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学森(第一集)

*

钱学森(1)


本片拍摄于钱学森先生90岁华诞那一年,2002年6月在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连续五集播出。是国内首部全景式介绍钱学森先生的人物传记片。采访拍摄历时一年,在这期间我有机会穿越历史文献和世俗的偏见了解他的生平与思想,对我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人生感悟。

人物背景:一九七九年, 就在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不久,一个美国政府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代表团中的一位国防部官员赫尔德·布朗先生,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询问起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的同班同学钱学森的情况,他清楚地记得这位个子不高的中国同学是班上的高才生,也是美国火箭研制的先驱人物,而钱学森在1955年回到中国,此后他的美国朋友们与他失去了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使赫尔德·布朗没能见到钱学森,但在中国的访问中,他似乎得到了答案,中国航天技术飞速进展的核心人物正是钱学森。

2001129日,北京钱学森寓所。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作时的同事及好友弗兰克·马勃博士及夫人到访。他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校方的委托,到北京为钱学森先生颁发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荣誉奖。这是一次跨世纪的老友重逢,我有幸见证了这个难忘时刻。

 (此图片为袁大离拍摄)

Mr.MABLE:见到你真太好

钱学森:多少年了

Ms.Mable:哦,我真太高兴了

Mr.Mable:你知道钱先生大约在一年多前,巴尔蒂莫博士在帕萨蒂纳见到了宋健先生.当时他们就考虑,有没有可能给你颁发本应在1979年就颁发的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荣誉奖,所以过了这么多年,我们今天在这里正式颁发给你.

这个颁奖仪式晚了22年,按照加州理工学院的惯例,获奖人必须亲临母校接受这个荣誉,而钱学森却是一个的例外。

Mr.MABLE:钱学森1979519,我们一直保存它,就是为了今天这个时刻。现在,我们可以当面交给钱先生了。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

钱学森手稿收集人

Mr.Mable:赫尔德布朗对于钱先生能得到这个杰出校友荣誉奖非常感兴趣,因为在他访问过中国之后,对钱先生在这里所做的一切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你知道赫尔德布朗当时是美国国防部长。

无论中美之间有着怎样的历史隔阂,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岁月依然是钱学森人生中的一段难忘旅程。

19358月的一天,上海码头像往常一样喧闹。自1909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从这里搭船前往海外求学的。

钱学森是留美庚款送出的第二十六批学生,这时,他已经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入学通知。在此之前,他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习火车头设计。

20年代,火车是中国工业化的希望。人们对这个新型的交通工具非常着迷。而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建国方略》中为中国铁路勾画的宏伟蓝图,使年轻的钱学森相信“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

交通大学是当时中国最好的理工科学校,这些拍摄于1926年的电影胶片记录了当时的学生生活。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档案馆 顾问

曾勋良:钱学森呢是1929年考入交大的,他原来是在北方读书,他所读的学校啊,是北京师大附中,对学生的教学比较活,学生不是死读书,而在上海交大呢,当时的特点呀,非常严格,对学生,很重视考试的成绩,当时计算成绩呀,要计算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来排名次,所以前头啊,他还是用他中学时候的读书方法,所以最早的两学期呀,他的成绩呀不算在班上顶尖的,因为他的读书方法是要活学活用的这一路。

在上海交大的档案馆里,我们发现了一份钱学森1934年的水利学试卷,这是一位曾教过他的老师特意保存下来的。

曾勋良:那么这次考试呢,据金悫教师讲,他出考题呀,每次考题里面总有一道特别难的题,他的目的,让学生不要自满,比如题出的很容易,都很容易考100分的话,容易自满,我就要给你们一两个难题,让你感觉到雪无止境,这么个指导思想来命题,在这次里面,他也有一道很难的题,6道题,一共6道题,他全部做对了,教师看了很高兴,拿这个考卷呀,到班上来讲,我教的考(卷)里面呀,还很少(有人)全部做对,这次我要给100分了,大家都看,那么钱学森本也都看到了,结果看到了,他在一个等式,连等式,第一个等式里面写NS,有那个注解,写到后面呢,他只写了个N,教师呢也没算他错,为什么呀,N是上面等下来的,等于等于,在检算过程,检算过程当中后面的那个,所以他打勾啊,就是一个勾,如果感觉是一个问题,他这一勾也要打一个点呀,没打,就不准备扣分了,他这个前面都是对的,钱老自己看到以后,他不满,他说我是工程技术人员,要么不写,写了就应该完整,教师请你还是扣分吧,老师嘛,尊重学生意见,就给他扣了4分。

除了不费劲就可以拿到好分数,当时钱学森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日后的科学天才是个痴迷的音乐爱好者,为了省钱,经常徒步到城里去听音乐会。他在上海交大的同学罗沛霖这样回忆:

两院院士

时为钱学森在上海交大的同学

罗沛霖:他在吹他那个中低音号,每天必吹半小时,我上次从他窗户外面走时,听到他吹,他(在)练习,很认真练习,那时学校里面也没什么别的音乐活动,就是一个铜管乐队。

毕业的时候,他得了Phi Tau Phi,那是一个奖励吧,另外学校给他了一笔奖学金,因为他全班是第一名,分数是很高的,没有一门不是九十几分的,他拿着钱去,跑到南京路,南京路上有外国商店卖的商品,买了一套格拉宗诺夫的音乐会圆舞曲,一个本子,里面有两张唱片,拿到我这儿来一块听,当时我问他,你怎么喜欢格拉宗诺夫,他说,因为他的色彩丰富啊。

如果不是1932年,一·二八凇沪战争突然爆发,钱学森也许不会改变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的初衷。而那一天,面对日本飞机肆意横行,中国军队完全无能为力,这场就发生在头顶上的空战使钱学森对正在学习的火车头专业全然失去了兴趣。

这是交通大学1934届学生自己制作的毕业纪念册。这里面收录来了钱学森在火车头前留下的两张照片。毕业前夕,钱学森和同学们一起到南口缅怀了中国最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为铁路工程史上留下的传世杰作,就此与火车头告别。

钱学森踏上了赴美深造的旅程,但这个看上去令人羡慕的学习机会却是来自一段深深的国耻。1901年,清政府与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签定了《庚子赔款》协定,按约定,清政府每年向八国支付巨额赔款。后来,美国将赔款转为退款办学,这件看似非常不错的举动却不能使身在异乡的中国人摆脱歧视的目光。

初到美国,钱学森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拿下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的硕士学位。之后他遇到了麻烦。要继续深造就必须到工厂去实习,而当时美国航空工厂并不欢迎中国人。

这时候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吸引了他的注意,因为著名的古根海姆基金会也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航空实验室,并由国际航空学术权威冯·卡门主持。

钱学森把自己要转学航空理论的决定写信告诉父亲,没想到却遭到了极力反对。父亲认为重理论而轻实践是中国几千年来士大夫的通病。这使钱学森感到不安,正在这时,父亲的挚友蒋百里将军来到美国。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最著名军事理论家,曾在日本学习军事,后又游学德国,对国际军事战略有不少深刻见解。他早就预言中日战争的爆发将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九·一八”事变后,他竭力说服将介石迅速发展空军,以适应战争需要。

此次,蒋百里在欧洲考察,看到德国空军的迅猛发展,他感到对航空飞行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改善飞机性能的决定力量。他鼓励钱学森要坚定自己的选择。

蒋百里回国后,立刻就去了钱均夫家里,把支持钱学森学习航空理论的想法告诉老友。不久之后,中日战争爆发,蒋百里为宣传抗战积极奔走,最终因工作过度劳累,于1938年病逝于广西。他没有看到中国抗日的胜利,更不知道钱学森后来成为了自己的女婿。但他应该感到欣慰,这位他曾经鼓励过的青年在几十年后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而1936 年,对于钱学森的一生来说是个转折点。

钱学森:我和蒋英总是回忆与冯·卡门在一起的日子。

在钱学森回国的行囊里珍藏着一张照片,这是他的恩师冯·卡门送给他的临别礼物。面对别离,这位74岁的老人难免生出一阵伤感,他在照片上用德文写下了:不久再见。但这个美好的愿望并没能在冯·卡门的有生之年得以实现。

1936年秋天,钱学森起程穿越美国大陆,到西岸南加州小城拜访冯·卡门,但他没有把握的是冯·卡门是否会接受中国学生。

早在没有移居美国之前,冯·卡门就已经是世界公认的航空理论权威,航空史上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滑翔机、齐柏林飞艇、喷气飞机,所有这些飞行的成功都与他的积极参与紧密相关。

冯·卡门是匈牙利犹太人的后裔,三十年代德国纳粹日益增长的反犹浪潮使他决定接受加州理工学院密立根校长的邀请来主持古根罕姆航空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冯·卡门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歌亭根力学学派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把航空飞行理论推荐给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在他的帮助下,道格拉斯公司制造出第一架全金属飞机,而南加州也成为美国飞机制造业的一个中心。

若干年后,冯·卡门在他的自传中回忆与钱学森的初次会面:这位个子不高、仪表严肃的年轻人,异常准确地回答了我的所有问题。他思维敏捷、富于智慧。我立即建议他转到加州理工学院来深造。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

钱学森手稿收集人

Mr.MABLE:我认为二人的关系不断发展,不仅因为钱本人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而且他可以很接近地理解冯卡门的想法。

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时为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学

范绪箕:有一次考试,卡门对纳粹有特别的仇恨,那么他就画了一个纳粹的“卐”字号,纳粹不是后来是“卐”字吗,他就教你说,如果这是一个梁,求它的剪切中心,他们一班的人,他上课的那一班人呐,都没做出来,就钱学森做出来了,冯·卡门对他就非常欣赏。

当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士的时候,世界航空发展又走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早期的螺旋桨飞机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飞机正从低速飞行向高速飞行发展,而要实现超音速飞行就必须找到改进飞机设计的计算方法。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谈庆明:在20世纪一开始呀,莱特兄弟实现了第一次的动力飞行,有人驾驭飞机,那个时候的飞机呀,我们流体学家,没有帮上他它的忙,因为理论跟实际是脱离的。

两院院士

时为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生

郑哲敏:那时候飞机每小时才几百公里,到了六、七百公里,接近声速时发生什么情况,工厂里没有设计的办法,钱学森给他的老师们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钱学森跟我说,灵极了,他说,理论上推导没有想到会那么灵,灵的范围比他设想的要大的多。

这个计算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被广泛用于机翼设计,并成为航空动力学领域的经典文献。

冯·卡门这样评价钱学森:“他在许多数学问题上和我一起工作。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以及天赋的数学才智,他非凡的洞察力可以准确地把数学与物理图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他帮我提炼了某些我自己的思想,使一些很艰深的命题变得豁然开朗。

钱学森到校不久,有三个年轻人找到冯·卡门,请他帮助他们搞一只探空火箭。而火箭在当时还属于幻想中的东西。

Mr.Mable:马利纳说服冯·卡门,让他们进行火箭研究。钱先生对此也非常有兴趣。

这并不是美国第一个火箭研制项目,但无疑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小组。钱学森担起了理论设计师的角色,他研究了大量关于火箭的原始资料,提出了采用逐次脉冲的喷气推进方案,从理论上证明火箭到达的高度可以由原来的1万英尺上升到10万英尺,从而达到探空火箭的需求。但是,火箭小组的最初试验既没有资金又缺乏经验,屡屡失败。

郑哲敏:那么实际上是捡破烂儿,自己掏钱去买东西呀,买这个买那个的,搞火箭试验,那么有一次,在试验室里头,出了个小事儿,把烟气挤出来了,这个烟气有点腐蚀性,就把有些设备搞得生锈了,那么,礼拜一上班,一看出事儿了,就罚他们去擦,罚擦干净,就把他撵出实验室了,撵出试验室,就到楼旁边找了一个地儿,就墙底下找了一个地儿,又做试验,那么有一天,正好,玛利娜向卡门去汇报,他们几个在做试验,出事儿了,有块铁片儿从玛利娜原来坐的位置飞过去了,要是玛利娜还在那就出事儿了。

Mr.Mable:他们把小组称为自杀俱乐部,因为火箭和火箭燃料的研究,实在充满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结果冯·卡门让他们到距离加州理工学院7英里以外的一个山谷里这样别人就找不到他们了。

这是钱学森与火箭小组的同事最初进行发射试验的基地的照片。在几十年后,这里成为了美国宇航局的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中心的所在地。

除了从事火箭研究外,在业余时间里,钱学森的兴趣主要是欣赏音乐和琢磨照像技术。

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时为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学

范绪箕:有的时候,我们到外面去逛那国际公园嘛,逛国际公园回来,有时候这个底片,拿来就自己洗,冲洗,冲洗呢,钱学森有时候就看,说是这个,这个山上面应该有一块云就好了,那么他就把别的片子呢拿来,别的照相的那个片子(上)那块云,就贴到这个上头,落上,就落上来拍。

这张照片就是他们当时的自拍作品之一。十分好客的冯·卡门与妹妹每周都邀请学生们在家里开一次学术讨论会,而在更多的时间里,冯·卡门的家里总是高朋满座,美国的企业家、军界将领以及不同领域的科学家都乐于与他成为朋友,倾听他的意见。

冯·卡门不失时机地向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介绍了火箭小组的研究成果。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火箭小组很快接到了军方的第一个定单,这个名为JATO的火箭起飞助推器很快就在飞机上得到了应用,他可以使飞机在很短的距离起飞。火箭小组因此获得了用于喷气推进研究的第一笔经费。这项成果促成了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建立,而钱学森正是这个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之一。

1940年,身为侨民钱学森脱离了涉及军事机密的研究,潜心钻研空气动力学理论。这时候,清华大学的周培源和几个中国同学来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时为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学

林家翘:就是他那会儿他有个汽车,开我们这几个人一块出去吃饭,吃晚饭去,我们几个人,就是郭永怀,钱伟长跟我,我们三个人加上他一个,四个人一个车,出去吃饭,吃晚饭,他很讲究,吃晚饭,他带我们,我们是刚做学生,刚做完,他是已经做事儿了,实际上他已经懂得花钱了,带我们吃那个那吃的,什么这样的,然后我们在车上就谈,在这个谈话里头,无所不谈,就谈我们以后要做什么事情,回国以后做什么事情,诸如此类的事情,个人谈个人的,个人当然已经看出来,个人走的方向不会是一样的。

194498日,英国伦敦的居民正在忙着晚餐,忽然一声呼啸划过夜空,接着就是一声巨响,一枚巨型炸弹从天而降,这枚炸弹就是被稀特勒称为“神奇武器”的V-2火箭。

这个令白宫万分震惊的消息并没有使冯·卡门感到恐慌。在美国参战不久,他就说服军方邀请钱学森参加一项非常机密的研究工作。钱学森与马利纳共同完成了美国第一个军用远程火箭的设计。

这是194412月,钱学森作为火箭理论组组长,参加了美国最早的一枚列兵A火箭的试验工作。

郑哲敏:45年,德国节节败退的时候,那么将军就派钱学森老师,包括钱先生,组成了一个四、五人的一个团,跟着美军前进。

在他们(冯·卡门和钱学森一行)到达之前,苏军已经抢先一步缴获了德国导弹工厂里的导弹,并把大批技术工人带走,但钱学森还是在达皮那芒德的导弹秘密研究基地,发现了惊人的事实。

德国人正在研制一种射程可以达到美国纽约的远程火箭,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以冯·布劳恩为首的一大批火箭专家乐于为美国效力。

在这个地方,他们还遇到了一件很难堪的事情——卡门和钱学森一起审讯了他们的老师路德维西·普朗特,他是世界公认的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在大战中为希特勒纳粹服务。

这是一次“不可思议”来会议这奇特会面。师生三代空气动力学家,分别为德国、美国以及中国作出重要贡献。

后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钱学森参与撰写了一份名为《迈向新高度》的展望与规划报告,它为美国空军绘制了一幅探索外太空星际航行的宏伟蓝图。因此,钱学森被美国军方赞誉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46年,钱学森接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聘请,(一年后)成为这个学校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此外,他还承担了探索核动力火箭的研究任务,为了执行这个计划,钱学森开始奔走于五角大楼与实验室之间。所有人都毫不怀疑地认为,钱学森拥有不可限量的前程,而就在此后不久,他却陷入了危机。

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念钱学森:10月的最后一天,我把头条留给他
冯·卡门和钱学森
SpaceX致敬一位吊炸天的中国科学家丨36岁成加州理工终身教授,以上校身份自由出入五角大楼
钱学森的科学大师之路
加盟“火箭俱乐部”
24岁留美的钱学森:无论多优秀都被歧视,一场电影后坚定回国之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