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VUCA时代,内控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

编者按:

充满不确定性的VUCA时代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内控部门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怎样找到内控管理的抓手?内控面临哪些机会和挑战?小米集团内控内审监察部副总裁刘少顺在2019年君联资本CFO年度论坛上,结合小米的内控实践,分享了如何做好内控工作的宝贵经验和体会。

刘少顺

01

把内控嵌入到业务流程中去

我们处于一个VUCA时代,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通过把企业的内功做好,内控也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内控的产生是因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内控能否有效最重要的基础是控制环境。决定控制环境的是一把手的心态、意识、态度,也就是他底层核心的价值观和他对诚信的态度。

基于董事会及管理层的公司战略和风险容忍度,企业要管理四个方面的风险: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内控主要针对后三个层面的风险。通常,风险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业务与运营部门,负责设计和执行控制,他们更清楚自己的风险在哪;第二道防线是内控职能部门,对控制进行持续的监督;第三道防线是审计和监察部门,承担独立的监控作用,完善治理架构。

内控的目标包括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提升运营效率和效果、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三个方面,内控最低的要求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业务发展特别快,如果财务报告没有反映到位的话,又谈何监督呢?内控作为第二道防线,我们会给出风险评估报告、红绿灯图、改进建议, 但是这些对业务真的有帮助吗?内控管理的抓手在哪里?

小米2016年开始搭建内控体系,当时对制度、流程、体系的关注度没有那么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办法把内控嵌入到业务流程当中去。 我给团队提出的目标就是:刷出存在感,建立归属感,创造成就感。

首先,要找到跟业务紧密结合的场景,跟业务站在一起。比如,没有借款制度,我们帮他写一个;没有门店的收银管理制度,也可以帮他写一个。在500强企业,这是业务一线的责任,内控的责任是检查制度是否存在、测试制度是否有效。但实际不能这样,要因地制宜根据企业的情况,把你的存在感找到,归属到组织里,才能做项目。

存在即合理。不要总是认为只有我们学的五部委内控制度和COSO给的内控框架是对的,有效的才是对的,要根据企业所在的发展阶段,发展适合自己的内控体系。我经常跟同事们说,内控相当于老板的“千里眼”、“顺风耳”,要做他的神经系统,哪儿痛哪儿痒,如果你不是第一个知道的,内控就不合格,这是我们对内控的一个核心要求。

内控到底是未雨绸缪好还是亡羊补牢好?我认为两者没有绝对的对错,有的时候你必须是亡羊补牢,对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才能在企业里达成共识。企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决定了你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有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年轻的创业企业来说,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影响我们的上级,影响我们的同级,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我们跟他们是连在一起的,而不是我们是单独的、分割的。

02

用业务听得懂的话做内控

小米内控体系的搭建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内控、内审和合规三个部门像一个轮子一样,把风险管理的动能煽动起来,赋能企业。然后按照硬件、互联网、新零售三驾马车,完善整个内控体系。

我们引入了一个Pulse模型,pulse也是脉搏的意思,脉动的能力有多强,取决于内控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给企业诊断把脉的体检医生。

小米的价值观是真诚、热爱,使命是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我们对小米的价值观进行了进一步的传承。对小米来说,热爱体现在和用户交朋友,在我们部门,热爱体现在不以监察的眼光去审视别人,而是以赋能的眼光去跟别人合作。和业务聊的时候,多从“我能帮你做什么”这个角度切入,做好业务BP。

对运营风险的把握最考验内控的水平和能力,要和业务打成一片,真正看到他们的风险,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访谈,而访谈最重要的一点是倾听。当你不带着那么多评判去听时,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倾听是一个读其心、解其意的过程,要能懂他到底想说的是什么,很考验情商。内控如果跟别人交不了朋友,很难得到好的效果。

我们是一个从0到1建立起来的部门,难点就在于让别人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的定位以及和业务的关系。管理、监督、咨询、评价是我们的职能定位。把定位找准,我们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但是别人还是不知道。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些口号,比如“内控为尺助发展”,“越自控越自由”。为什么提这些口号?很多人觉得我们说话太专业、太学术,听不懂,那我们提的东西就很难落地, 所以要用业务听得懂的话去聊。

内控的工作很难让别人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我们提出来 管理显性化,显性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这样从头到尾的抓手就找到了,就可以和业务交互。

内控到底控制的是什么呢?财务控制是基础,合规控制是保证,运营控制是管理。如果做不到运营内控的时候,至少把财务内控做了,财务内控做不到,至少把外部的合规做到,反正有法的东西,怎么都比你在那儿干较劲强,跟业务说话要有一个递进的过程。

有没有,用没用,好不好,这是内控的三个层次。公司里到底有没有内控,需要我们去梳理,看流程、制度。你去找销售总监或者市场总监去访谈时,他们通常会说流程制度我都有,你不用操心。但是他用不用呢?这需要你去测试,测试了以后才知道,这个控制点是不是有用。最后,才是看好不好,有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这个目标到底是内控的目标还是业务的目标,要分清楚,这是非常值得内控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

内控如果只有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对业务来说没有意义。要有对效率、效果、效益的前瞻性分析,才能和业务有交互。至于做得到不到位,取决于你是不是有商业思维,能不能和业务探讨竞争策略和方法,同呼吸、共命运,让他们感到自己被理解。

03

顺应企业发展阶段建内控体系

企业有它成长的生命周期,初创期企业处于脆弱的求生存阶段,更多看企业的创新性,从控制角度,要看好现金流,生存是第一位的。成长期,取决于你的产品,原来靠创新带来的优势不存在了,这时候考验的是运营能力。成熟期,要想办法避免同质化,这时候要看再一次创新的能力。转型期,企业在衰退和战略转型的十字路口,这时候取决于你投资的能力,如何利用现金流重新找到投资的领域创造价值。

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小米的内控发展经历了萌芽期、上市期和后上市期的历程。

萌芽期,我们的内控团队规模较小,主要试点进行重点领域的内控工作,逐渐增加业务对内控的认知度,内审以发现和调查内部舞弊案件为主。

上市期,我们利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迅速扩大团队规模,拓展工作领域,建立成熟的BP制度,深入业务一线,同时规范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边界。

我们还通过建设UC2.0权限管理系统,对权限的开放进行规范,加强了对信息系统的控制;建立了制度管理平台,所有制度都按要求统一发布;并且建立了自己的部门网站,扩大宣传。

小米上市时,雷总在总经理大会和干部人员培训会上说, “管理就是管理风险”,这句话告诉业务一线的管理者,风险管理是你们的事情。内控可以看到业务的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和运营风险是怎么管的。而产品风险、客户风险、交付风险等,这些是业务一线的责任。

后上市期,保持上市期的成果,以赋能业务为核心目标,围绕价值链梳理内控手册;建立了定期内控测试机制,使内控工作常态化;结合经营管理,把工作范围、风控模式、组织人员和监督模式的框架都搭建起来。

整体来看,内控必然经历合规、优化提升、战略整合和有机协同的发展阶段。无论内控还是内审,都不要越俎代庖。有为自然有位,在别人没有把你当回事的时候,不要那么焦躁,约了业务开会他也不开,说了几次他也不听,这都是正常的,取决于我们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到了那个阶段,自然就会呼唤你。要看到大势的变化,才能把你的事情做好。

04

小结:对内控的几点思考

现在是一个VUCA的时代,如果站得不够高,你的视野就会受到局限。内控管理是亡羊补牢还是未雨绸缪,主“攻”还是主“守”,没有绝对的对错,要看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状态,“风险如雾霾,不能等风来”确实很难做到,有时候“风险如雾霾,只能等风来”。领导唱山歌,你唱咏叹调,必然曲高和寡,只有了解企业的状态,才能跟管理者步调同频,让内控落地。在管理的认知没有达到预期时,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下而上去影响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

内控一定要有抓手。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一定要有制度,有制度才有流程,有流程才有控制点,有了控制点才能设计表单,才能计量风险。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记住,能量化尽量量化,量化不了就细化,实在细化不了就事件化,至少找到一个地方跟业务对话。要对业务深入了解,成为真正懂业务的风险管理伙伴,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口头上。

心态就是格局。有时候做内控的人感觉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不是很强。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过非职业化、半职业化和全职业化的过程,而人才、业务、资源和机制是支撑全职业化体系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改变心态,不要被环境限制,自主自发地推动内控的落地,结合不同层级业务人员的实际情况,找到帮助的切入点,把自己和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建立起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疏离,我们更多看到别人的业绩、态度、价值观,却很少看到他人的情绪,当我们关注到情绪的时候,真正管理的才是那个人而不是那件事情。

做一件事,能吃苦只能证明你可以,受得住委屈才能看出你是不是真正的热爱。我们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已经是96、97年的了,他们是没有饥饿感的一代人,从小到大得到了足够多的爱,但是在面对挫折时,能不能够应对,这是团队需要面对的问题。从智商到情商到逆商,对内控人员要求会螺旋式上升。

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与VUCA时代挤压,把财务的传统职能吞噬很多,内控的未来会怎样?我觉得内控是一个风险导向的工作,很难被取代。我们要快速应用新技术,变革内控审计方法,使财务真正赋能业务,在VUCA时代不焦虑、不焦躁,做企业的定海神针,做企业的容器。

随着业务团队组成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内控理解的领域也越来越多,要让内控团队实现自身的有机增长,才能去给业务赋能。而内控团队成员在工作中需要成就感,需要感受到新鲜和不同,我们要能够为他们插上翅膀,帮助他们有效地成长起来,承接企业的使命。

国际化给内控带来巨大挑战。海外是风险的高发区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民族习惯,不同的合规体系,如何跟当地的场景真正连接,才是内控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总之,未来内控面临的挑战将会很大,希望大家能站到高处,看到远处。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银行内控管理心得体会
关于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内控与业务流程重组(四)
风控管理制度模板
管理型内控体系建设六步法!让内控不再是难题(推荐收藏~)
内控体系建设五步骤
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流程、职责、制度、程序汇编大全(735页word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