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坛-斋宫

斋宫位于北京天坛公园西坛门内,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皇帝祭天前进行斋戒的场所。祀前皇帝需提前三天到斋宫斋戒,要求不茹荤、不饮酒、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理刑名、不问疾吊丧,清正洁身,以示敬诚。帝王的寝宫应该铺黄色琉璃瓦,坐北朝南,但斋宫的主要建筑却是绿色琉璃瓦,坐西朝东的布局,这是因为帝王是“天子”,是皇天上帝的儿子,所以祭天时不能在皇天上帝面前称皇帝,为表庄敬恭谦,皇帝的斋宫坐西朝东,不盖黄瓦。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铜人石亭、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自成一体。

斋宫东外门内(下)外(上)

斋宫东内门

斋宫平面呈方形,占地约四万平方米,以宫墙两重、御沟两道环护。外层宫墙叫砖城,边长为66.07米;内层宫墙叫紫墙,边长为41.33米。砖城四周有167间回廊环绕,是守卫斋宫的八旗兵丁值班的地方。回廊外面有护城河环绕,形成斋宫严密的防御体系。两道围墙正东有内外宫门两道,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开三券门,前设三座汉白玉石桥;南北各有内外两道宫门,也是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中开一道券门,门前各有1座汉白玉石桥。

斋宫砖城东南角

斋宫砖城长廊

斋宫南内门

斋宫南外门

两道围墙间有钟楼和供侍卫、禁军居住的房屋。钟楼位于斋宫东北角,建于乾隆年间,砖木结构,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一层四开拱券式门洞,二层四面开窗。楼内悬挂一口大铜钟。皇帝祭天时,从起驾出斋宫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坛台时,钟声即止,大祭礼毕,钟声再起。侍卫住房面阔五间,灰瓦卷棚顶。

钟楼西面(上)、南面(下)

钟楼内铜钟

侍卫住房

东二门内是斋宫正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此殿因以砖拱承重,不用梁枋而得名,俗称无梁殿,殿前设有祥云丹陛。皇帝进出斋宫均在此举行有关礼仪。现殿内按乾隆时期原貌陈列,横额“钦若昊天”为乾隆御笔,屏风、宝座均为原物,十分珍贵。

斋宫正殿和祥云丹陛

正殿侧视

正殿内景

殿前露台上设有时辰碑亭和斋戒铜人亭,铜人亭绿琉璃瓦攒尖顶,亭内铜人高1.5尺,身穿古代文官服,手持一刻有“斋戒”二字的铜牌,相传是仿唐朝宰相魏征而制(魏征以敢谏著称)。皇帝到斋宫时陈设铜人,前往祭天时撤去。

铜人亭和铜人

正殿后有一独立院落,以垂花门作为院落正门,内有面阔五间的绿琉璃瓦硬山顶寝殿,是皇帝斋戒时起居的地方。明清两代帝王,按照典制规定,祭天前3天,必须先到斋宫内独宿3昼夜,不吃荤腥葱蒜,不饮酒,不娱乐,不理刑名,不吊祭,不近妇女,多洗澡,名为“斋戒”,又叫“致斋”。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帝在紫禁城内另建了一座斋宫,叫“内斋”,将天坛内的斋宫叫“外斋”。此后,从祭日的前3天开始,皇帝在内斋独宿三昼两夜,叫“致内斋”;在祭天前一日子时(约23点),皇帝从“内斋”移往“外斋”,叫“致外斋”,实际上在天坛斋宫只停留4小时左右。

正殿背面

寝宫垂花门内(中)、外(上)、侧视(下)

寝宫正面

寝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坛五大建筑群之神秘的斋宫
北京皇家园林——天坛斋宫
天坛斋宫:现存最完整的斋宫建筑
天坛的斋宫
北京天坛游记|柴胡
天坛公园《斋宫》《双环亭》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