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G-VUE面试题汇总
一、     面试技巧
1、  涉及工作年限问题,将自己工作年限在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1年,一般中级3年以上,高级5年以上;
2、  涉及项目经历,在可能对应工作问到的问题都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岗位经历、项目经历说得丰富一些,例如:光做干扰工作的可以说说自己端到端工作、性能分析工作,但增加这些经历同样要准备好相应工作模块的可能的问题;
3、  做到回答问题逻辑清晰,流程清晰,对于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可以回答相应的工作思路,多采用归一法;
4、  沟通尽量保持友善、客观,提升亲近分;
5、  回答的问题中加入一般流程是如何解决的,结合现场是如何做的,若有特殊的情况,也可指出;
二、     中级VUE面试
1.   干扰如何产生,怎么排查,怎么优化?
1.邻道干扰:如果不同的系统工作在相邻的频率,由于发射机的邻道泄漏和接收机邻道选择性的性能的限制,就会发生邻道干扰
2.杂散辐射: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器和滤波器等器件的非线性,会在工作频带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 包括热噪声、谐波、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和互调产物等。当这些发射机产生的干扰信号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工作带内时,抬高了接收机的噪底,从而减低了 收灵敏度。
3.互调干扰:主要是由接收机的非线性引起的,后果也是抬高底噪,降低接收灵敏度。种类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和交调干扰
4.阻塞干扰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过强,超出了接收机的线性范围,导致接收机饱和而无法工作。为了防止接收机过载,收信号的功率一定要低于它的1dB压缩点。
2.   RRC建立成功率低有哪些原因?
1、 上行RACH的问题;
2、 下行FACH功率配比问题;
3、 小区重选参数问题;
4、 下行专用初始发射功率偏低;
5、 上行初始工控问题
6、 拥塞问题
7、 设备异常问题等
8、 在这些问题中尤其是上行RACH的问题、下行FACH功率配比问题、小区重选参数问题、设备异常问题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3.   谈谈你对网格优化的思路。
网格优化的思路:
1、 首先了解网格的范围、站点数、基础的覆盖、SINR情况以及考核要求的指标;
2、 遵循覆盖、邻区、参数、容量、质量等优化原则依次进行优化调整;
3、 整体提升指标的同时针对不同的考核指标有不同的优化侧重点;
4、 遵循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的优化原则;
4.   5G回4G一般回到4G的那个频段上?
这个是根据各个运营商的网络测配置而定的,目前移动是首先回到FDD1800和室分,这两个的优先级最高,主要考虑的是回到的网络是否够好,是否能够连续覆盖。
5.   投诉的流程。
1、 通过相关平台导或者客户提供的用户投诉工单,进行初步的核查和分类;
2、 筛选出确实为无线侧原因导致的投诉的工单,进行初步分析,如果能够判断问题直接回访用户说明原因,并督促客户进行问题处理,问题回复之后再次回访用户告知回复,如果不能直接判断原因的分发进行现场处理;
3、 现场处理按照规定的时限提前联系用户,约定时间现场处理,使用专业的仪器仪表进行现场测试,根据测试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够解决的尽力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收集好所需的信息,提交合理方案,及时汇报主管,并安抚客户;
4、 跟踪未解决投诉问题的后续处理情况,并督促客户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并定期回访已解决用户的使用情况;
5、 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跟踪记录表,以备后续查验;
6.   高优先级向低优先级重选流程
当服务小区Srxlev低于相应阈值(Threshserving,low),而低优先级小区的Srxlev在一段时间(Treselection)内又超过相应阈值(Threshx,low),就可以重选过去。
7.   VO流程
8.   QCI承载
QCI等级
资源类型
优先级
数据包时延预算
数据包丢失率
典型业务
1
GBR
2
100 ms
10-2
会话语音
2
4
150 ms
10-3
会话视频(直播流媒体)
3
3
50 ms
10-3
实时游戏
4
5
300 ms
10-6
非会话视频(缓冲流媒体)
5
Non-GBR
1
100 ms
10-6
IMS 信令
6
6
300 ms
10-6
视频(缓冲流媒体)
基于TCP的业务 (如www\e-mail\chat\ftp\ p2p 文件共享\逐行扫描视频)
7
7
100 ms
10-3
语音
视频(直播流媒体)
互动游戏
8
8
300 ms
10-6
视频(缓冲流媒体)
9
9
基于TCP的业务 (如www\e-mail\chat\ftp\ p2p 文件共享\逐行扫描视频)
9.   主要负责的工作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来叙述:
1、      主要负责的外场工作,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测试类问题,如未接通问题、切换问题、掉话问题、MOS差问题等等,叙述存在的问题之后也需要叙述如何解决的。
2、      主要负责后台工作,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指标类问题,如具体负责的某一项指标的问题,叙述存在的问题之后也需要叙述如何解决的。
10.  现网切换重选的参数是怎么配置的?
11.  覆盖速率优化以及室分对打方面的测量策略有哪些?
此题有歧义,不清楚主要问的问题是什么,建议忽略
12.  所在项目类型,在项目负责那一块,投诉中出现单通怎么解决,后台参数调整具体操作?
目前的项目一般分为高端、中端、以及低端项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回答,还有的类型为日常、专项、工程优化等。
在项目干什么工作回答负责什么工作即可。
投诉中出现的单通原因较多,一般有如下原因,如手机终端原因、RRU隐性故障、天馈问题、传输问题、无线环境极差等原因,针对投诉的地区确定站点、小区,通过跟换终端、RRU、倒换天馈、排查传输、无线环境等方法解决。
后台配合进行站点的锁闭、天馈的倒换、功率的调整等等。
13.  容量参数有哪些?
容量参数主要有如下这些:
负载均衡参数、寻呼参数、定时器类参数、  SRS配置、PUCCH配置参数、PDCCH配置参数、PRACH资源配置参数
14.  室分MR问题如何处理?
15.  低流量如何处理?
低流量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1、      故障问题:电源、硬件、传输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2、      覆盖干扰问题:覆盖区域人少,景区冬季人少,天线覆盖不合理,存在高干扰等,进行相应的覆盖调整,干扰处理。
3、      用户行为:实际也是人少导致,可以进行相应的减容或者搬迁;
4、      工程原因:新建站未正式投入使用,存在问题,小区未激活处于闭锁状态
16.  低CQI如何处理?
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是无线信道的通信质量的测量标准,由终端基于下行信道的SINR测量上报的,它的高低取决于SINR,即说明CQI与网络覆盖直接相关,CQI指数与无线信号质量sinr直接强相关,提升现场无线信号质量,对CQI占比提升至关重要。
1、      注意RF优化,减少弱覆盖、越区覆盖、重叠覆盖、模三干扰等常见问题;
2、      注意RS功率、下倾角设置,减少重叠覆盖、越区覆盖等情况
3、      减少模三干扰的问题。尽量避免PCI相同小区对打
17.  单验下载速率低有哪些问题?
单验下载速率低原因有很多:
所处无线环境较差,RSRP和SINR都比较低,RB很低;
设备出现故障,服务器问题,终端问题;
该小区用户数比较多,负荷较重;
基站传输存在问题,存在外部干扰等
18.  子帧配比,特殊时隙配比是怎么样的?
19.  重叠覆盖如何解决?
重叠覆盖的定义 在某一连续覆盖区域内,存在多个小区,最少2个的共同覆盖,并且多个小区的覆盖均达了进行业务的要求,这样的区域即为重叠覆盖区域。 重叠覆盖的解决方法 1. 主要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高度来解决; 2. 在天线工参无法调整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通过RS参考信号功率的调整来解决; 3. 当两个小区的天线夹角过小时可以采用小区合并的方法来解决。
20.  用户投诉不能打电话一般有哪些原因,如何处理?
1、 检查SIM卡是否插好2、 手机是否欠费停机3、 是否误开启手机飞行模式
4、 手机终端问题5、存在强干扰6、参数设置问题,如禁止接入或者最小接入电平过大7、站点出现拥塞
对应的解决办法:
1、 重新进行插拔卡,开机登录网络。2、 通过网厅、手厅查询手机是否欠费停机。
3、 将飞行模式关闭4、更换终端。5、排查干扰。6、参数核查。7、拥塞处理,站点排查。
21.  切换信令流程和TAU流程是怎样的?
切换:
Connected TAU:
IDLE TAU:
22.  S1切换与X2切换的区别是什么?
X2切换不需要经过MME,S1切换需要经过MME,X2的切换判决时间更短,S1切换需要经过MME,切换时间更长。
23.  S准则,R准则是怎样的?
R准则:
邻小区Rn大于服务小区Rs,并持续Treselection,则触发向邻小区的重选流程
Rn=UE测量到的邻小区RSRP实际值-服务小区的重选迟滞
Rs=UE测量到的服务小区RSRP实际值+服务小区的重选迟滞
根据优先级和比较量,标准中定义了多个不同的阈值来控制小区重选,基本的准则如下:
l  为了避免乒乓效应,所有的重选都需要UE驻留在当前服务小区超过1秒以上;
l  如果多个不同优先级的小区都满足重选条件,那么必须重选到高优先级的小区;对于高优先级的异频或者异系统小区,当该小区的Srxlev在一段时间内(Treselection)超过相应的阈值(Threshx,high),就可以重选过去;
l  如果同一个优先级中有多个小区满足条件,就重选到排序最好的小区:对于同频或相同优先级的异频小区,则是根据小区评级准则(R准则)对当前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进行评级,UE必须重选到评级最好的小区;
S准则:
UE将搜索最强的支持S标准,即小区搜索中的接收功率Srxlev> 0 dB且小区搜索中接收的信号质量Squal > 0 dB。LTE一般是测量RSRP。
小区搜索中的接收功率:Srxlev> 0 dB
Srxlev = Qrxlevmeas – (qRxLevMin + qRxLevMinOffset) – pCompensation
1. Qrxlevmeas : 测量小区的 RSRP 值。
2. qRxLevMin:最低接收电平
该参数表示小区最低接收电平,增加某小区的该值,使得该小区更难符合S规则,更难成为适当小区,UE选择该小区的难度增加,反之亦然。该参数的取值应使得被选定的小区能够提供基础类业务的信号质量要求,界面取值范围,-70~-22,单位2毫瓦分贝(dBm),建议值-64,最低接收电平-128dBm。
3.  qRxLevMinOffset:最低接收电平偏置
该参数表示小区最低接收电平偏置,仅当UE驻留在VPLMN且由于周期性的搜索高优先级PLMN而触发的小区选择时,才使用本参数。增加某小区的该值,使得该小区更容易符合S规则,更容易成为适当小区,选择该小区的难度减小,反之亦然。界面取值范围,0~8,单位2分贝(dB),建议值0。
4.  pCompensation=max(pMax – puMax, 0) (dB)
用于惩罚达不到小区最大功率的UE,pMax(小区允许UE 的最大上行发射功率)、puMax(UE 能力支撑的最大上行发射功率)。
(1)当 UE 最大允许发射功率小于等于 UE 能力支持最大发射功率时, pCompensation=0;
(2)当 UE 最大允许发射功率大于UE 能力支持最大发射功率时, pCompensation =UE最大允许发射功率-UE 能力支持最大发射功率;
(3)UE 最大允许发射功率:本小区允许 UE 的最大发射功率 UePowerMax,应用于小区选择准则(S 准则)的判决,用于计算功率补偿值。如果该参数不配置,则 UE 的最大发射功率由UE 自己的能力决定。该值在LST CELL 命令中。该参数设置的越大,UE 的发射功率也越大,增强本小区覆盖的同时会增加对邻区的干扰;该参数设置的越小,UE 的发射功率也越小,减少本小区覆盖的同时会减少对邻区的干扰。面取值范围,-30~33,单位1毫瓦分贝(dBm),建议值23。
24.  日常关注哪些指标?
日常关注的指标较多,主要有LTE无线接通率、LTE无线掉话率、切换成功率、上下行PRB利用率、平均RRC连接建立个数、最大RRC连接建立个数、载波平均噪声干扰、VOLTE无线接通率、VOLTE无线掉话率、VOLTE无线切换成功率、用户面数据总流量、VOLTE语音话务量,ESRVCC切换成功率。
25.  有几个PCI?
LTE共计有504个PCI,NR共计有1008个PCI.
26.  TM3,TM4区别
TM3,大延迟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
TM4,闭环空间复用: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
一个适合高速移动的场景,一个适合信道条件较好的场景
27.  低速率原因与涉及到速率的后台参数
低速率的原因:
1.天线的收发模式,MIMO 天线数量和模式,beamforing波束赋形的天线阵增益(包括天线数量)
2.空间信道的质量,包括信号强度,以及干扰的情况,空间信道的相关性,UE的移动速度,UE接收机的性能。
3.TDD还和上下行子帧配比,FDDTDD中信道配置情况有关系(例如cfi的多少,是否有MBMS支持)
4.高负荷、和用户的数量也有关系
后台配置的参数有:64QAM,单双流配置、上下行子帧配比、CFI
28.  灌包的作用有哪些?
基站侧灌包的作用是检测空口质量,确定基站侧设备问题还是传输侧问题。
29.  随机接入的流程是怎样的?随机接入的场景有哪些?
竞争随机接入
非竞争随机接入
竞争随机接入的场景
(1)UE的初始接入
(2)UE的重建
(3)UE有上行数据发送,但检测到上行失步
(4)UE有上行数据发送,但没有SR资源
(5)在非竞争接入过程中,eNB发现没有了非竞争资源,也会转到竞争接入过程(定位过程除外)
非竞争随机接入的场景
(1)切换(Handover)。
(2)eNB有下行数据发送,但检测到上行失步
(3)定位过程。
30.  高负荷如何处理及现网配置;
1)通过扩容改造进行通信保障。对演唱会人数进行预测,估计用户容量需求,若对现有设备压力较大,可提前进行扩容改造,如双载波或多载波、新建基站、应急通信车等。
2)通过参数设置进行通信保障。
a)对体育馆范围内小区提前关闭测量类功能,减小基站负荷,关闭DRX功能,关闭MR、CDT等测量功能。
b)修改参数控制小区覆盖范围,尽量由周围较空闲小区吸收话务。对下行覆盖可增大Qrxlevmin、减小RS功率,对上行覆盖可减小PMAX。
c)修改小区切换/重选偏置参数,使用户尽量切换或重选到周围较空闲小区获取服务。可增大邻小区CIO、减小邻区Qoffset,同时注意避免乒乓切换/重选。
d)修改信令流程相关参数,避免信令集中发送造成的冲击。可修改参数包括T300(增大)、T302(增大)、ue-InactiveTime(减小)、Ng(增大)、CFI(固定为3)等。
3)个别小区出现拥塞时需要进行拥塞控制。
a)可进一步调整小区切换/重选偏置参数。
b)可启用acbarring功能,针对mo-Signaling和mo-Data调整ac-BarringFactor(减小)、ac-BarringTime(增大)。
在整个保障期间,需要及时观察KPI情况,包括CPU利用率、平均和最大用户数、数据流量、RRC和ERAB接入成功率、切换成功率、掉话率、干扰等指标或计数器,如发现异常,及时利用相关参数修改来避免性能恶化。
31.  TF组网配置;
TF融合组网主要涉及个频段的之间的互操作参数的配置,根据晋中目前的配置,主要如下:
各个频段优先级配置如下:
32.  SINR好,但速率低,会修改那些参数?
正常情况下一般SINR好表示无线环境是正常的,但是速率低,排除服务器和终端的原因,后台参数的概率较大,一般需要核查参数有单双流配置、64QAM配置、上下行子帧配比、CFI等
33.  邻区漏配信令中如何体现?
邻区漏配就是在测量配置中没有对应小区的信息;终端也不对该小区测量,上报该小区的测量报告,持续上报MR,但是不会发生切换。
34.  前台测试速率低什么问题怎么优化?
1、无线覆盖问题,干扰问题 ,优化无线环境排查干扰。
2、服务器拥塞/高负荷,更换服务器,处理站点高负荷。
3、查看主服务小区告警,故障告警处理
4、小区参数配置错误,核查响应参数,参数调整
5、设备问题,更换设备。
35.  邻区漏配怎么看?
从测试软件上看,软件邻区列表内有较好信号,一直上报MR,但是不切换,基本上就是邻区漏配了,再通过后台网管查询,最终确定
36.  TM传输模式有几种,怎么用,现网怎么用?
Mode
传输模式
技术描述
应用场景
1
单天线传输
信息通过单天线进行发送
无法布放双通道室分系统的室内站
2
发射分集
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分别通过多个衰落特性相互独立的信道进行发送
信道质量不好时,如小区边缘
3
开环空间复用
终端不反馈信道信息,发射端根据预定义的信道信息来确定发射信号
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强时
4
闭环空间复用
需要终端反馈信道信息,发射端采用该信息进行信号预处理以产生空间独立性
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强时。终端静止时性能好
5
多用户MIMO
基站使用相同时频资源将多个数据流发送给不同用户,接收端利用多根天线对干扰数据流进行取消和零陷。
6
单层闭环空间复用
终端反馈RI=1时,发射端采用单层预编码,使其适应当前的信道
离基站比较近、信号较强、靠近市中心、多径衰落较强的城市中心地区,可以使用传输模式4(CL-MIMO),由于有闭环的RI/PMI反馈,其速率稳定、误码率较低,可以获得多天线增益,但是对边界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7
单流
Beamforming
发射端利用上行信号来估计下行信道的特征,在下行信号发送时,每根天线上乘以相应的特征权值,使其天线阵发射信号具有波束赋形效果
信道质量不好时,如小区边缘
8
双流
Beamforming
结合复用和智能天线技术,进行多路波束赋形发送,既提高用户信号强度,又提高用户的峰值和均值速率
现网一般配置传输模式为2/3/7自适应模式,也有地市为了改善CQI,调整为了TM4模式。
37.  LTE切换成功率差怎么分析?
1)    设备故障:
优化手段:加大对全网设备故障、传输故障告警监控及故障的排查力度;
2)    终端问题:
优化手段:通过信令采集等手段对比TOP终端性能;
3)    空口信号质量:
优化手段:通过天馈优化、覆盖优化、提升RSRP、SINR,梳理切换关系等;
4)    参数核查:
优化手段:同过优化同频、异频切换测量、切换判决参数、小区下最小接入电平等参数;
5)    邻区优化:
优化手段:定期核查X2告警,冗余邻区,对切换基数较小但失败分子较多邻区进行增删,或者禁止切换,核查邻区中是否有同PCI邻区等;
6)    CIO、A3、A5触发定时器、迟滞等参数精细化调整:
优化手段:根据道路测试、场景对CIO、A3、A5事件定时器等参数进行精细化调整;
7)    网内外干扰:
优化手段:
网外干扰:如CDMA、WCDMA、TDS等干扰,通过扫频确定干扰,提升与TDL间离度等手段来尽量避免干扰;政府会议、学校考试等放置干扰器,则采取锁小区等手段来降低对指标的影响;
网内干扰:核查PCI,减少因PCI MOD3、MOD6干扰导致的切换失败等;
38.  切换分为切换准备和切换执行,话统中切换准备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怎么处理?
切换准备失败的原因主要分为如下几类原因:
1、 目标小区故障,所有小区网目标小区的切入准备失败率均很高
2、 目标小区拥塞,目标小区拥塞次数很高
3、 MME配置问题,个别小区网目标小区的切入准备失败多
处理方法:确定目标小区处理目标小区故障、拥塞、干扰、覆盖等问题,联系核查MME配置情况
39.  低优先级向高优先级切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反之需要哪些;
低优先级向高优先级切换需要看不同优先级之间采用的切换方式,如晋中低优先级到高优先级采用的A2+A4的切换策略,低优先级小区通过A2打开测量,高优先级小区满足A4门限之后就会从低优先级小区切换到高优先级小区。
反之从高优先级小区切换到低优先级小区,晋中采用A2+A5切换策略,高优先级小区通过A2打开测量,高优先级小区电平低于A5的一门限,且低优先级小区电平高于A5的二门限,就从高优先级小区切换至低优先级小区。
40.  VOLTE需要建立哪些承载。
41.  数据时延质差如何处理,有哪些原因
从现有LTE空口时延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空口时延的主要因素是数据传输时长、数据传输资源请求等待时间,以及数据处理导致的反馈延时。
1、 一是降低子帧长度,如重新设计子载波间隔和一个子帧中包括的OFDM符号数量,使得一个子帧对应时长变短,从而降低数据传输时长。
2、  另一种方案是以OFDM符号为单位进行数据调度传输,此时,最小数据传输长度为1个OFDM符号,按照现有LTE的OFDM符号长度计算,一个OFDM符号长度为66.67ηs,如果考虑相应处理时间等比例压缩,具体压缩效果如表2所示,相对于现有1ms的数据传输可以压缩大概92%左右,如果进一步结合帧结构的修改,如子载波间隔变化,可以进一步降低OFDM符号的长度,实现更低时延压缩。
3、 另外,增强HARQ反馈也有助于重传时延降低
4、 提升无线环境质量,确保各个节点正常运行
42.  网络重建比例高原因及解决方法
重建比例高有如下原因:
1、 定时器合理设置问题
2、 上行干扰:上行干扰包含用户间的上行干扰,设备自身异常处理的上行干扰,以及频段的干扰导致,通常上行干扰主要表现切换失败、重建失败,发生掉线。通过检查RRU的上行RSSI确定干扰程度
3、 下行干扰:系统内的下行干扰是产生掉线原因之一,通常表现无主覆盖小区,服务小区与邻区RSRP较好,数值基本接近,但SINR较差,导致解调信号变弱,易失步,产生掉线。优化步骤:先天面调整;覆盖切换类参数调整,最后功率调整。
4、 切换准备问题:UE上报MR时机不佳,伴随着服务小区信号衰减抖动过快,导致掉线。需合理设置切换的参数:A3_offset、TTT、Hysteresis。
5、 有MR但无重配:未配置合理正确的邻区关系,信令表现在UE上报多个MR后,但无切换命令,无线链路超时造成掉线。
6、 UE触发重建未果:此现象是UE发送重建立过程中,由于弱场、上行功率异常、干扰等导致。首先确定个性还是局部,核查服务小区、目标小区有无硬件告警,查看覆盖、干扰、参数情况进行判断。
7、 UE触发重建被拒:通常发生RRC重建被拒一般都是由于版本问题、上下文错误、设备原因导致。
43.  volte信令流程
44.  4~5语音,数据业务关键信令及操作策略;
信令截图如下:
4-5的互操作策略,语音回落BI门限-108,返回B1门限是-107,NSA的B1加退B1门限-105
45.  干扰排查思路
1.邻道干扰:如果不同的系统工作在相邻的频率,由于发射机的邻道泄漏和接收机邻道选择性的性能的限制,就会发生邻道干扰
2.杂散辐射: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器和滤波器等器件的非线性,会在工作频带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 包括热噪声、谐波、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和互调产物等。当这些发射机产生的干扰信号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工作带内时,抬高了接收机的噪底,从而减低了 收灵敏度。
3.互调干扰:主要是由接收机的非线性引起的,后果也是抬高底噪,降低接收灵敏度。种类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和交调干扰
4.阻塞干扰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过强,超出了接收机的线性范围,导致接收机饱和而无法工作。为了防止接收机过载,收信号的功率一定要低于它的1dB压缩点。
46.  投诉发图片发不出去怎么处理这个投诉
1、      首先核查当时所处无线环境,覆盖、质量情况;
2、      通过专业测试软件进行速率测试,确定是否存在问题;
3、      如果前两步均无问题核查发送图片的软件,是否软件存在问题;
4、      如果前三部均无问题核查使用的终端;
5、      根据这几步基本能够发现问题;
6、      如果第一步存在问题优化无线环境,提升无线环境,如果无线环境无问题,专业软件测试速率存在问题,核查后台速率相关的参数及负荷情况。
47.  切换参数策略
48.  重选参数策略
49.  速率低的原因,灌包主要情况;
1.  天线2113的收发模式,MIMO 天线数量和5261模式,beamforing波束赋4102形的天线阵增益(包括天线数量)1653
2.空间信道的质量,包括信号强度,以及干扰的情况,空间信道的相关性,UE的移动速度,UE接收机的性能。
3.TDD还和上下行子帧配比,FDDTDD中信道配置情况有关系(例如cfi的多少,是否有MBMS支持)
4.高负荷、和用户的数量也有关系
基站侧灌包的作用是检测空口质量,确定基站侧设备问题还是传输侧问题。
50.  目前网格主要用的那个频段带宽多少
目前网格主要用的频段有F频段、D频段、FDD1800频段、FDD900频段,其中F频段为20M(F1)和10M(F2),D频段为20M,FDD1800为20M,FDD900有10M,有5M.
51.  切换失败的原因,如何处理
切换问题的定位和解决流程主要包括搜集信息、定位问题、优化及评估3个阶段。其中,搜集信息过程中,主要的信息源包括路测数据、网管KPl报表、参数配置和用户投诉信息等。切换问题的具体原因和解决手段如下:
(1)目标邻小区资源不足 解决方案如下:①如果是目标小区的负荷控制门限设置过低,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需要对该小区的运维数据进行分析后确定,以免调整后,导致该小区产生拥塞现象。②对于传输故障,需要协调相关人员尽快解决传输质量问题。
(2)切换参数设置不当 切换相关的门限值以及一些定时器和计数器的设置都会影响到切换成功率。
(3)邻区设置不合理 邻区初始设置是根据最佳服务小区模拟图来进行的,但应当根据路测结果及时调整。
(4)乒乓切换引起掉话 弱场处的乒乓切换很容易引起掉话,通常这类问题需要突出某一小区的覆盖,使其成为主导小区,解决乒乓切换问题;或者修改切换参数,使切换区域避开弱场区,使终端在弱场区处于呼叫保持状态,减少掉话可能。
(5)拐角效应切换失败 解决方案如下:①如果信号允许,可以通过调整工程参数(如加大邻小区的下倾角)或者无线参数(如调整小区个体偏移),改变切换带,使终端在拐弯前提前切换;②使用直放站或者射频拉远方式解决。
(6)越区孤岛切换失败 .存在越区覆盖时,由于该区域的小区和该越区小区之间不会互配置邻区,在干扰没有严重到导致下行失步时,终端不会选择到该小区上。但在服务小区信号较弱时,终端很可能会重选到该越区孤岛上。
(7)上下行信号质量差 信号质量差时基站或者终端无法接收和正确解调切换相关的信令,从而导致切换失败。需要通过覆盖优化进行解决。
(8)硬件故障 硬件原因产生的切换失败,可以通过0MC上告警和统计数据来判断并具体解决。
52.  投诉处理流程及分析思路
1、 通过相关平台导或者客户提供的用户投诉工单,进行初步的核查和分类;
2、 筛选出确实为无线侧原因导致的投诉的工单,进行初步分析,如果能够判断问题直接回访用户说明原因,并督促客户进行问题处理,问题回复之后再次回访用户告知回复,如果不能直接判断原因的分发进行现场处理;
3、 现场处理按照规定的时限提前联系用户,约定时间现场处理,使用专业的仪器仪表进行现场测试,根据测试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够解决的尽力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收集好所需的信息,提交合理方案,及时汇报主管,并安抚客户;
4、 跟踪未解决投诉问题的后续处理情况,并督促客户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并定期回访已解决用户的使用情况;
5、 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跟踪记录表,以备后续查验;
53.  对fdd1800优化思路,子帧配比,调度
FDD1800优化思路和其他网络优化基本一致:
1、 首先进行单站优化,确保入网的每个单站各项业务正常;
2、 满足簇优化条件的时候进行相应的簇优化工作;
3、 满足网格优化和全网优化的时候进行网格优化及全网优化;
4、 网格优化和全网优化遵循覆盖、邻区、参数、容量、质量等优化原则依次进行优化调整;
5、 确保优化完成之后各项指标达到各项指标要求;
54.  现场投诉处理具体方案,如何实施
现场投诉处理的具体方案如下:
1、 联系客户预定时间进行现场处理;
2、 达到现场之后和客户沟通确定经常出问题的位置;
3、 连接专业测试仪表进行用户反映问题位置测试,一般进行多业务测试;
4、 根据测试情况来判断出现问题的原因,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5、 通过RF优化结合后台参数,解决发现的各类问题;
6、 有了处理结果之后告知客户问题处理情况;
7、 定期进行客户回访,确保问题最终解决;
55.  MR提升思路
1、MR弱覆盖原因:室分故障、周边宏站故障室外占用室分信号导致弱覆盖;天馈问题、站点建设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天线方位角、下倾角设置不合理;天线阻挡严重,天线挂高安装不合理。
2、解决措施:加大重大故障监控力度,督促代维及时处理故障;严控室分建设质量,杜绝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3、合理调整天馈,加强弱覆盖区域覆盖;整改严重阻挡天线、加高天线抱杆,重新安装天线;针对严重MR弱覆盖小区,进行现场核查,发现一些基站受房屋、树木等阻挡、天线挂高较低,需整改。
4、MR覆盖率是一个基于用户行为来采样的考核指标,互操作及其它参数属于管控参数,参数优化空间较小,主要以RF优化为主。
5、MR优化是一个综合性较强,长期持续的工作,在天馈调整的同时需注意不要影响路测指标和投诉指标。
4-5G协同优化
一、锚点驻留优化
当前5G实施NSA组网模式,NSA终端必须占用锚点小区后,才能使用5G业务提升用户感知。如何及时将NSA终端迁移到锚点小区并保证稳定占用,是当前NSA终端移动性策略遇到的重要问题。目前推荐的方案是开启定向切换功能实现锚点优先。5G建设区域内4G非锚点小区均建议开启定向切换功能,以实现“占得上”和“留得住”两大能力:
“占得上”:非锚点侧开启该功能,可实现在初始接入、切换入、RRC释放等场景触发NSA用户快速从非锚点网络迁移到锚点网络;
“留得住”:锚点侧开启该功能,依托4/5G移动性参数解耦和RRC释放消息携带专属优先级,可保证NSA用户稳定驻留锚点网络。
二、4/5G邻区规划原则和方法
4G与5G之间邻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与5G小区存在重叠覆盖关系的所有锚点小区,都需要将该5G小区配置为邻区。在现网实际规划时,有两种主要方式:
1、共扇区邻区继承方式
步骤1:提取某5G小区(A)对应的共扇区4G锚点小区(B)所有的同频邻区关系(C-Z);
步骤2:针对同频邻区对应的每个4G锚点小区(C-Z),均添加5G小区(A)作为4G-5G邻区关系;
步骤3:对于邻区超规格的情况,提取“特定两小区间切换”话统指标,按照切换次数从多到少排序,优先参考切换次数多的同频邻区关系添加4G-5G的邻区关系。
需说明的是,切换尝试次数的门限可以基于各本地网的邻区配置规格调整;邻区规格以各厂家提供为准。
三、X2规划原则和配置方法
X2基于4G与5G之间的邻区规划,与锚点4G小区存在邻区关系的所有5G小区所在的gNodeB,都要跟该锚点eNodeB规划X2关系。共网管场景下,X2链路可通过X2自建立功能直接自动配置,其他场景则通过手工方式配置。
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X2链路数量超规格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建议结合4G特定两小区间切换指标,对切换频度较低的现有邻区和X2配置进行精简。
56.  高投诉区域问题处理思路
首先确定高投诉区域的范围、对该范围进行详细的评估,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的投诉,是因为覆盖问题还是容量问题,区域性的投诉不外乎这两个大的问题。
覆盖问题:
1、      如果是因为大面积缺少覆盖站点,通过全面测试合理规划站点数解决;
2、      如果是因为存在故障站点较多,进行故障测试;
3、      如果是因为重叠覆盖、站点覆盖较杂乱,通过RF优化调整解决;
4、      如果是因为室内存在弱覆盖,通过新建室分进行解决;
容量问题:
1、      如果是因为用户较多,目前站点容量无法满足,通过负荷均衡参数进行负荷均衡;
2、      如果仍旧不能解决的话,通过站点扩容解决,如扩容F2、D2、D3等软扩容方式解决;
3、      如果通过单纯的软扩容无法解决的,通过共站址增加其他频段基站,共享其他运营商站点,新选址新建站点解决;
最终通过覆盖容量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高投诉区域的问题
三、     高级VUE面试
1.   FDD-LTE的TF融合相关工作内容有哪些?
FDD引入背景:
移动TDD网络建设已持续多年,网格优化持续开展,网络已非常成熟,但随着业务量爆发式增涨,也凸显出不少新的问题。第一,移动LTE频点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用户数多,单用户可用频谱资源远小于电信联通。第二,由于TDD上下行子帧配置关系,在应对上行大容量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第三,由于TDD频段较高,解决农村广覆盖远不如FDD900M优势明显。第四,随着5G标准及技术的成熟,FDD1800作为锚点站点,网络质量尤为重要。所以引入FDD制式完善移动4G网络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
FDD引入需求
密集城区和郊区区域引入FDD1800M和FDD900M分别进行大话务场景扩容和深度覆盖,FDD1800M主力承载数据和语音,FDD1900M用来深度覆盖和语音补充承载。FDD1800作为NSA的锚点网络。
农村区域引入FDD900M结合原有TDD1.9G进行广覆盖,FDD900M确保农村4G语音和广覆盖。
多层网中FDD频段定位:
优先级
频段
备注
7
空留至公安干扰等频段
6
E、A、D7/D8
容量层
5
FDD1800
主力层
4
F
基础覆盖
2
FDD900
底层覆盖
工作内容:
1、 互操作规范调整。
(1)空闲态:
E、A、D7/8频段优先级设置为6,
FDD1800优先级设置为5;
F频段优先级为4;
FDD900优先级为2;
(2)连接态:
同频采用A3
层间低到高建议采用A2+A4;高到低采用A2+A5。(A4=-98,A5=-102/-106)
2、 语数分层功能开启
TDD和FDD网络本身都有自身的子帧配置,上下行时分/频分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TDD和FDD网络承载不同业务的优势差异,例如TDD可以配置更多的下行子帧,下行速率优势较大,适合承载视频点播,大文件下载,网页浏览等下行需要相对较大的业务,FDD由于上下行对称,调度时延更小,更加适合承载VoLTE等时延敏感类对称业务。
TDD上行资源较少,VoLTE和视频直播等对称或者上行大速率业务承载能力受限,容易导致TDD上行高负荷。把VoLTE业务和上行大速率业务迁移至FDD,将缓解TDD高负荷压力,同时能充分利用FDD的优势提升业务感知。
2.   语数分层如何作?
基于QCI1&2的切换参数配置:
BSR参数配置配置:
3.   大包切换如何优化?
同覆盖情况下,主要通过大包切换门限进行优化。
大业务BSR门限:单位是字节,一般设置1000~2000即可,可以适当调整,越低越容易切换。
上行大业务BSR满足门限的百分比:60。越低越容容易切换
基于上行业务的切换测量配置索引:A4门限=-90。越低越容易切换。
不同覆盖情况下,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4.   投诉处理中遇到干扰,容量,切换等问题如何处理?
干扰分析:
一般干扰大于-105,就影响用户感知;大于-100,用户基本就无法
上行干扰排查:
下行干扰排查:
容量分析:
集团高负荷小区分大中小包,按ERAB,RRC,利用率进行区分,投诉主要已用户感知为准,一般利用率大于70%,且影响用户感知,即需要进行均衡处理。
高负荷定义:
高负荷小区处理思路:
切换问题:
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弱覆盖区域的频繁切换,过覆盖切换失败,高重叠区域的频繁切换等,还有分层导致的弱场未切换问题,主要处理手段为在保障不会发生频切的情况下,进行A2/A4/A5门限调整。
5.   重要场景优化思路;
重要场景一般是指高铁、高校、高速,美景、美食等重要场景,基本思路与大网一致,主要通过投诉、参数,覆盖,覆盖,干扰,结构指标进行分析优化。
但重点场景一般都有其特性,需要进行特性分析与设置,高铁一般车速快,为减少切换,一般采用小区合并进行覆盖,且要求尽量不要与公网切换,互操作参数要求有特性设置。高校场景,一般都区域热点区域,学生对速率及覆盖均有较高要求,尤其是负荷,要求对高校容量进行重点负荷均衡。
6.   SIB5/6/7信令中携带什么样的消息;
系统消息:
MIB:用于系统接入。MIB上传输几个比较重要的系统信息参数,如小区下行带宽、PHICH配置参数、无线系统帧号SFN(包含SIB1消息的位置),在PBCH上发送,表现为“RRC_MASTER_INFO_BLOCK”,传输周期为40ms也就是从系统帧号MOD4等于0的无线帧开始,传输4次。
SIB1:广播小区接入与小区选择的相关参数以及SI消息的调度信息
SIB2:小区内所有UE共用的无线参数配置,其它无线参数基本配置。
SIB3:小区重选信息,
SIB4:同频邻区列表以及每个邻区的重选参数、同频白/黑名单小区列表。
SIB5:异频相邻频点列表以及每个频点的重选参数、异频相邻小区列表以及每个邻区的重选参数、异频黑名单小区列表。
SIB6:UTRA FDD邻频频点列表以及每个频点的重选参数、UTRA TDD邻频频点列表以及每个频点的重选参数。
SIB7:GERAN邻频频点列表以及每个频点的重选参数。
7.   重配消息都出现什么过程中?
8.   时隙干扰有哪些?
时隙干扰一般有子帧配比错误,帧频偏移设置错误,GPS故障。
子帧配比错配:F:6(9:3:2),D:7(10:2:2)。
帧频偏移设置:微站一般由于出厂设置问题,要求进行频偏设置,微站设置为-26888.
GPS故障:会导致时频不同步,导致时隙干扰出现。
9.   无线接入性指标类如何优化?
接通率=rrc建立连接成功率*e-rab建立连接成功率
不能泛泛而谈,用覆盖,干扰,故障等词概括了,应该细致的说
从接入开始,attch过程
随机接入、RRC连接建立、鉴权等,再到erab建立
1)随机接入过程,preamble码格式设置问题,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NCS,根序列等相关参数规划不合理。
2)RRC连接建立,通过网管或平台取数,看建立失败的原因值统计,大概定位问题点。
3)Tac/lac规划不合理,pci(同频同PCI和mod3)
4)弱覆盖、重叠覆盖、过覆盖(调整天馈,功率等,新开站),邻区漏配,干扰(外部干扰,设备内部干扰,帧偏,GPS失步),资源类(资源不足,srs配置方式和自适应开关,参数扩容和硬件扩容,负载均衡参数调整)
5)核心网问题、传输问题(S1传输故障,sctp链路闭塞,未激活,MMEip漏配)
6)故障类,射频通道、天馈等,基站吊死,休眠小区。
7)top终端问题,用户行为
8)批量参数调整,重大操作(割接等)
9)参数核查,与正常小区参数进行对比
疑难问题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0.  VOLTE单通问题原因有哪些?如何定位?如何解决?
VOLTE使用IP承载语音虽然能提供更高的编码速率、更短的接入时延,但由于涉及的网元接口多、业务流程长,单通、断续、吞字等感知问题频发,且分析定位过程异常复杂,通常是基于信令平台对VOLTE单通、断续、吞字问题展开分析定位。
单通是指通话过程中,主被叫只有一方能够进行正常通行的现象。端到端问题通常要进行主叫端、被叫端;无线侧、传输侧、核心网测、终端侧的“”2端4维“”分析。大范围小区均出现单通,考虑核心网及传输问题;小区级单通,通常是由无线侧问题导致。
无线侧指标通过存在高丢包,高吞字,或者高底噪。高丢包,高吞字通常是由于故障、干扰,弱覆盖等情况导致;高底噪在不是外部干扰的情况下,通过是天馈系统安装问题,需要进行现场核对排查。
VOLTE上下行丢包率参数优化,可以起到改善丢包的作用。
a)  上行RLC分片增强:当UE位于边缘时,上行RLC层会分片传送。但是如果分片过多,会造成时延过大。为此设置分片的最大值,解决此问题。建议不超过4个分片。
b)   TTIbuilding:提升上行的质量。(移动现在的配置无法开启)
c)   QCI1的丢弃包的时长设置合理
d)   开启上行预调度
e)   基于话音质量的SRVCC切换:基于PDCP层丢包率、SINR、IBLER等触发esrvcc的切换。
11.  PA/PB的理解,取值;
LTE中下行业务信道PDSCH的功率分配是采用固定功率分配方式的,其中涉及2个参数PA和PB。
PA/PB理论描述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LTE时频资源图,在2个CRS端口的条件下,一个RB在时域和频域上的资源分布如下图(其中横向是时域,7个符号;纵向是频域,12个子载波),每个小格子代表一个RE。
我们先把RE分成如下3类:
·         RS:代表发射CRS的RE,上图大红色格子
·         TypeA:代表不包含CRS的列的RE,上图蓝色格子
·         TypeB:代表包含CRS的列,除CRS和空载RE(既上图不发射)外的其他RE,上图绿色格子
既然下行是采用固定功率分配的,那么上述3类符号分别应该分配多少功率呢?实际上PA、PB本质就是决定上述3类符号的功率分配关系。这里再引入2个中间变量ρa和ρb,那么3类符号的功率可以分别用如下公式表示:
·         RS功率:固定值,网管可配置其绝对值
·         TypeA功率 = RS功率 + ρa
·         TypeB功率 = RS功率 + ρb
其中,RS功率为网管配置的绝对值(单位dbm),在SIB2下发:
TypeA/TypeB功率均为RS功率加上一个偏置ρa/ρb(单位db),ρa/ρb可以理解为TypeA/TypeB相对RS的功率值,例如ρa = -3db,那么TypeA的功率就是RS功率的1/2。
借助ρa/ρb两个中间变量,就可以进一步表示PA/PB了:
·         PA = ρa,即PA和ρa的值相等,表示TypeA相对RS的功率值,是一个枚举变量,一共可取8种值(-6,-4.77,-3,-1.77,0,1,2,3)dB
PA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中下发:
·         PB实际上是一个索引值,也是一个枚举变量,可取(0,1,2,3)4种值:
其意义是表示ρb和ρa的比值,并且在PB索引值相同的情况下,CRS端口不同会导致ρb/ρa取值不同,可通过下表查询:
例如PB = 0,CRS端口数 = 1的情况下,查表得ρb/ρa = 1,即ρb和ρa相等,故TypeA和TypeB功率相等;再比如PB = 0,CRS端口数 = 2,ρb/ρa = 5/4,这个5/4是绝对值,涉及到绝对值和相对值的转化,假设PA = ρa = -3dB,TypeA功率 = RS功率 * 0.5,将0.5 * 5/4再转化为dB即可得到ρb的值。
因为TypeA和TypeB功率都是以RS功率为基准加上偏置得到的,故ρb/ρa实际上就是TypeB功率和TypeA功率的比值。
PB是在系统消息SIB2中与RS功率一起下发的: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RS功率是一个基准,通过网管配置,PA决定了TypeA功率与RS功率的关系,PB又决定了TypeB功率与TypeA功率的关系。那么在RS确定了的情况下,根据PA的值即可得出TypeA的功率,进而根据PB的值得出TypeB的功率,这样一来,所有类型的RE的功率就都确定了,这就是下行业务信道固定功率分配。
PA/PB现网应用
根据之前分析,PA有8种取值,PB有4种取值,排列组合一下一共有32种取值,那么现网究竟是如何设置PA,PB的呢?
一般情况下,对于宏站(CRS端口数=2或4),PA/PB = -3/1;对于室分(CRS端口数=1),PA/PB = 0/0。为何这样设置呢?答案是为了最大化RRU功率的利用率,我们以宏站CRS端口数 = 2的情况来分析一下,继续看之前的RB图:
CRS端口数 = 2,PA = -3dB,PB = 1的情况下,查表可得ρb/ρa = 1,故可得到
TypeA功率 = TypeB功率 = 0.5 * RS功率
包含CRS的列的总功率(如上图时域的0列) = 8 * TypeB功率 + 2 * RS功率 = 6 * RS功率
不包含CRS的列的总功率(如上图时域的1列) = 12 * TypeA功率 = 6 * RS功率
这样时域上0列和1列的总功率相等,假如我们设置的功率达到RRU功率最大值,那么在时域上任何一个符号上,都能将RRU的功率用满。如果PA/PB不取-3/1的组合,会导致时域上包含CRS的列与不包含CRS的列总功率不相等,导致总功率较小的列不能充分利用RRU的功率。
在CRS端口数 = 0的室分场景下,PA/PB为何配置成0/0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下。
这里还有1个小问题,在室外宏站CRS端口数 = 2的情况下,PA/PB取值-3/1,会造成RS功率比其他RE功率高3dB,相当于人为提高覆盖,抬升了CQI与MCS,但这么做是否会造成RS功率和业务RE功率不匹配的情况,反而导致吞吐率下降呢?一般是不会的,虽然在小区覆盖边缘,无线环境比较差,人为抬升MCS会造成UE无法正确解调数据,但在宏站MIMO模式下,一般会采用发射分集,RS功率固定为单天线发射,而采用发射分集之后,相当于原来的业务RE功率多了一倍,也就是刚好多了3dB,能和RS功率匹配上
12.  重选涉及的参数有哪些,现网设置;
13.  S1切换信令流程;
14.  速率如何提升?
  速率较低通常有以下原因导致:
无线环境是否良好(RSRP/SINR):解决无线环境,减少重叠覆盖,控制MOD3
  基站是否存在告警(驻波比告警、天线校正失败、反向链路RSSI、)
  是否100RB:配置100RB、调度高不高
  MCS等级和是否使用64QAM,是否双流模式(是否有误码率)
  是否存在上行干扰(排查干扰源)
  服务器问题(更换服务器再试)
  电脑、测试终端问题(重启电脑或测试终端)
  检查小区无线参数(邻区配置、功率、带宽、时隙配比等)是否正常
  核查小区用户数,若用户多拥塞导致速率低。
15.  流量如何提升优化?
低流量站点主要是由于故障,同扇区不均衡,覆盖不合理,功率参数设置不合理,吊死,覆盖区域人员较少导致。对每种情况展开进行说明就好,故障通常有驻波告警,光模块异常等告警,影响覆盖;不均衡如何开展均衡。
16.  外来一个用户到本地,感知比本地用户差,感知差如何优化?
外来一个用户到本地,感知比本地用户差,如果区域内只有外来用户体验差,同区域用户体验不差,通过可以排除本地无线网原因,多为核心网对漫游用户设置导致,需要联系核心网对用户进行跟踪定位。
17.  PCI的规划原则-模三干扰
1. 对主小区有强干扰的其它同频小区,不能使用与主小区相同的PCI
2. 邻小区导频符号V-shift错开最优化原则;
3. 同一站点的PCI分配在同一个PCI组内,相邻站点的PCI在不同的PCI组内。
4. 邻区不能同PCI,邻区的邻区也不能采用相同的PCI; PCI共有504个,PCI规划主要需尽量避免PCI模三干扰
18.  Lte接通率低怎么处理?
接通率=rrc建立连接成功率*e-rab建立连接成功率
不能泛泛而谈,用覆盖,干扰,故障等词概括了,应该细致的说
从接入开始,attch过程
随机接入、RRC连接建立、鉴权等,再到erab建立
1)随机接入过程,preamble码格式设置问题,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NCS,根序列等相关参数规划不合理。
2)RRC连接建立,通过网管或平台取数,看建立失败的原因值统计,大概定位问题点。
3)Tac/lac规划不合理,pci(同频同PCI和mod3)
4)弱覆盖、重叠覆盖、过覆盖(调整天馈,功率等,新开站),邻区漏配,干扰(外部干扰,设备内部干扰,帧偏,GPS失步),资源类(资源不足,srs配置方式和自适应开关,参数扩容和硬件扩容,负载均衡参数调整)
5)核心网问题、传输问题(S1传输故障,sctp链路闭塞,未激活,MMEip漏配)
6)故障类,射频通道、天馈等,基站吊死,休眠小区。
7)top终端问题,用户行为
8)批量参数调整,重大操作(割接等)
9)参数核查,与正常小区参数进行对比
疑难问题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9.  FDD1800的优劣势
优势:FDD1800频段覆盖能力强于TDD-D,FDD上下行对称优势
密集城区和郊区区域引入FDD1800M分别进行大话务场景扩容和深度覆盖,FDD1800M主力承载数据和语音。FDD1800作为NSA的锚点网络。
劣势:频段覆盖能力弱于FDD900,FDD上下行对称,带宽占用较大
20.  FDD900相较于TDD/F/D频段的优势
优势:FDD900频段覆盖能力强于TDD-D/F,FDD上下行对称优势
农村区域引入FDD900M结合原有TDD1.9G进行广覆盖,FDD900M确保农村4G语音和广覆盖。
21.  互操作参数
优先级E6D5S4F3M2。
22.  5G开站进度
根据所在地市的5G开站实际情况回答
23.  5G锚点站的一些问题
在下面的5G问题有详细的回答
24.  VOLTE高丢包如何处理与优化;
定义:
优化思路:
特性参数:
1、 基站打开“异常UE停止调度算法开关”,在空口较差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停止调度该UE,导致弃包;
2、 大话务或者远点用户较多的场景下,由于CCE不足导致下行调度延迟,最终导致PDCP层弃包;
3、 空口失步后重同步失败的场景下,下行调度停止,PDCP层数据包超时丢弃;(解决:拉长TA时长)
4、 切换时UE在目的小区接入出现延迟,数据包转移到目的小区后超时弃包。
5、 提升无线质量
25.  高负荷小区的定义与优化措施;
集团高负荷小区分大中小包,按ERAB,RRC,利用率进行区分,投诉主要已用户感知为准,一般利用率大于70%,且影响用户感知,即需要进行均衡处理。
高负荷定义:
高负荷小区处理思路:
26.  CFI的定义;
PCFICH总是位于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上。其具体的位置依赖于系统的带宽和小区的物理标识PCI。
LTE PCFICH大小是2bit,其中承载的是CFI(Control Format Indicatior),用来指明PDCCH在子帧内所占用的符号个数
27.  RRC重配置的作用;
28.  高负荷怎么处理;
集团高负荷小区分大中小包,按ERAB,RRC,利用率进行区分,投诉主要已用户感知为准,一般利用率大于70%,且影响用户感知,即需要进行均衡处理。
高负荷定义:
高负荷小区处理思路:
29.  掉线、掉话怎么分析;
1,按照掉线率分子,提取细分原因的计数器,查看由那类计数器引起的失败次数最多,针对性处理。
2,正常情况下,某个小区周边都存在邻区,如果无线环境不是很差,都可以通过切换的方式改变服务小区。当某个站点缺失邻区或者邻区添加不合理,会导致无法切换出而掉死。因此处理掉线率较高的小区时,需要核查邻区配置是否合理。
3,小区存在异频邻区时,需核查异频切换类参数是否配置合理,A2,A3事件配置
4,核查小区是否存在超远覆盖,导致覆盖孤岛,无法切换到周边邻区。可以通过后台跟踪信令,观察测量报告,并补齐漏配的邻区。随后需要对覆盖进行控制。
5,对于因弱覆盖导致掉线,若终端处于覆盖边缘,周围无可用的LTE小区,可以添加系统间邻区,使用重定向到3G的方式,减少掉线次数。但门限设置需要合理,不能太容易去到3G。重定向方式可以使用基于测量的重定向与盲重定向。
30.  干扰波形怎么排查分析;
干扰分析:
一般干扰大于-105,就影响用户感知;大于-100,用户基本就无法
上行干扰排查:
下行干扰排查:
31.  投诉的相关指标
投诉万头比、重复投诉,热点投诉、APP使用完成率,工单完成率和及时率。
32.  TOP小区切换差的分析原因
根据现网情况,进行点对点指标分析,前台进行重叠覆盖、弱覆盖、越区覆盖优化,后台进行邻区优化、功率调整、差小区分析、CIO参数调整等优化手段。
33.  帧结构是什么配置
34.  高优先级到低优先级的重选参数
重选的基本条件
开起测量条件:
1)服务小于或等于Sintrasearch(同频测量启动门限)
2)服务小区的S值小于或等于Snonintrasearch(异频/异系统测量启动门限)
重选条件需要同时满足1)、2)点
1)UE 驻留原小区时间超过 1s;
2)满足以下之一条件,且持续时间超过重选时间参数 T;
2、重选优先级
2.1、高优先级
UE 总是执行对这些高优先级小区的测量,条件:
Srxlev > ThreshX, HighP
也就是说,只要邻小区高于一个门限值,不论当前小区门限值是多少,则都执行重选
ThreshX, HighQ—在SIB5~SIB8中
2.2、同频/同优先级
对于同等优先级频点(或同频),采用同频小区重选的 R 准则
Rs = Qmeas,s +QHyst
Rn = Qmeas,n - Qoffset
当邻区的Rn 大于服务小区的Rs时,即可进行小区重选。
2.3、低优先级
对于低优化先小区重选条件:
*RXLEV-serving < ThreshServing, LowQ 且RXLEV-neighbor > ThreshX, LowQ
ThreshServing, LowQ—在SIB3中
也就是说,当前小区低于一个门限值,邻小区高于一个门限值,则进行重选。
ThreshX, LowQ—在SIB5~SIB8中
3、涉及到参数
35.  volte语音配置原则
VOLTE接纳开关 打开
GL SRVCC  打开
ROHC深度头压缩开关  打开
是否支持RCHOprofile0x0001   是
TTI BUNDLING   打开
SPS 半静态调度,减少 PDCCH CCE资源开销,提升效率及容量
36.  VOLTE信令流程
37.  高优先级向低优先级重选
重选的基本条件
开起测量条件:
1)服务小于或等于Sintrasearch(同频测量启动门限)
2)服务小区的S值小于或等于Snonintrasearch(异频/异系统测量启动门限)
重选条件需要同时满足1)、2)点
1)UE 驻留原小区时间超过 1s;
2)满足以下之一条件,且持续时间超过重选时间参数 T;
2、重选优先级
2.1、高优先级
UE 总是执行对这些高优先级小区的测量,条件:
Srxlev > ThreshX, HighP
也就是说,只要邻小区高于一个门限值,不论当前小区门限值是多少,则都执行重选
ThreshX, HighQ—在SIB5~SIB8中
2.2、同频/同优先级
对于同等优先级频点(或同频),采用同频小区重选的 R 准则
Rs = Qmeas,s +QHyst
Rn = Qmeas,n - Qoffset
当邻区的Rn 大于服务小区的Rs时,即可进行小区重选。
2.3、低优先级
对于低优化先小区重选条件:
*RXLEV-serving < ThreshServing, LowQ 且RXLEV-neighbor > ThreshX, LowQ
ThreshServing, LowQ—在SIB3中
也就是说,当前小区低于一个门限值,邻小区高于一个门限值,则进行重选。
ThreshX, LowQ—在SIB5~SIB8中
3、涉及到参数
38.  CQI指标优化
CQI是信道质量指示,英文全称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由UE测量所得,所以一般是指下行信道质量。LTE的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DSCH)支持三种编码方式:QPSK、16QAM和64QAM,依次需要的信道条件也不相同,编码方式越高依赖的信道条件需要越好。
CQI提升一方面取决于基础结构,包括站点分布合理性、站高、站间距等,另一方面也依靠网络优化的提升,包括天馈调整、PCI优化、参数优化等。合理站点布局,控制好网络覆盖,规避弱覆盖、重叠覆盖、越区覆盖等问题,并做好PCI及邻区规划,对CQI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CQI问题小区的处理流程如下:
39.  基于业务的切换
通过对TDD站点开启基于业务的切换功能,在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把语音业务切换至FDD网络。
基于QCI1&2的切换参数配置:
40.  volte丢包处理
定义:
优化思路:
特性参数:
1、 基站打开“异常UE停止调度算法开关”,在空口较差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停止调度该UE,导致弃包;
2、 大话务或者远点用户较多的场景下,由于CCE不足导致下行调度延迟,最终导致PDCP层弃包;
3、 空口失步后重同步失败的场景下,下行调度停止,PDCP层数据包超时丢弃;(解决:拉长TA时长)
4、 切换时UE在目的小区接入出现延迟,数据包转移到目的小区后超时弃包。
5、 提升无线质量
41.  过覆盖小区看哪些指标
通过MR大数据平台统计,同频过覆盖小区指标。
同频过覆盖小区
Ø  指标来源
网优大数据平台-MR数据
Ø  指标计算方法:
满足条件的邻小区MR报告数/主小区MR总报告数。
主小区(scell)MR报告总数为分母,针对每个MR报告,若scell RSRP-ncell(邻小区) RSRP<6dB,则分子加1。当关联系数大于1%,定义该邻小区与主小区关联。或者说该邻小区被主小区测量到且可能对主小区产生干扰。某小区与自身站间距X倍以外的8个邻小区相关联,该小区为过覆盖小区。此时可以理解为该小区干扰到距离该小区自身站间距X倍以外的8个小区(注:X默认为空)。采样点的主小区RSRP大于-110dBm;
42.  上行速率不达标怎么处理
上行速率不达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参数配置不合理。检查下参数。 2,上行是否有干扰存在,可以属通过扫频仪或其他网优工具测下 3,可以通过灌包测试,排除下空口问题。
43.  数据端到端低速率处理方法;
44.  高负荷怎么均衡,异频切换门限设置;
负荷均衡开关,基于测量的切换,采用A4事件的切换。
传统的手段:重选和切换,调整天馈和功率等。A3和A4切换方式
根据流量、用户数
切换
方案一、通过负载均衡参数进行动态调整(D/F正常重选优先级)
开启F频段站点及周围D频段站点的负载均衡功能,使基站根据实时用户量及用户点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具体调整小区的用户、流量统计和参数设置建议见如下附件;
备注:,通过分析4月18日-20日六忙时RRC平均用户数,建议负荷均衡执行门限设定32个用户,小区RRC连接用户数门限400,上下行同厂商无线负荷均衡执行门限设置为8%,易触发负荷均衡),
方案二、通过CIO参数设置静态边界
联合F频段站点与周边D频段站点共同调整CIO参数,通过设置静态切换边界,控制小区间吸收业务的范围。具体参数按照如下进行设置:
CIO调整
源小区  目标小区    CIO
较忙F频段小区  至全部D频段邻区 5
同站对应D频段小区  至较忙F小区 -5
至其他F频段邻区 -3
同站其他D频段小区  至对应F小区 -5
至较忙F小区 -5
其他D频段邻区  至较忙F小区 -5
通过调整系统内邻区关系及系统内频点关系中的Ofn、Ocn来进行频段间分流
eventA3
邻小区比服务小区质量高于一个门限(Neighbour > Serving + Offset),用于频内/频间的基于覆盖的切换。
事件进入条件:Mn + Ofn + Ocn - Hys > Ms + Ofs + Ocs + Off
事件离开条件:Mn + Ofn + Ocn + Hys < Ms + Ofs + Ocs + Off
eventA4
邻小区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用于基于负荷的切换。可用于负载平衡,与移动到高优先级的小区重选相似。
事件进入条件:Mn + Ofn + Ocn - Hys > Thresh
事件离开条件:Mn + Ofn + Ocn + Hys < Thresh
3、DF重选
Rs= Qmeas,s+ QHyst
Rn= Qmeas,n - Qoffset
重选优先级
D/F设置不同优先级,D设置为7,F一直对D进行测量,D>高优先级重选门限,执行重选
如果是同优先级,则进行排序
4、如何解决DF组网问题
市区,D频段已连续覆盖。
D频段覆盖道路
F频段覆盖室内,穿透力相对强
县区的话,D频段目前相当于扩容,做好负荷均衡,达到既定吸收容量的目标。
F频段连续覆盖而D频段不连续,当终端从F频段区域进入DF共站区域时,依然在大概率重选或切换到F频段上;D频段处在更高频段,按城区路径损耗计算,相同位置D频段电平低于F频段约5dB,按现在的基于A3切换和基于同优先级重选原则,用户大概率占用F频段。因此,可通过优化策略的应用,探索适合TD-LTE网络双频网的优化思路,以达到双频网利用率的最大化和提升用户感知的目的。
2.1  F频段与D频段的优势对比
相同无线环境下D频段的速率优于F频段,加上D频段插花组网,没有什么同频干扰,而F频段是同频组网,同频干扰较大,这就使得D频段速率的优势明显。同时,D频段比F频段频率高,链路损耗更大,在共天面、同功率的前提下,相同位置下D频段的电平要低于F频段约5dB,而覆盖面积F频段则更大。为充分发挥F、D频段各自的优势,建议在DF共站区域内,距离近或中等距离的采用D频段,提供更优服务;距离远则采用F频段,提供基本覆盖。
2.2  连接态下双频网优化策略的改进
F频段到D频段采用A2+A4策略,设置较高的A2门限,让F频段尽早开启测量,同时设置合理的A4门限(如D>-100dBm),让终端在好/中点尽快切向D频段;D频段到F频段采用A2+A5策略,让D频段较难切向F频段(如需要同时满足D<-105dBm且F>-95dBm)。
该方法存在以下弊端:共用A2时,需要尽早开启测量,当占用D频段时,仍会不断测试异频,对速率有一定损失;D频段到F频段需满足2个绝对门限,少数DF覆盖较弱的区域可能导致终端在D频段被拖死,门限值设置比较困难。
针对连接态传统双频网优化采用A2+A4、A2+A5策略的弊端,可以做合适的改进:F频网切D频网时采用A2+A4策略不变,D频网切F频网的策略变为A2+A3,通过在现网重新配置一条A2并让D频段小区引用,可以自由控制终端采用D频网时何时启动异频测量,不再受F频网到D频网时需要设置A2来尽快启动异频测量的限制,当D频段减弱到需要启动异频测量时(如D<-100dBm),通过A3事件的相对强队来判断D频段何时切到F频网,避免了拖死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调整频率偏移控制D频网到F频网的难易程度。
2.3  空闲态下双频网优化策略的改进
将D频段优先级设置高于F频段,让终端尽可能驻留在D频段。该方法存在以下弊端:由于空闲态异频异系统的服务载频低门限是一个参数,如果保留当前设置(如-118dBm),则需要在D频段低于-118dBm时才会重选至F频段,由于弱场信号的波动较大,可能导致在D频段被拖死,假如抬高服务载频低门限,用户又会较容易互操作至2G/3G。针对空闲态传统双频网优化采用高低优先级的弊端,建议保留现网同优先级设置,通过功率设置和频率偏移对D频段进行补偿,使用户更容易占用D频点。
4   结论
F频段换到D频段采用A2+A4策略、D频段换到F频段采用A2+A3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在中/好点优先占用D频段、在远点占用F频段,从而提升网络性能。具体体现在:测试时终端在DF共站基站覆盖区域按预期的要求占用D频段,下载速率从33.37Mbps提升至40.5Mbps。D频段流量占总流量的比例相比调整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D频段RRC平均用户占总用户的比例接近调整前的两倍,且流量与用户数均趋于平稳。调整后KPI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化,D频段优化幅度高于F频段,符合理论分析。
45.  高丢包处理方法,调过什么参数;
特性参数:
1、 基站打开“异常UE停止调度算法开关”,在空口较差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停止调度该UE,导致弃包;
2、 大话务或者远点用户较多的场景下,由于CCE不足导致下行调度延迟,最终导致PDCP层弃包;
3、 空口失步后重同步失败的场景下,下行调度停止,PDCP层数据包超时丢弃;(解决:拉长TA时长)
4、 切换时UE在目的小区接入出现延迟,数据包转移到目的小区后超时弃包。
5、 提升无线质量
46.  VOLTE专题主要做哪些指标;
1、区域内VoLTE无线指标达到以下标准:VoLTE无线接通率≥99.88%,无线掉话率≤0.01%,eSRVCC切换成功率≥99.20%,MR上下行丢包率≤0.11%,eSRVCC切换概率≤0.7%,两高两低小区占比≤0.13%,上下行单通比例≤0.01%,上行高吞字小区比例≤0.04%,下行高吞字比例≤0.07%。
2、区域内VoLTE端到端指标达到以下标准:IMS注册成功率≥98.80%,网络接通率≥99.80%,掉话率≤0.02%,eSRVCC切换成功率≥98%,呼叫建立时延≤2.1s,SGi接口上行丢包率≤0.1%。
47.  eSRVCC切换成功率提升方法;
Esrvcc使用A2,B2事件触发,A2一般-105dbm左右,B2:-110dbm,-85dbm左右。
a)   SIM卡的数据没有配置此功能;
b)   邻区漏配,邻区配错;(可以用ANR来核查是否有漏配的邻区)
c)   2G拥塞;
d)   B2门限设置不合理。
e)   2G同频同BSIC,2G质差等问题。
f)   大部分是核心网配合问题
g)   减少bsvcc,asrvcc,通过延迟切换等
h)   开启MME的通话保持功能,使得UE切换失败后返回能够恢复通话。(一般保持时间是2S)
四、     5GNR中级面试
1.   简单介绍锚点驻留策略
采用锚点优先级功能,可以让5G终端,从非锚点小区切换/重选到锚点小区,然后下发5G频点测试,确保5G终端尽可能使用5G网络
空闲态实现原理:UE从连接态释放进入空闲态时,在RRC Release消息中的IMMCI信元中携带NSA锚点优先级下发给UE,UE基于该优先级进行小区重选到高优先级的频点上进行驻留。
连接态实现原理:UE从初始发起业务或切换接入驻留小区时,eNB判断当前小区的NSA PCC锚点优先级是否是最高,若是则继续做业务,若不是则将NSA用户切换到最高优先级锚点。
锚点优先级采用:A2+A5事件;在LTE上上报A2事件后,就下发A5测量控制(锚点频点),上报A5事件后,EN-DC定向切换至锚点小区上。
2.   5G低速问题处理
Grant、RB数:包数不足;AMBR限速;下行DCI漏检;多用户调度。
MCS低:摆点位置(RSRP在-65dBm至-75dBm之间,SINR大于20)且多径丰富;邻区和外部干扰(D1/2干扰);MCS参数被固定(最大28);CQI测量上报问题。
BLER高:摆点位置(RSRP在-65dBm至-75dBm之间,SINR大于20);邻区和外部干扰;MCS收敛异常;CQI调整异常;权值自适应异常;下行频偏;上行TA异常。
RANK低:核查DMRS参数配置;核查RANK值是否被固定;信道环境需选择周边有建筑或树木的场景,避免空旷场景下测试;通道校正结果;SRS功率不足;排查上行干扰,影响SRS信道质量。
还要综合考虑UE能力,锚点异频MR测量,站点带宽和传输环路等因素
3.   项目外场测试用什么终端,那部终端好用,站下CQT下载与上行指标,网格DT测试一般什么指标。
终端:华为mate 30 /华为P 40
CQT:
DT:
4.   SN 变更成功率提升方法;
初期网优邻区添加:
LTE-gNB邻区添加:LTE站点周边1km/500m的gNB站点都配置为LTE站点的外部邻区,并添加邻区关系;
gNB-gNB邻区添加:按照规划添加
TOP小区处理:
SN邻区漏配/目标X2链路段的场景如下,其中链路3是不通的,包括上面说的:MN和目标Sgnb邻区未配置,X2未配置,X2链路不通。
发现并添加LTE-gNB的漏配邻区
1) 5G小区断链,但是有信号发出,变更到这这个有问题的5G小区均失败。此类对指标影响极大。需要考虑对gNB的部分X2和所有X2断链情况下做不同的处理策略。
2) PCI混淆和冲突,目前网管没有做PCI混淆和冲突检查,宏站和微站可能会出现PCI冲突,造成变更问题。
3) EN-DC SCTP/X2AP链路断,目前LTE侧缺少告警,只能通过KPI指标确认是否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
4) SN Change失败的原因值比较粗,4G侧、5G侧的失败原因值都比较粗,可以安排梳理能够细化的原因,推动需求。
SN change失败惩罚机制,建议对传输资源不足场景可以设置切换惩罚机制,资源类惩罚针对目标小区进行惩罚,惩罚时间可配置(0~50s)。
5.   锚点优先驻留策略会有什么影响;
占不上5G信号,手机出现“假5G”现象的,导致用户投书
6.   功率分配
7.   5G帧结构的配置
D:U:S/7:2:1
S: 6:4:4
8.   锚点优先驻留策略
采用锚点优先级功能,可以让5G终端,从非锚点小区切换/重选到锚点小区,然后下发5G频点测试,确保5G终端尽可能使用5G网络
空闲态实现原理:UE从连接态释放进入空闲态时,在RRC Release消息中的IMMCI信元中携带NSA锚点优先级下发给UE,UE基于该优先级进行小区重选到高优先级的频点上进行驻留。
连接态实现原理:UE从初始发起业务或切换接入驻留小区时,eNB判断当前小区的NSA PCC锚点优先级是否是最高,若是则继续做业务,若不是则将NSA用户切换到最高优先级锚点。
锚点优先级采用:A2+A5事件;在LTE上上报A2事件后,就下发A5测量控制(锚点频点),上报A5事件后,EN-DC定向切换至锚点小区上。
9.   单验低速率处理方法;
测试速率不达标(<800Mbps)时需关注如下几个指标: 上下行Bler, 上下行调度数, RI, MCS
若上行Bler>5%, 导致速率不达标,建议修改AMC参数中”上行目标Bler”为5, 降低上行Bler对下行业务的影响。
若调制方式在256qam及64qam间频繁变动建议,关闭256QAM。
行调度数<1550时,应判断为下行来包不足,建议进行下行灌包测试,排除无线或基站问题。
若下行调度数>1550,且RI=4,但MCS小于22,且下行BLER在10%附近波动, 建议将SUMIMO DL的下行反馈方式修改为“强制RI=3, PMI”
可将4G锚点的双链接修改为SCG Split模式。
8P4B设置应用。
10.  参数优化网格速率提升
11.  带SN切换和不带SN切换的区别;
UE在LTE侧完成接入和SCG添加后,当LTE小区满足切换门限,发起测量报告,在测量报告里,携带最强的NR邻区测量,如果最强的NR邻区,其RSRP满足“带SN切换RSRP差值”门限(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带SN切换RSRP差值)那么4G切换的同时5G小区同步完成变更。如果最强的NR邻区,其RSRP不满足“带SN切换RSRP差值”门限,那么4G切换,5G小区不变。
12.  单验速率不达标处理方法。
测试速率不达标(<800Mbps)时需关注如下几个指标: 上下行Bler, 上下行调度数, RI, MCS
1. 若上行Bler>5%, 导致速率不达标,建议修改AMC参数中”上行目标Bler”为5, 降低上行Bler对下行业务的影响。
2.若调制方式在256qam及64qam间频繁变动建议,关闭256QAM。
3.下行调度数<1550时,应判断为下行来包不足,建议进行下行灌包测试,排除无线或基站问题。
4.若下行调度数>1550,且RI=4,但MCS小于22,且下行BLER在10%附近波动, 建议将SUMIMO DL的下行反馈方式修改为“强制RI=3, PMI”
5. 可将4G锚点的双链接修改为SCG Split模式。
6. 8P4B设置应用。
13.  速率提升
影响5G峰值速率的因素总结起来有覆盖、PDCCH Grant(时隙调度数)、RB(频域资源调度数)、MCS(调制与编码)、Rank(秩)、BLER(误码率)、编码方式、传输等
系统配置方面,当前主流的 系统带宽=100Mhz,SCS=30kHz,上下行时隙配比1:4。PDCCH DL/UL满调度分别为1600和400次,100M带宽可调度273个RB。可能影响因素:
1、无线环境:排除弱覆盖、重叠覆盖、频繁切换、强干扰等
2、 排查UE和服务器的问题,优先通过更换服务器来验证是否是服务器问题导致调度不足,解决水量不足的问题。其次检查设备问题,设备是否由于长时间使用发热而导致能力下降亦或是损坏,通过重启、冷却或是更换设备来解。
3、AMBR限速问题(SIM卡签约速率),核心网开户信息中包含了两个重要息:AMBR,QCI。AMBR限制了UE的Non-GBR速率;用户QCl信息会与基站侧的QCI级的PDCP、RLC相关定时器参数(包含SN bit数、RLC模式等)进行关联,从而影响到用户的吞吐率性能;UE AMBR/QCI信息可以通过S1口跟踪S1AP_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或者X2口SgNBAdd Req查看。
4、DCI漏检,查看CSI-RSRP,是否是覆盖差导致DCI漏检;检查配置查看PDCCH聚合级别NRDUCellRsvdParam.RsvdU8Param7,设置值0/1/2/3/4分别代表自适应/2/4/8/16。聚合级别太低会造成DCI漏检,推荐自适应,也可以改成3或4后进行复测,看问题是否解决。DCI资源不足,调度用户数太多也会导致DCI漏检,但在5G建网初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5、PDCP&RLC&MAC层问题
6、传输问题,通过基站UDP灌包的方法定位是TCP问题还是空口问题。
14.  SN异常释放处理
全网性 SN 异常释放率不达标核查
1. 是否存在区域性干扰。
2. NR/锚点小区出现区域性故障,告警。
3. 区域性出现 4->5 偶联告警,故障。
4. 4—>5 邻区中存在 5G 邻区同频同 PCI 问题。
5. 锚点到非锚点定向策略配置不合理导致锚点与非锚点之间出现大量的乒乓切换,从
而引起较多的异常释放。
6. 4—>5,5<->5 邻区漏配问题突出。
7. 删腿 A2 门限设置过低。
SN 异常释放率不达标 TOP 小区核查
1. 检查是否存在 SN 异常释放率异常的 NR 小区或 LTE 锚点 TOP 小区;
2. 检查是否存在 4->5 SN 异常释放次数较多的 TOP 邻区对;
3. 检查 TOP 邻区对中锚点小区问题:侧小区基础 KPI 是否正常,掉线率是否正常,
是否存在告警,高 NI 等;锚点到非锚点定向策略配置不合理导致锚点与非锚点之间出
现大量的乒乓切换,从而引起较多的异常释放;检查锚点侧参数配置, 4->5 外部邻区
定义核查, NR 邻区 PCI 混淆核查; 4->5 x2 偶联配置, X2 状态核查; 4—>5 邻区关
系核查,是否存在漏配锚点,漏配邻区的问题。检查双连接承载模式配置核查:
QCI=1/2/3/5 配置为 MCG 模式, QCI=6/7/8/9 配置为 SCG 模式;
4. 检查 TOP 邻区对 NR 小区问题:检查 TOP 邻区对中邻区对目标侧 NR 侧基站状态
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告警,高 NI;5->4 的 x2 偶联配置, X2 状态核查; 5<->5 邻区漏
配问题核查; NR 侧删腿 A2 门限核查;
5. 未排查出问题,按照异常 counter 有针对性去分析排查。
6. 未解决,提交第一响应组
15.  SN变更优化思路
影响 SN 变更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 如果 5-5 未添加邻区, MR 上报后不会触发 SN CHANGE REQUIRED ,所以不会计
入 SN 变更请求次数( C600600009 );
2. Mn1 未配置 Sn1 邻区,在流程 SN CHANGE REQUIRED 后无法触发 Sn 添加, 该
场景属于异常,会统计为失败;
3. 邻区配置正常,但由于 Sn1 异常(拥塞、告警等)情况下,流程中第 3 步 Sn 未能
响应或回复失败,该场景属于异常,会统计为失败;
4. 第 5 步终端重配失败,该场景属于异常, MN 不发 confirm ,会统计为失败;
5. 在第 6 步回复了 confirm 后,但第 8 步接入失败, 该场景属于异常,会统计为失败。
按流程分析如下:
1. 如果缺失 1 的邻区关系,否则 UE 不会去测量目标 Sgnb 的信号,不会触发 SN
change 流程。
2. 如果缺失 2 的 X2 链接,也不会触发 SN change 的开始。
3. 如果 3 缺失 X2 或邻区关系或目标 Sgnb 断链,则会出现 SN change 准备失败。
4. 如果前面的 SN change 准备成功,在步骤 1 的时候 UE 无法接入目标 sgnb ,会出
现 SN change 执行失败。
按照 SN change 的流程阶段,将影响 SN change 成功率因素总结如下:
准备阶段失败:对应上图的步骤 3 流程
1. MN 和目标侧 gNB 没有配置 X2 口
2. MN 和目标侧 gNB 的小区没有配置邻区关系(涉及到 reserve4 开关)
3. MN 和目标侧 gNB 的 X2 链路断
4. 目标 gNB 掉站,目标 gNB 功率不会为 0
执行阶段失败:对应上图步骤 3 成功率后,步骤 1 的流程
1. MN 侧配置的 gNB 的邻区中 PCI 混淆
2. 无线覆盖等其他原因
按流程分析如下:
1. 如果缺失 1 的邻区关系,否则 UE 不会去测量目标 Sgnb 的信号,不会触发 SN
change 流程。
2. 如果缺失 2 的 X2 链接,也不会触发 SN change 的开始。
3. 如果 3 缺失 X2 或邻区关系或目标 Sgnb 断链,则会出现 SN change 准备失败。
4. 如果前面的 SN change 准备成功,在步骤 1 的时候 UE 无法接入目标 sgnb ,会出
现 SN change 执行失败。
按照 SN change 的流程阶段,将影响 SN change 成功率因素总结如下:
准备阶段失败:对应上图的步骤 3 流程
1. MN 和目标侧 gNB 没有配置 X2 口
2. MN 和目标侧 gNB 的小区没有配置邻区关系(涉及到 reserve4 开关)
3. MN 和目标侧 gNB 的 X2 链路断
4. 目标 gNB 掉站,目标 gNB 功率不会为 0
执行阶段失败:对应上图步骤 3 成功率后,步骤 1 的流程
1. MN 侧配置的 gNB 的邻区中 PCI 混淆
2. 无线覆盖等其他原因
f) 对于 4->5 单小区邻区个数超过 60 的小区( LTE 单小区支持最大 64 条 4->5 邻区)
进行邻区删除优化:删除原则对于已经添加好的 4->5 邻区关系,可以根据该计数器
C373760022 目标 SgNB 的 SgNB 修改成功次数, 从其上报的 T-SN 的 gNBId 和 CellID
识别出,这组邻接关系是否在用,如果次数长期为 0 且锚点和 NR 基站距离过远的进
行邻区删除优化,给其他小区省出资源。
2、4<->5 SCTP 和 ENDC-X2 偶联核查优化
a) 对于 4<->5 X2 偶联满配的进行偶联删除优化: 如果 4<->5 X2 偶联已经达到了预留
的偶联数, 根据基站级的 C373760022 目标 SgNB 的 SgNB 修改成功次数长期为 0 且
锚点和 NR 基站距离过远的,可酌情删除,留出资源。
b) 针对 4->5 整站没有邻区关系,进行 4->5 外部定义, 4<->5X2 偶联删除。
c) 打开 NR 侧 ENDC 链路告警,对偶联断链的场景进行排除。
d) 针对现网存在的单向 SCTP 和 ENDC-X2 偶联需要进行反向添加,包括偶联以及偶
联 AP
3、4<->5 邻区外部定义准确性核查
包括 4->5 外部定义的 NR 小区 SSB 频点, Band , PCI ,gNBID,CellID, 帧边界偏移,
系统帧号偏移, PLMN 等。
4、5<->5 外部邻区准确性核查
包括 5->5 外部定义的 NR 小区 SSB 频点, Band , PCI ,gNBID,CellID , PLMN 等。
5、5<->5 邻区优化
针对近距离缺失的 5<->5 邻区进行添加优化,针对距离较远 SN 变更次数长期为 0 的
冗余邻区进行删除优化,对目标 NR 小区已经不存在的冗余邻区进行删除优化。
6、PCI 混淆核查
核查现网 NR 室分, 宏站小区复用距离, 针对复用复用距离小于 3000 米的小区重新规
划 PCI 。注:现阶段 NR 室分小区,宏站小区同频组网,室分 PCI 和宏站 PCI 建议进
行分段。翻 PCI 后及时更新 4->5 外部定义,减少 PCI 混淆问题带来的 SN 变更失败。
统计出现网的 PCI 混淆的 4->5 邻区对后,针对目标测小区状态异常的 4->5 邻区进行
删除优化。
SN 变更成功率 TOP 小区优化
1、筛选源 SN<-> 目标 SN 变更失败 TOP 小区
2、筛选 MN<-> 目标 SN 变更失败 TOP 小区
3、TOP gNB<->gNB 的邻区对优化
16.  SN添加信令流程
17.  NSA和SA的优缺点
5G网络架构,首先是分成了SA和NSA,在3GPP的R15版本中,分成了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发布的就是NSA,第二阶段发布的是SA,它们的部署是不相同的。
什么是5G SA呢,SA即是Stand alone,就是独立组网,就是一套全新的5G网络,包括全新的基站和核心网。
而5G NSA呢,就是非独立组网,使用现有的4G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和增加一些5G设备,使网络可以让用户体验到5G的超高网速,又不浪费现有的设备。如果从技术理论设计上来说,SA(独立组网)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现实是3GPP不得不考虑目前各大运营商已存在庞大的4G网络,如何能让就网络设备能继续发挥作用,节省投资,又能享受5G的体验,这就是NSA(非独立组网)
SA:支持网络切片  NSA:不支持
SA:支持MEC   NSA:不支持
网络安全与开放    SA:安全和开放功能强  NSA:安全与4G网络一致,无开放能力
SA:部署成本较高,运维成本低  NSA:部署投入少,部署快,运维成本高
18.  SSB的组成
SSB包含了PSS,SSS,PBCH
同步信号和PBCH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 简称SSB),它由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简称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简称SSS)、PBCH三部分共同组成。
通过PSS和SSS,UE可以获得定时信息,频偏信息,小区ID等信息;
通过PBCH可以获得无线帧号,与空口进行对齐,以及调度SIB1的一些信息。
19.  PCI规划的原则
5G支持1008个唯一的PCI
5G PCI规划主要遵循原理如下:
避免PCI冲突和混淆
原则:相邻小区不能分配相同的PCI。若邻近小区分配相同的PCI,会导致UE在重叠覆盖区域无法检测到邻近小区,影响切换、驻留。
原则:服务小区的频率相同邻区不能分配相同的PCI,若分配相同的PCI,则当UE上报邻区PCI到源小区所在的基站时,源基站无法基于PCI判断目标切换小区,若UE不支持CGI上报,则不会发起切换。
提升网络性能
基于3GPP PUSCHDMRS ZC序列组号与PCI Mod30相关;对于PUCCH DMRS、SRS,算法使用PCI Mod30作为高层配置ID,选择序列组。所以,邻近小区的PCI Mod30应尽量错开,保证上行信号的正确解调。
大部分干扰随机化算法,均与PCIMod3有关,若邻近小区的PCI Mod3应尽量错开,则可以确保算法的增益。
20.  5G帧结构的配置
D:U:S/7:2:1
S: 6:4:4
21.  测试速率不达标的排查思路,排除无线测原因,如何定位是传输的问题
通过基站UDP灌包的方法定位是TCP问题还是空口问题
22.  SN具体信令流程
23.  网格优化思路
24.  外场质差如何处理
25.  目前你们现网是带sn切换还是不带sn切换,带sn切换的优点和原理
带SN切换
带SN切换流程如下:
UE在源4G小区发起业务,并完成双连接添加
主节点4G小区满足A3门限,发起测量报告,在测量报告里,携带最强的NR邻区测量
如果最强的NR邻区,其RSRP满足“带SN切换RSRP差值”门限,即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带SN切换RSRP差值,那么4G切换的同时5G小区同步完成变更。“带SN切换RSRP差值”默认配置为0,表示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4G切换的同时5G小区同步完成变更
如果最强的NR邻区,其RSRP不满足“带SN切换RSRP差值”门限,即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带SN切换RSRP差值,那么4G切换,5G小区不变。“带SN切换RSRP差值”默认配置为0,表示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4G切换,5G小区不变。
26.  4g到5gx2配置几条
看情况而定
27.  跨厂家是否可以配置双锚点.
可以
28.  SRS定义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用于估计上行信道频域信息,做频率选择性调度。用于估计上行信道,做下行波束赋形。
SRS是利用信道互易性让终端直接将信道信息上报给基站,显然SRS方式更加精确。同时,在SRS模式下,能够参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数越多,信道估计就越准,能获得的下载速率就越高。
29.  哪些参数会引起切换问题
邻区关系、外部邻区信息(TAC/PCI/频点等配置错误、PCI冲突、混淆)
4-5 SCTP ENDCX2 5-4 SCTP ENDCX2
CIO 、A3偏置设置不合理
30.  锚点优先驻留原则是啥?
采用锚点优先级功能,可以让5G终端,从非锚点小区切换/重选到锚点小区,然后下发5G频点测试,确保5G终端尽可能使用5G网络
空闲态实现原理:UE从连接态释放进入空闲态时,在RRC Release消息中的IMMCI信元中携带NSA锚点优先级下发给UE,UE基于该优先级进行小区重选到高优先级的频点上进行驻留。
连接态实现原理:UE从初始发起业务或切换接入驻留小区时,eNB判断当前小区的NSA PCC锚点优先级是否是最高,若是则继续做业务,若不是则将NSA用户切换到最高优先级锚点。
锚点优先级采用:A2+A5事件;在LTE上上报A2事件后,就下发A5测量控制(锚点频点),上报A5事件后,EN-DC定向切换至锚点小区上。
31.  nsa配置邻区要加啥?
4-5的邻区 SCTP  ENDCX2
5-4的 SCTP ENDCX2
5-5的邻区
32.  nsa不下测控是什么原因?
是否占用锚点小区
核查锚点参数:ENDC开关、SON预留开关4、是否添加NR测量频点等
33.  5G专题主要做哪些后台指标;
SN添加成功率、SN变更成功率、SN异常释放率
34.  带SN切换和不带SN切换的区别
UE在源4G小区发起业务,并完成双连接添加
主节点4G小区满足A3门限,发起测量报告,在测量报告里,携带最强的NR邻区测量
如果最强的NR邻区,其RSRP满足“带SN切换RSRP差值”门限,即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带SN切换RSRP差值,那么4G切换的同时5G小区同步完成变更。“带SN切换RSRP差值”默认配置为0,表示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4G切换的同时5G小区同步完成变更
如果最强的NR邻区,其RSRP不满足“带SN切换RSRP差值”门限,即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带SN切换RSRP差值,那么4G切换,5G小区不变。“带SN切换RSRP差值”默认配置为0,表示目标NR小区RSRP<源NR小区RSRP,4G切换,5G小区不变。
不带SN切换主要区别在于切换时释放源小区之后在连接目标小区,增加切换时延且切换失败概率增加。
35.  测试速率不达标优化思路
影响5G峰值速率的因素总结起来有覆盖、PDCCH Grant(时隙调度数)、RB(频域资源调度数)、MCS(调制与编码)、Rank(秩)、BLER(误码率)、编码方式、传输等
系统配置方面,当前主流的 系统带宽=100Mhz,SCS=30kHz,上下行时隙配比1:4。PDCCH DL/UL满调度分别为1600和400次,100M带宽可调度273个RB。可能影响因素:
1、无线环境:排除弱覆盖、重叠覆盖、频繁切换、强干扰等
2、 排查UE和服务器的问题,优先通过更换服务器来验证是否是服务器问题导致调度不足,解决水量不足的问题。其次检查设备问题,设备是否由于长时间使用发热而导致能力下降亦或是损坏,通过重启、冷却或是更换设备来解。
3、AMBR限速问题(SIM卡签约速率),核心网开户信息中包含了两个重要息:AMBR,QCI。AMBR限制了UE的Non-GBR速率;用户QCl信息会与基站侧的QCI级的PDCP、RLC相关定时器参数(包含SN bit数、RLC模式等)进行关联,从而影响到用户的吞吐率性能;UE AMBR/QCI信息可以通过S1口跟踪S1AP_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或者X2口SgNBAdd Req查看。
4、DCI漏检,查看CSI-RSRP,是否是覆盖差导致DCI漏检;检查配置查看PDCCH聚合级别NRDUCellRsvdParam.RsvdU8Param7,设置值0/1/2/3/4分别代表自适应/2/4/8/16。聚合级别太低会造成DCI漏检,推荐自适应,也可以改成3或4后进行复测,看问题是否解决。DCI资源不足,调度用户数太多也会导致DCI漏检,但在5G建网初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5、PDCP&RLC&MAC层问题
6、传输问题,通过基站UDP灌包的方法定位是TCP问题还是空口问题。
36.  下载调度较低导致的原因有哪些
核查是否为无线环境差导致
核查该站点干扰
核查终端配置
核查服务器
37.  锚点至5G不加腿原因
核查后台参数配置,主要为以下参数核查:
38.  SCG Failure的原因
1、T310超时,RLF。√常见
2、随机接入问题
3、RLC达到最大重传次数
4、与SCG同步失败,一般为T304超时。 √常见
5、SCG配置失败
6、SRB3完整性校验失败
五、     专家中级/高级面试
39.   清频的流程以及原则
原则:不影响现有LTE容量前提下进行清频
范围:5G覆盖区域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D1/D2小区为考核清频进度的依据
流程:
(1) RRU支持D3小区直接移频D3;
(2) LTE D频段高流量小区,在5G规划阶段,应同步规划5G对应反开的3D-MIMO站点
(3) 3D-MIMO反开后,关闭原有LTE D频小区,由反开的3D-MIMO站点承担LTE业务量
(4) 若反开的3D-MIMO小区出现高负荷、拥塞等问题则进行扩容D7/D8;
(5) 当反开的3D-MIMO站点业务量达到原LTE D频段业务量的95%以上时(各省标准可能不同),原LTE D频段可进行现场下电、设备拆除、网管数据删除等操作,清频完成。
40.  端到端优化思路
41.  高时延原因定位
合理设置DRX参数
原则就是缩短短周期DRX时长,增加进入长DRX周期的难度,以减少时延:
一些情况甚至可能考虑关闭DRX功能。
2)开启上行预调度;
3)RLC/MAC层根据业务类型不同(AM,UM)设置合理的重传次数和弃包时长等参数。
4)覆盖,SINR等优化;
5)用户去激活定时器参数合理设置(可以根据用户业务类型的特点-业务时间间隔和大包小包)
6)防止拥塞,关注PRB利用率,PDCCH信道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话务均衡
7)SR调度时长参数合理设置
42.  vo高丢包
a)   覆盖优化,结构优化
b)  上行RLC分片增强:当UE位于边缘时,上行RLC层会分片传送。但是如果分片过多,会造成时延过大。为此设置分片的最大值,解决此问题。建议不超过4个分片。
c)   TTIbuilding:提升上行的质量。(移动现在的配置无法开启)
d)   QCI1的丢弃包的时长设置合理
e)   开启上行预调度
f)   基于话音质量的SRVCC切换:基于PDCP层丢包率、SINR、IBLER等触发esrvcc的切换。
43.  频选咋处理
(1)   规范分层组网参数:严格按规范设置频内、频间重选优先级,重选到高优先级门限、重选到低优先级门限等参数,避免频繁重选问题;
(2)   规范LTE系统内切换参数:避免乒乓切换问题;
(3)   计算LTE各频段间互操作门限,保证GAP值在6dbm以上(至少4dbm)。
44.  VOLTE语音MOS提升的工作
编码、丢包、时延、抖动、2G原因
编码:基站开启AMRC(编码自适应),通过终端上报的终端能力优先使用高编码率。
丢包:分为上行丢包、下行丢包。
上行丢包主要是由上行受限(弱覆盖可以开启RLC分片,需要解释一下RLC分片工作原理)、干扰(可以开启NI频选,需要解释一下NI频选工作原理)。
下行丢包主要是由弱覆盖质差、频繁切换、RRC重建。(频繁切换、RRC重建,会导致传送中短、由于采用UM传输模式、速率较高、会导致基站攒包过多,若攒包造成的时延大于PDCP SDU丢弃时延,会导致基站弃包)。由于终端异常、基站故障、传输资源/带宽不足问题(非无线问题)导致的丢包可以提一下。
时延、抖动、2G原因导致的低MOS,也可以简单说一下。
非常规手段:开启基于质量的异频切换、基于语音质量的eSRVCC切换。
45.  黑点处理的方案
(1)、无覆盖:开通新站解决
(2)、弱覆盖:RF优化或参数优化,提升覆盖(非常规下可牺牲速率、提升覆盖)
若室分黑点则排查室内分布问题:是否按设计方案施工?RRU/室分天线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是否合路器老旧支持频段太少?是否光衰大?
46.  主要围绕4G-5G 干扰、系统内外干扰、干扰优化思路、涉及参数、外场扫频设置
问题过于笼统,前面针对干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正确配置NSA PCC锚点优先级导致终端无法占用NR锚点问题
看LOG学5G(9)-SIB5消息
2/3/4G互操作简介及各大厂家互操作参数汇总
FDD/TDD协同优化指导手册
网优笔记-5G性能指标
VoLTE优化实战手册(史上最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