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8年漯河农业发展报告
2008年漯河农业发展报告

编辑:系统管理员   审核:计算中心[A]   发布时间:2010年7月2日  浏览量:900
    2008年,在政策带动,科技支撑,上下努力和天气有利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漯河市农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11亿元,增长6.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59亿元,增长6.4%。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恢复性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的接连实施,民生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一、2008年全市农业形势
1、全市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注定2008年是出彩的一年,全年基本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风调雨顺,夏粮、秋粮同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突破160万吨大关达166.02万吨,连续三年创历史纪录,连续五年持续增长。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389.43万亩同比增长2.3%。
夏粮播种面积209.51万亩,比上年增长4.4%;夏粮总产94.76万吨,比上年增长7.4%;夏粮单产452公斤,比上年增长5.1%;全市夏粮总产、单产同创历史新高(夏粮总产、单产原最高水平是2007年的88.26万吨和430公斤);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45.85万亩,比上年增长3.9%,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72.8%。
秋粮种植面积179.93万亩与上年持平,秋粮总产71.26万吨是仅次于2006年的第二高产年(2006年72.18万吨),比上年增长4.5%;秋粮单产396公斤,比上年增长4.5%。
2、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2008年全市经济作物面积除烟叶面积大幅增长23.7%外,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油料、棉花、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分别为23.37万亩、29.85万亩、84.78万亩和23.85万亩,同比分别下降16.9%、21.1%和7.1%和0.8%;油料、棉花、瓜果类总产量分别为4.25万吨、1.94万吨和44.98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3.5%、20.7%和16.3%,蔬菜和烟叶总产分别为207.28万吨和0.9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和28.3%。从经济作物面积和总产的减幅看,面积减幅大于总产的减幅,即单产仍是增产。全市经济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减幅较大,对于整个种植业来说一定的面积是产量的保证,面积的减少意味着产量的降低。
3、畜牧业生产快速恢复。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生猪和奶牛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广大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加之畜产品价格持续全面大幅上扬,全市畜牧业生产逐渐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生猪生产产销两旺,补栏加快。新增养殖场较多,生猪存 出栏大幅回升,2008年生猪存栏达195.8万头,同比增长13.7%,出栏304.8万头,同比增长7.9%。二是家禽发展势头良好。家禽存栏1819万只,同比增长6.1%,家禽出栏2353万只,与上年持平。三是奶牛养殖效益看好,牛羊生产发展继续保持平稳走势。四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主线。养殖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规模养殖 圈舍养殖和养殖小区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流,呈现出饲养量大、科技含量高的特点,科学饲养等技术已在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2008年,全市畜牧业生产实现稳步增长,肉类总产量24.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6%;禽蛋产量11.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2%;牛奶产量13.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2%。
4、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速。2008年漯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30元,比上年增加663.1元,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其中,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940.48元,增加332.4元,增速达20.7%,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0.1%,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7.3个百分点。农民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2980.78元,比上年增加290.5元,增长10.8%,对纯收入的贡献率为43.8%。农民获得的转移性收入人均136.8元,比上年增加28.5元,增长26.4%。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171.94元,比上年增加11.6元,增长7.3%。
5、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漯河市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农户固定资产投资达17.7亿元,较上年增长13.0%,其中:住宅投资达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农户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达6.9亿元、4.2亿元、6.7亿元。
二、粮食增产及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
1、播种面积增加。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达创记录的389.43万亩,从根本上保证了粮食生产的丰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党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的贯彻落实。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具补贴、小麦最低保护价提高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提高了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种植玉米 小麦等作物相对蔬菜 棉花而言容易管理,省工省时 。因此,粮食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气候条件整体有利。小麦和玉米是漯河市的主要粮食品种,2008年在粮食作物播种期间,全市气温适宜、光照充足、墒情良好。小麦越冬期间的低温雨雪天气有效抑制了部分冬小麦的旺长,降低了春季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和程度;玉米等秋粮播种基础较好,多数玉米实现了适时早播。
3、优良品种覆盖率高、品种对路。近年来,漯河市粮农种植粮食绝大部分是通过种子公司购买的良种,全市优良品种覆盖率近100%。且多数粮农在农技人员指导下,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选用适合自己土地种植的品种。
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1、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着力解决好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农民外出就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外出务工人数稳步增加,外出务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8年全市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达49万人,比上年增长6.2%;农民外出从业收入人均1267.91元,比上年增加224.4元,占工资性收入增量的67.5%,增长21.5%。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户建房投资的持续增加,使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务工获得的收入有较多增加。2008年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544.98元,比上年增加84.2元,增长18.3%。
2、农产品价格上涨,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2008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上升,尽管第四季度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但就全年看,主要农产品价格仍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农民出售小麦价格比上年上涨5.6%,出售玉米价格上涨12.4%,出售蔬菜价格上涨10.1%,出售瓜果类价格上涨7.9%。农民出售肉猪及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7.2%,出售仔猪价格上涨1.1   倍。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拉动下,2008年农民出售农业产品收入人均增加191.71元,增长20.6%;出售牧业产品收入人均增加 91.27元,增长7.9%。
3、农业丰收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出售粮食536.19公斤,比上年增加79.1公斤,增长17.3%,其中:小麦、玉米的出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32.9%。据测算,因出售量的增加2008年农民出售粮食人均增加收入119.2元。
4、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力度加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保证。2008年,全市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规模大幅度增加。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累计达20752.5万元,比上年增加9808.48万元,增长89.6%;亩均补贴达到86元,比上年提高41元。小麦、棉花等良种补贴达2198.48万元,比上年增加1093.98万元;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987万元,比上年增加407万元。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全市农民得到的各项政策性补贴收入人均103.81元,比上年增长63.6%。农民不仅从各项政策性补贴中直接得到了实惠,更重要的是,其产生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全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粮食连年增产丰收,存在困难。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如果出现旱涝灾害天气,将直接影响到全市的粮食生产。二是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影响农民种粮的资金和劳力投入,势必影响粮食生产的持续增产。
2、虽然畜牧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忧:一是牲畜疫病难防治。虽然全市无大的牲畜疫病发生流行,但对散养户及小型养殖户来说,牲畜疫病防治仍是最头疼的一件事,特别是生猪饲养尤甚。近年来牲畜疫病呈现出非典型症状、混合感染、不好诊断的特点,疫病抗药性明显增强,死亡率较高。二是饲料及仔猪价格涨幅过大。2007年下半年以来,以生猪为代表的畜产品一路上涨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饲料及仔猪价格的上涨增加了成本,大大的压缩了养殖户的预期收益,(混合饲料均价比上年上涨1.3倍,仔猪价格由上年的15-16元/公斤上涨到48-50元/公斤购一头仔猪需600-700元)。三、生猪价格较快回落。五一节过后生猪价格回落较快,由节前的16.4-16.8元/公斤,以每天3-4角的速度降至13-14.4元/公斤,9月份生猪价格最低达12元/公斤以下,对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心存疑虑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
3、农民增收的空间缩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民生产费用支出明显增加。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比上年增加253.1元,增长17.6%,其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增加120.8元,增长24.4%。二是农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收入增长乏力。在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84.1%,二、三产业收入仅占15.9%。三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8年后期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下行态势,第四季度全市生猪、玉米、棉花、大蒜等农产品价格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通过市场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四是农民工回流给农民持续增收带来难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后期全市返乡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08年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了2.9个百分点。如果2009年农民外出就业形势未能好转,农民增收将会面临更大困难。
四、推进农业发展的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确保粮食生产。一是要大力改善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粮食补贴方式,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广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养殖户的信心:一是加强疫病的防控能力,把疫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二是建立健全畜产品价格的监测预警机制,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使养殖户吃了大苦头,能够及时的预测畜产品价格能够使养殖户增强信心。三是政府在落实中央对畜牧业的补助和扶持政策的同时出台自己的优惠措施,鼓励和保护全市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尽快把畜牧业由农村的支柱产业变为主导产业。
3、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类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有序外出。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经营场地、工商登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培训力度,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和能力。
4、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和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乡村工业。充分利用粮食、畜禽等农产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交通、商贸、文化、卫生、居民服务等农村服务业,改善农民消费环境,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搞好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5、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必要时可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大执法力度,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以及乱涨价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种植面积,及时增加农资综合直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牛补贴170万,养猪补贴80万,养羊补贴50万?
安徽:夏粮丰收强底气 农业发展增后劲
从农民收入构成看玉溪农民持续增收的难点和重点
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广东近年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结构变动情况分析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