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资讯 - 清华北大人大华科四校长共话“素质教育” -
清华北大人大华科四校长共话“素质教育”

“我们今天的大学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象牙塔的精神实质?我们在鼓励学生‘脚踏实地’的同时,有没有提醒他们‘仰望星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前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问引起了清华、北大、华科三位著名高校校长的共鸣。

 

  纪宝成说,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下,大学也深深陷入了适应论、生存论和工具论的论调之中:即过于强调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忽视了大学超越性的一面;过于强调大学学习和学术的生存目标,忽视了大学教育完善人生、升华人性的功能。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高、收入高的职位,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极端功利主义使得校园不再宁静,而是陷入于喧嚣和浮躁。

 

  北京大学副校长林建华发现了类似的隐忧,“精英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空泛化”正成为大学教育的现状。他认为本科教育是知识、能力、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要立足青年学生对社会、文化、制度的认同,“加强素质、拓宽基础、尊重选择、激发潜力”应当成为教育的方向。

 

  不管是文科院校还是理工科院校的校长都强调“人文素养”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人民大学的纪宝成校长认为素质教育首先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注重素质教育的人文性质并充分发挥其在人格养成上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的李培根校长希望人文素质教育应当“深一点、远一点、广一点、多一点”,到历史的深处、人的根基、心灵的深处,到世界、到未来、到虚拟去寻找。清华大学的顾秉林校长说,清华一些理工院系在基础课程进行素质教育改革试点。

 

  纪宝成很感慨,今天的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过弱的人文精神”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当然也就很难培养出大师。“纵观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史,不少崇尚学术、学贯中西、多才多艺而又关爱学生的学术大师被他们的学生口口相诵,而学生受益最深的往往不是他们的某门授课,而是他们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

 

  15年前有识之士就看到了文化素质缺失带来的社会文明进程的隐忧。如今,“素质教育”依然是大学校长的面临的课题。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表示,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要在切实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上下功夫,在切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在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切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上下功夫,在切实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上下功夫,为推动建设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林杏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办好东阳中学的刍见 ——2018.5.8在东中座谈会上的发言
大学何为:生产有用的机器?锻造和谐的人?
差距敢于正视 目标坚定不移
张信刚: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这五所大学,被称为二本小清华#清华北大#亲子教育
人大校长称高校人才培养功利主义过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