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付画故事07:付颀与付奇

我身份证上的名字是付颀,不过我现在发表文章或是向新朋友自我介绍的时候,一般是用“付奇”这个名字,为啥呢?很简单,因为我正式名字中的这个“颀”字多数人都不认识,太不方便了。

查了一下百度,是这么说的:

颀,读音为qí。基本字义为身子高、身材修长。苏轼《江瑶柱传》:“稍长,去襮颣,颀长而白晳,圆直如柱,无丝发附丽态。”江藩《汉学师承记·程晋芳》:“君生而颀长,美须髯。”茅盾《风景谈》:“特别是那些高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母亲对她的态度有了显著的好转。因为这时她已经长成了一个颀长、俊美的少女。”

字是个好字啊!可惜就是有点生僻。

曾有朋友问我:你名字里的这个“颀”字很少有人认得,你父母都是很有学问的人吧?

我告诉他,我老爸是个电气工程师,技术方面的确有些学问,但文学方面就是一个普通人,我老妈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勉强可以看报写信,都不是对中国文字特有研究的那种人。特别要说一句的是,给我起名字之前,他俩都不认识这个“颀”字。

既然不认识,怎么会选这个字呢?那得从我奶奶说起。

当年我哥哥出生前,我奶奶特别想抱个大孙子,结果生下来果然是个男孩,奶奶喜出望外,觉得这个事真是顺心如意啊,于是亲自给我哥命名为“顺”。

到了生我的时候,奶奶已经不在了。起名字的重任落在了我父母的身上。起个啥名字呢?我爸说:“大儿子叫顺,小儿子的名字应该看上去跟他哥哥差不多,亲哥俩嘛!”于是爸妈一起查字典,找一个看上去跟“顺”字差不多的字。

找啊,找啊。刚开始看着“硕”字挺好看,但仔细一想,不行,“顺”和“硕”发音太像,叫起来容易弄混了,万一应该给付顺打针却扎到付硕屁股上怎么办?

后来就查到“颀”这个字了,偏旁也有一个“页”字,样子挺好看,发音也能岔开,得嘞,就他了,于是我就起名为“付颀”了,名字是个好名字,可惜我父母当时疏忽了一个问题:这个字太生僻,十个人当中有九个半不认识。

我这辈子一直在为普及这个“颀”字而不懈努力,但要命的是,我小时候有点大舌头,这个“颀”字我也念不好。当一个生僻字偏偏又遇到大舌头的孩子,于是就悲剧了。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不认识我的名字,问我:“你这个字怎么念啊?”

我便用我的大舌头念了一遍,老师没听清:

“念什么?付题?付习?付泥?”

我只好又念了一遍,但本来就大舌头,再加上有点紧张,念得更不清楚了,老师失望地摇摇头说:“你爸怎么给你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啊?”

由于是个生僻的字,在公共场所也经常出状况。比如去医院看病,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着护士叫名字,可护士不认识这个字啊,看着字形,“颀”字和“欣”字很像,于是大多是念作“付欣”,也有二五眼的护士念作“付硕”,起先我对这种不严肃的称呼不理不睬,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这很吃亏。人家护士叫了两遍“付欣”之后,就认定这个人不在这里,马上就叫下一个人了,那我不是白等了吗,于是以后凡遇到这种情况,不管护士怎么念这个“颀”字,我都会老老实实地走过去,说一声“我就是”!

最吃亏的是当兵时新兵连分配点名的那一次。

新兵训练结束了,那天我们都集中在操场上等待分配。一个军官拿着花名册点名,叫到名字的必须立正喊一声“到”!然后宣布你分配到哪个连队。

我们一起当兵的有六个同学,其他五个都分配的不错,炮连、高机连(高射机枪)、电影队、卫生队等等。我心里暗想,我身高相貌都不比他们差,我还有文艺特长,会拉手风琴呢,我分配的连队也不会差,说不定会留在团部搞宣传呢。

几百个新兵都点到名了,唯独剩下了我一个,孤零零地站在操场上。

那军官明知故问地喊道:“还有没点到名的没有?”

我赶紧举手示意:“报告!我!”

军官歪头看着我,问:“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我叫付颀!”

军官笑了,小声自语道:“噢,这个字念'奇’呀。”接着大声宣布:“付颀同志,五连。”

我当时就懵了,因为我们都知道,五连是生产连,在远离部队营房一百多公里的磁县种水稻呢!一个满怀豪情想严格训练当个战斗英雄的年轻人,却被分配到部队农场种庄稼,这个落差实在是大了一点。我虽然一声不吭地跟着五连指导员走了,但心里哇凉哇凉的!我猜想,这跟我的名字是否有关系呢?是不是因为军官不认识我这个字,就把我留在最后,胡乱安排给农场了呢?我虽然无法证实,但我一直怀疑。也许我倒霉就倒霉在这个“颀”字上了。

从那以后我对这个“颀”字就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废了它!可是不行啊,父母给的名字,哪能自己随便改呢?让爸妈知道了他们咋想?给儿子取的名字人家不喜欢,给儿子的生活添麻烦了,这不是给父母心里添堵吗?再说了,改名字麻烦很多,我的户口本、毕业证、所有证明文书都是用的“付颀”,改名之后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不便。记得有一次我到欧洲出差,入关时因为外商邀请函写的是“傅颀”,而我护照上写的是“付颀”,老外警官不认识中国字,但看这俩名字笔画差的挺大,差一点没让我入境。这还只是繁体字和简化字的不同,至少拼音是一样的,如果我换了另外一个名字,字形和拼音都不一样了,那真是麻烦多多,寸步难行了,得啦,就凑合用这个字吧。不就是个名字吗,父母给的,咱得珍惜!

于是乎,我这个生僻的名字这辈子就这么用下来了,至于我有时候写“付奇”,那只是为了不给别人带来不便或尴尬,在“官方文件”上我还是要用那个“官方的名字”。

写这个短文就是想表达两个意思:

第一,付颀和付奇是同一个人,各位朋友如果发现我签名不一样时不要起疑心。

第二,各位朋友给你们的孩子起名字的时候,要尽量别选特别生僻的字,那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有个朋友给孩子起的名字特别简单,叫丁一,好认好记,最大的好处是,长大后参加选举时如果按姓氏笔画排位,肯定是排第一,当选的概率大增。

20193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付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金融文学》杂志副主编。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影子行长》、《父与子的战争》,长篇报告文学《金融大潮冲浪人》、《舞动的K线图》、《重塑的丰碑》,中篇小说《我爸是行长》、短篇小说《贷款》、《假币》、《收债日记》、《一根筋》、《邻居》等。2012年被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全国总工会、文化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爸爸叫夏天,给儿子取名犯了难,奶奶随口说的名字,护士拍案叫绝
爸爸给孩子取名“宇凡”,护士手误多加一笔,宝妈乐了:不改了
宝宝姓“日”名胜晨,护士办出生证大意变四字,妈妈大喜:不改了
爷爷给娃取名“亦风”,护士手抖打错一字,奶奶一拍桌子:就它了
爷爷叫宫平,爸爸叫宫正,奶奶给孩子取的名字,赢得网友称好
幽默短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