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三记 奚耀华

.

黄河三记

北京晚报 | 2022年02月24日

奚耀华

  去银川之前做了功课,有一处黄河的古渡口是要去的。到了宾馆便向前台要了张宁夏游览图,上面标注的地名却是“黄沙古渡”。编辑的本能让我怀疑那是黄河古渡之误,毕竟用黄沙修饰渡口有些不搭,而且“河”与“沙”偏旁相同,录入错误也是可能的。在看过文字介绍后,方知此名不错,的的确确就叫黄沙古渡。

碛口古渡远眺

  黄沙古渡

  驱车来到古渡的入口,大门是一座仿古式敌楼,从这里到渡口遗址要坐摆渡车,在高低曲折的小路上颠簸十几分钟,两旁荆棘丛生,沙丘连绵,当年行人赶路过河的辛苦可见一斑。

  古渡是一道百余米长的河滩,沿途交错建有与渡口相关的小屋、土围、木栅栏等,这当然是复制的“古迹”。还好,与渡口的氛围大体吻合,没有让人太过扫兴。开阔的河床上错落竖着一些石桩石礅,有些斑驳像被风雨侵蚀过的旧物,有些则明显是新做的,这应该是当年码头系船缆用的。渡口正面滩涂赫然建有一座古朴的木制辕门,面向黄河的门两边是一对镇河兽,背面向黄沙的则为一对石狮,威严各异。古时候渡口是否真有这样的设置,已无从考证,就当下而言,这大概是古渡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了。河滩上的一切布局都是一种象征,只为烘托气氛,使它看上去更像一个旅游景点。而这里真正属于“原生态”遗存的,其实只有河边残留的由石块堆积的一段河堤,在经年与河水的搏击中显得有些支离破碎,然而它却像一个亘古而具魔力的符号,瞬间便把你带入了历史的情境。

  黄沙古渡自古就是宁夏的水运要冲和军事重镇。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时就是由此过河,从此告别了中原故土,踏上以黄沙为伴的和亲之路。西夏时期,这里因紧邻国都兴庆府(今银川)而成为举足轻重的交通咽喉,旧称横城渡,后因横城北面有地名“黄沙嘴”,到明代便改称“黄沙古渡”。宁夏在明朝属防卫“九边”之一,朱元璋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旃镇守于此,或许震撼于渡口的幽古雄浑,曾写下了一首著名诗篇《黄沙古渡》:“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风生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西望河源无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描述了雨后渡口辽阔沧桑的景象。公元1678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纵容下发动叛乱,清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部溃不成军,但仍负隅顽抗拒绝归降。1697年3月,康熙第三次征讨噶尔丹,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古渡上帆樯林立、骈舟如织,往来穿梭的船只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征时康熙从陆路来宁夏,战事结束就是从黄沙古渡乘楼船水路返回。途中康熙突发感慨,也曾作《横城堡渡黄河》七绝一首:“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荡荡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除抒发胸怀外,对这里的自然情状做了凝练概括。今天,渡口边建的康熙戎装骑马塑像,就是纪念康熙驾临此地以及那次重要的战事。

  渡口的所有景物元素,意在堆积、强化有关古渡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当你面对饱经风霜的河堤去作怀古幽思时,这一切却都显得多余。康熙帝描述的“沙平岸阔水无波”,放眼看去竟真如此。这里的黄河水道并不宽阔,宽阔的是河岸和滩涂,河水流势黄稠滞重,缓缓向前,恰如朱旃形容的“浊流”,这是大河在流经黄土和泥沙地域所产生的自然衍变,之后,这件黄色的衣衫将一直伴随它日月兼程,直至融入大海。只不过康熙形容的河水为“无波”,而朱旃则为“滚滚”,这或许是不同时节所得到的不同感受,我看到的确是和康熙相同。地图上标注黄河的曲线有粗细区别,银川段的线条较为纤细,这显然是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眼前的河道就印证了这一点。黄河在这里流向东北,之后,它将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转向正东,到托克托则掉头向南折返,成为陕西和山西两省的界河,而在那段流程的重要节点上,我曾经也与它有过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准备花街巡游的碛口居民

  碛口

  2017年春节刚过,我受邀去山西吕梁参加地方民协举办的“柳林盘子节”,期间曾到过碛口古镇。这也是吕梁山区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古渡口——一个在特殊地理条件下被黄水推移而来的近代传奇。

  以碛口为坐标,这一段的黄河下游水流开始凶险,以致造就出壶口瀑布的惊涛跌宕。为避险隘,上游下来的船只,往往在碛口停泊,改转旱路。在明清至民国年间,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由河运而来,到碛口上岸由驮队陆路运送到太原、京津及汉口等地;回程时则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再改水路运到西北各地。凭借着这一枢纽功能,碛口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货重镇,鼎盛时期这里商贾云集、食货昌隆,各类配套的店肆有300多家,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现镇内尚有数量众多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如货栈、票号、当铺以及民居、院落等。古镇依地形而建,今天看上去依然古色古香。沿河是商业区,店铺鳞次栉比,檐下的砖雕、木雕、石刻古朴精致,涉足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惟恍惟惚,有着很强的带入感。

  古渡的河滩并不开阔,岸边有一些废弃的木船,并竖有路牌指示着周边区域的方向。碛口的地标性建筑不在码头,而是卧虎山上的黑龙庙,面向黄河笃定而显赫地屹立在山坡之上。当年水中行驶的船家远远望见,便知目的地到了,开始做烟榻、老酒、小菜及热炕销魂的遐想,迎来风清月朗的心安了。

  那一年的盘子节是和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起闹的,镇里院落的大门都挂上了红灯笼,纵横错落的街巷中不时穿梭着准备彩妆游街的红男绿女,他们身背锣鼓,嬉笑雀跃,与古渡关津那些象征衰老文明的落寞的石碾、磨盘、辘轳井形成了鲜明对照。

  黄河将黄土高原劈为两半,碛口对岸是陕西的吴堡。山陕虽分属两省,但北部黄河沿岸却有着一脉相承的风土人情。河西的剪纸信天游对应河东的布老虎闹盘子,仿佛构成一个同根同源的民俗生态圈,使渡口两岸弥散着浓郁的西北色彩和塬上风情。

  站在碛口的老码头,当年口岸的喧嚣已消散在历史的灰烬中,远处隐隐传来的锣鼓声反而使水面显得异常寂静。虽然春节已过,但冬季的寒意尚浓,开阔的河道上漂浮着一层层、一片片的冰凌,如同簇簇莲花御水而行,削减着大河的色彩,使它呈现出黄土高原罕见的清峻。水流也在白色冰体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快速,仿佛正急切地赶向壶口,去释放它疏狂不羁的另一种性格。

  花园口

  在我的经历中,真正见证黄河的伟岸,是在河南的花园口。那是去郑州参加《百花园》杂志举办的一次笔会。也许是为了让大家加深对杂志的印象,会议组织我们游览了郑州以北的景区花园口。

  黄河流经河南地段,已经进入平缓舒展的中原大地,水面顿觉宽广开阔,袒露出它应有的放达格局。那天天色渐晚,水面轻雾迷漫。站在花园口河滩一眼望去,空灵浩渺,水天一色,远处有一桥飞架,霞缕与孤鹜齐飞,完全呈现出中国母亲河的胸怀,令人不禁心意肃然。花园口古称桃花浦,相传旧时这里遍地桃花,绚烂异常。明朝时期,礼部尚书许赞在这里建了一座私家花园,种植四季花卉,终年盛开不谢,远近百姓纷纷前往观赏。后来黄河水改道侵蚀南岸,滔滔洪水把美丽的花园吞没,从此这里就成了黄河南岸的一个渡口,人称花园口。

  正因为这里的河水水量充沛、激流湍涌,历史上发生过一件惊天骇地的事件。1938年6月,抗战形势急迫。侵华日军沿平汉、津浦两路南下,5月徐州失守,日军沿陇海线西进,郑州告急。为阻止日军,蒋介石决定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使黄河人为改道成为屏障。决堤后的河水迅速下泻,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浩浩荡荡使豫南成为一片汪洋。日军虽然暂时被洪水阻隔,但整个黄泛区长达400余里的豫、皖、苏3省、44个县30多万平方公里区域被洪水湮没,数十万人失去了生命。当时的《豫省灾况纪实》对这一事件有着详实记载,其情景令人触目惊心,花园口因此闻名全国。如今的花园口除了一块纪念碑外,已找不到与历史相关的任何遗迹。一个美丽的名字,却背负着两个凄凉、悲怆的故事,全因为黄河的两次改道,一次是自然的,另一次则是人为,而本应附丽于它的那个美好过往,已被埋在河滩厚厚的泥土之下,成为了一个久远而飘忽的童话。

  我曾多次莅临黄河,除这里提到的三处,还有壶口瀑布、东营入海口等,但唯一一次泛舟黄河,是在花园口。当时坐的是机动木船,先是顺流而下,之后逆流而上,江风中弥漫着黄土的气息,这或许是河水给我的一种心理暗示。期间,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行驶中我看见船尾的舵工拿了一只碗,从黄黄的河水里舀了一碗喝下去,不禁吃惊。问他这么浑浊的水喝下去,不会拉肚子么?他笑笑说不会,我问为什么,他说这是活水,没事,死水不行。这个回答简单而自然,显然已成为他的日常,我却隐约感到微言大义,似有着更深奥的道理。究竟是什么,一时又说不清。想了许久,抑或是流动活跃是生命的根基,而僵死静止则预示着腐朽。是这样吗?言不尽意,姑且如此吧。叔本华说过:“表达真理的方式越简单,真理的影响便越深刻。”

  当年昭君出塞,在黄沙古渡望着滚滚而去的黄河水,心中不胜凄凉。她曾立志在西去的路上绝不回头,可刚渡过黄河,便情不自禁回头向着家乡的方向长久凝望,泪水不觉滑过面颊。这种情愫,只有到了实地才能感同身受。隔河如隔天,古时候的渡口往往成为人们生命历程的一种流转,由地域差别形成的社会生态,在此岸到彼岸的一河之间,便物换星移,情景两隔了。定格一段岁月回眸,黄河肌理上每一处地标,都镌刻着中国历史和人物命运斑驳的印痕,就像母亲身上的胎记,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有丝毫改变。而那些如烟往事也并没有真正消逝,只是藏在了时间和表象的后面,在我们的不断追寻中,第次相传,最终勾连起连绵不绝的黄河文化,使它奔腾不息的旅程丰饶博大、异彩纷呈,彰显出人文意义的永恒价值。留给我们的,则是岁月挥之不去的万千感慨和遥远情思。

  三处渡口,都与黄河相关,谨记。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山带你走黄河》---20【高家塔】
【游记】黄河边上练滩山西临县碛口镇游记
消失的黄沙古渡(黄河篇D3)
碛口镇
碛口古镇:黄河渡口的前尘往事
近期黄河下游游荡段滩岸崩退过程及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