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望子成龙07-老爸讲述:姥姥是把保护伞

小松退学回家后,我和太太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从小挺聪明的一个儿子,怎么会一下子就混到无学可上的地步了?

按理说,小松不应该在学习上这么费劲的。从祖上说,小松的太爷——就是我爷爷,是晚清的秀才,在当地也是一位学识渊博、受人尊敬的乡绅。

小松的爷爷,也就是我爸,虽然出生在兵荒马乱的旧中国,但他勤奋好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友的资助,坚持读完了大学,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代高级电力工程师。

我和太太就更不用说了,都是爱学习的人。尽管我们的学生时代遭遇十年动乱,没有在学校学到什么东西,但我们都没有荒废青春,参加工作后,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这些年,我们俩都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学习,都拿到了夜大毕业文凭,我还获得了某高校的硕士学位,我一九九九年撰写的毕业论文《金融安全是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得到导师的充分肯定,认为文中的很多观点在当时的理论界还没有人提出过。可为什么我们的儿子一说到学习就头疼呢?难道说,我们爱学习的基因就一点也没遗传给小松吗?

想来想去,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主要责任应该是在小松的姥姥身上。

小松的姥姥今年八十多岁了,早年参加革命,一直在部队工作,离休前是一家军工企业医务室的保健医生。因为我太太是独生女,所有老人家一直跟我们一起过。

我这人说话讲究实事求是,该咋说咋说,必须先说明,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岳母大人劳苦功高,是我家的有功之臣。小松是姥姥一手带大的,小松很小的时候,正是我和太太事业上较劲的时候,经常加班和出差,孩子就全交给岳母大人了。岳母大人个头不高,只有一米五左右,而小松从小就是个大肉球,很沉,偏偏还总是让姥姥抱着,抱得老人家手腕子都肿了,我心里一直都很感谢她。

不过,话得从两头说,辛苦归辛苦,姥姥娇惯溺爱小松也是相当的过分,可以说是精心呵护,百依百顺,要啥给啥,毫无原则,使小松养成了很多的毛病,尤其是贪玩和怕困难,这都是造成他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主要原因。

尽管太太对我的这个重大研究成果提出异议,并严肃警告我,只能心里这样想想——最好想都不要这样想,但绝不能说出口,如果因此影响了家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破坏了老人家在家里光辉的高大形象,一切后果必须由我承担。我当然不会乱说的,但我内心里绝对坚信就是这么回事。

其实,隔代人疼外孙子,平日里有些溺爱行为我也能够理解。但是我的这位岳母大人对小松可不是一般的溺爱,有些行为可以说是相当地过分。

记得小松上小学的时候,我要求他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完成作业后再玩。可是小松喜欢看动画片,总是回家后先看动画片,拖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小松放学的时候,我和太太还没有下班,监督小松写作业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岳母大人的身上。可是岳母大人为了让小松高兴,不但不履行监督职责,反而成为了小松作弊的保护者甚至是“帮凶”。每次小松咧着大嘴笑嘻嘻地看动画片的时候,岳母大人就站在窗前给他望风。见到我的车子开进小区,就赶紧通知小松关电视,迅速跑回自己房间开始写作业。

时间长了,我便起了疑心:小松声称他没看电视,放学回家就开始写作业,可为什么每次我下班回家时,小松的作业都只写了一点点呢?

那天我多了一个心眼,回家后悄悄摸了一下电视机的机箱,热乎乎的,我心里就明白了。我把小松叫了过来:“今天放学后是先写作业的吗?”

“是啊。”

“怎么到现在还没写完啊?”

“嗯,今天的作业多。”

这时岳母大人也在一旁帮腔:“现在的学生啊,真是可怜,天天一大堆作业,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受得了啊?”

我问小松:“回家后看电视了吗?”

小松有点不大自然:“没有。”

我说:“不对吧,你今天绝对看电视了,你要跟爸爸说实话。”

小松的脸刷地红了,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就看了一小会儿。”紧接着他好奇地问:“爸,你又不在家,你怎么知道我看电视了呀?”

我笑着说:“你这个小孙猴子,还能跳出弥勒佛的手掌?我在这房间里安装了一个电子眼,你在家干什么我都能知道。”

小松赶紧抬起头向房间的四处张望,嘴里念叨着:“电子眼?在哪儿啊?”

我故作神秘地说:“隐形的,你看不见。”

从那以后,小松老实了一阵子,每次我下班回家,他的作业都基本上写完了,经我检查验收后,可以光明正大地看动画片了。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小松写作业又开始拖拉了。是不是又偷偷看电视了?我摸摸电视机的机箱,凉冰冰的,没有开过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太太,太太笑着说:“你那套装神弄鬼的把戏早被儿子识破了,什么隐形电子眼呀?人家现在根本不信了。”

我问:“他现在回家后是不是偷偷看动画片啊?”

“可不是吗,差不多天天都看。”

“可是,电视机是凉的啊。”

“那是小松看过电视之后,他姥姥用凉毛巾冰过的。”

“啊?”

我无语,有岳母大人这样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军人做掩护,我对付小松的那套手段也经常显得苍白无力啊。

岳母大人不仅在学习上对小松放任自流,在生活上也传染给小松一些不大好的习惯,比如说挑食。

老太太吃饭挑剔是有名的,让我们为此伤透脑筋。每次做饭都很小心,生怕疏忽了她老人家的特殊需求造成不快。比如做冬瓜汆丸子,老太太不吃肉丸子、香菜、胡椒粉,也不能咸了,我们只好先把冬瓜和丸子汆好,给她老人家舀出点冬瓜和虾仁,然后再在锅里加盐、加香菜、加胡椒粉……,真是麻烦得很。

在禁忌食品中,老太太不仅不吃牛羊肉,也不吃其它“乱七八糟的肉食”,如:马肉、驴肉、兔肉等等。有一次一个外地朋友送我了一些鸵鸟肉,我从没见过鸵鸟肉,觉得是个新鲜玩意,便殷勤地进贡给岳母大人,谁知当场遭到断然拒绝,当时岳母大人那副厌恶的表情非常夸张,好像我拿回家的不是一块鸵鸟肉,而是一堆鸵鸟粪。此事令我十分尴尬和失落,以至于后来孝敬她老人家的东西品种大为减少。

最经典的故事是六十年代岳母大人回内蒙五原县看望她弟弟,当时那边的日子比较苦,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她,窝里的鸡正下蛋,舍不得杀,于是舅妈就悄悄地炖了一只兔子给她吃,虽然也知道她从来不吃兔肉,但一寻思,反正都剁成小块了,看不出来的,就骗她说是小鸡炖蘑菇。岳母大人的味觉并不怎么灵敏,居然没吃出来。内蒙人敬重客人,老舅把两只兔子腿当作“鸡腿”放在老太太的碗里,岳母大人也欣然地吃了,全家人很高兴。但就在这顿饭快结束的时候,舅妈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在老太太的碗里又放了一只兔子腿!还热情地招呼说:“吃吧,吃吧,别客气!”

岳母大人放下筷子奇怪地问:“今天杀了几只鸡?”

“一只啊。”舅妈答道。

“那……这里边怎么有三个大腿啊?”

穿帮了!所有人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呵呵,这件事后来被当作笑话讲了好多年,我们家亲戚圈里无人不晓,老太太的挑食毛病也一直延续至今。

我对岳母大人的挑食毫无办法,八十多岁的老同志了,一切随她吧。可是如果把这个毛病传给小松问题就很严重了,一是偏食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二是将来走上社会,一个这不吃那不吃的人是很遭人讨厌的。

有一回,朋友到内蒙巴彦淖尔牧区出差,给我带来了一些来自大草原的新鲜羊肉。这可是难得的好东西,晚上太太照着《宫廷食谱》,精心给我们做了非常美味的清汤羊肉炖白萝卜,水平真是超一流,还没走进饭厅,就能够闻到那香喷喷的夹杂着萝卜和香菜清香的炖肉味,就是过年也不一定能够吃到这么好吃可口的佳肴啊。

可晚饭刚刚开始就出问题了:小松皱着眉头,用筷子在炖羊肉里巴拉了几下子,一口也没吃。奇怪,他平时是吃羊肉的啊,今天这是怎么了?

太太关心地问:“小松,怎么不吃肉啊?不舒服了吗?”

小松一手托着下巴,歪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说:“没有不舒服,就是今天没胃口,不想吃。”

我有点不高兴了,沉着脸说:“又怎么了?你妈做了这么好的菜,为什么不吃啊?”

儿子看了他姥姥一眼,说:“我姥姥也没吃啊,怎么光说我呀。”

姥姥赶紧解释:“小松,我不是今天才不吃羊肉的,我从来就不吃羊肉啊。我1948年从内蒙参军,就是因为实在受不了内蒙的牛羊肉,太膻气啦,正好解放军过来了,我就参军走了。”

小松笑嘻嘻地说:“噢,姥姥参加革命原来是因为不爱吃羊肉啊,我还以为您是思想特别先进才参加解放军的呢。”

太太对小松说:“你姥姥这辈子是从来不吃羊肉的,情有可原,所以我专门给你姥姥做了一个虾仁豆腐。你呢,过去挺爱吃羊肉的,今天怎么突然不吃了?”

小松说:“姥姥从来不吃羊肉你们记得住,我从来不吃萝卜,你们怎么就记不住?”

太太恍然大悟,拍一下脑门说:“哎呀,我疏忽了,儿子确实从来不吃炖萝卜,我再给儿子炒个鸡蛋吧。”

我很不高兴,一把拦住正要起身去炒菜的太太,对着小松训斥道说:“哪那么些毛病啊?这不吃,那不吃,这么好吃的炖肉都不爱吃,还想吃什么呀?就欠饿你三天,吃什么都香了!”

太太悄悄拉了一下我的胳膊,用嘴向老太太那边努了一下,我看到岳母大人脸上的表情很不自然,看来她老人家又吃心了,以为我在嫌弃她的挑食,投鼠忌器啊!我只好打住,没有再往下说。

唉,总是这样,有个老太太在里边搅合着,让我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左顾右盼、放不开手脚。批评小的,就得罪了老的;迁就老的,就放纵了小的。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想认真给孩子培养点好习惯真是太难了。

太太看看我,又看看小松,拿不准是不是要去给儿子加个西红柿炒鸡蛋,饭桌上的气氛很沉闷。

小松是个识时务的人,他知道再僵持下去我可能会发脾气,最后倒霉的肯定是他,他必须赶紧自己找个台阶下。

他陪着笑脸对姥姥说:“姥姥,您的这盘虾仁豆腐挺好吃的,我吃点行吗?”

老太太赶紧点头:“吃吧,吃吧,这么一大盘我一个人吃不完。”

儿子吃了几口虾仁豆腐,又从炖锅里捞了一块羊肉放到嘴里,对他妈妈说:“今天的炖羊肉挺好的,一点萝卜味也没有,呵呵。”

太太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说:“好吃就多吃点吧。”

我没再说话,闷头吃饭,心里说:臭小子,学会见好就收了,你要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态度,不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吗?实在是属于“没事儿找抽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付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金融文学》杂志副主编。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影子行长》、《父与子的战争》,长篇报告文学《金融大潮冲浪人》、《舞动的K线图》、《重塑的丰碑》,中篇小说《我爸是行长》、短篇小说《贷款》、《假币》、《收债日记》、《一根筋》、《邻居》等。2012年被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全国总工会、文化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家老太太
圆梦
5次试管失败以后,她变成了200斤大胖子,多亏岳母一巴掌打醒她
续命汤治疗老年中风偏瘫
年关难过(七)。
挽岳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