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文家陈从周...李天扬

.

    陈从周先生,我只见过一次。

      那是30多年前,我进复旦读书不久,陈先生来开讲座,当时我对园林和古建筑不甚了了。陈先生名气大,便和同学陈颂清一起去听了。

对陈从周先生的了解、崇拜,是随着读他的书,日积月累的。陈先生的文章读得多了,我发现,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杂文家,于是,生出了编一本《梓室杂文》的念头来。

      陈从周先生,自号“梓人”“梓翁”,就是木匠的意思,写文章戏谑,称自己为“大饼教授”。洒脱如此,是不会在乎头上多一顶还是少一顶冠冕的。他被称为园林大师、古建筑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散文家,皆当之无愧。称陈先生为杂文家,其实不是我的发明,有两位比陈先生更老的老先生说过这个意思。

一位,是俞平伯先生。他在《书带集》的序里,说过这样的话:“兹集多载杂文,名以'书带’者,盖取义于书带草云。”

如果说,关乎此,俞先生是一笔带过的话,另一位老先生,则作了详细的论述,他,就是钱仲联先生。钱先生先是“检讨”说:“君顷乃以所著《帘青集》《随宜集》诸杂文集寄示,并以《世缘》一集,诿命序。余反复洛诵,乃大叹服,从周盖杂文家之雄杰,而余但品其为词人,隘矣。”在论述了杂文的源流之后,便大加称赞陈从周先生的杂文:“今从周之杂文集,得先秦杂家之髓,而非荡者之所为也。其翘然特异之处,不徒文笔之潇洒冷隽,兼典午《语林》、明人小品之长,尤可贵者,其内涵乃至博无涯,自哲理、美学旁及顾曲、园林、掌故、书画、琴棋、盆景甚至世态百状无不该。余至是而益叹从周为学之邃且广,备众长而渗透沟通,融为一冶。”如是,杂文家陈从周,如假包换了。

那么,陈从周先生会如何看待这个称呼呢?我想,他一定是喜欢的。有文字为证。有时,他说别人叫他“杂家”;有时,他也自称“杂家”。且看陈先生的夫子之道:

“我欢喜听说旧书,看京昆戏,与民间老人们促膝长谈,我在这些不同的场合中,我学到很丰富的民俗文化,人家叫我做'杂家’。”

“我为什么写作?回答很简单,为情造文而已。我思想很杂,敏感不强,凭一点本能与没有埋没了的良心,在情难自已时,不免就要写作了,不论学术文也好,记景文也好,抒情文也好,决不无病呻吟,故作姿态,因为我不以作家自居,赏心只有自家知,那种自我陶醉,算是一乐!”

      陈先生说“不以作家自居”,当然也不会以“杂文家”自居,这是自谦。但是,对于自己“思想很杂”,是自得的。说自己写文章“决不无病呻吟,故作姿态”,则是自傲了。

对于杂文,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比喻,即“似匕首,如投枪”,就是说,要刺痛某些人。那就不是拍马屁、说好话,而是要说一些逆耳的忠言。陈从周先生的杂文,正是如此。陈先生并不是书呆子,挑毛病、提意见,大家不爱听,先生是深知的。因此,他的文章,常常是这样结尾的:“这些谬论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落后’或不明现状人的痴语而已,请读者原谅,我开始了这不切时务的呼吁,望恕浅见。”

“想要说的话很多,往往欲说还休,写了又怎么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行其素而已,多余的话,自己常悔恨着,何必多事。”

“恕我坦直,发此谬论。”


“我宁愿大家骂我不识时务,但是忠言逆耳,或许还有几分可参考之处。”

尽管总是说自己的意见是“谬论”“痴语”“浅见”“多余的话”,总是说自己“不识时务”“多管闲事”,并且清醒地明白“写了又怎么样”,但还是一直在说,一直在写,这就是陈从周先生的可贵之处,这就是陈从周杂文了不起的地方。

陈从周先生固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卓然成家成就卓著,固然情趣高雅涉猎广泛,我们泱泱大国,如此内外兼修的高人,还是颇有一些的。然而,能像陈从周先生这样,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写了大量杂文,关注民瘼,为民立言,大声疾呼的大学者、大教授,就寥若晨星了。这,就是“大饼教授”陈从周先生作为一位知识分子的伟大之处,也是陈从周杂文的意义所在。

(本文为陈从周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梓室杂文》编后,有删节)

      夜光杯2023.01.17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有俞平伯陈从周的翰墨
【】西泠名家(19)--陈从周
甦醒的古宅图卷——读陈从周《苏州旧住宅》
邂逅陈从周《秋蝉图》 中国书法网
陈天木先生席上口占
陈从周与豫园修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