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鸣琴而治

按:《诗说中国》是首部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是为了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精神滋养、贯通中华文脉、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与古今贤哲一道,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此诗由国画家孙聪绘制《宓子贱鸣琴而治》诗意图,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义三百图》,由著名文化学者张红星教授注解。全书365篇内容将陆续发布,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

壬午岁琴操吟怀宓子贱五律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性净声尤淡,心坚志可钦。

载歌须载道,抱朴亦抱琴。

指下乾坤大,其中有古今。

黄德劲先生诗评:

读彬宇先生吟怀宓子贱诗,迥出尘埃,格调高绝,若遇一世外之人,不为俗情所扰,不为细事所困,淡静而坐,抚琴放歌,听民间疾苦声,发心中载道意,致治有方,高洁自守。非圣人之高足,其孰能如此也?

宓子贱(前521年或502年—前445年),名不齐,字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任单父(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宰。少孔子三十岁。性仁爱,有才智。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起,被配祭孔子,此后历代封祭不绝。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朝廷追封宓子贱“单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被加封“单父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称“先贤宓子”。

全诗全是“琴”,而“道”在其中矣。

鸣琴而治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七弦者,古琴也;两耳者,倾听也。益友知音者,可以朝夕与共,有所进益也。一个可以以琴为友,善于倾听的人,性格会如何?

“性净声尤淡,心坚志可钦。” 性情洁净无瑕,声音淡雅悠远。而其背后,则是坚定的内心与高洁的志向。彬宇先生此两联,以极其简洁的笔触,概述了宓子贱的品行与治政。

宓子的事迹,散见于诸子典籍,以《孔子家语》为主。主要有以下几个故事:

故事一,“宵鱼垂化”。

成语故事原本出自《吕氏春秋·具备》,但在《孔子家语·屈节解》中有更详细的讲述。

三年,孔子使巫马期远观政焉。巫马期阴免衣,衣弊裘,入单父界。见夜渔者,得鱼辄舍之。巫马期问焉,曰:“凡渔者为得,何以得鱼即舍之?”渔者曰:“鱼之大者名为'鳣’,吾大夫爱之。其小者名为鱦,吾大夫欲长之。是以得二者,辄舍之。”

巫马期返,以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使民闇行若有严刑于旁。 敢问宓子何行而得于是?”孔子曰:“吾尝与之言曰:'诚于此者刑乎彼。’宓子行此术于单父也。”

简译之:

过了三年,孔子让巫马期到单父观看宓子贱执政情况。巫马期暗自脱去自己穿的好衣服,穿上破旧的衣服,进入单父地界。看到夜里打鱼的人打到鱼就放回去,巫马期就问为什么,他说:“凡是打鱼的人是为了得到鱼,你为什么把捕到的鱼又放了呢?”

打渔人说:“那些大的鱼名叫鳣,我们的大夫非常喜爱它。那些小的鱼者名叫鱦,我们的大夫想让它长大。因此得到这两种鱼就放回河里。”

巫马期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宓子贱的德政,至使民众在夜间劳作,也好像有严刑在旁边监视一样。请问宓子贱用什么方法达到这种境界的呢?”

孔子说:“我曾经和他说过:'如果在这件事上足够真诚,就可以在其他事情有真正的震慑力。’宓子贱就是用这个办法治理单父的。”

(《淮南子· 道应训》也有类似的记载,大同小异。季子治亶父三年,而巫马期絻衣短褐,易容貌,往观化焉。见得鱼释之,巫马期问焉,曰:“凡子所为鱼者,欲得也。今得而释之,何也?”渔者对曰:“季子不欲人取小鱼也。 所得者小鱼,是以释之。”巫马期归以报孔子曰:“季子之德至矣!使人暗行,若有严刑在其侧者。季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问之以治,言曰:'诫于此者刑于彼。’季子必行此术也。”故老子曰:“去彼取此。”)

既要放过产子的大鱼,也要放过正在生长的小鱼,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斧斤以时入山林”。仁民爱物,绝不竭泽而渔。

《孔子家语· 屈节解》曾描述宓子的理政大纲为:

“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即宓子贱待人诚恳宽厚,教育百姓爱自己的亲人,崇尚诚恳相敬,对人施以仁爱,更加忠厚恳诚,对人忠诚讲信用,百姓因此得到教化。

能“化”百姓者,一定都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人,岂是强力所能为?孔子言,“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宓子贱之所为,正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实实在在践行了孔子的思想。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宓子为民树立了榜样,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因此“宓子之德至,使民闇行若有严刑于旁。” 宓子贱以自己对大道的真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王道之所行也。而自治理单父开始,宓子贱就是这么做的。

故事二,“引肘寤君”。

孔子弟子有宓子贱者,仕于鲁,为单父宰。恐鲁君听谗言,使己不得行其政,于是辞行,故请君之近史二人与之俱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书,方书,辄掣其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二史患之,辞请归鲁。宓子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而归矣。”

二史归,报于君曰:“宓子使臣书而掣臣肘,书恶,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来也。”

鲁君以问孔子,子曰:“宓不齐,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节治单父,将以自试也。意者以此为谏乎?”

公寤,太息而叹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乱宓子之政而责其善者,数矣。微二史,寡人无以知其过;微夫子,寡人无以自寤。”遽发所爱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往,单父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于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宓子蹙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单父治焉。(《孔子家语· 屈节解》)

简译之:

孔子弟子有个叫宓子贱的,在鲁国做官,为单父的最高长官。他恐怕鲁君听信谗言,使他不能推行自己的施政方针,于是在向鲁君辞行时,请求鲁君身边亲近的二位史官和他一同赴任。到任后,宓子贱暗自告诫单父的地方官吏,让二位史官书写文书,当他们正书写时,就拉他们的胳膊肘。因此书写得很不好,宓子贱则因此表示愤怒。二史很害怕,请求回到鲁君身边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回去好好努力吧。”

二史回去后,对鲁君说:“宓子让我们书写文书而让人拉我们的胳膊肘,字写得不好而又责怪我们,当地的官吏都嘲笑我们,这就是我们去了又回来的原因。”

鲁君就此事请教孔子。孔子说:“宓不齐这个人,是位君子。他的才能足以担当帝王的辅佐,现在委屈自己去治理单父,只不过是试验一下自己的才能罢了。我想他不过是以此向您进谏吧!”

鲁君醒悟了,感叹地说:“这是我的不贤明造成的,我扰乱宓子的政事而责备他的善政,已经多次了。如果没有二位史官,我无从知道自己的过错;如果没有先生您,我也难以自己醒悟。”于是派遣他所宠爱的官吏出使单父,告诉宓子贱说:“从今以后,单父将不再受我管辖,一切按你的方法去治理。有便于民众的措施,你就自己决定吧,五年向我汇报一下大概情况就可以了。”

宓子恭敬地接受了鲁君的诏命,因此得以实行自己的施政方针,于是单父得到治理。宓子贱自己待人诚恳宽厚,教育百姓爱自己的亲人,崇尚诚恳相敬,对人施以仁爱,更要忠厚恳诚,对人忠诚讲信用,百姓因此得到教化。

宓子贱并不是拘泥呆板的,而是不论对上还是对下,都能够运用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去影响,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仍然体现了其对“道”的高超的把握。

故事三,“傅郭之麦”。

齐人攻鲁,道由单父,单父之老请曰:“麦已熟矣,今齐寇至,不及人人自收其麦,请放民出,皆获傅郭之麦,可以益粮,且不资于寇。”三请而宓子不听。 俄而齐寇逮于麦,季孙闻之怒,使人以让宓子曰:“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岂不哀哉? 不知犹可,以告者而子不听,非所以为民也。”宓子蹴然曰:“今兹无麦,明年可树,若使不耕者获,是使民乐有寇,且得单父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若使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世不息。”季孙闻之,赧然而愧曰:“地若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孔子家语· 屈节解》)

简译之:

齐国人进攻鲁国,取道单父。单父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求说:“麦子已经熟了,现今齐国敌兵就要到来,人们来不及收自己家的麦子,请放民出城,让百姓都去收城郭附近的麦子。这样可以增加粮食,又不会资助敌人。”再三请求,而宓子贱不允许。

不久齐国军队收获了麦子。鲁国大夫季孙氏听到这事大怒,派人责备宓子贱说:“老百姓寒天耕地暑天锄草,却没有得到粮食,岂不让人痛心呢?你如果不知道这件事还可原谅,单父老人告诉你而你却不听,这不是为民着想。”

宓子听到这话,恭敬而又诚恳地说:“今年没有麦子,明年还可以种。如果让不耕种的人获得粮食,就会使民众乐于有敌寇入侵。况且得到单父一年的麦子,对于鲁国来说不会更加强大;失去这一年的麦子,鲁国也不会更加弱小。如果让民有自取别人成果之心,这样做留下的弊病数世也不会愈合。”

季孙听后,羞愧地说:“如果有个地缝可以钻进去,我哪还有脸见宓子呢!”

明知道可以收割麦子,因此减少自家损失而且不让敌人获利,但宓子贱偏偏不这么干,而是任由敌方收割。因为宓子贱从治理地方的角度出发,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他担心会由此让那些趁火打劫浑水摸鱼投机取巧的人,形成了“恶习”,进而引发更加恶劣的后果。

宓子贱大概是懂“破窗理论”的。他深知个体欲望的失控,会引发群体道德的滑坡,如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最终导致国家失道。所以宓子必须防微杜渐,宁可损失一年的麦子,不顾贤老请求,不理会季孙氏汲汲于眼前小利的责难,也不让百姓获不义之财、发战难财,不让百姓对战争抱侥幸心理。宓子这样做,根本是道德教化,是不让老百姓有侥幸之心,从而提高百姓的道德水平,培育讲道义的民风,以实现社会和谐、国家有道的目标。

此则故事的道理其实是极其深刻的,而且也不是一般的治政者所能做到的。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眼前利益,都是短期行为,都是一刀切,大呼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不是厚植德本,深种善根,休养生息,化民之心。

司马迁在《史记· 滑稽列传》中,把宓子与子产治郑民不能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相并列,提炼出了他“治单父民不忍欺”的治理特点,何哉?就是因为他由一颗赤诚之心出发,谋深虑远,最终深得民众信任也。正如《中庸》所言,“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故事四,“鸣琴而治”。

雪霜雨露时,则万物育矣,人民修矣,疾病妖厉去矣。故曰尧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於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固劳,任人者固佚。”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吕氏春秋·察贤》)

简译之:

霜雪雨露合乎时节,万物就会生长了,人们就会舒适了,疾病和怪异灾祸就不会发生了。所以人们说到尧的仪表形容,就说他穿着宽大下垂的衣服,这是说他很少有政务啊! 宓子贱治理单父,每天在堂上静坐弹琴,就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披星戴月,早朝晚退,昼夜不闲,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单父也治理得很好。巫马期向宓子询问其中的缘故。宓子说:“我的做法叫做使用人才,你的做法叫做使用力气。使用力气的人当然劳苦,使用人才的人当然安逸。”宓子算得上君子了。使四肢安逸,耳目保全,心气平和,而官府的各种事务处理得很好,这是应该的了,他只不过使用正确的方法罢了。

(《韩诗外传》也有类似记载: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 巫马期问于子贱,子贱曰:“我任人,子任力。 任人者佚,任力者劳。”人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理,任其数而已。 巫马期则不然,乎然事惟,劳力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诗曰:“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一个是宓子贱,一个是巫马期;一个很悠闲,一个很勤奋;一个弹着琴就把地方管好了,一个披星戴月好像还忙不完。差别在哪里呢?

同为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两个同学的“治术”有天壤之别。很明显,宓子贱比巫马期要高明多了。其中的差别,宓子贱一点也不避讳:我放手大胆地使用人才,而巫马期事必躬亲,自然把自己累坏了。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宓子贱“弹鸣琴,身不下堂”,岂不是“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骨子里的宓子贱,其实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人,是一个懂得顺应人心,善用民力,顺势而为的人。宓子“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理”的状态,又恰合了道家道法自然法则“无为而治”的境界,让人忍不住点赞喝彩!

可以说,宓子贱很好地施行了从自己的老师那儿学来的儒家的学问,而又充分吸纳借鉴,将诸子百家的智慧为我所用,从而实现了一位儒者真正的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说苑· 政理》载:

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而众说,语丘所以为之者。”曰:“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曰:“不齐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 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 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而神明之主也,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尧、舜继矣。”

这段师生之间的对话,最鲜明地表述了孔子一脉的治政思想。郭美星教授对此分析说:

子贱治单父为何能获得众人的称赞? 宓子向孔子报告的第一条举措为“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本条举措体现了孔子主张的“礼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孔子所期盼实现的社会,是能够回归“礼乐”完好的时代,通过仁德之政,让社会实现小康乃至大同的理想。

“礼与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外在规范是礼,内在精神则是仁。 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强调领导阶层要自觉地遵从礼的规范,重塑礼的精神,克制自己的私欲,这样就能回归仁德的境界。”孔子还强调“修己以安百姓”,因此宓子的治理目标为安百姓,所以首先做到

第一种修己,方才能达到第二种,而第二种必须包含第一种意义。

孟子论王道,由百姓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讲起,宓子所实践的亦是如此。 宓子行王道,“父其父,子其子”,可以让百姓管好自己的小家,一家子能够衣食不愁。 “恤诸孤”,鳏寡孤独是社会中失去自我生存能力的人群,“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宓子给予他们最低生活保障。

“哀丧纪”,让百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百姓有孝德,则家中老人不愁没人供养了。

孔子认为仅有第一条还不够到位。 在子贱援举的第二条中,把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兄长的人当作亲人来看待,合于孟子“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人由繁衍关系形成家庭,家庭作为最小的单元组成国家,儒家主张“五伦”,将家庭人伦视为人的仁爱根本发端处,再将家庭人伦推之于个体与社群的关系,则“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宓子第二条将“孝、悌、友”的家庭伦理推广于社会国家。 因此孔子认为做到这两条,小民和平民可以来归附了,但是这样还不够。

宓子的第三条是以贤能者为师。孔子这次才满意了,认为招揽使用贤能是管理国家的关键。 孔子所说的贤能者,以仁为核心,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修养、社会实践的才干,孔子把实现仁政的希望寄托于志士、仁人,体现了孔子继承自周公的重人道、轻鬼神的人本主义思想。 孔子在当时首先倡导举贤用能不论尊卑贵贱的新思想,对当时贵族等级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对当时及后世人才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宓子以贤能者为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当属独树一帜的仁政实践。

宓子的三条举措综合起来,契合了大同社会的要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以孔子认为,宓子如果治理大国,能成为继尧舜之后的贤德君主。

概言之,宓子贱之言行,正如彬宇先生诗言,“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性净声尤淡,心坚志可钦。”善于倾听的宓子贱,深通治国理政之大道,第一,各安其位;第二,率先垂范;第三,选贤举能。一切皆从实际出发,皆从自然出发,皆从规律出发,皆从民心出发,而不带有任何个人的私欲与情绪。如此天下可不治乎?

孔子对弟子的褒扬,也真不可谓不高了!虽然宓不齐也就是宓子贱治理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单父,但他的思想、品行、实践、成就,足可以为尧舜之后继了!

郭美星教授认为,宓子的仁政思想来源于孔子的教导。 一方面,据陈其猷《韩非子新校注》,宓子贱治单父期间,孔子的弟子有若曾去见他,并教他:“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有若的年纪与宓子不相上下,德行学问相差不会太大,如果这件事是真实的,那么可能性最大的是有若向他转告孔子的嘱托,实施尧舜之治的理想。

另一方面,《说苑· 政理》中记载:

宓子贱为单父宰,辞于夫子,夫子曰:“毋迎而距也,毋望而许也;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 譬如高山深渊,仰之不可极,度之不可测也。”子贱曰:“善,敢不承命乎!”

宓子贱不迎不拒,把单父治理成了“首善之区”!

琴中有道

“载歌须载道,抱朴亦抱琴。”载歌载道,抱朴抱琴。“指下乾坤大,其中有古今。”指下乾坤,中有古今。彬宇先生吟怀宓子之后两联,大有深意存焉。琴道与人道,国道,天道,可有异乎?而其弹奏抚拂,与治国理政,其理一乎?对深通大道之治政者而言,指下之乾坤,正是胸中之乾坤;而胸中之乾坤,正是万众之乾坤矣!

琴道与国、与国人之精神血脉,可谓亦步亦趋。

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作琴。”《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礼记》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史书记载最早的古琴仅有五根弦,以象征金木水火土,后周文王加一弦,武王加一弦,始成七弦,“七弦琴”故此得名。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汉族的传统文化。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琴于西周初期已经出现,并且发展相对成熟,用于官廷礼乐活动。《周公之琴舞》便集中凸显了西周礼乐文化的核心内涵——德,而广为熟知的《诗经》,则有多首涉及到琴。如第一首《关雎》便写道: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此外还有《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孔子言“《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认为《关雎》情感表达适度,中正平和。而“和乐友爱”,正是中华礼乐文化的精髓所在。

儒学是一种以“仁”为核心的思想,自古以来,儒家的思想都是华夏民众价值体系的表现,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的主脉。儒学起源于春秋时期,提倡“仁礼修身”及“中庸之道”,强调父子君臣等伦理关系。所以一切艺术审美都要符合儒家“中正仁和”之标准,而古琴艺术正好充分体现出儒家美与善相统一的要求。

琴的形制也反映出了儒家的精神。例如琴体前广后狭,象征了君臣尊卑之别。而无论古琴发展成怎样的流派风格,都会以“正直和雅”等为审美基础。在儒家的哲学思想中,天下万物的一统最终归于“中和”二字。《礼记·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追求人格的敦厚温和,而古琴的音色,正表现出至善、典雅的风格,恰是儒家艺术精神所需要的。所谓“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这是儒家对待艺术的态度,也是琴道的价值取向。

所以古代士大夫们都喜欢用古琴来调和情志,导养神气。古琴便能用以教化修身,“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这是古琴的另一功能。自孔子始,礼乐教化就深入人心。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以达到“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境界。作为儒家雅乐代表的古琴,自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使命。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孔子随师襄学习的是《文王操》琴曲: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极力提倡并致力于恢复传统乐教。他开办私学,行礼乐之教,有教无类,坚持40余年。《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在其长期大规模的私学乐教中,培养了大批有识之士。在孔子长期的私学乐教过程中,琴乐在其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文化职能。《庄子·渔父》载: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琴作为礼乐文化的象征,既是孔子的文化理想,更是孔子教化弟子与世人的工具。《论语·阳货》: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曾说仁爱的人学习礼乐则更加博爱,平民百姓学习礼乐则更加会遵守规矩做好事情,子游正是践行着孔子的思想,以弦歌礼乐治理武城得到孔子的称赞。琴乐何止乐也,乃载道之器也!

据载,历代琴论大都谈及一个“禁”字。“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白虎通》)“琴者,禁也,禁诸邪而存正,故琴为圣贤之乐,动天地而感鬼神。琴之妙理,莫大乎是。”(《太古遗音·琴制尚象论》)琴道内涵中一个重要特征便是经世致用,以端正人的行为,净化人性。因此作为八音之首的古琴,自始便被赋予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文化属性,肩负着儒家伦理教化和政治功能。

老子则曾提出“大音希声”的道家音乐理想境界,亦是后世众多琴人所追求的目标。庄子继承了这种思想,认为“五音乱耳,使耳不聪”。最动人的音乐,并非是高超的技法,而是自然涌流的心曲。

后世之文人雅士,名臣良相等等,深通琴道,用以修身养性、抒才安邦者,数不胜数。比如上演一人抚琴空城计的诸葛亮,“曲有误,周郎顾”的周公瑾,“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而令《广陵散》从此绝了的嵇叔夜,“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陶渊明,“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的李太白,一生只弹《履霜操》的范仲淹……

泱泱大唐有著名琴家薛易简,曾著《琴诀》写道:

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更是在《素琴传》中,道尽了 “琴之道”:

夫琴之制度,上隆象天,下平法地,……。其一处中者,元气之统,则一阴一阳之谓也。而律管有长短,故晖间有赊促,当晖则鸣,差则否,亦犹气至灰飞,时移景正。神理不测,其在兹乎?上为人颈人肩,取其发声之位也。中为凤翅,取其来仪之音也。末为龙龂,取其幽吟之感也。其馀形制,各因用立名。施以五弦,绳缲有差,品以五音,调韵成弄。于是奏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

黄帝作清角于西山,用会鬼神。虞舜以南风之诗,而天下理。此皇王以琴道致和平也。故曰“琴者乐之统”,君臣之恩矣。

师旷为晋平公奏清征,元鹤二八,降于廊门。再奏之,引颈而鸣,舒翼而舞。瓠巴鼓琴,则飞鸟集舞,潜鱼出跃。师文各叩一弦,乃变节候,改四时。总诸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醴泉涌。此明闲音律者,以琴声感通也。

黄老君弹云和流素之琴,真人拊云和之琴,《内经》号“琴心”,文涓子著《琴心论》,此灵仙以琴理和神也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而弦歌不辍。原宪居环堵之室,蓬户瓮牖褐塞匡坐而弦歌,此君子以琴德而安命也。

许由高尚让王,弹琴箕山;荣启期鹿裘带索,携琴而歌,此隐士以琴德而兴逸也。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峨峨洋洋,山水之意,此琴声导人之志也。

有抚琴见螳螂捕蝉,蔡邕闻之,知有杀音,此琴声显人之情也。是知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矣。

琴之为声也,感在其中矣。无成与亏,雅量贞固;有操而作,响应通变。至于五性有殊,习之而愈励,则箕子以全忠,子夏以明孝。六情有偏,听之而更切,则景公之酣乐,汉祖之伤心。与夫冥寂之士,怡闲之居者,希音通于反听,太和冲于浩然,则孙登之神游宇外,稷公之道长邱中。猗欤!夫子之所玩也。宏矣深矣!

明代琴家徐青山所著的《溪山琴况》中,提出了琴乐艺术审美的二十四况,其中所提到的“静”:“约其下指工夫,一在调气,一在练指。调气则神自静,练指则音自静。”指下乾坤,又何其大也!

古琴承载的不仅是儒家的理想人格,还有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明心见性,因此琴道亦有“琴禅”之称。且看李白之《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蛾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由此可知,人们赋予古琴的意义,已经远超于器乐的本身,而是贯通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框架与体系,寄托了家国情怀与治世理想,宏矣深矣!

“载歌须载道,抱朴亦抱琴。指下乾坤大,其中有古今。”以琴之道,静观宓子治世为人之音,一曲高山流水,铿然于天心矣!《说苑·政理》还记载了宓子的两则故事。其一:

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俸禄少鬻,鬻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 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也?”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以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 俸禄虽少鬻,鬻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

这又是一次同学之间的大比拼。同样出仕一方,孔蔑是三失,子贱是三得。得者,德也。因为子贱已经把为官作为了自己修身进德的阶梯,劳而无怨,行志弥坚。孔蔑则反之。由此也便可以理解,为何本来“公门里面好修行”的“公仆们”,有德行操守者积功累德,遗泽后世名传千古,而反其道行之者,却最终会落得恶名昭著遗臭万年了。

当代人把礼乐仅仅视为“规范伦理”,认为礼乐约束了人性的自由。“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而在孔子看来,礼乐的背后是“德性伦理”,“是人的自然生命或真性情经由文明的升华所成就的德性!

其二:“阳昼论钓”。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 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错饵,迎而吸之者也,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真正能够治理天下者,必有一颗“虚心”——虚怀若谷,倾听雅音;求贤若渴,调和乾坤。而不是“意必固我”,师心自用,误人误己悟天下。古往今来之治世、之能者,必是高明的弹奏师,高明的调音师,高明的倾听者也!伟人言,干工作要学会“弹钢琴”,其斯之谓欤?琴声再起!而当再读彬宇先生之吟怀宓子诗: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性净声尤淡,心坚志可钦。

载歌须载道,抱朴亦抱琴。

指下乾坤大,其中有古今。

(本文多参考《宓子贱管理思想探析》·郭美星;《古琴》·卢静云;《古琴之道》·老桐 等)

张红星教授注:

抱朴: 道教术语。源见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抱朴即道家、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思想。

—————————————————————

《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仪叁百图》为廖彬宇先生古体诗集,《礼记》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彬宇先生汇集历年吟咏往圣先贤及其事迹的古体诗365首,透过圣贤事迹来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发扬礼乐文明。该文献简单易记,大雅斯文,使圣贤精神能够让人口耳相传,深入人心。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血之作。既是歌颂古今贤哲,致敬圣贤,也是献礼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的文化自信
古琴往事|仲尼门下,弦歌不辍
巫娜古琴巅峰之作《七弦绝巅》名琴配名山,不可错过!
【孔门】宓子贱:所得者三,所治者小(上)
体谅宽容
《孔子家语》卷37屈節解诗解5至治治心德治胜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