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象学说
藏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外界环境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1.五脏:主藏精气,以藏为主,藏而不泄;
2.六腑: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3.奇恒之腑,虽名为腑,功能却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具有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点。
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概括了人体五脏系统内外环境相参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侧重功能)。
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一、心
(一)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指心有推动血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还包括心生血:水谷精微上输心肺,经心肺气化,奉心神化赤形成血液)
2.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即心有主宰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机能,但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附:心包络
1.概念
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
2.生理功能
心包的生理功能,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外邪侵袭于心,首先心包受病,称为心包代心受邪。如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所出现的神昏、谵语等病证,称之为“热入心包”。
(二)心的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之阳气能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心为阳中之太阳”
2.心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3.心气宜降:心火在心阴的作用下合而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二、肺
(一)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功能
含义
意义
肺主呼吸之气
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完成气体交换。
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故“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一身之气
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相合生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心血。
2.肺主宣发与肃降
功能
含义
内容
意义
肺主宣发
肺气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功能
①排出体内浊气;
②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皮毛;
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维持呼吸运动、水液代谢正常进行的基础。
肺主肃降
肺气向下、向内、肃降、收敛的功能
①肺通过肃降,吸入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
②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脏腑,并将津液下输于肾;
③清肃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肺主通调水道
肺气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津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功能
含义
意义
肺气宣发
①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周身;
②主司腠理开合,调节汗液排泄。
/
肺气肃降
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肺为水之上源
肺主行水
4.肺朝百脉,主治节
功能
含义
总结
肺朝百脉
①全身血液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再输布到全身;
②辅心行血;
/
肺主治节
①治理调节呼吸运动;
②治理调节一身之气的运动;
③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
④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代谢
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机能
(二)肺的生理特性
特性
含义
肺为娇脏
①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易受外邪侵袭;
②肺居高位,为华盖而覆盖诸脏,又为百脉之所朝,凡其他脏腑的病变,易上及于肺;
③肺不耐寒热,易受邪侵,无论外感、内伤或是他脏病变,多侵袭或累及于肺而为病;
肺气以降为顺
①肺为阳中之阴脏,通于秋气,其性收敛下降;
②肺居位高以覆诸脏,称之为华盖;
肺气以降为顺,顺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顺---“肺为脏之长”
肺喜润恶燥
①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而恶燥。
②在病理上,燥邪易灼伤肺津,甚化火耗阴,肺失滋润,致肃降无权,故喜润恶燥是肺的特性。
三、脾
(一)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①运化水谷:脾对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布散的作用。
饮食物:胃受纳腐熟→脾运化(将水谷转化为精微)→心肺转输→布散营养全身。
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②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2.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脉外。
脾统血的机理,是与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密切相关。
3.脾主升
功能
生理
病理
脾主升清
脾气将精微上输心肺、头目,以化生气血,滋养清窍,营养周身。
①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见面色无华、头目眩晕;
②清阳不升,水谷并走大肠:见腹胀、泄泻等;
脾主升举
脾气升托内脏,使其恒定在相应位置。
脾/中气下陷:见下坠感或内脏(胃、肾、子宫、直肠)下垂
(二)脾的生理特性
1.脾宜升则健
脾的气机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脾胃居中,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2.脾喜燥恶湿
①脾胃在五行中属土,根据阴阳属性分类,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胃为阳明燥土之腑。
②脾主运化水液,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虚不运则易生湿,而湿邪过多又最易困脾。
四、肝
(一)肝的生理功能
功能
内容
备注
肝主疏泄
促进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中心环节
“调畅全身气机”
促进脾胃的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调畅情志
通调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和月经
肝主藏血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
濡养肝及筋目;肝血为经血之源;
肝血充足可涵养肝气,以保证肝疏泄功能正常发挥。
(二)肝的生理特性
特性
内容
体阴用阳
体阴:肝居于下焦,属阴;肝藏血,血属阴。
用阳:①肝主疏泄,其气主升主动,性喜条达属阳;
②肝阳易亢,肝风易动,见眩晕、肢麻、震颤、抽搐等症;
肝为刚脏
肝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其性刚烈,具有易亢、易逆、好动的特点。
肝主升发
肝五行属木,通于春气,春天阳气始发,内蕴生升之机;肝之病变以升发太过为多见,临床多见肝阳上亢、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喜条达恶抑郁
肝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既不抑郁也不亢奋的冲和之象,才能维持肝疏泄功能正常;
暴怒可致肝气亢奋、思虑抑郁则可致肝气郁结;
五、肾
(一)肾的生理功能
功能
内容
作用
肾藏精
肾藏之精,包括先天生殖之精,及后天水谷之精气和五脏六腑之精。
主生长、发育;
主生殖;
推动调节脏腑气化
肾主水
肾的气化功能,调节津液输布和排泄,维持津液代谢平衡。
清者上升,营养全身;
浊者下降,形成尿液。
肾主纳气
肾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二)肾的生理特性
特性
内容
联系
肾为封藏之本
防止精、气、血、津液的过量排泄与亡失
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过多、滑胎,尿频,小便清长,遗尿,尿失禁、大便滑脱不禁
维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
呼多吸少,动则喘甚
肾为水火之宅
肾为五脏六腑之本,主一身阴阳,为水火之宅,寓真阴、真阳
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根本,谓之命门之水;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谓之命门之火。
肾恶燥
肾为水脏,主藏阴精,司津液之气化
燥邪易伤津液,久则肾精耗损,甚则骨髓枯竭
五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主要表现在心主血与肺主气,即心主行血与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
1.肺主气,具有助心行血之作用。肺气正常是血液正常循行的必要条件。
2.心主血,推动血液循行,方能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故有“呼出心与肺”之说。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是积于胸中的“宗气”。
二、心与脾
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
1.血液生成
①脾运化水谷精微,以生化血液。脾气旺盛,则血之生化功能正常,血液充盛,则心有所主。
②心主血,营气和津液化赤为血。心之阳气可以温养脾土,使脾阳不衰,保证了脾生化血液之正常。
2.血液运行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脾气统摄血液行于脉中,推动力和固摄力的协调平衡,从而维持血液正常循行。
三、心与肝
主要表现在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1.血液贮藏与运行(肝藏血、心行血)
血液贮藏于肝,通过心气推动作用而运行于全身。心行血功能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则心无所主,血液的运行必致失常,故“心肝血虚”常同时出现。
2.神志方面(心主神明;肝主疏泄情志、肝藏血舍魂)
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故心、肝病变均可表现为神志活动的异常。
四、心与肾
主要表现在心肾阴阳水火既济与心血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
1.心肾水火既济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心火必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助心阴以濡心阳,使心火不亢。如此维持心肾阴阳水火协调平衡,称“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2.心血、肾精相互依存
五、肺与脾
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
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组成宗气。肺呼吸功能和脾运化功能的强健,是气强盛的基础。
2.津液输布代谢
①肺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功能,有助脾运化水液的功能,防止内湿的产生;
②脾转输津液,散精于肺,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也为肺的生理活动提供必要的营养。
六、肺与肝
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
1.生理: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个重要的环节。
2.病理: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等病理表现,称之为“肝火犯肺”。
七、肺与肾
主要表现于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1.津液代谢
①肾主水,具有气化功能,升清降浊,维持正常津液代谢。
②肺为水之上源,具有宣发肃降功能,能使水道通调,可使上焦之水液下输于肾,变为尿液排出体外。
2.呼吸运动
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在肺气肃降的作用下,下归于肾,由肾摄纳,保持呼吸深沉平稳。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3.肺阴、肾阴相互资生
肺肾之阴液亦相互资生,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对各脏腑之阴液具有滋养作用。
肺阴虚可损及肾阴,反之,肾阴虚无以上滋肺阴,可形成肺肾阴虚证。
八、肝与脾
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生成、贮藏及循行方面。
1.饮食物消化
①肝疏泄功能正常,则脾的运化功能健旺,饮食消化正常。
②脾气健运,水谷之精微充盛,肝木得养,疏泄功能正常。
2.血液生成、贮藏、循行
①肝主疏泄而维持血行,肝藏血而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②脾生血、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九、肝与肾
又称“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主要表现于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阴阳互资三个方面。
1.精血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
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又互生互化,称为“精血同源”。
2.藏泄互用
肝气疏泄可使肾气开阖有度,肾气闭藏可防止精气妄泻。疏泄与封藏调节着女子的排卵、月经来潮和男子的排精功能。
3.阴阳互资
(1)生理
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则肝阳不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防肝脉寒滞。
(2)病理
①肾阴不足常可引起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称为“水不涵木”;
②如肝阴不足,亦可导致肾阴亏虚,从而导致相火上亢;
③肝火太盛亦可下劫肾阴,从而形成肾阴不足病证。
十、脾与肾
主要表现于先天后天相辅相成和津液代谢方面。
1.先后天先相辅相成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相互资助和相互促进。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有赖于肾中阳气的温煦,而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盈和成熟,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
2.津液代谢
脾主运化,肾主蒸腾气化,脾肾两脏密切配合,方能使津液代谢正常进行。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五华和五时的关系
一、五脏与五体
项目
内容
心在体合脉
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即心主血脉
肺在体合皮
①肺宣发卫气和津液以营养滋润皮肤毫毛
②汗孔排泄汗液可协助肺排泄废物
③皮肤可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与体温,辅助呼吸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肌肉的营养来自脾所吸收转输的水谷精微。四肢肌肉丰富,故脾又主四肢。---治痿独取阳明
肝在体合筋
筋有赖于肝血的充分滋养
肾在体为骨
骨的生长发育及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
二、五脏与五官九窍
项目
内容
心在窍为舌
心的经脉上通于舌,舌的功能要靠心的气血之充养才能维持。---舌为心之苗
肺在窍于鼻
喉为肺之门户
肺司呼吸,其气与鼻、喉息息相通,肺气通利,喉之发音正常,鼻之嗅觉灵敏。
脾在窍为口
脾运强健,则口味正常,食欲良好。
肝在窍为目
①结构上,肝的经脉联系于目。
②功能上,肝藏血主疏泄,与目的视觉生理密切相关。
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①耳的听觉功能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盈亏密切相关。
②二便的排泄,有赖肾的气化才能完成,故“肾开窍于二阴”,“肾主二便”。
三、五脏与五志
项目
内容
心在志为喜
喜乐愉悦,属于良性的刺激;喜乐过度,使心神涣散。
肺在志为悲
肺主气,过度悲伤致病,消耗肺气。
脾在志为思
思虑过度,可致气滞与气结,使脾胃运化失常。
肝在志为怒
怒可致肝疏泄失常,表现为情绪不宁,烦躁易怒。
肾在志为恐
惊为不自知,事出意外而受惊吓;恐为自知,俗称胆怯。过度恐惧,导致“恐伤肾”“恐则气下”。
四、五脏与五液
项目
内容
心在液为汗
汗为津液所化生,津血同源,均为水谷精气所化生。心主血,故又称“汗为心之液”。
肺在液为涕
鼻涕由肺津所化,并有赖于肺气的宣发。
脾在液为涎
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出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可导致涎液分泌的急剧增加,出现口涎自出。
肝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病理情况下,可见泪的分泌异常。
肾在液为唾
唾为肾精所化,是唾液中较黏稠的部分,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饮玉浆
五、五脏与五华
项目
内容
心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人体面部的血脉分布比较丰富,心脏气血的盛衰反映于面。
肺其华在毛
皮肤是一身之表,称为“皮毛”,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与体温和辅助呼吸的作用。
脾其华在唇
口唇为肌肉组织,脾运化功能的盛衰,可反映于口唇。
肝其华在爪
爪为筋之余,爪甲依赖于肝血的滋养。
肾其华在发
肾精生血,发的生长,赖血以养,故“发为血之余”,其生机根于肾。
六、五脏与五时
项目
内容
肝与春气相应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阳气始生,有利于肝气疏泄。
心与夏气相应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夏气阳气旺盛,二者同气相求。
脾与长夏相应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燥恶湿,长夏湿气太过易困脾。
肺与秋气相应
肺气敛降,燥为秋令主气,内应于肺;燥邪易伤肺津。
肾与冬气相应
肾主潜藏,冬季万物蛰伏,有利于肾的封藏。
总结
五行
五脏
五体
五官
五志
五液
五华
五时
长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结构图
中医基础——实用中医学基础理论1(献给喜欢中医并且刚刚入门)
徐振邦主讲的博医养生健康论坛
中医基础理论 歌诀
中医的“五脏化液”是指什么?
中医思维:人体的运行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