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可控硅触发电路
可控硅由关断转为导通,除阳极要承受正向电压外,门极还要加上适当的触发电压,改变触发脉冲输出时刻便可达到改变输出直流电压的目的。为门极提供触发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叫触发电路。
一、可控硅对触发电路的要求
1、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功率(电压与电流)。
2、触发脉冲要具有一定的宽度,前沿要陡。
3、触发冲的移相范围应满足变流装置的要求。例如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移相范围是0~180°;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移相范围0~150°;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移相范围是0~120°;阻容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是0~160°。
4、触发脉冲与主回路电源电压必须同步。
二、触发电路的类型
触发电路的类型很多,主要有简单移相触发电路、阻容移相触发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组成的触发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同步电压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等。由于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输出的脉冲具有前沿陡、抗干扰能力强和温补性能好等特点,所以应用十分广泛。
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1、单结晶体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元件,它有3个电极(一个发射极和两个基极),故又称双基极二极管。
2、利用单结晶体管的负阻特性及电容的充、放电特性可组成单结晶体管自激振荡电路。如下图所示。
         
假定在接通直流电源Ubb之前电容C上没有电压,一旦接通Ubb,电源立即通过可变电阻R对电容C充电,电容两端电压按指数函数规律增长。当uc=UP时,单结晶体管导通,于是电容 C就向输出电阻R1放电。由于R1很小(50~100Ω),所以放电非常快,并在输出电阻的电压波形图上形成尖脉冲电压。当uc下降到谷点电压Uv之后,单结晶体管截止,发射极电流几乎为零,输出尖脉冲停止,电容C再次充电。如此周而复始,在电容C上形成了锯齿波,在输出端R1的电压波形图上形成了一系列尖脉冲。
3、改变可变电阻R或电容C,均能改变脉冲的输出时刻,但一般都是通过改变R实现,因为改变R容易且投资小。
4、一般C值取0.1~0.47μF,C值太小会造成触发功率不够,过大则最小控制角增大,移相范围变小。
5、R1在50~100Ω之间取值为宜,R1值太小,则放电太快,脉冲太窄且幅度小,不利于触发可控硅;R1值太大,有可能由于流过未导通单结晶体管的漏电流在R1上产生的“残压”太大,而导致可控硅误导通。
6、因峰点电压UP=ηUbb+UV,分压比η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UV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所以峰点电压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这会引起UP不稳定而影响控制角。在电路中接入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R2,当温度升高时,UV值虽然下降,而rbb却增大,电流Ibb=E/(R1+R2+rbb)减小,R1、R2上的电压降相应减小,而E为恒定值,于是Ubb=E-(UR1+UR2)增大,以ηUbb的增加来补偿UV的减小,从而维持UP不变,使触发电路工作点基本稳定不变。R2一般取值200~600Ω。
四、单结晶体管同步触发电路
如上图所示,主电路和触发电路由电压u1同时供电。触发电路经单相半波整流后,再经稳压管DZl削波得到梯形波电压。在梯形波由正到负过零点时,电容C放电,因而电容C能在主电路可控硅开始承受正向电压,从零开始充电。每周期产生的第一个有用的触发尖脉冲时间都一样,即每周期的控制角α都相同,因而触发电路与主电路取得了同步,使UL波形有规律地调节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可控硅的用途?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如图所示的用于可控硅触发的脉冲变压器控制...
可控硅知识的问与答
《118:②摩托车结构与使用维修第2部分(电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