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垄断”中国95%的长链二元酸,凯赛生物何以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学龙头?| 巨头解码
“不能过早去制定合成生物学的商业模式。”

文丨陈思源
编辑 | 国佳佳
施一公在2007年的第五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年会中说:“我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2020年,西湖大学的一期校董面对面活动中,著名生物学家饶毅也评价了这个观点——“这句话从来都是对的,这句话在现在的中国也是完全合适的。”

2000年建立的凯赛生物就是这句话的佐证之一。

作为长链二元酸(DC11-18)全球主导供应商、合成生物学的先驱企业,凯赛生物已经掌握从菌种构建与微生物开发、微生物代谢调控与高效转化、分离提纯、聚合工艺这贯穿全产业链的四大核心技术。

公司核心产品长链二元酸不仅为公司贡献了9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在中国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惊人的95%,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接近80%。

与某些互联网公司恶意垄断不同,凯赛生物是凭技术实力走到了这样的地位。

生物法的高效、环保已经取得了市场的认可,以英威达为代表的传统化学制二元酸的企业也在2015年后逐步退出市场。

据凯赛生物招股说明书和相关财报,2017年至今,杜邦(Dupont)一直是凯赛生物的第一大客户,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然而,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仅仅是凯赛生物的第一步棋,凯赛生物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随着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等新产品生产线的不断投产,凯赛生物想要完成的,是“生物制造”这一项生产革命

本文将围绕凯赛生物,聚焦解密以下问题:

  1. 产品:逼退英威达,凯赛生物不仅仅靠长链二元酸
  2. 技术:四大核心技术,凯赛生物真正的护城河是什么
  3. 赛道:“不能过早去制定合成生物学的商业模式”

产品 | 逼退英威达,凯赛生物不仅仅靠长链二元酸
凯赛生物目前的产品主要分三大类:长链二元酸、戊二胺和聚酰胺。

长链二元酸是凯赛生物最先研制的产品,目前也是凯赛生物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凯赛生物也是全球唯一可以生产含有18个碳原子的长链二元酸的企业。据2020年年报,长链二元酸-DC单体占据了主营业务收入的90.49%,混合酸占据了7.47%。

长链二元酸是什么?如果用化学名词下定义,长链二元酸指碳链上含有十个及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是重要精细化工中间体。

顾名思义,长链二元酸具有两个特点,“长链”和“二元酸”

长链指分子中含10个碳原子以上,碳原子如同分子的骨架,彼此通过化学键相连,并将不同的官能团安插在自己身上,因此长链二元酸也可按照碳原子数记为DCn(n为碳原子数)。

“二元酸”则指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COOH),含有羧基的有机分子一般称为某酸。

长链二元酸的制取方法主要分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在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产业化之前,中国长链二元酸长期依赖进口,当时以英威达为代表的化学合成法占据产业主流。

相比较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具有成本低、物质转化效率高、污染排放少、生产条件温和等特点,同时化学合成法工艺有所限制,只能合成DC12月桂二酸,但生物合成法可以合成DC11-18,这也使得凯赛生物在已有的技术壁垒下取得了产业内的领先优势,下游也已经积累了不少长期客户。

据已披露的财务消息,2017年至今,杜邦一直是凯赛生物的第一大客户,其他客户还有EMS、无锡殷达尼龙有限公司、万里(成都)香料有限公司、山东广垠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2015年底,以化学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的英威达公司宣布,自2016年3月起关闭其在美国的长链二元酸生产线,2021年,凯赛生物成为全球DC11-18主导供应商

凯赛生物也有竞争癸二酸(DC10)市场的意愿: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癸二酸为蓖麻油水解裂解制取,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生物法制癸二酸有望在2022年实现量产,成本可与传统水解法相媲美,长链二元酸的市场还在不断延展。

不过,长链二元酸并不是凯赛生物的最终目标。在招股说明书中,凯赛生物就透露了在聚酰胺上的野心。

在主要产品介绍中,占据营业收入90%以上的长链二元酸的描述仅有348字,而彼时还是“重要储备产品”的生物基戊二胺的描述篇幅和长链二元酸相近,聚酰胺部分的描述则是长链二元酸部分的三倍左右

图源 | 凯赛生物招股书


长链二元酸、戊二胺的制备是聚酰胺产品的重要基石。戊二胺是重要的碳五平台化合物,借助戊二胺原料和一种或多种类型的二元酸聚合,可以生产出不同类型的生物基聚酰胺。

聚酰胺产品有着广阔的下游应用前景:依托聚酰胺 56 产品,凯赛生物打造了自有纺织材料“泰纶”,同时申请了应用于工程材料领域的商标“ECOPENT”

从民用丝到工业丝,从纺织材料到工业塑料,聚酰胺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宽。

技术 | 四大核心技术,凯赛生物真正的护城河是什么

作为全球有代表性的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的平台型公司,凯赛生物具有四大核心技术:菌种构建与微生物开发、微生物代谢调控和高效转化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和聚合工艺

这四大技术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产业化却很难。

20年前,长链二元酸、戊二胺等物质就可以通过生物法实现在实验室内的转化,但在实际的大规模生产中,需要通过不断研发,来突破成本高、产出率低、产品质量不达标的技术瓶颈。

在实验室取得转化和实际投产中间,需要大量的技术迭代和资金投入,这也就使得这一领域的壁垒较高,研发能力低、资金投入小的公司难以进入。

不过,尽管凯赛生物已经具备了产业链上一系列完整的技术,但是依旧没有降低对研发的要求:凯赛生物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2021年中报显示,凯赛生物累计申请各项研发成果509项、已获得成果200项,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57%,较上年投入增加0.28个百分点

目前,公司累计研发投入最高的三个项目依次为生物法癸二酸产业化技术开发、月桂二酸使用煤化工原料研究、高性能生物基聚酰胺纺丝技术开发。

图源 | 凯赛生物招股书

可以说,凯赛生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即研发创新——规模投产——下游材料合成或销售

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凯赛生物已经形成了一条以聚酰胺业务为主线,以长链二元酸、戊二胺、聚酰胺为主要产品的业务流程,积累了合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工程等领域的研发人才和技术经验。

能研发、能落地、能销售,这给了凯赛生物全球长链二元酸主导商地位的底气。

赛道 | “不能过早去制定合成生物学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在合成生物学的领域内,也并非所有公司都是凯赛生物的商业模式,在研发与创新——规模化生产——下游材料合成或销售三环节中,也有公司只专注于研发与创新,或者规模化生产。

在DeepTech对凯赛生物创始人刘修才的采访中,对于专注菌种开发的Zymergen公司,刘修才评价道:“Zymergen好像正在改变,也开始做产品了,否则的话很难盈利。

刘修才表示,专注做研发的商业模式有挑战性:“因为很少有客户会把自己的菌种开发寄托于他人。”

天风证券给出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中,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公司从上游至下游划分为技术赋能型和产品应用型,行业覆盖基因工程、医药、化工、工业、食品等多重领域。

天风证券指出,对于技术赋能型的公司,领先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技术平台是核心竞争力,需要关注应用广度和成功案例;对于产品应用型的公司,不仅应关注其细分市场的空间,也要关注产品性能、成本等优势,还要关注规模化生产、市场推广能力,以及持续研发能力。

图源 | 天风证券研究所

不过,合成生物学的市场还在蓬勃发展当中,未来还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公司:CB Insights 分析数据预测,2024年合成生物学市场将达到1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8.8%。

在与生辉 SynBio 的对话中,刘修才也谈到有关商业模式:“现在讲商业模式还是过早了,我觉得不能过早去制定合成生物学的商业模式……目前这个行业,科学家和企业家能做的事还是非常多的,可以突破的点也很多,我并不认为现在的商业模式能够完全覆盖到这些机遇。”

题图来源 | Unsplas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索:掀起“第三次生物科学革命”的合成生物学究竟潜藏着怎样的价值导向?
【看新股】:凯赛生物科创板IPO注册生效 所产系列产品处于市场主导地位
比药明康德还夸张!市占率高达95%,凯赛生物,全球合成生物龙头
合成万物,创造新生|老牌上市公司(也不算老)-凯赛生物
生物基产业崛起:新材料应用加速,资本纷纷入局
细分领域完胜杜邦!凯赛生物“道法自然”威力巨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