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浪的声势与光彩(杨万里) 李元洛

 

 

后浪的声势与光彩(杨万里)

李元洛

 

  孔夫子在《词语·雍也》篇中早就说过:“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是大自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诗人,它既是生命的依存,又是心灵的寄托。在《诗经》与《楚辞》中,早就有对山水的描写了,而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观沧海》,则是我国山水诗第一枝报春的早梅。在汉魏六朝的晋宋之际,由于陶渊明、谢灵运、谢脁等人的着意栽培,山水诗终于成了我国诗苑中风姿独具的一簇。时至唐宋,更繁茂成姹紫嫣红的景象。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便是万花丛中最鲜艳的一朵。

  杨万里,号诚斋,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他历仕高宗、孝宗、光宗三朝,为官清正,视金玉如粪土,一生刻苦简朴,其子长孺出仕后亦有乃父之风。他一生作诗两万余首,现存四千余首,因构思精巧、语言通俗而风格清新被称为“杨诚斋体”。他不乏感怀国事之作,也多写景咏物之篇,各体皆工,尤以七绝见长,多达2100余首,占全部存世作品的一半有余。在唐人绝句的前浪之后,杨万里的绝句是绝句创作的又一个高潮,也是强劲的后浪。“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初入淮河》),仅从以上两首题材与主题大小不同的绝句,就可窥见后浪的声势与光彩。

  绍熙元年(1190年)十一月,杨万里出任江东转运副使,时年63岁。他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但因公常到下层诸郡出差,看到过去为北宋交通运输要道的淮河,今日竟成了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不禁悲愤交集,写有《江天暮景有叹》(二首):“只争一水是江淮,日暮风高云不开。白鹭倦飞波正阔,都从淮上过江来。”“一鹭南飞道偶然,忽然百百复千千。江淮总属天家管,不肯营巢向北边。”道经皖南山区,在山行道上作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诗,这首写景咏山之诗,不仅显示了老诗人不衰的脚力,更表现了他不老的诗心: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中国的古典诗歌,历来就讲求“趣”与“味”。“味”暂且置之不论,“趣”细分之则有“天趣”“妙趣”“谐趣”“机趣”“理趣”,等等。所谓“理趣”,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描绘中,寄寓自己对生活与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使作品具有一种妙不可言的诗化的哲学意味,从而避免只求形似毫无余蕴的直白与浅露。杨万里此诗具有发人深思的理趣,就是因为他绝不满足于表面化地摹山范水,而是移情于物,天人合一,与山对话,与山交融,感悟人生的甘苦,揭示生命的真谛,在诗的意象中自然而巧妙地表现他独到的人生体验。一诗在手,展卷而吟,读者当会有柳暗花明别开天地的领悟和喜悦。

  古典诗歌中写“登山”的诗很多,如杜甫青年时的名作《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写心理的登山;谭嗣同《晨登祝融峰》的“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则是咏实地的登山。即使是杨万里自己,也有一些登山之作,如《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即是:“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首,我脚高时它更高!”在古典诗歌中,咏“下山”之作较少,佳篇更为罕见,然而,杨万里却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将咏登山的佳构与写下山的名篇,都收入自己的诗囊之中。

  松源与漆公店,均在今日安徽南部的山区,具体地点有待详考。一般人都以为上山艰难下山容易,与杨万里同行的人可能真也这样说过。“莫言下岭便无难”,开篇以否定句有如当头棒喝,警人亦以自警。“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即“骗”之意,是主观想象之“错”造成的自我欺骗,言外之意也包括山对行人心理的欺骗。为什么“错欢喜”呢?这既是对上句“莫言”的进一步申说与补充,也为后面两句留下了悬念,全诗便显得曲折有致,跌宕生姿,这正是被人美称“活法”(意谓新鲜活泼的诗思诗艺)的“杨诚斋体”的看家本领。“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的三四两句,就是承接上面的“莫道”与“错喜欢”而来,创造出一个富于情趣而别有韵味的诗的世界。将磅礴回环的“万山”形容为“圈子”已经很形象了,已经预示出下山的艰难了,更妙的是结句将万山拟人化,一“放”一“拦”两个反义动词的运用,不仅将山化静为动,化板为活,使得山富于灵性,也更表现了下山之困苦艰难。当然,此诗并非对俗语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作一般性的解说,而是寄寓了深层的令人浮想联翩的人生哲理:顺利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前进中要克服纷至沓来的困难,征途上要勇于面对逆境的挑战……

  杨万里的山水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清新活泼,含意深长,以《随园诗话》名世的清诗人袁枚有一首 《山行杂咏》:“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诗也算写得不错,但就是写景,就事论事,开篇无诗意,结尾无余韵。比起杨万里之作,就不免有些东施效颦或者说小巫见大巫了。

20180301 11 :综合·广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日历 |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相爱山水间
杨万里的两首哲理诗,互为补充,珠联璧合-今日头条
大诗人登山大彻大悟写妙诗,少年用来励志,中年再读发现当时错了
重阳节登山诗两首
湖北襄阳:杜预碑沉江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