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增强免疫力“顺其自然”是关键 倪磊

.

增强免疫力“顺其自然”是关键

北京晚报 | 2021年12月10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副主任医师 倪磊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冬季天气寒冷,有些人能够很好地适应,有些人风一吹就流涕,稍不注意就感冒。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阳气足的人不容易受到外界病邪的侵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强、身体素质好的人不容易生病。但阳气等同于免疫力吗?冬季该如何通过正确的养生方法来为身体“加把劲”呢?


  阴阳平衡 才是健康标准

  没精神、睡不好、整个人状态差,这些都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免疫力低下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疲劳、乏力,在季节天气变化时容易患上感冒等常见病,病邪侵入脏腑、骨髓还可能引起重症,有人一直看起来好好的,忽然查出来重症,正是免疫力长期处于低下状态所造成的。

  想要提升免疫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保持好的作息、饮食、运动等。实际上,很多病都是“作”出来的,比如熬夜,让身体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容易引起“劳伤”,也就是过度疲劳对身体造成的损伤,出现咳嗽、乏力等虚证。中医认为,人在睡觉时阳气收敛入阴,睡觉既是休息,也是阴阳调和的过程。熬夜时,人的精神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阳气无法顺利入阴,会引起阴阳失调,身体随之表现出各种问题。

  那么阳气越足免疫力就越强吗?当然不是,在中医看来,阴阳平衡才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标准。如果阳气过剩,人可能会表现出阳气亢盛或阴虚火旺的体质,需要通过调理身体来恢复健康。阳气亢盛的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心烦气躁、失眠多梦、便秘、痤疮等上火的症状,需要清热泻火,阴虚火旺则会出现“五心烦热”即手脚心发热出汗、心胸烦闷的症状,需要滋阴养血。而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过度免疫也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比如过敏正是一种过度免疫的表现。

  冬季养生 需要做好闭藏

  《黄帝内经》中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中医讲究顺应自然,在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伏,人也应该随着自然界一起“闭藏”。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再出门,做好保暖工作,避免伤及阳气,也不要过度消耗阳气,如运动得大汗淋漓等,同时养精蓄锐,为来年打好基础。

  自然界中的“气”在四季中表现出“春升、夏浮、秋沉、冬降”的规律。中医认为,在治病用药时也应顺应四季气机。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中讲,“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也就是说,冬季应服用药性沉降的中药,帮助人体更好地闭藏。

  俗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进补是冬季顺应时节、养精蓄锐的好方法。而进补吃什么也有讲究,也需要顺应自然。中医学家秦伯未老先生在讲冬季养生和补益之道时曾说过,“宜静而戒动,宜藏而戒泄。”冬季应保持沉静、休养生息,并适宜用一些药食来补肾精、养肝血。滋补文化中常出现的膏方,就能够在冬季达到养阴、帮助人体沉静下来的目的。

  药食同源 三餐便可补益

  很多人觉得补益很麻烦,没时间、坚持不下来,实际上补益很简单,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可以方便获取的食材里,有不少同时还是药材,好好加以利用,不光能填饱肚子,还能起到治病、补益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提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便是“药食同源”思想的最初起源。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认为许多食品同时也是药品,能够防治疾病。

  卫生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可用于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禁用的原料做出了细分。像是在人们日常饮食中常吃的山药、山楂、乌梅、木瓜、桂圆、枣、姜,还是常被认为是药材的甘草、白芷、阿胶、玉竹,这些其实都是“药食同源”的代表。

  “药食同源”的食品药性虽弱,但也分四性五味、脏腑归经,只要经过中医的辨证理论,分清寒热,吃对了就能很好地防治疾病。秋冬养阴也可细分为五脏养阴,如养肺阴、养肾阴等,通过吃相对应的食物,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益。

  同时,一些“药食同源”的食品还能作为神奇的“药引子”,与药材共用帮助治疗。蜂蜜能够入肺经,许多中成药都会用蜂蜜来炮制。在中药汤剂中加上一味生姜,能起到“和中”即调和中气的作用,减少服药时胃疼、恶心的感觉。治疗妇科病的桂枝汤可用米汤为引送服,治疗风邪头痛的川芎茶调散可用茶水为引调服,相比用水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想要更好地养血,可以在熬的粥或做的汤中加入少量阿胶,普通的粥汤就变成了阿胶药粥和阿胶药汤。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用“药食同源”的食物为引,调理和补益就不再是件麻烦事了。

  “药食同源”冬季食谱

  ■ 风寒感冒:生姜水

  ■ 风寒化热:豆豉

  ■ 清热润肺:菊花、金银花、胖大海

  ■ 热症:栀子茶

  ■ 脾胃虚弱:胡椒、莱菔子

  ■ 胃寒:干姜

  ■ 阳气不足:八角、生姜、肉桂等

  ■ 养肝血:阿胶、黑芝麻、黄精、桂圆等

  ■ 养肺阴:桑葚、枸杞等

  ■ 养肾阴:桑葚、红豆、黑芝麻、核桃仁等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成药』补益药> 阿胶补血冲剂
冬天的最佳补品:阿胶补益膏
炙甘草汤:一张“充阳气”的方子!心脏有阳气,不乱跳,不发慌
补益剂之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人参养荣汤
一张“充阳气”的方子!心发慌,心乱跳,心脏有阳气就化解了!
补益剂 第四节 补阴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