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一生跟着梁启超无名无分,却教育出9个国家栋梁,晚年结局凄凉
userphoto

2023.05.28 黑龙江

关注

爱情中若只有两种选项,究竟哪种形式更幸福呢?

是为所爱之人生儿育女,一生也得不到名分?

还是与有情人无法相守,却成为他心中永远的朱砂痣?

相较之下,似乎都不是最佳答案。然而她却用65年的人生,诠释了为所爱之人付出半生的奉献之情。虽然至死未能得到一个名分,却得到了九个孩子的认可,被唤作一声“娘”。

她叫王桂荃,是梁启超发妻李蕙仙的陪嫁丫鬟。梁启超共有子女9人,其中有六个孩子都是王桂荃所生,而大夫人所生之子也是由王桂荃抚养照顾长大。

“劳苦功高”应该是对王桂荃一生的最好诠释。

1889年,17岁的梁启超在科考中得了“举人”头衔,当时的主考官十分看重梁启超,便将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了他。

李蕙仙年长梁启超4岁,自幼也是熟读诗书,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远近闻名的才女。作为当朝礼部尚书的堂妹,李蕙仙这样的身份自然能与梁启超相配,最重要的是,李蕙仙的思想十分开明。二人成婚后,她深受丈夫思想的影响,对梁启超的变法维新也是非常支持,这是十分难得的。

1891年,19岁的梁启超到达北京与李蕙仙完婚,当时,李蕙仙带着的两个陪嫁丫鬟便有王桂荃。此时的王桂荃只有五岁,但是她聪明伶俐,尤其十分听当家主母的话,是李蕙仙治家的得力帮手。

成婚之初,夫妻二人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们的婚房是个潮湿简陋的书房改造而成。然而,大小姐出身的李蕙仙未曾有一句抱怨,反而是尽力地操持着家务,夫妻二人的感情十分恩爱。

主张新思想的梁启超也有着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主张,那就是对“一夫一妻”的坚持。李蕙仙本以为丈夫会为此坚守一生,但还是因为王桂荃而破了戒。

1898年,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梁启超被迫亡命于日本。受当时情势所迫,他只能只身前往,而李蕙仙先是带着家人避走澳门,直到第二年才前往日本与丈夫汇合。

在一个人生地不熟尤其是语言不通的地方,李蕙仙纵有一身本事也无力去使。这时,王桂荃则表现得十分亮眼。她凭借着聪明伶俐,最先学会了日语,便承担起买菜等需要与人交流的任务。

当初随李蕙仙一起到梁家的丫鬟还有个叫阿好,只可惜阿好并不好,脾气还尤为暴躁,陪嫁过去不久就被撵走了。所以,王桂荃是家里唯一的侍奉丫鬟。李蕙仙非常信任她,甚至连财政大权都放心交给她管理。

大概是这样一种看似主仆,实则是姐妹的关系,让李蕙仙在情感上也能接受这样一位妾室。

关于王桂荃被梁启超收为妾室一事,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

1901年,李蕙仙为梁家诞下了长子梁思成,但是因为这个孩子自出生起,身子骨就比较弱。所以,梁启超和李蕙仙总担心他会夭折,毕竟此前已经有个儿子在出生一个月后就夭折了。此时,他们夫妻二人成婚整十年,才艰难得此一子。两夫妻经过协商,最终将王桂荃纳为了梁启超的偏房,为梁家开枝散叶。

这是关于王桂荃成为梁家妾室的官方说法,听起来极其符合时代的特性,尽管它违背了梁启超关于“一夫一妻”的主张。所以,王桂荃的身份始终得不到认可,她被梁启超夫妇唤为“王姑娘”,被孩子们叫作“王姨”,听起来极其生分。

王桂荃似乎从来不介意这些形式上的称呼,因为她对这个家尽心尽力,从未把自己当作外人。

然而,关于王桂荃与梁启超,人们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场情投意合的意外。

当时,梁启超与王桂荃产生了感情,后来,王桂荃更是身怀有孕。梁启超因为担心李蕙仙不会同意,便先将王桂荃安顿在澳门,直到李蕙仙知道生米煮成熟饭,这才勉强接受了王桂荃。

不过,单从李蕙仙对待王桂荃的信任态度来看,先斩后奏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李蕙仙曾主动给丈夫写信,为的就是让其纳王桂荃为妾。起初梁启超并不同意,在妻子的再三要求下,这才接受了王桂荃。

1904年,在王桂荃成为梁启超妾室的第二年,梁启超的次子出生。此后,更是一连为梁家生下了五个孩子。

尽管王桂荃自己也成了母亲,但她并未厚此薄彼,对待每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与李蕙仙的严厉不同,王桂荃性格更加温柔和善,即便是梁思成这些李蕙仙的子女,也十分愿意与这个“王姨”接触。

唯一遗憾的是,梁启超从来不会在公开场合提到自己的这位妾室,并且试图掩饰她的存在。她虽然是外界的“透明人”,却是这个家里最大的功臣。

在梁思成的回忆中曾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梁思成考试砸了,刚回到家便有母亲李蕙仙的鸡毛掸子等着。而且,这是个不同寻常的鸡毛掸子,它的上面还缠绕着铁丝,足见李蕙仙的严苛。

要知道,李蕙仙可是妇女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还是《妇女报》的主编之一,她并非普通的家庭妇女,而是一个有想法有行动力的新女性。王桂荃则不同,她虽然聪慧、领悟力强,但毕竟成长环境不同,相较于外面的世界,她更愿意付出一切地守护家庭。

当李蕙仙拿着鸡毛掸子准备教训梁思成时,王桂荃吓得立刻将梁思成护在身下。可是气头上的李蕙仙哪里管得了太多,挥着鸡毛掸子就开打,每一下都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

当然,王桂荃并非一味地溺爱和娇惯孩子,事后她找到了梁思成,语重心长地劝他认真读书,但是并未因为自己挨打而责怪孩子。这件事也让梁思成记了很久,他为此十分尊重王桂荃。

1924年,李蕙仙因为乳腺癌离世。5年后,梁启超因病在协和医院病逝。无论是李蕙仙还是梁启超,在临终前都将抚育子女的重任托付给了王桂荃,这是对她的最大信任。至此,王桂荃便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

梁启超病逝时,他最小的儿子梁思礼才5岁而已。一家人的用度十分耗费,王桂荃为此卖掉了家中的旧房子,自己开始打零工供孩子们读书。即便是日子十分难过时,王桂荃都不曾变卖丈夫留下的书籍,而是很好地对其保存,自己则拼了命地想办法赚钱养家。直到后来,她才将丈夫的文稿无偿捐给了北京图书馆。

这是一个有觉悟的女性。

王桂荃自己没有读过书,但她深知读书学习的重要,即便是生活难以为继,她依然将女儿梁思宁和儿子梁思达供入了南开大学,将儿子梁思礼和女儿梁思懿送出国去深造。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一次,一心投奔新四军的梁思宁,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便谎称是去上海读书。当时,王桂荃亲自送女儿去码头,恰好碰到了宪兵队盘问。千钧一发之际,王桂荃冷静地以一口流利的东京话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其中一人还将王桂荃当成了地道的日本人,甚至与她攀谈起了家常,而王桂荃丝毫不慌张,只是从容地应付了过去。

这是一位沉着冷静的女子。

就是这样一位朴素但聪慧,感性又不失理性的女子,将梁氏一门九子培养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长女梁思顺(李蕙仙所生)受父亲的文化熏陶,成长为著名的诗词专家,并且十分热心于公益事业。

次子梁思成自不必说了,与妻子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等。

第三子梁思忠虽是王桂荃所生,却深为李蕙仙喜爱,也是个十分孝顺的孩子。后来曾在淞沪会战中有出色表现,可惜在25岁时因腹膜炎而遗憾过世。

还有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梁思永是著名的历史考古学家,与清华大学李济教授推动了田野考古走上了科学的正轨。

此外,王桂荃所生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都成长为了著名的经济学家,而梁思礼则是著名的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更是我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丫鬟出身的王桂荃,竟能培养出九个优秀的子女,她的无私也得到了儿女们的尊重。因此,儿女们虽然唤李蕙仙为“娘”,却也不忘亲切地叫王桂荃一声“妈”。

1968年,王桂荃被冠以一顶莫须有的帽子,已经82岁的她只因是梁启超的女人,便被迫与儿女分离,直接被关进了牛棚。此时,孩子们也散落各地,各自自顾不暇。

不曾想,这位劳苦一生的女人,最终就这样凄凉地离世。临走前,她的身边没有一人,孤单地让人心酸。好心的乡邻将其安葬在一处山坡上,从此只能遥望儿女所在的方向。

多年后,梁家的子女将王桂荃移葬于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合葬墓旁,并种下了一棵母亲树,以此纪念这位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

这位宁愿牺牲自我的女子,为国家培养了栋梁之材,并以平凡的一生诠释了“母亲”的真谛。

她是中国勤劳朴实妇女的代表,她是了不起的中国母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启超纳16岁少女为妾,新婚同房后,他却说:“孩子不能认你当妈”
鼓吹“一夫一妻”的梁启超,为啥与陪嫁丫鬟生了6个孩子?
此女丫鬟出身,嫁一名人为妾,培养出四位栋梁儿子,晚年死在草棚
此女不计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抚养众多儿女成才,赢得世人尊重
一介陪嫁丫鬟,一生无名无分,为丈夫生4个儿子,个个成国家栋梁
王桂荃:陪嫁丫鬟成梁启超无名分妾,培养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