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上太上皇的李渊连生孩子,被儿子李世民连翻“打脸”,退休的日子究竟过得如何?
userphoto

2022.08.24 黑龙江

关注

退位的李渊在60岁的年纪,接连生了3个儿子,这算不算逍遥?而他最小的儿子贪财好色、臭名昭著,是后世广为人知的混世大魔王。不过,作为老父亲,刚退下来的李渊也被李世民“打脸”打得不轻。李世民的一系列举措把李渊的里子和面子都扒光了。

那么,他这退休后的日子究竟过得如何呢?

编辑搜图


一、历史上的“太上皇们”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无一例外都是枭雄,虽说也有不得善终的,比如隋文帝杨坚离奇死亡;也有死因不明的,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但是像李渊这般,皇位没坐几年就被迫成为太上皇的,还真是唯一一个。

在成为唐朝开国皇帝之前,李渊先是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将隋炀帝遥尊为太上皇。没想到时隔9年,风水轮流转,李渊自己也被迫成为了太上皇。

编辑搜图

历史上的太上皇也不少,刘邦的老父亲,这纯粹是借儿子光成了太上皇,可以忽略不算。

唐玄宗李隆基,成为太上皇后,儿子李亨又假意还政于他,聪明的李隆基则说:“天意、人心都已在你,如今朕只要能安度晚年,便是你的一片孝心了。”从此,远离政治喧嚣的李隆基搬到了皇城外的兴庆宫,每日莺歌燕舞、美酒飘香,日子过得是不亦乐乎。

此时的李隆基已经是古稀老者,他享受时不时出现在长庆楼上,听百姓山呼和顶礼膜拜。然而,嘚瑟大劲的李隆基让李亨非常恐慌,结果让大宦官李辅国在“太岁头上动了土”,赶走了高力士,下岗了陈玄礼,掏空了这位太上皇的所有精神支柱。最终,唐玄宗在寂寥中离开了人世。

论起最幸福的太上皇,其实还要数乾隆皇帝,他是彻底放权,快活自在,真是赛过活神仙。当然,乾隆成为太上皇是自己主动的,绝非李渊和李隆基这种被迫的,所以也更加自由。

提起太上皇,也就李渊有点憋屈吧。

编辑搜图


二、唐朝的转折点——玄武门之变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李渊立刻逼迫杨侑退位,自己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

忆柔曾经写过,李渊始终对起义犹豫不决,若非李世民做出了大胆的决策,以隋炀帝的宫女引诱父亲,逼得李渊不得不反,唐朝建立的进程可能还要拖后。

起义前,李渊与李世民曾有口头承诺,倘若事成,父亲为帝,儿子必为太子。但是,当上皇帝的李渊似乎忘了这件事,反而将李建成立为了太子,李世民的失落可想而知。

有趣的是,明成祖朱棣也曾与儿子朱高煦也做出过这样的口头承诺。而我们知道,最后继位的皇帝是朱高炽,心有不满的朱高煦一再有反心,也是因为自己劳苦功高,还被老父亲忽悠了的缘故。

朱高煦与李世民不同的是,朱高煦最终被大侄子朱瞻基,放在大鼎上烧成了“乳猪”,而李世民的反抗却成功了。

编辑搜图

公元626年6月29日,长安城惊现太白金星,这在古人眼中是“变天”的象征。数天后的一天,李渊还在逍遥地泛舟,与此同时,他的2个儿子连同11个孙子全部被李世民杀了个精光,就连婴儿也难逃一死。

尉迟敬德赶来报信时,李渊忙问:“你为何会到这里?今日是谁作乱?”

此时的李渊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即将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当他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后,整个人是木然的。除了李世民,他已无太子可立,他被逼到了死胡同,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此时的李渊恰是花甲之年,本该安享晚年,感受儿孙绕膝之福,却因“玄武门之变”彻底绝了他的安稳梦。

倘若当初他没有走出太原,一切会否不同?历史不容假设,这世上更没有所谓的“如果”,李渊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

血洗之后仅过了2个月,李渊正式禅位给李世民,彻底退出了唐王朝的权力中心,成为了史上唯一一个成为太上皇的开国皇帝。

编辑搜图


三、太上皇的初期岁月

李渊的太上皇岁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水岭便是“迁居大安宫”。

所谓“盖太上者,无上也。皇者德大于帝,欲尊其父,故号曰太上皇也。”

从礼法上和称呼上来看,“太上皇”似乎是尊贵无比的,但是,用在李渊身上则充满了嘲讽意味。从皇帝到太上皇,这种被迫的无奈也是很让李渊心酸的。

李世民也是丝毫不给老父亲面子,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世民的这把火烧得还挺旺。

编辑搜图

第一把火李世民便废除了李渊发布的宗教改革令,而且还是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后不久,他迫不及待地推翻了李渊曾下令整顿清理佛教和道教的禁令,让此前被勒令还俗的道士和僧人重新出家,并且开始大力鼓励宗教发展。

咱就是说,这事不能等等吗?李世民偏不,他执意如此,完全不给老父亲留一丁点面子。

第二把火,李世民趁着登基第二年灾祸不断,裁撤了太上皇宫中的大量宫女。因为当时有人上书称,太上皇身边侍奉的宫女太多,导致老天爷降下惩罚。于是,李世民干脆放归了将近3000名掖庭宫女。

您说一个老人家,你不让他工作,还不能看看美女吗?这个儿子有点忒不懂事了。

第三把火李世民下令“纵禁苑鹰犬,罢四方贡献,听百官各陈治道”。这个政令可绝了,李渊没吐血抽过去,也算他心胸开阔了。

编辑搜图

首先,李渊特别喜欢狩猎,李世民倒好,干脆明令禁止狩猎行为,显然就是明着跟李渊作对。

但是,最狠的还是最后那一句“听百官各陈治道”。

啥意思呢?就是说文武百官可以畅所欲言地批评李渊当政时期的政令,对于错误的政策必须加以指正、批判和纠正。不止如此,李世民还带头开展“批评”,认为“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把李渊的决策批评的是一文不值,人家太上皇还在世呢,这么做是不是不地道了?

不过,李世民这三把火好似温水煮青蛙,对李渊是不疼不痒,丝毫没有挠到痛处。所以,李世民这最后一把火,可真是烧得李渊彻底绝望了。

编辑搜图


四、除去太上皇的精神寄托

公元629年,在李渊成为太上皇的第三年,唐朝初年最风光的二号人物——裴寂被李世民给处置了。而裴寂不仅是唐朝开国功臣,更是李渊的挚友。

裴寂是李渊晋阳起义的首功之臣,深得李渊的信任。李渊秉着好兄弟有福同享的原则,不仅时常赏赐裴寂,还让自己的儿子李元景娶了裴寂的女儿。哪怕裴寂战败,李渊都舍不得批评他,而是轻描淡写地替裴寂遮掩了过去。

成为太上皇之后,李渊虽然寂寥,但是因为有裴寂的陪伴,这样的生活倒也不算难熬。

当时,李渊的座上有位叫法雅和尚的,每次到宫外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到处瞎说一通。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李世民耳朵里。法雅和尚于是被下了腰牌,但是作用不大,根本没挡住他继续胡说八道。李世民无奈,只得将法雅和尚抓了起来,这一审问不要紧,法雅和尚干脆供出了所谓的幕后指使。不消说,此人便是裴寂了。

编辑搜图

李世民圣怒之下,削去了裴寂的一半食邑,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返归故里。

裴寂一想到自己一走,就剩下老伙计李渊一个人了,于是斗胆请求李世民将自己留在京城。李世民难道还不知道裴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吗?倘若他点头同意,岂不是前功尽弃?

于是,李世民拒绝道:“论才学,论功劳,你都不足以有今天的地位。不过是仗着太上皇的恩宠,才让你位居第一。如今,朕念在过往旧情,并未对你施以极刑,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还记得李世民的第三把火吧?他直接将其引燃到裴寂身上,直斥道:“武德年间,政法方面纰漏谬误极多,地方官吏施政紊乱,你难道不知道这是你的责任吗!”

李世民的这番话让裴寂也无话可说了,只得离开了故地长安,从此与故友李渊再未见面。

李世民的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表面上骂的是裴寂,实际上也在暗戳戳地贬损李渊。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攻击下,这一次也算彻底绝了李渊所有念想。而此时,李世民已经稳坐皇位三年,李渊对眼前的现实只得认了。

编辑搜图


五、太上皇的后期时光

李渊自从成为太上皇之后,宣布退位的他并没有搬出此前居住得太极宫。这就让李世民颇为尴尬了,就连他的登基大典都是在东宫的显德殿完成的,仿似他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这也让他们父子有了点隔膜。

因此,心里不痛快的李世民立刻推翻了李渊的各种政令,以表达不满。

公元629年4月,李渊终于主动从巍峨宏伟的太极宫搬出,从此居住在偏僻略小的大安宫。李渊的搬迁,也是太上皇岁月的分水岭,自此之后,原本喜欢避暑、狩猎、巡幸的李渊开始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除了李世民的几次宴请外,就连避暑也不会同行。可以说,这是李渊从心里放下了成为太上皇的包袱,开始心安理得地过上太上皇的生活。

这之后,李世民也会象征性地前来请安,但是父子俩的隔膜已经生成,并非轻易可以解开的。

编辑搜图

不过,有件事比较尴尬。

李渊作为皇帝时,唐朝的外交是由他出面的。一朝变了天,而且李渊尚未驾崩,这得跟友邦怎么解释好呢?所以,李渊还得被迫出席各种外交活动,亲自向使臣们编造,哦,不是,是“解释”这种重大人事变动。

于是,这种“父慈子孝”的场面也是感动了许多友邦。李渊就像个吉祥物一样,他心里的憋屈可想而知。

但是,这种尴尬的局面很快就得到了破解。

《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贞观四年,唐朝军队在对东突厥的作战中大获全胜,并且擒获了东突首领颉利可汗。当李渊看到颉利可汗后,不禁大吃一惊,李世民这才把生擒颉利可汗的前因后果都讲述了一遍。

编辑搜图

想到李世民能够一举踏平东突厥,李渊内心终于释然了,至少说明自己的皇位也算没有托付错人,心中的郁结也就疏散了一些。

为此,李渊感叹道:“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这时,李世民借着台阶便夸起了父亲:“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

李世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儿子不是奉了老子的命令,哪里能有天下太平?论功劳,太上皇稳居第一位啊!

这一番话总算是将李渊丢失的面子和里子都找补回来了,当天晚上,李渊以太上皇的身份设下宴席,召集了数位旧部以及李唐宗亲。宴会进行到高潮时,李渊更是亲自弹起了琵琶,而李世民非常配合地跳起了舞。

自此,父子俩的隔膜也就此消除了。

编辑搜图


六、太上皇的熊儿子

甘心做起太上皇的李渊,衣食肯定是无忧的,终日歌舞升平,也算是得以安享晚年。

有种说法是李渊自此生了30多个孩子,那是不可能的。李渊一生共有22个儿子和19个女儿,尽管正史对大部分的女儿没有明确的出生日期记载,但若说她们都出生于玄武门之变以后,似乎有点强词夺理。

前面已经说过,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渊已经60岁了,此后他于69岁病故,这期间他心有郁结,这得多大个心能做到不停生孩子啊。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元祥、李元晓和李元婴出生在他成为太上皇之后。其中,李元祥是刚好在那一年出生的,而李元婴则出生于628年。

公元635年,李渊在临终前将7岁的李元婴托付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也算对其疼爱有加。

提起这位李元婴,那可真是无人不知了吧,他被封为“滕王”,后世著名的《滕王阁序》便是以其建造的滕王阁所作,而李元婴自己的开创的“滕派蝶画”更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编辑搜图

如此看来,李元婴算是个文艺青年啊!只可惜,到了封地之后的他就“变身”了。

为了满足私欲,成为“滕王”的李元婴开始横征暴敛,夜夜笙歌,而且纵容幕僚无视宵禁,夜间出门打猎等等。

当然,若说只是贪图享乐倒还好,您别嚯嚯百姓啊!李元婴经常打着下基层巡视的旗号,骑着野马就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飞奔,人家越是农忙,他越是要去凑热闹。有时甚至带着野狗到处追逐,把民间搞得是乌烟瘴气。

编辑搜图

公元649年,对李元婴百般照顾的兄长李世民过世,谁知,没心没肺的李元婴竟然在国丧期间胡吃海塞,大肆玩乐,气得李治只能训斥这位小叔叔一通。

公元653年,李元婴修建了滕王阁,只可惜,这座建筑够来被李元婴藏污纳垢,成了他的风流之地。但凡有他看上的女子,管她是谁家的妻眷,通通都要染指一遍。如此荒淫无道,真是惹得民怨沸腾。

也亏了李元婴不学无术,这才让武则天后来清洗李唐宗亲时,放过了他,反而得了善终。

李渊一定没想到,他在做太上皇后生下的这个熊孩子,竟然如此臭名昭著吧!

编辑搜图

七、小结

纵观李渊成为太上皇后的9年人生,清闲自在也有,忧愁愤懑肯定也常在,但是所谓“成王败寇”,是他自己“欠”李世民的,自当由他来偿还。所以,他应该有最坏的心理准备。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为了给自己树威,虽然也没少驳斥李渊的面子,可是李渊的生活质量总体还是不错的,相比于历史上那些被“弑父”“弑君”的结局,虽有落寞也算平安。

至于他究竟过的如何,那就请各位看官评断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孤独的父亲:玄武门血案后的李渊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被迫起兵造反,当了八年皇帝,又被逼退位,九年太上皇生20皇子!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有多可怕,为何他敢于公然发动政变
从大唐开国皇帝到太上皇,李渊被李世民赶下台后,处境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