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运行原理》连载之4:机会成本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但到底哪个好?——机会成本

从前有一个人行走在一条河边,他非常饥饿,亟待找些食物充饥。这时他看到河边一个水洼里困着两条鱼,他非常高兴,正准备下河捕鱼时,却看见一头熊从他身旁经过。熊掌多有营养啊!多好吃啊!这真是百年不遇的好事,如果捕到了,还可以卖很多钱。于是他拿了几块尖石,转身去猎熊。等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熊猎到后,已经精疲力竭了。最后,他步履蹒跚地来到河边,企图再捕那两条鱼时,河里的鱼却已被别人捕走了。

熊和鱼掌不可兼得,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故事,当两样美好的东西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得到时,我们就必须选择某个,并不得不放弃另一个。不得不放弃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的有限性,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有限的,而且时间还有一个特点是它具有专有性,一个人在使用一段时间完成某件事时,就不能用这段时间去做别的事情。故事中的人捕到了熊,拿到了熊掌,就会失去捕到两条鱼的机会。

我们选择了某个东西或某个行为时,常常以获得的结果来评判做得好与不好,但是这是非常片面的,因为这往往不合理,也不科学。比如,如果这个猎熊的人既喜欢鱼也喜欢熊掌,他得到熊掌的结果也是很好的,但如果他更喜欢鱼的话,猎到熊后其实损失掉了更好的鱼,我们应该以他失去的东西来评价他的成果。他捕到鱼时损失的是熊掌,猎到熊时损失的是鱼,猎到熊失去的更多,所以猎到熊的结果是较不好的。

这种通过损失来评价选择结果的思维是机会成本的思维。猎到熊而失去的两条鱼是故事中人物猎熊的机会成本。这是经济学建议我们更应该拿来比较选择结果的指标。机会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中,因实施某一行为而放弃其它行为可能带来的最大好处或丧失的最大潜在利益。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故事中,做一个选择时失去的也是一个选择,但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一个时失去的会有多个。如果故事中人还发现有一只金凤凰飞过,他本可以在同一时间去捕金凤凰,他选择猎熊时失去的就是鱼和金凤凰,其中他更想要的是金凤凰,那么他猎熊的机会成本就是金凤凰而不是雨,金凤凰是他失去的东西中对他来说最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再次强调,机会成本是决策后的最大损失。

用机会成本来衡量选择的得失要比仅仅评价选择后的结果要充分得多。在所有可行的选择中,一旦做了一个选择,你发现机会成本降低了,如果再改变选择机会成本会升高的话,那么这时你的选择就是最优的选择。当然机会成本到底怎么衡量,这取决于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需要我们慢慢地学习,我们会在更技术性的书籍里讲述。

大公无私真的就是好行为吗?——理性经济人假设

茫茫沙漠中,烈日当头。几个又饿又渴的学者由于没有工具,面对一堆罐头和饮料一筹莫展。于是他们商量如何打开罐头。物理学家说:“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利用阳光把罐头打开。”化学家说:“给我几种化学药剂,我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把罐头打开。”经济学家说:“假如我有一把开罐刀……”

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说,“那不是废话吗?有开罐刀,我们还说啥呢?”

经济学家在没有开罐头工具时说:“假如我有一把开罐刀……”这显然是讽刺经济理论建立在许多假设基础上,远离现实,没什么用处。其实,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都是从假设开始的,正如物理学家说:“给我一个聚光灯”,化学家说:“给我几种化学药剂”,通过假设,研究者排除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在一个相对纯粹的条件下研究主要因素的作用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研究我们感兴趣的主要关系。当然,后来者还要一步步放松假设,使最终结论更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规律性。

如果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科,那么,它是为谁而选择的呢?无论是詹姆斯去热火争冠还是比尔·盖茨选择辍学去创立微软,他们都是为自己而选择的。经济学中有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即假定在经济活动中,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为动机,总倾向于选择那个给自己带来最大收益的机会。当然这在现实中也是经常看见的。

正如我们在本章最前面所讲的玉皇大帝的故事里认识到的,理性经济人是说人都是自私的,而且自私的人的行为结果反而会让人类存续和发展,而全部是大公无私的人的社会却会灭亡。人们在现实中遵循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曾经是美国首富的保罗·盖蒂年轻时很穷,仅有一块收成很差的旱田。为解决灌溉问题,他在地里打水井,结果冒出了石油。于是他把水井改成了油井,农田改成了油田,从银行贷了款,添了设备,雇了工人,搞起了石油开采。

后来他在现场巡视时,发现那些油田监管人员都没有尽力,工作松松垮垮,漫不经心。于是他请教了一位经济学家,这位经济学家一句话点醒了他:“因为那是你的油田而不是他们的。”盖蒂顿时明白了,他把各位工头召集起来宣布:“从今天起,油田交给你们负责经营,收益的25%由各位全权支配。”从此,工头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再没有偷懒和浪费的现象,油田欣欣向荣,财源滚滚而来,盖蒂也成为了石油大王。

保罗·盖蒂正是抓住了理性经济人的特征,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来激励工人更努力工作,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利益目标。如果你以为保罗·盖蒂之所以能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是因为他家地里挖出了石油,那你就错了。他挖出了比石油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员工的生产热情,而员工的热情是靠向他们让利激发出来的。可见,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的个人利益,他们每一个人都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经济人”可能会与非理性的“高尚”相悖。比如“大公无私”,听起来是一种美德,但这种违背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事情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春秋时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在其它国家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先垫钱把他赎出来,待回鲁国后再到官府去报销。官府除了用国库的钱归还赎金外,还给这个人一定的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国外去,恰好见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之后,子贡既没有到处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和领奖。那个被赎回的人把自己获救的经过告诉了别人,于是这件事传开去,人们都称赞子贡品格高尚,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作美谈。谁知,孔子知道后不但没有夸奖子贡,反而严厉批评他。孔子说,

“子贡啊,你这样做是错的,因为你去领取奖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因为他们想领奖金又怕人们说他们没有人品,不想领奖又可能没有那个财力来赎回受难的鲁人。你这是在破坏一个好的规矩。”

孔子为何批评子贡的“高尚”呢?这是因为非理性的“高尚”往往会扼杀理性的“高尚”,使“高尚”脱离客观实际,成为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变得无法去身体力行。如果子贡不到官府去报销赎金并领取奖励被称赞为高尚,那么到官府去报销并领取奖励的人就会被反衬为“不高尚”,而大多数人又都是理性经济人,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去解救奴隶,一项好的制度就因此泡汤,就会导致见危不救的不高尚行为不断发生。所以孔子要批评这个弟子。

有一天,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在河边上走,忽然听到有人大喊救命,原来有人落水了。子路纵身跳入激流,把溺水者救上岸。被救者的家属非常感激,赠给他一头牛,子路高高兴兴把牛牵回了家。那时候一头牛是很值钱的。事情传开后,有人议论说:“子路下水救人固然不错,但心太贪,那么贵重的东西也敢要。”孔子知道这件事,表扬了子路。人们询问孔子为什么要表扬他,孔子说:“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你舍己救人,给你多高的奖赏你都可以接受。这会鼓励更多的人在碰到这种危难时奋不顾身地去救人。

如果一个社会规则保障个人行为在给别人带来好处时,就能得到回报,那么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实际上做出了对社会有贡献的行为。所有人的“自私”不仅不会导致社会的变坏,而且最终会导致社会变得最好,这正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是这样描述了自利行为给社会带来利益的:“他盘算的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像在其它许多场合一样,他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即便是一些所谓的“情感”“法律”“道德”,也可以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解读。

刚开始学习经济学,班上就为理性经济人假设产生了不同意见,于是老师召开了一个辩论会。

甲方:我们不同意人人都是自利的假设,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无私的。

乙方:父母爱子女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知道子女长大后一定会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如果明知子女将来对自己不敬不孝,他们才不会那么疼爱子女呢。我们常可以听到有的父母这样骂子女:“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谁知道你这么没良心。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把你丢到河里去!”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甲方:丢到河里要犯法!

乙方:是啊,法律和道德也是维护个人利益的,它们不仅保护小孩不被丢到河里,也保证小孩长大了以后要尽赡养父母的义务。

甲方:那你们怎么解释公共汽车上给不认识的老人让座的行为?

乙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公共汽车上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被让座了。其次,在一个文明和法治的社会,一个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等他老了以后别人也给他让座,相当于他年轻的时候给自己老年的时候让座,对他来说同样有好处。

甲方:那我们在历史书、报纸或电视上看到的那些英雄人物,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根本就不可能有回报,难道也是自私的吗?

乙方:英雄人物当然是造福社会的,但他们同样也得到了大家的景仰和感激,流传百世、名垂千古。如果他们这么做的结果是被人指责和唾骂,他们还会去当英雄吗?

甲方:并不是所有的人做了好事都是为了让别人感谢。有很多人做了好事甘当无名英雄,从不要求回报,那又怎么解释呢?

乙方:我们承认有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往往有某种信仰,相信好人有好报,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好,那个时候虽然他们享受不到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但是他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还有人甚至相信做好事的人来世会升上天堂。所以,他们归根结底还是经济人。

声明:本文系FUTO玩转金融原创文章,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 难得熊蹯一口鲜
毋随心所欲,所欲方能随心
亲,你还在这样“假如”吗
带孩子探索:生命奥秘博物馆
为什么孔子提倡“君子不器”?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