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06-11-01
我国早稻分布的地域很广,从长江流域到南海之滨都有种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及长江流域部分省市。近几年,我国杂交早稻的种植面积约占当年杂交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0%左右。在杂交早稻种植区,广东、广西等省区热量条件好,早稻生长季节长,长江流域双季稻种植区早稻生长季节较紧。要发展杂交早稻,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①早、晚两季温光资源丰富,双季稻生长季总积温达5300℃左右,这样使早、晚两季高产,才能算是充分利用了温光资源,高产高效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②选用比常规早籼增产的杂交早稻组合,而且搞好早、晚两季组合搭配;③必须在劳动力充裕的地区开展,力争不误农时。
1. 因地制宜, 选好组合
在南方稻区, 尤其是长江流域, 影响杂交早稻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组合的生育期太长, 因为发展杂交早稻的目的是早、晚两季杂交水稻都能平衡增产,全年丰收。若杂交早稻组合生育期太长,过早播种,遇早春低温就会造成烂秧、死苗等现象;推迟播种,又会影响晚稻的正常栽插。因此,使用熟期偏迟的组合,难以做到两季平衡增产。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选用早熟、高产、抗性好的优良组合。
选择杂交早稻组合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在适期播种插秧的前提下,所选用的早稻组合能正常成熟收割(一般要求在7月25日以前),否则,若生育期太长,为了及时栽插晚稻而不得不割青早稻,将会使早稻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得不偿失;②后季作物特别是杂交晚稻不至于因为早稻收获期而影响其播种期或插秧期,一来是因为晚稻播种期推迟,难以保证晚稻在安全齐穗期齐穗,影响其结实率;二来是因为若晚稻插秧期推迟将使秧龄偏长,造成晚稻减产;③选用的组合必须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一定的抗性等。
通过实践,各地都摸索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如广西桂南地区温光资源丰富,选择迟熟的汕优桂33,桂北地区温光较差,选早中熟威优64、威优35、威优402、优Ⅰ200、培两优288等, 湖北等地选用中熟的博优湛19等。此外,还有一些早中熟杂交早稻组合如威优49、威优48-2、威优1126、威优华联2号等在生产上应用。
2. 精心处理种子, 科学浸种催芽
(1) 种子精选和消毒。杂交种子由于是异交结实,颖壳较薄,且闭合不严,细胞组织比较疏松,易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易吸湿回潮,降低发芽率。为此,浸种催芽前应将种子翻晒1-2天,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既可增强种皮透性, 增进酶的活性, 提高发芽率,又可使种子含水量一致,使其发芽率整齐一致。晒好后的种子用清水选种,以去掉极不饱满的种子和有黑粉病的种子。
选种时应注意,不要用浮力较大的泥水和盐水选种,而只要用清水选种,这一点与常规稻选种有所差别。因为杂交稻种子即使是饱满度不足,仍可用来做种,只要它不丧失发芽率,采用浮力较大的泥水或盐水选种,容易将有发芽能力的不饱满种子选走,造成浪费。
杂交稻种子消毒方法与常规早稻种子基本相同,可用0.1%~0.2%的"401"浸种1~2天, 或用稀释1000倍的50%多菌灵浸种1~2天, 或者用300-500倍强氯精浸种。注意催芽前要先在水中预浸10小时左右捞起, 洗干净, 以免影响发芽。
(2) 催芽  催芽就是控制一定的温度、水分,使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提早发芽的一种措施。水稻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7℃~38℃, 而早稻催芽一般都在气温很低的春季, 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温方法进行催芽。早稻破胸阶段所需的适宜温度不要超过38℃, 催芽以26℃~28℃保温催芽较好,这是因为杂交稻种子的耐热性较差,一定要掌握好温度。早稻催芽的方法很多,有温水催芽、蒸气(温室)催芽、草囤催芽、温床催芽和地坑催芽等。催芽的过程一般可划分为露白前、露白到齐根、齐根到齐芽、齐芽后炼苗等几个连续的阶段。催芽时应掌握好“高温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和摊凉炼芽”的原则。下面根据各地总结出的早稻浸种催芽的经验介绍几种催芽方法。
1) 温水快速催芽法, 选避风保温的地方, 铺一层24~30厘米厚稻草,将事先准备好的水缸放在上面, 向缸内倒入40℃左右的温水(含强氯精液), 把沥干的种子放入温水中, 边倒边搅拌, 使之受热均匀, 并控制水温在38℃左右, 然后用薄膜封缸口加稻草堆紧保温。5~6小时后取出种子, 稍沥水, 用稻草盖好让其带温露种18~19小时。经第一次露种后,一般有5%~10%的种子开始露白。再用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浸种,但浸种水温应降至35℃~36℃, 浸种时间应缩减为2~3小时, 露种时间延长到21~22小时。经第二次露种后,破胸率可达85%左右。再用上述方法进行第三次浸种,水温保持32℃~33℃, 浸种1~1.5小时, 露种到齐胸为止。破胸后,用35℃温水淋洗沥干, 趁热上堆, 保温催芽。这种催芽技术,安全保险,发芽率高。根据湖南益阳农业局的结果,其发芽率可达91.3%和93.5%. 应该注意的是: 盛具、缸、覆盖稻草都必须清洗,除尽其他谷粒。
2) 多起多落浸种催芽法  用编织袋(农民又称蛇皮袋)将种子装好, 放在35℃~36℃的温水中浸种4小时, 起水后趁热用薄膜将种子袋包扎好,进行保温保湿催芽。隔7~8小时,再放到35℃的温水中浸2~3分钟, 取出沥干继续催芽, 如此反复进行, 直到破胸为止。用这种方法,从浸种到开始破胸,只需18小时, 48~52小时破胸基本结束。根据试验结果,这种催芽方法平均发芽率可达97.9%,比常规方法有所提高。
3) 锅内温水破胸法  把杂交早稻种子浸足48小时, 起水沥干, 装入蛇皮袋或布袋。在锅内放15~20厘米深的水, 烧至75℃~80℃便息火, 然后在离锅水面3~5厘米处搁上一排小木棍, 上放种子, 种子量以不顶着锅盖为宜, 锅盖应为拱形,过一段时间,检查水温,若温度下降至10℃~20℃时, 再烧微火使锅内温度升至30℃左右,一般这样处理24小时即可全部破胸。
4) 小地窖催芽法  选择背风向阳、土质坚实、地势高燥的地方,挖一深75厘米、直径85厘米左右的园形地窖, 地窖四周筑小埂,以防雨水流入。在地窖底铺一层树枝竹条,枝条上和窖的四周再放一层10~12厘米厚的草(稻草也可加热处理)。草上再垫草席和晒垫。把浸种48小时的早稻种子先用温水洗澡后, 再用箩和袋装好后放入地窖, 箩和袋的周围和上面用稻草填满, 地窖口用薄膜盖好, 压紧。在气温正常的晴天,经8~10小时后窖内温度升高,此时应进行翻谷, 以后每隔2~3小时翻谷一次。掌握破胸前温度不超过38℃。经20小时后, 破胸率达90%以上时, 吃一次约30℃的温水, 并翻拌一次, 减少覆盖物, 种芽就可催好。
5) 温室蒸汽催芽法  温室蒸汽催芽是利用温室蒸汽控制温度和水份,以满足种子发芽时的需要。温室催芽发芽快,发芽率高、出芽整齐,适宜于大批量或集体催芽。催芽用的温室,应保温严密,力求升温快。室内搭架盛放发芽盘或箩筐等。浸好的种子进温室前3~4小时开始烧火,预热温室。种子摊放不宜太厚, 约10~12厘米。应注意, 要严格控制室内和种子温度, 保持在35℃~36℃, 过高容易烧种。种子要定期翻动,当水分不足时,可边洒水边翻动,以满足种子对水分的要求,防止因缺水而导致根长芽短现象的出现。另外,应注意将煤烟等有毒物质引向室外。温室再度使用时,应用药剂消毒。
6) 煤灰催芽法  将浸好的种子先用温水掏种以提高种子温度, 然后与过筛后除去杂质的煤灰拌匀催芽。煤灰先用开水淋湿至手捏成团,指缝稍有水出为好,趁热与种谷拌和成堆,外加覆盖物,每30千克煤灰可伴种50千克。气温过低时,可用大茶壶或瓦罐装上开水,周围包上稻草,埋在谷堆中央增温,经约24小时,即可长出根芽, 此时进行翻堆并取出水壶, 以后再翻动1~2次即可。这种催芽方法比较稳妥,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是种子量较少时的一种很好的催芽方法。
以上是杂交早稻催芽的几种方法,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早稻催芽还应提请农户注意:①要防止谷种“现糖”。从开始催芽到破胸,若温度过低,氧气不足.芽谷生活力下降,养分外渗,此时微生物在谷壳上繁殖,芽谷发粘有酒气,俗称“现糖”。若出现这种情况,应把种谷放在25℃~30℃的温水中漂洗干净, 再重新上堆催芽;②要防止高温烧芽。谷种破胸前,呼吸作用加强,散热多,若谷堆升温大于40℃时, 就会出现高温烧芽。因此催芽时,要经常翻动或适当摊凉,防止烧芽;③种子催芽以后,要适当炼芽。因为催芽时温度都在25℃以上, 而早春秧田土温和气温都在10℃~20℃左右, 若把刚催好的芽谷立即播到田里, 幼芽因温度突降,生长易受阻碍。为了增强幼芽播种后尽快适应外界条件的能力,催芽后应在室内用逐渐降低温度的办法进行半天以上的摊芽炼芽。④早稻浸种催芽技术性强,操作不慎易出差错,建议请有经验的农户或技术员作指导,或委托农技站集中浸种催芽,这样保险、安全,不误农时。
3. 适期播种, 培育多蘖壮秧
俗话说:“秧好半年禾”。说明秧苗好坏,对水稻整个生长发育及产量有着重要作用。杂交早稻本田基本苗数比常规稻要少,只有通过培育带蘖壮秧以蘖代苗,以低位大分蘖成大穗来弥补穗数的不足、实现高产。
与直播相比,育秧具有很多好处,它既可以缩短本田生育期,充分利用土地和季节,增加复种指数,解决季节矛盾,又可让水稻苗期在小面积的秧田生长,便于精细管理,确保质量。通常所说的壮秧,一般具有以下形态特征:①秧苗矮壮,茎基扁蒲,叶身挺立不弯,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健壮;②根多发白,发根力强,白根多,无黑根和腐根;③叶色青绿,不浓不淡,无虫伤及病斑;④生长整齐一致,清秀健壮。
早稻播种期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播种时的气温条件。当常年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 根据天气预报, 在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薄膜保温育秧可适当提早播种。其次,要考虑移栽期天气条件是否适宜于秧苗成活。水稻安全移栽的温度指标为日均温稳定通过15℃。再次, 三熟制早稻还必须考虑前作的收获期, 晚稻插秧期等, 否则会影响前后作物的生产。
目前,在长江流域推广的几个“当家”的早杂组合,生育期都属于中迟熟类型。因此在播种上,要适时早播,并与保温育秧结合起来。在早播的条件下,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稀播、匀播  根据研究,秧苗的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生产率、单株千粒重、茎基宽、发根力及氮糖含量等均随播种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说明稀播是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壮秧的关键。根据浙江瓯海县试验,秧田播种量以每公顷225~300千克为好。为保证稀播、匀播,要做到带秤下田,按畦定量。秧苗达1.5~2.0叶时移密补稀, 匀苗促蘖。
(2) 延长覆膜时间, 增加秧田积温促进分蘖发生。适时早播,温度偏低,易受冷空气袭击。要想解决早播与低温的矛盾,采用地膜(或薄膜)覆盖是个好办法。薄膜覆盖以搭架为好。薄膜秧比露地育秧带蘖数多,秧苗素质优,且随着覆膜时间的延长,叶龄、苗高、带蘖数增加,特别是能增加低节位分蘖,还可提早成熟1~2天, 产量也有所提高。揭膜时间宜在5叶期左右,根据天气情况而定。
(3) 用多效唑处理秧苗促分蘖。多效唑处理秧苗或种子,能控制苗高,促使秧苗分蘖,提高秧苗素质。多效唑控长促蘖技术简便易行,且效果稳定,具体做法是:在秧苗一叶一心期(约为播种5天后)施用,迟施效果差。施用前1天放掉秧田水层, 次日按生育需要用水。施药量为每公顷1500千克浓度为百万分之三百的药液最好。如果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每666.7平方米(1亩)用量为150~200克加水100千克, 应用足量药液均匀喷雾。另外,还可用多效唑浸种,方法是用百万分之三百浓度的溶液浸种12小时, 10克15%的多效唑加水5千克可浸种子7.5千克。
(4) 采用两段育秧, 由于前作的影响, 在不得不推迟插秧的情况下, 如果秧龄超过40天, 最好搞两段育秧。两段秧秧苗素质明显提高。
(5) 注意配方施肥, 杂交早稻生育前期温度较低, 分蘖较慢, 施足基肥, 增施磷钾肥是增多分蘖的重要一环。根据试验,在秧苗30天秧龄时,施磷肥与未施磷肥秧苗比较,单株绿叶数多1片, 单株分蘖多1.2个, 带蘖株率高50%以上。施肥方法是:每公顷用人粪尿7500千克, 225~300千克磷肥,75~150千克钾肥作基肥, 一段秧在2叶1心时每公顷施纯氮45~60千克作断奶肥, 5~6叶时施纯氮90~105千克作保蘖肥, 插秧前3~4天看苗施起身肥,以利大田早分蘖。小苗两段秧第一段寄秧前喷施适量磷酸二氢钾。
4.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
水稻的适宜移栽秧龄(播种到移栽期间秧苗生长天数),因品种特性、播量、育秧季的光温情况、营养条件、育秧方式及移栽方法不同而有差别。当移栽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7℃时, 土温低于15℃, 不利于根的生长。若维持时间较长, 易出现"座蔸" 现象。因此, 移栽不宜过早。适宜的移栽秧龄是5.5~6.5叶, 此时秧苗素质的理想株形是:叶片直立,秧苗富有弹性,白根多,茎基扁平,带分蘖,百株地上部分干物重3克以上, 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
适宜的栽插密度是水稻获得高产的中心环节,合理的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秧苗素质等等因素来综合分析确定。杂交早稻虽有穗大优势,但要大面积高产,必须保证单位面积上有一定的有效穗数。而不同的组合,经济性状不同,穗粒结构的比例不一样。如威优49每亩有效穗低于375万时, 大面积单产难以过每公顷7500千克, 若超过420万穗, 每公顷产量虽超过7500千克, 而每穗的实粒数明显减少,失去了杂交稻穗大的优势。实践证明,杂交早稻要获得高产,一般要在争取多穗的基础上攻大穗,走穗粒兼顾的路子。杂交早稻虽然存在很大的分蘖优势,但是早稻生长的季节内温光资源不足,即使肥料充足也未必能充分吸收,分蘖缓慢,这就需要靠适当增加基本苗来获得足够的有效穗,为高产打下基础。
一般杂交早稻的栽插密度可选择10厘米×23厘米(3寸×7寸)、10厘米×27厘米(3寸×8寸)、13厘米×20厘米(4寸×6寸)、13厘米×23厘米(4寸×7寸)、17厘米×20厘米(5寸×6寸)等规格。分蘖力较强但穗型小的组合,如威优49等,每公顷要插足基本苗150万以上, 分蘖力较弱但穗形大的组合,如威优35, 每公顷应插基本苗120万以上, 象威优38等组合, 分蘖性中等, 相应基本苗应在每公顷135万左右。插秧时,每穴插3~4苗(含分蘖苗), 也就是若平均每根谷苗带1个分蘖, 则每穴插2粒种子的秧苗。
5. 合理施肥, 足底早追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说明肥料在作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产量高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的施肥方法、施肥量必须根据土壤、品种特性和生育阶段来决定,即所谓因时、因地、因品种制宜,才能获得高产和高效。杂交早稻与常规稻比较,生产上有两个较明显的特点,一是杂交早稻基本苗插得比常规早稻要少,必须依靠一定的肥力水平来促进分蘖的发生;二是一般常规早稻在抽穗扬花后25~30天左右灌浆基本结束,而杂交稻要在开花后30~40天后才能结束, 存在两个灌浆高峰期, 亦即通常所说的"二次灌浆现象"。在施肥上应针对这个特点,既要保证前期早发,以保证有效穗,后期又要补肥,防止其早衰,以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夺取高产。
首先,基肥要足。基肥是水稻插秧以前施用的基本肥料。它的作用是使栽秧后秧苗早生快发,另外也可改善土壤结构的肥力水平。基肥应用有机肥如绿肥和饼肥与化肥兼顾使用,以防止土壤过早脱肥。移栽时天气温度较低,需要少量速效肥料作面肥施在土壤表层。总基肥量占大田总施氮量的60%左右。
其次,追肥要早。杂交早稻主要依靠分蘖成穗夺取高产,分蘖肥要早施而且要用速效肥,以利分蘖早生快发,一般双季杂交早稻在移栽后5~7天追施, 三熟制杂交早稻在移栽后3~5天就追施,此次追肥主要施用氮肥,用量占大田总施氮量25%~30%。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应浅水或放干水撒施,并在施用后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以利植株根系的吸收,减少肥料流失,充分发挥肥效。
第三,穗肥要巧。穗肥的作用是促进颖花多分化,并保护颖花的发育,以增加颖花数,提高结实率。具体施用时期是在倒三叶出生时和在剑叶展开时分别施用一次,而且以第二次施肥为主。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在幼穗分化时未见脱肥,应少施或不施,以免引起徒长、倒伏。施用穗肥应选用速效氮肥。
第四,适当施用粒肥。粒肥的作用是增加植株叶片含氮量,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止早衰和死亡,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光合作用产物及运转效率。粒肥的氮素施用量一般不超过总施氮量的10%~15%,并配以适量钾肥。若抽穗扬花期施肥,必须避开开花时间,最好在下午撒施。此后施用粒肥,应尽量采用根外追肥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应当注意,对长势较旺的贪青田,粒肥只能喷施磷、钾肥,不能追施氮肥。
根据湖北农业厅的试验结果,杂交早稻大面积产量过每公顷7500千克,在中等肥力条件下, 总施肥水平以每公顷施纯氮150~187.5千克为好, 氮、磷、钾比例1∶0.5~0.7∶1,底肥除足量有机肥外, 中层宜施入碳酸氢铵等"暖性肥料"; 磷肥主要作底肥、面施;钾肥以追施为主。具体施用方法是:除有机肥外,底肥的化肥用量每公顷为碳酸氢铵450~600千克, 过磷酸钙375千克,追肥用量为尿素12.5~150千克, 分蘖期施氯化钾7.5千克,始穗期看苗补施尿素30~45千克, 粒肥用尿素7.5~15千克、磷酸二氢钾1.5千克或亚硫酸氢钠150克兑水600千克喷施。
6. 科学管水,适期收获
杂交早稻对水分的要求与常规水稻基本相同。在正常的条件下,总的原则是浅水插秧、寸水活蔸、薄水分蘖、适时晒田,孕穗及扬花期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
前面我们谈过,杂交早稻主要靠分蘖成穗、达到预期穗数,因此,水浆管理上也应促早分蘖和分蘖成穗。插秧期至返青期灌寸水(3.3厘米)以利护苗,有利于早发根、早返青,防止因插秧造成的根、茎、叶伤害而导致叶尖枯死;返青后用薄皮水,以利提高泥温,促进扎根快发,力求在插后20~25天尽早达到计划穗数的苗数。当达到计划苗数后,应及时排水搁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防止无效分蘖争夺养分。晒田既不能过早,过早会使大田达不到高产的有效穗数,过迟又会造成无效分蘖多、群体过大、田间阴蔽,诱发病虫害,甚至倒伏减产。晒田必须是“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根据湖北农业厅的试验结果,在湖北正常条件下,秧田的分蘖在移栽前已有2片叶以上的, 都有成穗的可能, 大田5月16日前的分蘖成穗率可达95%, 5月20日前的分蘖成穗率亦可达80%~85%, 但5月底分蘖的成穗率仅有30%左右, 而且结实率只有50%。可见,以水控苗的时间应在5月20日前,即“时到不等苗”, 如果在此时之前已达计划苗数,也应及时晒田,即“苗到不等时”。晒田晒到田中微裂,白根跑面即可。
孕穗期至开花期田中要保持浅水层,坚持浅水灌溉、湿润壮籽。稻穗发育期间气温较高,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应避免脱水。在抽穗扬花期,如果遇上“干热风”天气,在水源条件好的地方采取日灌夜排的方法,以调节群体小气候,有利于抽穗扬花和结实。灌浆成熟期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以提高土壤供氧能力,保持植株根系活力,达到以根保叶的目的。由于杂交水稻两次灌浆明显,使得水稻灌浆期拉得较长,有时同一穗上籽粒灌浆期相差达10天以上, 因此, 后期要注意勿断水过早, 以免造成部分籽粒充实度不好, 秕粒数增加。
杂交稻分蘖穗较多,籽粒成熟的时间相差较大.不能按常规水稻的成熟度来判定收获期标准。一般情况下,只要季节允许,应等到成熟度达到95%以上才开始收割。
7. 注意病虫草的综合防治, 做到丰产丰收
杂交早稻的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应坚持预防为主, 因地制宜地利用耕作、栽培、化学、生防等措施综合防治。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以防种子带病;在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期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搞好杂草防除。
【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响湖南早稻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及防治对策
【技术专题】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粮油,栽培技术
2009年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早稻杂交新品种香两优68栽培要点_何春梅
水稻浸种催芽关键技术(完全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