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农业分区概述---安徽农网农业科技

安徽农业综合区划

[安徽农业分区概述][安徽省综合农业区划分区表]


安徽农业分区概述

根据农业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按照“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方法,可将我省划分为淮北平原农业区、江淮丘陵农业区、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沿江平原农业区和皖南山地林茶粮区,5个一级农业区和25个二级区。现将5个一级区农业生产特点简述如下:

一、淮北平原农业区

淮北平原农业区,土地总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526.3万,耕地面积320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8%,人均占有耕地2.1亩,是我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年平均气温14~15℃,≥0℃积温为5100~5500℃,≥10℃积温为4500~4800℃,无霜期200~220天,光热水等条件较好,适于农业的综合发展。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也有较大部分一年二熟和三年五熟,远田薄地多实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180%左右。播种面积占全省70%以上的作物有甘薯、大豆、烤烟、高梁等;占60%以上有小麦、玉米、芝麻等;占40%以上的有棉花、花生等。本区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烟、麻、果产区,但目前粮食产量在全省处于中下等水平,低产面积还很大,低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又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约有1800万亩,棉花单产也较低,但从区内高产典型来看,增产潜力大,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较好。全区现有林地116万亩,桑园0.5万亩,果园25.1万亩,可以用来发展林果、蚕桑生产。该区是我省重点果区,果园面积占全省果园面积的61.5%,年产果品种113万担,占全省果品的54.2%,区内饲草、饲料资源较好,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

夏、秋旱涝发生机率大、危害重,是决定该区农业丰欠的主要气象灾害,其次夏收时的“烂场雨”,干热风和晚霜冻害也常有发生,造成产量低而不稳。

二、江淮丘陵农业区

该区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4.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2%。农业人口787.2万,占全省农业总人口的18.5%,人均耕地1.97亩。

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0℃积温5400~5700℃,≥10℃积温4800~5500℃,无霜期210~220天,水热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利于发展农林牧生产,种植业以稻麦生产为主。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8%,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6.9%,小麦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0%,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25%,杂粮、大豆等播种面积约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2%,总产品约占全年总产的15%。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多种经营大有潜力可挖,全区有宜林地200多万亩,可供发展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本区湖泊、水库、塘坝众多,约有水面400万亩,可供发展渔业生产,还有200多万亩草坡、草滩可发展牛、羊等食草牲畜。

由于本区跨越两个温度带,因而农业区域差异明显,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暖温带,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甘薯、烟草等为主,水稻占总耕地面积的20~40%,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为主。江淮分水岭以南属北亚热带,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水稻占耕地面积的70~80%,双季稻和较耐寒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油桐、茶树、毛竹等可以种植,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也有部分一年三熟。

主要气象灾害是夏季的丘岗、河湖平原的旱涝,以及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三、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

本区位于大别山东段,是大别山地的主体部分,土地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耕地156.8万亩,占全省耕地2.5%,林业用地1307.5万亩,占24.4%,人均耕地0.73亩,人均林业用地6.1亩,是我省耕地最少,林茶生产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4~16℃,≥0℃积温5200℃,≥10℃积温4700~4900℃,无期210~240天,水热条件也较优越,但地貌类型复杂,垂直分异明显,海拔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海拔400~800米的低山,占土地面积的41%,海拔低于400米的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17%,盆地和河谷平原占5%,这样的地貌组合,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气候条件适合松、杉、竹及茶树等亚热带经济林木及蚕桑等发展,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我省仅次于皖南山区的第二个林茶基地,全区有林地面积703.1万亩,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26.6%,蓄积量1193.9万立方米,占全省的28.6%,商品木材约占全省的15%,经济林中油茶、栓皮栎、漆树,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9.3%、82.7%和47.2%,居全省之冠,板栗、油桐、乌桕在省内也占重要地位。全省有茶园21.7万亩,是我省外销绿茶和内销黄大茶产地。“舒绿”、“六安瓜片”、“齐山云雾”、“霍山黄芽”等驰名海内外蚕桑生产占全省蚕茧产量的27.2%,本区也是省内重要的土特产区之一。本区有六大水库养鱼水面31万多亩,年产鲜鱼约160多万斤。

该区多暴雨,常引起山洪爆发,带来巨大损失以及伏旱和夹秋旱造成大秋作物减产。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秋分寒)常造成早稻烂秧,晚稻不实造成减产。冬季强寒潮侵袭,茶树、油茶造成严重冻害。

四、沿江平原农业区

本区地跨长江两岸,土地面积2.95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117.2万,耕地1321.6万亩,占全省的19.7%。人均耕地1.1亩,是全省五个农业区中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较少的一个农业区。

该区年平均气温15.7~16.6℃,无霜期240天左右,≥10℃积温5000~5332℃,10~20℃安全生长期170~175天,积温4000~4130℃,水热条件优越,加之以平原为主的地貌,适宜发展耕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结构以粮油(菜)棉为主,是稻油(菜)棉的生态适宜区,适合以双季稻为主的多熟高产,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粮棉播种面积分别占全省粮棉播种面积的16%和20%,粮棉产量分别占全省粮棉产量的24.6%和32%。油菜播种面积约占全省的25%,是全省油菜籽最集中的产区。粮食、棉花平均亩产居全省首位,复种指数达240%,高于省内各区,本区农田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农田保证灌溉面积占耕地的67%,旱涝保收农田685.7万亩,占全区农田面积的51.9%,居全省首位。

境内各县还有一定面积的闲置土地,如荒山、荒丘、荒岗以及荒滩等可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种植牧草以及发展水生植物等。

本区由于降雨变率较大,春夏水涝、夏秋干旱都较突出。

五、皖南山地林茶粮区

本区位于长江(干流)平原以南,土地总面积2.6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农业人口374.4万,人均占有林业用地7.2亩,耕地1亩,茶园0.24亩。

本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10℃积温4800~5200℃,一月平均气温3℃左右,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是全省最重要的林茶基地和全国著名的茶区,全区拥有林业用地约2881.47万亩,占全省的61.8℃,森林的蓄积量约2746.3万立方米,占全省的58.8%,商品木材约占全省80%,休宁的“徽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并拥有楠木、樟木以及华东黄杉等珍贵树种,其它经济林以及山区土特产在全省也占重要地位,茶叶生产的经营历史悠久,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皖南茶叶就大批出口,到了20世纪30年代,皖南就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外销茶区。“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都颇负盛名,载誉国内外。

粮食生产具有一定基础,自给水平较高,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全区多数县自给有余或基本自给,但由于气候条件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且多暴雨,常易发生洪涝、干旱和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安徽省综合农业区划分区表

一级农业区

二级农业区

范 围

 

 

 

 

Ⅰ1萧砀黄泛平原麦棉果区

萧县大部、砀山、淮北市、濉溪东北部

Ⅰ2萧宿灵平原丘陵麦豆棉林区

萧县、濉溪局部、宿县中北部、灵壁北部、泗县北部、宿州市

Ⅰ3亳太黄泛平原麦豆棉烟桑区

亳县、涡阳西北部、太和大部、阜阳中北局部、阜阳市、

界首北部

Ⅰ4泗五灵固低平原麦杂花生烟桑区

宿县南部、灵壁南部、固镇大部、泗县中南部、五河局部

Ⅰ5中部河间平原麦杂花生区

濉溪大部、蒙城、怀远北部、淮南市局部、凤台北部、颍上东北部、利辛、阜阳东部、涡阳东部及南部、涡阳、太和东部

Ⅰ6颍洪河间平原麦棉油区

界首南部、太和局部、阜阳西南部、临泉、阜南大部、颍上西北部

Ⅰ7沿淮湾岗麦豆稻麻渔区

五河大部、固镇局部、蚌埠市大部、怀远中部、凤台中南部、淮南市北部、颍上南部、阜南南部

 

 

Ⅱ1滁来全天丘圩稻麦油桑区

天长、来安大部、滁县东部、全椒中南部

Ⅱ2定凤嘉丘陵粮油烟林区

来安西北局部、滁县西部、全椒西北部、嘉山、定远、凤阳、长丰东部、肥东中北部、蚌埠市大部、五河局部、怀远局部

Ⅱ3霍寿长平原岗地粮棉麻渔区

霍邱北部、寿县中北部、长丰中西部、淮南市南部、凤台局部

Ⅱ4霍六肥丘岗稻麦油桑区

长丰西南部、合肥市中北部、肥西大部、六安中北部、霍邱南部、寿县南部、六安市

Ⅲ皖

西大

别山

地林

茶区

Ⅲ1大别山北坡低山丘陵林茶桑渔区

金寨北部、霍山北部、六安局部、舒城中南部、庐江局部

Ⅲ2大别山中部中山林茶牧区

金寨南部、霍山南部、岳西大部、潜山局部、舒城局部

Ⅲ3大别山南坡低山丘陵林茶粮区

桐城西北部、潜山西北部、岳西南部、太湖中北部、宿松西北局部

 

 

沿

Ⅳ1巢湖平原丘陵稻油麻渔区

巢县、庐江中北部、肥西东南部、舒城东北部、合肥市东南部、肥东南部、六安东南部

Ⅳ2和含无平原丘陵稻油棉区

和县、含山、无为

Ⅳ3芜湖圩区稻油棉渔区

马鞍山市、芜湖市、当涂、繁昌、南陵北部、郎溪西北部、宣城北部、芜湖、铜陵、铜陵市

Ⅳ4桐潜太丘陵平原稻油林区

庐江南部、枞阳西北大部、桐城中南大部、怀宁大部、潜山东南部、太湖中南大部、宿松中部、望江大部

Ⅳ5安庆洲圩稻棉油渔区

宿松南部、太湖局部、望江大部、怀宁局部、安庆市、枞阳东南部、东至西北部、贵池北部

 

Ⅴ1宣郎广丘陵稻茶竹区

广德北部、郎溪东部及南部、宣城中南大部、泾县北部、南陵西南部

Ⅴ2东贵青丘陵粮桑林区

东至中部、贵池中部、青阳北部

Ⅴ3宁旌绩低山丘陵林茶粮桑区

宁国、旌德、绩溪、广德南部、泾县中南部、宣城局部

Ⅴ4黄山九华山中低山林茶区

祁门、石台、太平、东至大部、贵池东南部、青阳南部、黟县中北部、歙县北部、休宁北部

Ⅴ5休屯盆地稻油区

绩溪局部、歙县中部、屯溪市、休宁中部、黟县南部

Ⅴ6歙南中低山林茶果区

歙县南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龙江省农业区划和种植品种分布图
安徽具有中国最多样的农业发展区域
这张错误的中国玉米产区分布图,误导了我们多少年?!(附正图)
2022年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分析
河南省玉米生产条件概况
中国地理-湖南省的地理气候和资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