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真假假后四十回 ** 作者:周岭

*

真真假假后四十回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周岭 日期:2023-12-07

■周 岭

       《红楼梦》问世后是慢热的,有两个原因阻碍了它的传布:一是靠手抄传播,这速度就快不了;二是书稿只有前八十回,后半部分丢失了,故事不完整。

      小说创作有这样一个现象:对引人入胜的故事,总有好事者接着往下编。例如《水浒传》之后,续出了《水浒后传》《后水浒传》《荡寇志》等,《西游记》之后,续出了《续西游记》《西游记补》等。


      而《红楼梦》的情况更为特殊,它只有八十回,故事不完整。但只要读了这八十回,读者的胃口就被吊起来了。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跟林黛玉说读《西厢记》,“连饭也不想吃呢”。那时候,能够读到故事不完整的八十回的抄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有人借机发财,把八十回《红楼梦》抄下来,摆在庙市上高价售卖。

      由于等不到八十回之后的故事,各路“好事者”就开始各显神通了,市面上陆续出现了各种“真本”,它们都是接着原著前八十回往下续的。

      据零星的“故老传闻”所说,这类打着“真本”旗号的续书,确有一些真的很像曹雪芹遗失的书稿。尤其在人物的命运归宿、故事的铺排发展等方面,都一一照应了曹雪芹前八十回的伏线,甚至照应了脂砚斋批语提示的关于丢失了的后半部书稿的内容。譬如,原著《好了歌注》“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旁有批语“甄玉贾玉一干人”。这“真本”就让贾宝玉先沦为“看街兵”,就是做打更的差事,住在“堆子”里,就是更夫值夜班的街头小破屋里。后来更沦为乞丐,过着“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乞讨生活,最后“困顿以终”。再如,原著第三十一回回目里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说,这里的“金麒麟”作为婚姻关系的伏线,伏的是“白首双星”。这“白首双星”怎么解释呢?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指白头偕老;一种是暗示如同牛郎织女一样被隔在银河两岸,互相遥望直至白头。但不管哪一种可能,这份姻缘都是由金麒麟而起。而关合“金麒麟”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贾宝玉,他在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得了一个金麒麟;一个是史湘云,她本来就有一个金麒麟,在大观园小径上边走边跟丫头翠缕“论阴阳”的时候,又在蔷薇架下捡到了一个金麒麟。这看似闲闲的一笔,照应了一个“通灵宝玉”,似乎也符合“金玉良缘”的暗示。于是,这“真本”就让史湘云在贾家败落之后嫁给了贾宝玉,取的是“伏线”的前一种解释。也就是,“宝玉糟糠之配实维湘云”。尤其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是,“真本”照应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预示,让贾府一败涂地,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但是,这样的“真本”或者续书为什么没有传下来呢?一种可能是,原著写得太好了,要什么样的功力才能接得住?实在不容易续得好。所以,这样的续书大都是新鲜一阵子,渐渐地就不再有人看了。再后来,也就失传了。

      至于另一种可能,就要说说后来发生的一件大事了。《红楼梦》最早的抄本,从小圈子传看,到刊印本出来,大概经过了40年的时间。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一位名叫程伟元的书商,做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他拉来一位名叫高鹗的朋友帮忙,把他手边历年收藏的抄本《红楼梦》,用了八九个月的时间整理修订出来。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从当时传世的诸多“真本”和续书中,选择且拼接出一个四十回的本子,接在原著八十回之后,合并在一起出版了。接着,几个月之后的乾隆五十七年,这两位又推出了另一版《红楼梦》。这两版的不同之处有很多,主要是后一版对前一版所谓“不通”的文字做了改写。改得好不好呢?应该说,从“文从字顺”的方面,后一版好一些;从保持原貌的方面,前一版更有价值。为便于区别,胡适把这两版分别称之为“程甲本”和“程乙本”。后来流行的本子,基本上都是这两个本子复排复印的。其中,“程乙本”的影响更大些。

一百二十回的“程甲本”和“程乙本”一出,这就不得了了。

      首先,它们标榜的是“全本”,照顾了渴求故事全貌的《红楼梦》的读者。再者,印本是成批发行的,比抄本的传播范围大多了。所以一经印行,立刻形成了《红楼梦》传播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据记载,京中士大夫几乎“家置一编”。据说乾隆皇帝也跟风看了,还故作解人,认为“此明珠家事也”。明珠指大学士纳兰明珠,他的儿子纳兰性德是清代成就最高的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纳兰性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乾隆大概觉得纳兰明珠家是个大家族,纳兰性德又是个才子,所以就随口附会了。看来,乾隆开了一个“求索隐去的真事”的先例,他才是后来的红学“索隐派”的鼻祖。

      再后来,这部书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更盛兴的时代。据记载,有朋友见面的时候,问起近中的功课。对方回答说,治经学。接着又解释道:“吾之经学,系少一横三曲者。”这是个字谜,“经”字的繁体字右边去掉“一横三曲”,剩下的“工”字,跟左边的绞丝旁合成“红”字。“经学”就变成了“红学”。当时这只是一个玩笑,但不承想后来真的成了一门学问,就叫“红学”。

      这一切,都是缘于程伟元、高鹗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那么,应该怎么评价程伟元、高鹗做的这件事情呢?

     首先,要给他们记一功。没有印本,就没有后来《红楼梦》的广为传布。没有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就没有这么多的读者。但是,有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人说过。那就是由于印本的强大生命力,抄本渐渐被湮没了。特别是那些接续前八十回故事的“真本”和续书,全部被淘汰出局了。那么,这里面会不会真的有曹雪芹丢失了的原稿呢?或者,这里面会不会有更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续作文字呢?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有的话,会不会比程伟元、高鹗的后四十回更好呢?程伟元、高鹗一番折腾弄出来的“全本”,会不会是“劣币驱除了良币”呢?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这印本的出现,不但无功,反而有过了。

      由此想到,现存的各种抄本,虽然都是“过录本”,虽然大都是残本,例如甲戌本只有十六回,己卯本只有四十回,庚辰本相对完整一些,也缺了两回,但它们能够传下来,还真够幸运的,算是个“异数”了。

      当然,“故老传闻”不能作为证据。没有一手证据,这些都只是推测。本着“无征不信”的原则,先存疑,等待新的资料发现吧。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两个版本系统
被忽略的红楼梦真本:红学谜案诸多无解,稿本给出合理答案 第一讲
《红楼梦》的全部版本介绍都在这里了,赶紧收藏!
程伟元自述 · 六
高鹗的地位
红楼梦唯一的真本---程甲本《红楼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