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猪生产投资指南及猪场建设
(二)猪场建设
(一)投资指南                               (二)猪场建设
.概述                                          .场址选择
二.经济效益及影响因数
二.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三.规模养猪经营方式
三.猪舍建筑设计
四.投资决策与计划
四.猪场设备
五.其它
概述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猪种资源丰富,在猪种选育、饲养管理、猪病防治、猪粪处理和猪舍建筑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自1978年以来,我国养猪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世界养猪生产中的比重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生猪年末存栏数为3亿头,占全世界的39%;出栏生猪1.6亿头;猪肉产量800多万吨;人均猪肉占有量9.o千克。1997年我国生猪年末存栏数达4.7亿头,占全世界的50%;出栏生猪5.6亿头,占全世界的49%;猪肉产量4300万吨,占全世界的49%人均猪肉占有量34.8千克。然而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均肉类占有虽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仅为世界最高水平(363.48千克)约丹麦的 1/10,约相当于美国的3/10,欧盟的4/10。国际市场方面,我国是世界活猪出口大国,1990年活猪出口300万头,猪肉出口为12.42万吨,猪肉罐头为9.09万吨。出口的主要市场位于我国周边地区,有朝鲜、俄罗斯等东南亚和欧洲国家,还有香港和澳门等地区。事实上世界肉类食品市场的空间还很大,如我国近邻的日本,就是世界第一进口猪肉大国,另外德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都是猪肉进口国。因此,随着我国养猪生产的规模化、节约化、科学化,随着养猪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疾病防治能力的加强、猪肉品质的改善,我国养猪业走向市场是完全可能的。
返回
.经济效益及影响
1.影响因数
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分为外部和内部。外部因数有市场需求,供销渠道,价格政策等;内部因数有猪种及其繁育技术,饲料和饲养技术,疾病防治及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等。
2.养母猪的效益与影响因素
①品种:母猪的品种和杂交组合不同,产仔数及仔猪育成率也不一样。一般而言,我国地方猪种产仔数及仔猪育成率较高,而国外引进猪种的产仔数和仔猪育成率较低。
⑧市场波动情况:这不仅直接影响母猪本身的饲养成本,而且影响苗猪的销售价格和渠道,从而影响母猪的经济效益。
③生产组织与管理:生产组织与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母猪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是影响母猪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饲料来源与供应情况:饲料来源广泛,供应充足,能确保以较为理想的价格购入优质的饲料,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母猪生产水平。
⑤猪舍的利用率:如果一个猪场结构布局合理,猪群生产组织得法,则整个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均能确保高效。
⑥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以劳动定额(每个劳动力所饲养猪的头数)和每个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品数量及产值来衡量。
综合来说,养母猪的收入主要是靠出售断奶仔猪和淘汰母猪,支出主要有母猪本身和哺乳仔猪的饲料耗、种公猪和后备母猪的部分饲料消耗以及人工工资、医药、水电、猪舍折旧及共同管理费等。
3.养肉猪的效益与影响因素
从收支情况看影响养肉猪的经济效益有内部技术和经营管理以及外部市场诸因素。内部因素表现在肉猪生长的快慢、耗料高低、死亡多少等,这些受到猪种及其杂交组合、饲料营养、饲养管理技术、疾病防治技术所制约。外部市场因素表现在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的变化,其受饲料市场和猪肉市场上的猪粮比价、猪肉供求关系所制约。就要看上述内外因素的影响如何,当内部潜力充分发挥,并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就有可能赚钱,甚至嫌大钱。若对市场价格周期的估测正确,就有希望取得养肉猪的更大的经济效益。
4.生产盈亏风险及抵御
多年来,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是呈现波浪式的,周期长短段不一。分析多年猪价的波动,基本上是遵循“猪少价高,利大多养,猪多价低,利小少养”的轨迹变化的。为适应市场需要,抵御养猪生产的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①开发饲料资源;②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商品猪质量;②加强基础建设,包括良种繁育体系和饲料工业体系、卫生防疫体系;④适度规模经营,加速产业化进程,开发深加工;⑤最好要能理顺猪粮比价,使养猪生产者有利可图,一般以不低于6:1,最好在7:1~8:1。养猪生产者应在生猪发展周期中估测猪价的波动,决策投入或退出、扩大或缩小养猪生产。当猪价低、利润少时,投资或扩大养猪生产较理想。而在养猪生产盈利高峰时,应逐步缩小甚至临时停止养猪生产,可谓“见好就收”。如决策得当,就可获取最大利润。
5.提高规模生产养猪的经济效益
规模养猪场要提高经济效益需从三个方面来抓,即降低饲料费用,提高母猪单产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其详细途径和方法见图。....图表请点击
返回
.规模养猪的经营方式
1.单一经营
单一经营是指仅生产某一类型的猪,如种猪扩繁场专门繁殖生产苗猪,而肥猪场则专门进行育肥。在生产经营中,必须考虑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
2.综合经营
这类经营方式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体化养猪生产,即从经营原种猪、繁殖母猪到育肥猪;还有一种是在养猪生产的同时兼营其他产业,有较高的抵御养猪风险的能力,是我国目前养猪生产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1)专业户养猪生产经营 我国养猪生产经营中,专业户养猪占有重要地位。专业户养猪生产经营的规模,因各地的经济、技术、市场等条件的不同而异,从出栏几十头到几千头上万头不等,并且走综合经营道路,包括养猪与养鸡、养鱼结合,养猪兼营豆腐生产,养猪兼养肉牛等形式,其经济效益均高于单纯经营养猪者。
(2)“公司十农户”养猪生产经营 “公司十农户”的养猪生产经营形式,即以公司作为经营者,农户作为生产单位,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进行养猪生产和经营。“公司十农户”的经营形式,已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养猪业的发展雏形。
(3)国营、集体养猪场 我国各地均建有省、市(县)级的国营和集体猪场,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采用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猪舍设备较好,生产经营者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的营销观念,并能根据市场变化,较合理地组织猪群生产。
(4)中外合资的养猪场这是一种资金、技术、设备高度密集,现代化的大服养猪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必须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外销市场,以保证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
3.经营规模的确定和制约因素分析
养猪业的效益是规模效益。我们提倡规模养猪,但规模养猪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包括经济、技术、管理、市场等的制约,因而既不宜规模过小,也不能过大,更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建立一种适度规模猪场,以求用合理的投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所谓适度规模,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生产者所经营的猪群规模不仅与劳动力、生产工具条件等内环境相适应,而且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供需状况等外环境相适应。生产者能把生产诸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用率和猪群生产性能,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目标。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比较适宜的养猪规模,因各地饲料资源、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饲料和生猪价格等不一样,规模养猪经济效益也有高低,因而适度规模也有差别。在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户养猪以年出栏肉猪100头以上较适宜,获得的经济效益较高;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年出栏肉猪30~50头的规模,亦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养猪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在竞争中求发展。
4.工厂化规模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目前我国工厂化养猪有三种工艺流程(1)两段饲养、一次转群。哺乳母猪在仔猪断奶后转移到空怀猪舍,仔猪留在原圈饲养一段时间,转至育肥猪舍,饲养至出栏。这种饲养流程,只有一次转群,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和增重,但母猪舍利用率不高,要有较多的母猪舍面积。 (2)三段饲养、二次转群。仔猪断奶后,转至培育猪舍,饲养一段时间后,再转至育肥猪舍,饲养至出栏。这种流程,可。 减少母、仔猪在分娩猪舍的时间,提高了母猪舍的利用率。(3)四段饲养、三次转群。仔猪断奶后,转至培育猪舍,再转入育成猪舍,最后转至育肥猪舍,饲养至出栏。这种流程,可减少母、仔猪在分娩猪舍的时间,提高母猪舍的利用率,减少猪舍的建筑面积,从而降低投资,但因多次转群易引起应激反应,不利于仔猪的生长和增重。
5.产品与市场营销
猪产品的营销是指猪从生产者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目前,我国猪产品的形式主要有:
①活猪:这是最直接的产品类型,其营销工作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生猪的发展和生产者的利益。活猪经屠宰后可直接进入市场进行销售,也可经过加工处理再进入市场。
②分割肉:即将顺体按各部位进行切割、修整后的肉。分割肉可进行冷藏加工和包装,便于长途运输,用于供应国内外市场,而且是深加工肉制品的原料肉。
②小包装肉:这是一个新兴的品种,它改变了传统的现切现卖的习惯,产品种类相当多,有大排、小排、精肉、肉丝、肉糜、蹄筋、猪腰、猪肝、猪肚、大肠等,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我国猪产品的营销渠道主要有直接销售渠道(自产自销)和间接销售渠道。
返回
.投资决策与计划
养猪生产的投资决策与计划,包括决策目标与具体实施计划。决策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拟定各种被选方案;②对各方案进行选择;④决策方案的实施与反馈....请点击此处
(1)基础条件与投资目的 投资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包括自然、经济和技术的潜力。
(2)市场调查分析 在进行决策之前要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包括对市场需求和消费特点与习惯的调查,对产品和产品价格的调查等,分析过去一段时间该地区、所在省市甚至国内外的市场波动情况,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市场走势。
(3)猪场性质、任务、经营方式和规模的确定 要明确猪场的性质、任务和经营方式。一般分专业化场和综合性场两类,专业化场包括原种场、繁殖场和育肥场等类型。可通过盈亏平衡点分析确定产量和成本的变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 定猪场的经营规模(见图).....看图请点击
(4)建设内容和投资经费概算及经费来源 根据原基础条件和生产实际需要决定建设项目的内容.投资经费概算,包括总投资、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折旧、产品成本和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等。经费来源一般有自筹资金、申请项目资金和贷款等形式。
(5)投资期限及工程进展决策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拟投入的资金进行投资期限分析,要根据资金、规模、发展方向等情况,考虑资金的分步投资与工程的分步实施。
(6)预期效益在前面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预期效益核算,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两种方法。一般常用静态分析法,就是用静态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主要指标公式如下: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投资总额)x100%
劳动生产率=(年利润/投入劳动力)x100%
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平均年增加收入
主产品(猪)年收入=单位产品价格x产品数量
投资收益率=[(收入-经营费-税金)/总投资]x100%
(7)评估 为了尽量避免投资失误,在进行上述各步骤以后,可以得出相对完善的决策方案,但还应邀请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估。从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情况,对项目的必要性和投资方向进行评估;从资源情况、场址选择、技术和设备选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项目技术上的合理性进行评估;通过经济效益的分析等,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最后可做出项目的评估报告。
返回
.场址的选择
1.地形地势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2.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4.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
返回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兽医室
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5.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6.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7.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8.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返回
.猪舍的建筑设计
1.猪舍的形式
(1)按屋顶形式分
猪舍有单坡式、双坡式等。单坡式一般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好,适合小规模猪场。双坡式一般跨度大,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该形式,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多。
(2)按墙的结构和有无窗户分
猪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通风透光好,不保温,造价低。半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半截墙,保温稍优于开放式。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又可分为窗和无窗两种。
(3)按猪栏排利分
猪舍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2.猪舍的基本结构
~列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
要求坚固、耐用,保温性好。比较理想的墙壁为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
2)屋顶 比较理想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术产品,其屋顶采用进口新型材料,做成钢架结构支撑系统、瓦楞钢房顶板,并夹有玻璃纤维保温棉,保温效果良好。
3)地板
地板的要求坚固、耐用,渗水良好。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
4)粪尿沟
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
5)门窗
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高0.8~1.0米,宽0.6米,要求特别结实,尤其是种猪舍;半封闭猪舍则与运动场的隔墙上开门,高0.8米,宽0.6米;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0.8~1.0米,宽0.6米。通道的门高1.8米,宽1.0米。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下框距地应为1.1米;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
6)猪栏
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3.猪舍的类型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其次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黄河以南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黄河以北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
(1)公猪舍
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一圈一头。
(2)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猪圈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也有用单圈饲养,一圈一头。舍温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
(3)分娩哺育舍
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
①地面分娩栏: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②网上分娩栏: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
(4)仔猪保育舍
舍内温度要求26~30度,风速为o.2米/秒。可采用网上保育栏,l~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网上培育,减少了仔猪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仔猪健康,提高了仔猪成活率。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
(5)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
这三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返回
.猪场设备
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的经济的设备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猪栏
1.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
这几种猪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因此,面积一般都相等,栏高一般为1.2~1.4米,面积7~9平方米。
2.妊娠栏
妊娠猪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单体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栏长2米,栏宽0.65米,栏高1米。小群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结构、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不同的是妊娠栏栏高一般1~1.2米,由于采用限制饲喂,因此,不设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面积根据每栏饲养头数而定一般为7~15平方米。
3.分娩栏
分娩栏的尺寸与选用的母猪品种有关,长度一般为2~2.2米,宽度为1.7~2.0米;母猪限位栏的宽度一般为0.6~0.65米,高1.0米。仔猪活动围栏每侧的宽度一般为0.6~0.7米,高0.5米左右,栏栅间距5厘米。
4.仔猪培育栏
一般采用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或金属编织镀塑漏粪地板,后者的饲养效果一般好于前者。大、中型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培育栏,它是由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围栏和自动食槽组成,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或实体水泥地面上,相邻两栏共用一个自动食槽,每栏设一个自动饮水器。这种保育栏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洁,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是一种较理想的保育猪栏。仔猪保育栏的栏高一般为0.6米,栏栅间距5~8厘米,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小型猪场断奶仔猪也可采用地面饲养的方式,但寒冷季节应在仔猪卧息处铺干净软草或将卧息处设火炕。
5.育成、育肥栏
育成育肥栏有多种形式,其地板多为混凝土结实地面或水泥漏缝地板条,也有采用1/3漏缝地板条,2/3混凝土结实地面。混凝土结实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栏的栏高一般为1~1.2米,采用栏栅式结构时,栏栅间距8~10厘米。
2.饮水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杯式、乳头式等。由于乳头式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鸭嘴式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结构见。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密封圈、回位弹簧、塞和虑网组成。
3.饲喂设备
(1)间息添料饲槽
条件较差的一般猪场采用。分为固定饲槽、移动饲槽。一般为水泥浇注固定饲槽。 图中a与b的饲槽一致,都在隔墙或隔栏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内侧,便于猪采食。饲槽一般为长形,每头猪所占饲槽的长度应根据猪的种类、年龄而定。较为规范的养猪场都不采用移动饲槽。集约化、工厂化猪场,限位饲养的妊娠母猪或泌乳母猪,其固定饲槽为金属制品,固定在限位栏上,见限位产床、限位栏部分。
(2)方形自动落料饲槽
一般条件的猪场不用这种饲槽,它常见于集约化、工厂化的猪场。方形落料饲槽有单开式和双开式两种。单开式的一面固定在与走廊的隔栏或隔墙上;双开式则安放在两栏的隔栏或隔墙上,自动落料饲槽一般为镀锌铁皮制成,并以钢筋加固,否则极易损坏。
(3)圆型自动落料饲槽
圆型自动藩料饲槽用不锈钢制成,较为坚固耐用,底盘也可用铸铁或水泥浇注,适用于高密度、大群体生长育肥猪舍。
自动饮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a)前弹簧式
1.弹簧
2.阀杆
3.饮水器
4.阀体
5.滤水栅盖
6.胶垫
(b)后弹簧式
1.饮水器体
2.阀杆
3.胶圈
4.弹簧
5.挡环
返回
.其它
1.猪场人员配备设计(请点击)
猪场人员配备,取决于猪场的规模、设备条件、人员的素质,甚至取决于猪场的所有制性质。不同条件的猪场按作业分类的直接生产人员配备。其他人员按工作性质配备。技术室的兽医、资料员每100头基本母猪配备各1名;饲料加工人员,每400~500头猪配备1名,还配备考~名辅助工人;另设电工1人、门卫2人、安全值班工1人、会计、出纳、保管各1人,每30名上灶人员设厨师1人。在猪场规模较小时,所配备的人员可以兼职兼工。
2.猪场常用表格设计(请点击)
猪场常用表格主要指计划表和记录表两大部分。生产计划是使养猪场有序生产的指南,所以必须编制配种分娩计划表,猪群周转计划表及肉猪出栏计划表。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记录,完善生产中各种技术及管理的记录是提高养猪场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保证。因此,必须搞好资料记录工作。主要包括:产仔报告表、猪群变动报告表、配种报告表、猪群称重表、转群报告表、猪死亡报告表、猪群变动月报表、猪群饲料消耗日报表、猪群防疫卫生月报表。
3.猪群及生产设计
生产条件、饲养供应、销售市场是决定猪群大小的主要依据.而决定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是猪的生产性能,尤其是繁殖性能,其次是生产技术水平。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1.生产性能
主要是繁殖性能。以年出栏1万头商品肉猪计,如果平均每头母猪每窝能提供断奶仔猪10头,全年产2窝可成活20头仔猪,则全年需要母猪数为500头,以一般本交水平公母比为1:25头计,需公猪20头。因此全场需种猪520头,占整个群体的9.42%(有50%的肉猪出栏或者尚未出生,则保留肉猪为5000头)。如果每头母猪提供肉猪24头,则需母猪为417头,需公猪17头,种猪占8%。如果每头母猪年提供仅16头,则需母猪625头,需公猪25头,种猪占11.5%。所以首先应了解猪的繁殖性能。
2.技术水平
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新技术及早期断乳新技术,使母猪年产2.5窝,每窝成活断奶仔猪12头,则全年可提供30头仔猪,则年出栏1万头肉猪需母猪334头,公猪2头,种猪的比例可下降为6.3%。种猪的减少本身就意味着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因此,技术水平也是影响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
3.母猪群的结构
母猪群的年龄结构对于生产指标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母猪的繁殖产仔成活一般规律是初产、2产<3~8产>9产以上。因此,繁殖母猪应以经产母猪为主.商品猪场猪群结构及生产组织较大型的猪场,商品猪成批出栏,则母猪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都是成批进行。每批母猪占用产床的时间为42天,母猪下床后还要进行消毒8~15天,则产床1年可利用6~7次。一般以6批考虑,即1个产床可供3头母猪分别上床2次;母猪少的情况下,可分为3批;在母猪多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利用公猪,可将母猪分为若干批,根据断奶后7天~10天可发情的规律,可间隔7天配种1批或进行生产组织安排。
4.旧猪场的改造和利用
传统猪舍改造后的养猪生产同样是将猪从出生到上市的整个饲养过程,依据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饲养阶段,成为流水线生产。不少地方对传统猪舍改造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提高了圈舍利用率,增加了饲养头数,有计划地连续生产,全进全出,使商品猪出栏持续稳定,同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利于防疫,使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猪场建造与疫病的防控措施
工厂化猪场的设计及圈舍建设
猪场生产管理手册
【环境与设施】万头规模商品猪的猪场规划设计
必修课|批次化生产与全进全出技术
批次生产之猪场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