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丽的颜色》两种不同的设计

周一听了一节常态课《美丽的颜色》。这篇课文来自于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课文描述了她的父母用四年时间发现镭元素的艰辛而快乐的过程。

这节课的大致流程:图片导入镭的颜色——关于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介绍作作者和居里夫人——学习生字词和词语——分段——朗读最后一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按理一节课可以上完,但是这节课只是第一课时。没有涉及到情节的深入梳理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具体的环节如下。

首先图片导入,学生非常感兴趣,入课很快。第二个环节,教师出示了一个对居里夫人的高度评价。一个学生读完,教师评价没有什么感情,然后学生又齐读了一遍。接着逐一让学生读了作者和居里夫人的相关介绍。

第三个环节:学习生字词和词语。生单独读生字词时,教师点评并提出重点字词。让学生将拼音抄写在书上。然后讲解重点词语,并让学生将几个词语的意思抄写在书上。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分段。老师就两种不同的分法展开了讨论。最后将课文最后一段朗读了一遍。

很明显,这节课的字词教学非常扎实,学生当堂记录在课本上。分段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两个环节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

但是,这是一节自读课文的新授课。自读课文可能是没有必要像精读课文一样上得那么仔细。如果按照这个节奏,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上两节或三节课。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对字词句章进行细致分析的。从教学目标来看,有几点不妥的地方。

第一、开头引入别人对居里夫人的评价,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再朗读一遍。学生了解到她的伟大之处即可。这个地方,教师提出评价中某一句要有感情朗读,示范读一遍,是没有必要的。这儿时间花费越多,后面课堂主体的时间就会减少,一节课主要部分就上不完了。

第二、别人的评价和详细介绍居里夫人,这两个可以合二为一。没有必要分开,在中间又加入作者的介绍。而别人对居里夫人的介绍和开头镭美丽照片,可以去掉一个。因为放在开头,其实都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在分析文章的时候再插入别人的评价,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三、学生可以适当记录字词的拼音,不建议全部抄写,更不建议把词语的意思全部抄写在课本上。字词教学教学不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堂学生了解即可。至于拼音和意思,可以在其它时间让学生再抄写。缩短字词教学的时间,建议词语解释不讲,分析课文时再说。因为词语要放入具体句子,才更能让学生理解记住。

第四、不建议在分段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分段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点。标准不同,分段就不同,引起争议是正常的。如果让学生对此花很多时间去讨论,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文本了。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这节课侧重字词分段,但就主题部分来说,显得单薄。后面还要一个课时才能将这节课上完。如果压缩字词教学和分段讨论的时间,精简人物生平的介绍,可能才有时间对情节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这个的教学设计都是设计好的让学生来做。学生被动的去看作者和人物的介绍,被动的去学习生字词。《论语》里有一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要等对方实在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只有在他明白但不知如何表达再去开导他。归结一句话: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对于居里夫人,有的学生是有些了解的。让学生先说,再去补充效果会更好。这比直接呈现PPT介绍,可能更好。当学生有疑惑,想了解时,再呈现知识点,可能才更容易接受。当然,教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

今天,我也上了这节课。我尝试着把这个老师的上课环节全部打乱。课堂上没用PPT,只是用一支粉笔,一本书。

首先抓住课题,学生进行提问。针对问题,注释中找出作者和人物介绍。从文中找出镭的颜色的段落,抓住第一节中“艰辛而微妙的快乐”,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困难的条件。结合学生的回答,穿插字词教学,理解含义。在分析困难条件中去体会居里夫人科学家的精神:执着的探索、专注、好奇心等等。抓住对话,分角色朗读,体会苦中的乐。朗读指导居里夫人欣赏镭的片段,找出重音,反复读。学生根据板书说说收获。

黑板上的板书设计,左边一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居里夫人体现的科学精神;右面一块列出困难的条件。课堂中穿插了镭的作用,居里夫人上学时期被称为“英勇时期”的原因。因为很多学生是不知道的。

把作者和人物的单独介绍,字词教学,分段教学,情节梳理,人物分析,情感分析等等,全部糅合到一起,不去单独的割裂。补充学生不太知道的知识,结合朗读体会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学生在不停地从文本中找答案,并做适当记录,伴随着朗读理解。绝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问题。更重要的是,一节课40分钟正好完整的上完了这篇课文。

抓住课题提问,直接切入课文;抓住首尾段落中重点词语,牵引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穿插字词教学,体会词语含义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体会思想感情。整个课堂就成为一个贯通的自然的寻找体会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语五年级下册(S版)教材教法介绍
<P>语文阅读教学“三点一线”环节模式</P> <P>转自:盼盼的博客http://panjunfeng9.blog.163.com/blog/ </P>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语文课不能上成“思想政治课”
【青春语文·唐娟专栏】《美丽的颜色》教学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