

看完整个剧情,你会发现有四种人,他是根本不会去沟通的。


第一种人:价值观不同

这里面最具代表的人物就是詹妮。

詹妮是丁元英的老同学,她还帮助丁元英建立了私募基金。

在短短 11 个月内,这笔资金为他们从国内股票市场带来了近 2 亿的收益。

然而,就在私募基金大踏步前进之际,丁元英突然向所有基金委托人宣布,他要立即终止基金运作,说实话这让很多人不理解。

詹妮和丁元英在酒吧聊天的时候,詹妮问他为什么用私募基金赚到这么多钱,现在正是高歌猛进的时候,要选择放手呢?

丁元英平静地回答:“这是我作为中国人不想和外国人讨论的问题。”

原来,丁元音内心还是觉得和外国人一起挣中国人的钱,在良心上他有些不能接受。

当然,珍妮不明白这一点,他们无法沟通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价值观不同。

心理学家霍妮说: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价值观,而不是地位、财富、教育、又或是样貌和学历。

与价值观不同的人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我知道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我不会试图让你相信我,因为我没有权力、义务、责任、耐心或时间。

同时你也不要想着说服我,你知道这样没必要。


第二种:见识不同

剧中的代表任务就是丁元英的母亲和大哥。

春节前夕,丁元英接到了妹妹的电话。

当他听说父亲病重时,他急忙赶回了老家。

我父亲躺在病床上,用左手拉着一根氧气管。

丁元英俯身拉住父亲的手,轻声说道:

“爸,您的心思我知道,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您一辈子都是硬骨头,如果真是那种情况,我知道我该怎么做。”

医生办公室里,医生告诉丁元英,他父亲抢救过来的希望不大,即使抢救过来了多半是是植物人。

于是他问医生:怎么样才能让我父亲死?

大哥听到这个话的时候十分生气,认为丁元英这是不孝!

母亲也说:“拔管子这种绝情的话,你也说得出口,养儿防老,他就落了这么个下场,亲生儿子要给他拔管子。”

面对大哥和母亲的质疑,他淡淡说道:“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我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

其实丁元英一直都明白父亲的想法,他也组织霓虹父亲的意愿。

因为父亲一辈子都是要强的人,不想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看起来那样没有尊严的离开。

丁元英是高材生,多年来一直在国外学习,他有大眼界大格局,也吸纳了国外的一些文化。

但是妈妈和大哥一辈子都住在小城镇,所以比较传统保守。

因为他们的眼界不同,所以很难在这件事情上有一个结果。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概念,叫做“隧道视野”。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在隧道中,他们的视野自然会被限制在一个小区域内。

人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局限于自己的认知以内的事情。

认知不同的人,很难达成所想所思都是一致的结果。

没必要和目光短浅的人废话,因为你并不能用你的认知去改变他的想法。

第三种人:立场不同

剧中代表人物就是芮小丹的父亲。

芮小丹的死,让芮小丹的父亲对丁元英的敌意越来越大,他把过错都放在了丁元英身上。

芮小丹遇到暴徒前,给丁元英打过电话,说了自己的情况。

电话那头他沉默了。

作为芮小丹的父亲,当然是安全最重要,当时如果丁元英让芮小丹放弃的话,可能自己的女儿也不会有事。

因此,他对丁元婴怀恨在心,并且和所有人都说不让别人告诉丁元英芮小丹的墓地在哪里。

事实上,在芮小丹被杀之前,丁元英曾多次劝她辞职,但每次都被拒绝。

芮小丹说,如果她因为怕死而退出,他是不会退出的。

正是因为丁元英知道自己无法说服芮小丹,所以他只能尊重她的所有选择。

所以在后来丁元音接到芮小丹的电话,他仍然保持着自己对芮小丹的尊重。

因为他知道芮小丹打这个电话不是想让自己有退缩的理由。

她之所以打这个电话,只是想有一个完整的道别。

毕竟芮小丹是警察!

所以后来丁元英知道芮小丹的父亲对自己敌意很大,他仍然没有为自己做辩解。

原因就是他们两人立场不同。

没有办法在这件事情上面和解。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境,不同的立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与其争论让别人认同你,不如闭上嘴让自己认同自己。


第四种人:格局不同

在剧中代表性人物就是叶晓明。

清代学者张潮曾把人生分为了三种境界:

一:窗外看月,二:院子里看月,三:高台看月。


叶晓明属于第一类,有自己的局限性,只能透过窗户看到月亮。
而丁元英则属于第三种,站在高台上与月亮共舞,在更高的层次体会生命的价值。

丁元英答应给芮小丹一份礼物,帮助王庙村脱贫。
他拉拢了叶晓明等一批人,成立了公司,主要经营音响生意。

丁元英没想过从中获利,所以没有投资。

他只想等事情做成了以后,就离开。

“钱是古城的钱,丁哥没出一分钱,要是按他说的去做,真做砸了谁担责任?”

所以后面丁元英说要把音响价格降低,叶晓明是第一个反对的。

当企业面临官司时,叶晓明选择不与人同甘共苦,而是尽快逃离。

最后没想到官司打赢了,叶晓明才觉得后悔。

格局不同的人,是没有办法做深入交流的。

有的人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所思所想都是眼前的事情。

所以遇到格局不同的人,不用试图去理解他们做的一些什么事情,也没有必要生气。

而是默无声息的远离就好了。


《天道》有很多细节值得深思。

古城内只有一个人可以邀请丁元英,那就是韩楚风。

丁元英和韩楚风在价值观、认知、格局上是如此的相似,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障碍的沟通。
高手都是这样,不是他们害怕社交,而是他们不想和不同层次的人浪费时间。


点个【在看】,远离消耗你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找同频的人,才能让生活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

——  本文完 ——

《本周好书分享》
最近正在拜读斯坦福大学BJ.福格博士写的《Tiny Habits》。这本书能够很好的解决内耗这个问题,里面的一句话:The Small Change That Change Everyting.分享给大家。
我会把这本书拆分解读,和大家一起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我是奈先生,关注我打破认知边界,一起进化成长。
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有不同的看法,欢迎你发表留言,看内容带有批判性,而不是胡乱吸收,感谢你认真看了这篇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两遍《天道》我顿悟,为什么丁元英和四种人无法沟通?
丁元英在《天道》中曾说:“我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
《天道》里的救世主(影视,含电子书)
《遥远的救世主》:三个人物之死引发的思考
《天道》为何越来越火?只因王志文把丁元英演活了,一切尽在细节
天道:丁元英与芮小丹之间的谈话值得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